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分类:
子分类:
返回
文库吧用户登录
快速导航关闭
当前搜索
当前分类
子分类
实用工具
热门搜索
文库吧 > 学术 > 学生必读 > 小学教学参考

指向阅读能力的阅读策略教学

指向阅读能力的阅读策略教学

陈晓珍

[摘 要]如何通过语文课堂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呢?在教学中,教师要巧设判断题,以提高学生提取信息、概括信息的能力;要抓住相似段,让学生对比辨析,提高学生比较阅读的能力;要找准迁移点,丰富充实学生阅读图式,提高学生的运用能力。

[关键词]阅读能力;阅读策略;课例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22-0014-02

阅读能力是语文能力中最重要的能力,也是现代人的基本素养。但是,目前我们普遍对儿童阅读能力的内涵不够明了,突出表现在教学目标不够明确、阅读方法不够清晰,导致了儿童阅读能力普遍不高。我们该如何利用阅读课堂,提升孩子的阅读能力呢?

前一段时间,在一次大型教学活动上,笔者有幸聆听了特级教师何必钻老师执教的《跑进家来的松鼠》一课。他以发展学生阅读能力为宗旨,有效践行“教策略”的课堂理念,让学生在课堂上成为发展阅读能力的真实阅读者。

人教版六年级的《跑进家来的松鼠》一文,写的是一只松鼠跑进我们家后,在我们家接二连三发生的一些趣事。松鼠千方百计地“贮存冬粮”,把糖、面包皮等叼到大柜顶上;我们采来的一篮子鲜蘑菇,松鼠忙活了一个早晨把它们全晾起来了;天冷了,松鼠把手套、头巾等东西叼到烟囱里,给自己垫窝。

作者以儿童的视角观察这只跑进家来的松鼠,用充满童趣的笔触描写松鼠的习性。虽然松鼠一而再、再而三地做着荒唐事,可在作者一家人的眼里,这只跑进家来的松鼠就是一位犯了错误皆可原谅的调皮孩子。

细细读来,作者正是通过具体事例来表达对松鼠的喜爱之情。如何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高效地完成阅读任务,这需要引导学生不断去思考。何老师对此早已了然于心。

一、巧设判断题,培养提取概括能力

以往的教学,我们都是一问一答式地进行着,很多的是走过场。何老师却另辟蹊径,以判断题的形式出现,给学生焕然一新之感。更重要的是,在学生的兴趣得以激发的同时,他们提取信息、概括信息的能力也得以培养。请看课堂实录:

(出示:第二道练习题)

生1:3件。

生2:我也认为是3件。

师:意见是高度的统一,那么选项是——

生:B。

师:那好,我要加大难度,那请你告诉我,是哪三件有趣的事?你能不能用简短的小标题告诉我,第一件事是——

生:储备冬粮。

师:第二件事是——

生:晾晒蘑菇。

师:第三件事是——

生:烟囱过冬。

师:你有没有发现,这三个小标题、这三件事,其实就向我们介绍了松鼠的——

生:介绍松鼠的生活习性。

师:哪三种生活习性?

生:第一种是到了冬天它们就储备冬粮,第二种是到了秋天它们就会采蘑菇晾在树枝上,第三种就是它们会在暖和的地方过冬。

这样一来,在高度浓缩的判断路径下,学生明白了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可以抓住关键事件来说。这与平常的用一句话来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的方法相比,更显得行之有效。

二、用足相似段,发展比较阅读思维

信息时代为我们提供了获取信息的便利,世界变得既立体又平面。然而,对孩子们来说,如何对信息做出正确的判断,却是一件不易的事情。

那该如何引导学生提取信息呢?何老师牢牢地抓住文本中松鼠做的三件事情的相同点,设置任务,以任务驱动来促进学生的学习。这样,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中而开展学习实践活动。请看实录:

师:这三件事,你自己横向思考一下:它们在写法上有什么相同地方,都是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想好了,想清楚了,前后4人小组讨论一下,然后把它们的相同之处写在这张纸的图表上,明白吗?我举个例子,比如说,何老师发现这3件事,开始都是写找不到什么(板书:找不到)后面都是写——

生:找到了,发现了(板书:找到了)

师:对,就是按照这样的思维,想想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横向来比较,找到相同的地方。这样的一种阅读思维,我们称它为——(板书:比同)。

师:咱们现在就开始这样来比较。

(学生完成学习单)

师:(巡视)记住哦,你的思維要横向来比较。

(学生小组内交流,最后全班交流。结果以板书呈现)

这种有学习力的课堂土壤,改变了传统线性结构的教学模式,打破了以往以传授知识为主的教学理念,形成了探究式的学习模式,还给了学生完整的大版块的自主学习时间。而学生也带着真实的任务,行使了学习的主动权,从而充实、丰富了自身的知识。我想,一块有学习力的土壤,一定会培养出富有生机、活力的绿苗。

三、依托迁移点,践行图式阅读策略

英国克雷格博士认为“图形可以作为引发讨论的手段,还是不断衍生想法和思考的工具,有效的图形就像是语言,可以方便我们更清晰地思考”。何老师敏锐地发现了设置悬念是第三学段学生必须领悟并掌握的写作方法,因此,设计图式表格,给予小组合作的学习支架,让学生在有内容、有形式、有空间的学习环境中,发现悬念的作用。

师:咱们找到这三个句子的转折点、悬念点。接下来,我们又要小组合作了来编一个悬疑故事。

课件出示:

师:请选择其中的一个话题,然后小组合作讨论,基于这个悬念点、转折点,前面会发生哪些奇怪的、复杂的事情呢?转折点之后,又会发生哪些真相大白的事情。小组口头说,争取把这个故事编得吸引人。

(学生讨论后展示)

生:“是不是你拿走的呢?”弟弟委屈地说:“怎么可能是我拿走的呢?”我又去问姐姐:“姐姐,是你拿走的吗?”姐姐正在打电脑,“怎么可能是我?你不看到我一直在做这么多事情,怎么去拿你的核桃呢?”后来我突然发现,原来是松鼠偷走了我的核桃。

师:这个关键的地方——怎么发现不能省略掉。

生:我在大柜子上发现松鼠正偷偷地把我核桃放在妈妈的帽子里,于是我大声叫道:“松鼠,你怎么能偷走我的核桃?你也太可恶了。”看着松鼠的恶作剧,我泪流满面……

正因为有了言语表达的凭借——表格图示,学生才能表达得如此精彩。何老师通过这一教学支架的搭建,打通了文本与学生的通道,顺利地实现了教学目标,使学生的阅读力又一次得到了发展。

何老师的课就如他自己在评课环节中说的那样,这是一堂有想法的课。这种有学习力的课堂土壤,改变了传统线性结构的教学模式,打破了以往以传授知识为主的教学理念,从“教课文”转向“教策略”,而学生也是带着任务驱动进行策略的练习,从而有效地促进了自身的阅读能力的高效发展。

(责编 韦 雄)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 www.wk8.com.cn
本文地址:https://www.wk8.com.cn/xueshu/144704.html
我们一直用心在做
关于我们 文章归档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c)2021-2022 wk8.com.cn

ICP备案号:晋ICP备202100324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