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长媚
[摘 要]由于长期处于高耗低效的尴尬之中,积重难返之下,学生的习作能力始终得不到应有的发展。针对这种情况,可以微型日记为抓手,充分激活学生内在的认知诉求,以小见大,借以激发学生内在的认知热情,历练习作能力。提出要与标准链接,消除微型日记的畏惧心理;与训练融通,丰富微型日记的表达范畴;与分析联姻,深化微型日记的理性感知;与阅读结合,提升微型日记的练习价值等微型日记练习策略,以期促进学生习作能力的发展。
[关键词]消除畏惧;丰富表达;提升价值;深化理性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19-0088-01
习作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的核心,由于长期处于高耗低效的尴尬之中,积重难返之下,学生的习作能力始终得不到应有的发展。针对这种情况,笔者以微型日记为抓手,充分激活学生内在的认知诉求,以小见大,借以激发学生内在的认知热情,为整篇习作表达历练能力。
一、与标准链接,消除微型日记的畏惧心理
小学阶段,学生之所以会出现谈“作”色变的状态,主要原因有两点:一是学生本身表达能力较弱,难以建立起最起码的习作自信;二是素材的积累相对匮乏,要么捉襟见肘无话可写,要么就是寥寥数语,毫无生气。鉴于这种情况,教师可以充分运用微型日记“题材上无限制”“表达方式零束缚”“写作要求不算高”的特点,引领学生深入实践,从而激发学生的表达兴趣,提升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
借助微型日记,我们可以从“微视角”出发,将意欲训练的习作总体目标细化为不同维度、不同层次的细小价值点,针对生活实际中的一个普通的现象或者一件事情中的一个环节展开练习,更好地促进学生认知能力的思考。学生也可以在难度相对降低之后,唤醒内在的信心,激发对习作表达的正能量体验。
二、与训练融通,丰富微型日记的表达范畴
雕塑家罗丹早就说过:“生活中从不缺乏美,缺乏的是发現美的眼睛。”从广义的视角来看,其实每个生命个体都具备写作的天赋。儿童的生活是美丽多姿的,不同人有不同的观察体验,关键在于学生运用怎样的方式来观察。很多学生总是认为作文就应该写大事,而对于身边经常发生的一些小事就任由其与自己擦肩而过。
鉴于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以记录微型日记的方式培养学生敏锐的捕捉意识和细致的观察能力,充分利用学生内在的好奇意识,引领学生真正地融入自己的生活实际中,释放纯真的天性。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关注力聚焦在自己相对感兴趣的生活画面中,将最为感人的瞬间定格下来,如大扫除时同学们之间如火如荼的场景,同学生病后伙伴们纷纷帮助的情境,寒风中清洁工人清理垃圾的情境。这些源自生活的感人镜头,如果没有教师的点拨与引领,就很容易被学生所忽略。只有引导学生运用微型日记的方式,将自己的感知力深入到这些场景之中,才能为学生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搭建桥梁。
三、与分析联姻,深化微型日记的理性感知
从写作心理角度来看,生命个体的写作表达其实就是自我生命的一种表达和抒发的过程,更是表达作者内在生活体悟的过程。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的心理视角出发,让学生对自己内心的感知形成深度把握。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就可以引领学生借助微型日记的训练,让学生在表达立意、内容选材和文字表达等维度都逐渐娴熟起来。必要时,可以引领学生以反复的视角对相同的事物与现象进行关注,引发学生从量变向质变转变。
很多原本在生活中司空见惯的点滴,甚至被自己认为是无聊、啰嗦的事情,都会因为写作视角的浸润而变得意义十足。比如父母对自己的絮絮叨叨,原本是厌烦,但从写作视角出发却发现了父母对自己永远不变的关爱;如同学之间的矛盾纠纷,在写作视角的关照下却成了童年生活的珍贵记忆。在微型日记的引领下,学生开始不断地搜寻自己的生活,并在深入素材中进行理性辨析,形成自己的认知体验,从而让自己的文字变得越发厚重起来。
四、与阅读结合,提升微型日记的练习价值
语文教学中,阅读与写作一直都是相辅相成的交融关系。阅读是学生进行表达倾吐的基础,更是活水之源。因此,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紧扣阅读文本的范例作用,引领学生从阅读中感知方法、历练技巧,提升微型日记练笔的针对性。
如在学习《大江保卫战》这篇课文时,教师紧扣其通讯报道的文体特点,将阅读教学的关注力聚焦在点面结合的方式中,从而促进学生认知能力的高效发展。在这样的基础上,教师再引领学生在当天微型日记的练笔中,以“拔河比赛”为切入点,先从整体上描写人员奋力争先的场景,然后选择几个最具有代表性的人物进行细致描写,从而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发展。
微型日记的创作是践行“我手写我心”这一习作核心理念的平台,教师应该引领学生在微型日记的创作中重新回到生活中来,积累语言和生活素材,树立写作的自信。
(责编 韦淑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