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静
[摘 要]在阅读教学中,有效的资料拓展可以提高阅读教学效率,促进学生深入把握文本的内涵。因此,教师要根据文本特点,充分洞察与把握学生的认知需要,有效地拓展资料,做到拓展资料数量适中、以文为本、由内而外,使拓展资料与教材文本相辅相成,为提高阅读教学质量提供保障。
[关键词]资料拓展;阅读教学;文本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10-0031-01
语文教材中的课文,每篇都是精挑细选的,其内容也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和其他文本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就对语文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根据教材的性质特点引入一些必要的资料,与教材文本形成必要的联系。这样,两者相辅相成,为提高阅读教学质量提供保障。在资料拓展方面,怎样才能使其更加有效呢?
一、资料拓展数量要适中
在阅读教学中,资料拓展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与掌握。但是,这种拓展并不是越多越好。如果教师一味注重拓展,对阅读教学来说,无疑是丢了西瓜捡了芝麻,不仅占用了学生大量的学习时间,学习效果也不一定好。因此,在阅读拓展方面,数量一定要适中,使学生需要的知识能够得到真正的理解。
如,苏教版年三年级下册《放飞蜻蜓》一课,主要通过陶行知与孩子们的对话,教育学生从小要有环保意识,知道蜻蜓是人类的朋友,要注意保护动物。在教学时,为了丰富学生对陶行知先生的认识,不少教师都拓展了陶行知的相关资料。这一做法并没有什么错,但有些教师拓展的相关知识太多,除了向学生介绍陶行知这个作者以外,还把陶行知的一些相关故事讲给学生听。这就导致了课堂教学脱离了教育目标,偏离了教学的主线,舍本逐末,教学效果也不好。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资料拓展数量要适中。对这篇课文的教学,教师只需要向学生简单介绍一下陶行知先生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以及他的教学理念就足够了。
在这个教学案例中,教师想通过资料拓展来帮助学生了解作者,但由于数量过多导致正常的教学任务难以完成,这是主次不分的具体体现。因此,课堂资料拓展只有数量适中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二、资料拓展要以文为本
在阅读教学中,游离于文本之外的拓展无疑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资料拓展只有基于文本、从文本出發,才能真正起到为解读文本服务的作用。因此,教师在带领学生进行资料拓展时,一定要围绕文本进行拓展延伸。只有这样,才算是恰如其分的拓展。
如,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滴水穿石的启示》一课,主要通过三个典型事例的叙述,表明无论做什么事,只有坚持不懈才能取得胜利的道理。在滴水穿石启示的论证上,作者精心选择了国内外三个典型人物的事例,分别是李时珍、爱迪生、齐白石。在教学的时候,为了促进学生对文中人物的认识,教师大都采取资料拓展的形式进行教学。有些教师在资料拓展的时候,把教学的重点放在对这些人物的介绍上,这就导致了课堂教学脱离了教材文本,丧失了资料拓展的本意。因此,在这一课的拓展上,教师要以教材文本为主,适当向学生拓展一些其他人取得成功的事迹。这样的拓展不仅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说服力也强,更有助于学生理解文本主旨。
在这个教学案例中,教师的资料拓展脱离文本,导致资料和文本不能合为一体,影响学生对说理文的理解,降低了教学效率。因此,资料的拓展要基于文本,要为学生深入学习文本服务,这样的拓展才能发挥它的功效。
三、资料拓展要由内而外
资料拓展作为阅读教学常用的教学手段之一,要想使其更加有效,教师就要以教材为基础,注重资料的由内而外拓展,并把内外知识有机地整合在一起。唯有如此,才能促进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真正达到拓展为阅读文本服务的目标。
如,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海洋——21世纪的希望》这一课,主要介绍了目前人类在开发海洋、利用海洋方面已经做出的贡献,教育学生从小要有热爱海洋、热爱科学的理想。在教学时,教师以文本素材为媒介,从海洋与人类的联系出发,由内而外进行拓展,并让学生说说自己所知道的关于海洋开发和利用方面的相关知识。这样的资料拓展和课堂教学相辅相成,互为补充,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
在这个教学课例中,教师资料拓展由内而外,注重学生课内外知识的整合运用,做到有的放矢,为学生真正理解文本内容奠定基础,学习效果很好。
总之,在阅读教学中,资料拓展作为阅读教学的有效补充,不在于拓展形式的新颖、课堂的热闹,而是在于是否真正有效。因此,教师要根据文本特点,充分洞察与把握学生的认知需要,有效地拓展资料,使学生深入学习文本知识。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催动学生的内驱力,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责编 韦 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