张子博
控制,是一种理性的力量,但想要控制一切的愿望,却源自一种非理性的情绪,就是“控制欲”,这可能引发毁灭性的后果。“对于事件发展适当地控制,是指在合适的范围内进行调整,是调适。但是当内心过度的欲望被激发出来,引发过度控制,希望把一切都想掌握得很精准时,它就变成了对自身的伤害,最后导致失控的场面。这就是越控制,越失控。”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皮肤科医生、北京中医药大学博士周双琳说道。她介绍,比如女性洗脸这个简单的动作,会因为对美的过度欲望和对衰老的控制,形成高频次的洗护习惯,从而造成皮肤屏障功能受损,导致激素脸、敏感肌甚至毁容事件的高发。
事实上,很多被认为是控制的事项,恰恰是失控的。比如控制身体学游泳,越控制身体就会越僵硬而下沉,控制风筝线放风筝,越拉风筝线风筝越会坠落。然而当放松身体时,自然会被水托起来,放松风筝线时,风筝自然会被气流送向高空。失控,本就是事物的常态。“因此,人们需要回归到内心的需求和事物的本身上来,接纳失控的结果,实事求是,才能理性发现问题的根源,找到预防和解决危机的办法。”周双琳说道。
日常生活中还有一种控制欲表现,就是明明知道某些事件不可控,仍要下意识地去控制结果,做一些徒劳的努力,这是源于人们对日常生活总能加以控制的心理经验。简单地说,我们常常相信能夠控制或影响某种我们客观上无法控制或影响的事。比如,在赌场里,当人们想要一个大数字时,大多数人会尽可能地使劲掷色子;想要一个小数字时,会尽可能地掷得温柔。这就像球迷们用手势和脚部动作试图干预比赛结果一样。在生活中,你实际能控制的比你以为的要少。
这种“高估自己对局面的控制能力”,会让人对真正的危机和危险视而不见,产生“目前一切还好,仍在掌控之中”的控制错觉,而被最终爆发的危机打击得措手不及。解决“控制错觉”造成危机的办法,应该从总体趋势上看清危机发生的必然性,并将注意力集中于你真正能控制的少量的东西——坚定不移地只关注其中最重要的那些。其他的,听之任之吧。
注:部分内容摘编自《清醒思考的艺术》,(德)尔夫·多贝里著,中信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