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倩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职业教育是推动经济发展、促进就业的重要途径。在经济社会转型背景下,一方面,职业教育将从社会的边缘走向核心,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主引擎。另一方面,职业教育已经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发展规划中,职业教育发展应与社会经济需求相一致。作为“中国—东盟合作经济走廊”的广西,对人才的培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此,广西部分高职院校尝试了双语教学模式,目的是培养既精通专业知识,又具备较强语言应用能力的高技能人才。笔者结合实践,通过分析高职双语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应对策略,探索有效途径,以期提高双语教学效果。
一、双语教学的概念
英国朗曼出版社出版的《朗曼应用语言学词典》中关于双语“Bilingual”一词的解释是:“A person who knows and uses two languages. In everyday use the word bilingual usually means a person who speaks, reads, or understands two languages equally well (a balanced bilingual) ”。即,在某个空间范围里,我们可能会运用到两种语言进行交流,其中一种是我们的母语,另一种通常是第二语言或外语。
双语教学因双语现象而产生,《朗曼应用语言学词典》这样定义“双语教学”:“The use of a second or foreign language in school for the teaching of content subjects”,即“能在学校里使用第二种语言或外语进行各门学科的教学”。可理解为,在以母语作为法定教学语言的背景下,使用第二语言作为教学语言学习其他学科知识,从而达到学习第二语言目的的教学。简言之,在使用第二语言学习相关学科知识的过程中提高第二语言运用能力的教学,就是双语教学。
二、高职院校开展双语教学的原因
在知识经济时代,高职院校要获得长足发展,必须提高教育质量、加强内涵建设,形成以人为本、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高职教育体系。作为人才输出国,长期以来,我国高职院校学生的外语能力比较薄弱,外语水平远远落后于国际平均水平,这对国际化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十分不利。由于在概念形成、知识迁移、国际视野、交际能力等方面,接受双语教学的学生明显优于接受单语教学的学生,开设双语教学不失为实现这一目标的有益尝试。
基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要求和外语教学改革的需要,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计划进行或已经开始双语教学的尝试与探索。
三、高职双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针对当前高职院校外语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大部分高职院校开始了双语教学、外语教学新模式改革。实践表明,双语教学有效增强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学生的外语运用能力和学科专业知识得以同步提高,师生对于双语教学的认可度越来越高。同时,由于不同高职院校在开展双语教学的过程中所面临的实际困难、阻力以及预期目标是不一样的,其教学应对策略和变革路径也各不相同、各有所长。总的来说,在双语教学实践过程中,高职院校普遍面临以下问题。
(一)高职学生外语水平未达到双语教学要求
双语教学是促使学生学科知识和语言能力同步提高的一种教学模式,因此,它对接受双语教育的学生的外语水平有一定的要求。但在双语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高职学生的外语基础较差,普遍存在“听不懂”的情况,外语基础直接影响了学生对双语教学的兴趣与信心。由此可见,学生的基础外语水平是决定双语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
(二)高职院校缺乏合格的双语师资
在双语教学的具体实施中,双语教师是主导力量,其语言能力和专业水平直接关乎双语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因此,双语教师要同时具备较高的双语能力、扎实的学科知识和多元的文化思维。但在已经开展双语教学实践的高职院校中,普遍存在双语师资紧缺的情况,真正具备双语资格的教师屈指可数,试行双语教学的教师大多没有接受过专门和系统的双语培训。因而,在双语教学中出现了两种尴尬的现象:精通专业知识的教师缺乏语言运用能力,精通外语的教师专业知识匮乏。这为深入推进双语教学带来一定的难度。
(三)高职双语教学管理欠规范
不管是双语教学目标的确立,双语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组织,还是双语教学课程的具体实施,或是双语教学课程的评价,目前的高职双语教学均缺乏一套完整的规范,出现了管理规范和双语教学脱节的现象。在双语教学实践中,存在教与学上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在实际授课中,存在将双语教学简单理解为“汉语专业课程讲授+外语专业词汇讲解”或者“专业内容的外语课”的情况,而部分学生对双语教学的意义和功能缺乏正确的理解,在学习过程中出现了畏难情绪和倦怠心理。由此可见,教学管理缺乏规范化严重影响了双语教学的效果,甚至出现违背了双语教学初衷的现象。
