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晓燕
[摘 要]科普说明文是一种特殊的文体。教学科普说明文,教师要在学生对文本内容大致了解的基础上,关注文体特征,通过抓住文题、枢纽和说明等途径,使学生掌握阅读说明文的具体写作方法,真正明白文章所说明事物的特点,提升学生阅读科普说明文能力。
[关键词]科普说明文;教学策略;文题;说明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22-0042-01
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科普说明文作为一种特殊的文体,对普及科普知识,培养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起到重要作用。因此,在科普说明文的教学中,教师不能把它与其他文体的课文混为一谈,要在尊重文体性质特点的基础上,采取恰当的方法对学生进行教学,使学生真正明白文章所说明事物的特点,提升学生阅读说明文的能力。下面笔者主要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对科普说明文教学的体会。
一、文题入手,着眼整体把握
在说明文中,有些课题本身就包含了说明事物与说明要素之间的关系。因此,在教学时,教师可以从文题入手,引领学生从整体上解读课文。这样能提纲挈领,帮助学生抓住阅读的重点,收到明显的教学效果。
如,《海洋——21世纪的希望》是一篇科普性说明文,主要介绍目前人们在利用海洋、开发海洋方面已经取得的成就,开阔学生的视野,从而使学生产生热爱海洋、建设海洋、开发利用海洋的意识。由于课题本身就包含了说明对象与要表达内容方面的关系,因此,教学时教师直接从文章题目入手,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对海洋有哪些了解呢?目前人类在海洋开发与利用方面已经取得了哪些成就?为什么说‘海洋是21世纪的希望呢?关于开发和利用海洋,你有哪些奇妙的想法?”然后请学生默读课文,说说自己的阅读感受。这样,通过有效的问题,有利于学生对课文的整体把握,起到提纲挈领、统领全文的作用。
在上述教学案例中,教师主要根据课文题目与内容的关系,提出了适宜学生深入探究的问题。这样,在问题的引领下,学生探究的目的明确、探究的内容清楚,真正地理解了所学的内容,提升了阅读教学的效率。
二、抓住枢纽,学习前勾后连
不少的说明文都是围绕一个中心意思来展开说明,并有一个枢纽将各部分内容联系在一起。在教学时,教师可以从这些枢纽切入,引领学生学习作者说明事物的方法,以达到提升学生阅读能力的目的。
如,苏教版的《维生素C的故事》一文,是一篇科普短文。作者在介紹事物时并没有采取常用的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等说明方法,而是以故事的形式向学生介绍了维生素C的重要作用与价值,从而达到增强学生知识、扩大学生阅读视野的目的。在教学时,为了使学生尽快进入到学习课文的状态,笔者主要从文本的枢纽处入手,展开了教学。根据文本内容前后勾连的特点,笔者提出这样的问题的:“同学们,你们听说过维生素C吗?维生素C有什么作用?你知道维生素C是被谁发现的?又是在什么情形下被发现的?维生素C的发现对你有什么启发?”在问题引领下,学生如抽丝剥茧一般地解决了问题,同时深刻地理解了所学的知识,有效提升了课堂教学效率。
在上述教学案例中,笔者主要引领学生抓住枢纽,展开课堂学习。这样,有效激发了学生探究新知的兴趣,并在解疑答疑的过程中使课堂教学真正走向深入,教学效果显著。
三、直击说明,感悟构段谋篇
不少的说明文会有突出说明事物特点的段落,这些段落就是整个说明文的中心段、重点段。在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从这些段入手,直击教学中心,让学生学习构段谋篇的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如,教学苏教版的《埃及的金字塔》一文,为了使学生真正把握说明文的本质特点,在学生初读课文后,教师提出了以下问题让学生思考:“这篇课文采取了什么样的结构方式?课文哪些段落是介绍金字塔的?埃及金字塔主要有哪些特点?作者在介绍埃及金字塔的时候主要采取了哪些说明方法?你是从哪些句段看出来的?”在教师的鼓励下,学生潜心会文,逐一解决了以上问题。如此教学,使学生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有利于学生阅读水平的提升。
在上述教学案例中,由于文章说明事物的方法比较明显,教师抓住重点,直击中心,有助于学生了解说明方法,掌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提升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教好科普说明文,不仅能丰富学生的科学知识,而且能有效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产生探究科学的愿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钻研教材,找准课堂教学的切入点,注重文体意识的渗透,这样才能演绎科普类说明文的教学精彩!
(责编 韦 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