(四)高职双语教学教材匮乏
双语教材建设在推动双语教育发展的过程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但高职院校双语教学在教材的选择上并没有形成统一标准。目前,高职院校选择的双语教材主要有三种:一是外文原版教材,二是翻译教材,三是校内自编教材。这三种形式的双语教材各有优劣。外文原版教材能为学生提供学习外语的真实情境,但同时也存在与国情不符等“水土不服”的问题。翻译教材指的是“把母语教材译成外语教材”。这种教材的优势是既能避免学科损伤,又能立足国情和行业实际,满足教学要求。然而,就我国目前双语教学的推广程度而言,只有极少数学科和专业拥有翻译教材,翻译教材并不具有普适性。校内自编教材能从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却存在学科专业上的随意性与语言表达上的偏差,行业信息渠道狭窄,缺乏学科研究的前瞻性。而适用于高职院校的双语教材就更少了,还需要花力气去研究和开发专门针对高职群体的双语教材。
(五)高职双语教学环境开发不足
教学环境是影响双语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双语教学环境主要包含了双语教学资源的利用和开发。在双语教学实践中,教师和学生对双语教学资源的利用和开发不足,学校的管理层没有给予双语教学足够的经费与政策上的扶持,都成为制约双语教学的瓶颈。即使大部分高职学生认为外语角、外语戏剧表演、课堂中以外语形式开展的实践环节,以及对外进行的外语交流等活动,对外语学习有促进作用,但由于学校没有合理地开发第二课堂作为双语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也就无法为学生营造优质的外语学习氛围。
四、高职双语教学的应对策略
(一)灵活运用双语教学模式
我国传统外语教学主要采用的是以教师为中心的“单向灌输式”的基本模式,学生成为语言知识的被动接收者,学习的是“哑巴”外语。高职双语教学应将学科专业特性与外语教学有效结合,合理整合教学资源、灵活运用教学策略、营造多种教学情境,使学生在有限的课堂学习时间内高效掌握外语和专业知识,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遵循语言发展规律,从语言的本质出发,将语言与学科内容相融合,通过学习学科知识使用语言并发展语言,改变传统外语教学中死记硬背的教学方式,把学生从以考试为目的的学习中解脱出来,为高职外语教学改革提供新视角和新途径。
(二)加强双语教学师资力量建设
首先,开展双语教学的高职院校应通过多渠道挖掘和扩充双语师资;还可在校内选拔优秀教师进行相关学科专业的双语教学培训,进而担任双语教学工作;也可引进双语师资壮大双语教师队伍。其次,综合利用师资资源,实现区域双语师资共享。一是允许学生区域内跨校学习双语课程;二是加快双语教师跨校教学步伐,进一步实现双语教学资源的有效整合。再次,可利用新媒体平台,采用网络教学的方式,将有限的双语师资最大限度地扩散利用。此外,国家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应该建立双语教师资格认证和准入制度,对从事双语教学的教师进行考核和确认,这样既可以保证教师队伍的质量,又有利于教师资源的流动与整合。
(三)规范高职院校双语教学管理
目前,双语教学正处于探索阶段,各校对于双语教学的认识和理解不同,采取的双语教学管理模式也不尽相同,因而加强高职双语教学的规范化管理十分必要。高职院校应立足本校学科专业建设和学生学习能力的实际,规范双语教学管理,科学建立双语教学管理体系(具体包括:双语教师资格的认定、双语教学目标的确立、双语教学课程内容的选择与组织、双语教学模式的实施、双语教学评价和双语教学环境建设等内容),以此推动双语教学向规范化道路发展。
(四)开发高职相关专业双语教材
双语教材的选用直接关系着双语教学的实际效果。高职双语教材的选择要以“能力本位”为原则,紧扣人才培养目的和要求。选用的教材既要与学生的实际外语水平相符,又要体现学科专业的前瞻性和适用性。笔者认为,引進国外职业院校同专业双语教材并加以改造是制作高职双语教材的便利途径。通过“引进—本土化—推广”的方式开发双语课程的教材,一方面能够“适应”不同学校个性化的人才培养计划和实际需要;另一方面能够体现内容的“适用”性,既注重阶段性专业知识的学习,又能做好与整体教学计划的衔接。同时,改编教材还能兼顾学生的外语能力和专业知识储备,使学生在双语课程学习中体会到成功。
(五)优化高职院校双语教学环境
高职院校应树立科学的双语教学理念,形成重视双语教学的氛围和环境。首先,着力打造更加优质的双语课堂教学环境。双语课堂教学环境与学生的学习效果联系紧密,对学生专业知识的掌握和语言能力的发展影响最大。因此,教师在双语课堂教学中,应注重激发学生潜能,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选择权,适当提高学习难度,以营造更好的课堂学习环境。其次,积极营造良好的校园双语学习氛围,发挥第二课堂这一阵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高职院校可利用产学结合的方式,构建校企合作联盟,将行业实践与双语教学结合起来。一来可以帮助学生巩固技能,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二来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外语实践环境,有效检验双语教学的效果。(责编 黄紫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