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分类:
子分类:
返回
文库吧用户登录
快速导航关闭
当前搜索
当前分类
子分类
实用工具
热门搜索
文库吧 > 学术 > 学生必读 > 小学教学参考

提高语文阅读能力的策略浅探

提高语文阅读能力的策略浅探

洪峰

[摘 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是语文教学重中之重的任务。然而,目前阅读教学还存在着一些可不忽视的问题,导致教学效率不高。在阅读课堂教学中,我们应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以读者反应为教学核心、以阅读思维导图为教学辅助,帮助学生深入文本,和作者、文本以及编者对话,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

[关键词]阅读能力;思维导图;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25-0021-02

阅读能力在语文教学和学生成长过程中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提高学生阅读能力是语文教学重中之重的任务。目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在培养、提高学生阅读能力方面还存在一些可不忽视的问题,比如,教师指导的偏离,缺乏对学生独立阅读能力的培养,阅读层次偏低,缺乏正确价值观的引领等。

《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卷》中对“阅读”的定义是:一种从印的或写的语言符号中获得意义的心理活动过程。语文新课程标准也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而阅读能力就是读者能从具体的文本中及时有效处理并储存相关信息,能正确客观地认识文本所反映的世界,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获得良好的审美能力。据此,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有效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策略。

一、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通过人际间的协作活动而实现意义建构的过程。它主张学习者不但主动地建构知识,并且有概念的转变。在阅读教学课堂中,学生既是学习者又是读者。因此,教师要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全面、全程参与。例如,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的《给予是快乐的》一课,叙述了这样的一个故事。在一个圣诞节的夜晚,保罗欣赏着哥哥送给他的圣诞礼物—— 一辆新车;这时,一个小男孩也在欣赏这辆新车,并让保罗载着他去见双腿残疾的弟弟,小男孩许愿也会给弟弟送这样的圣诞礼物。在教学时,我这样引导学生进行学习。

(一)重视学生与文本交流,建构內容

教学一篇新的文本,首先应该让学生与文本直接对话,独立思考、独立感悟,把握文本的主要内容。教学《给予是快乐的》这篇课文时,在揭示课题之后,我让学生独立思考:“保罗给予了小男孩和他的弟弟什么?课文中只写保罗在给予吗?谁还有新的发现?”学生带着这些问题独立与文本交流。这时,教师可放手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独立探究和建构文本的内容。这并不是走过场,而是让学生有圈、点、画、注的时间和空间,使他们能真正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样,学生的思维在教师的有效引导下得到有效发散,自主阅读的积极性得到充分的调动,阅读能力在无形中得到提升。

(二)重视学生与同伴合作,建构对话

对一个阅读文本,一个人的理解往往显得比较狭隘,需要同伴间的交流以获得更多的思想启迪。在学生自读感悟基础上,师生共同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梳理,并展开合作学习。在《给予是快乐的》的教学中,需要探究的问题是:“小男孩说:‘我希望自己也能当这样的哥哥。文中‘这样的哥哥是指怎样的哥哥?”此时我并不急于把自己的答案和想法告诉学生,而是让学生通过思考讨论,展开对话,最后在班级展示。这样,在倾听和表达中达到训练学生口语的目的,激活了孩子的阅读欲望,使他们获得新的感悟,提升了他们的阅读能力。

(三)重视学生思维入情入境,建构意韵

经过同文本直接对话并探究、交流后,学生对文本有了新的感悟。这时,教师应该抓住契机,引导他们带着感受再一次进入文本。这样,学生才会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品出文本材料的韵味和情致。

比如,让学生做一回故事中的人物,进入故事情境,大胆发挥想象,说出自己的看法、意见。如,教学《给予是快乐的》一课,让学生进入情境,以保罗的身份,“望着小男孩这样的哥哥和他这样的弟弟,此时你最想说什么、做什么”。这样的情境再造,旨在让学生深深体会文本中两兄弟的情感,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这样的情境创设,不仅让学生领悟了课文的立意美,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而且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和阅读能力。

(四)重视学生对文本拓展延伸,建构再创

对已学过的文本,进行相应的课外资料链接,让学生对所学的文本有新的认识,并在原文本的基础上进行再创作。如,学完了《给予是快乐的》一课后,教师再推荐一些相关主题的文章,如《给,永远比拿快乐》《乞丐》(屠格涅夫),让学生再次体会给予是美丽的、是快乐的;然后请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达心中对给予的理解,进行文本二度创作。

二、以读者反应为教学核心

以读者反应为核心,就是指阅读教学要帮助学生感受阅读的乐趣,把阅读的内容融于生活实际中,从而产生对阅读作品的理解和感悟。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要充分尊重儿童对阅读文本的多样化反应,以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一)提升阅读动机,产生阅读责任感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阅读兴趣向学生推荐书籍,增强学生对阅读的渴望和需要。此时,学生阅读的目的在于了解生活、社会。这时,他们读起来会比较轻松,特别是一些名人传记的文本往往会促进学生阅读兴趣的提高。然后,教师再让学生深入阅读文学作品,但应掌握由易到难的原则,避免挫伤学生的阅读积极性。此时,学生阅读积极性会有所提高,希望阅读能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实现自己的理想。这时,学生的阅读就会博而不杂、精而求深。这样的阅读不是被动地接受教师的讲解,而是积极主动地投入其中。

(二)体验阅读心境,提升阅读体验感

让学生带着快乐的心情走进文本,把阅读当作快乐源泉,这样阅读的效果自然显著。这种阅读心境会让学生的专注阅读力更加集中,效果明显优于无意阅读。因此,教师在阅读之初,要努力创设愉悦的情境,避免给学生施加压力,由学生兴趣导入,并让学生积极体验这样的阅读心境,这样他们的阅读能力就会很快得到提升。endprint

(三)尊重个体差异,扩大学生满足感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正因为阅读主体的多元性,所以在文本阅读的过程中,每一个学生都不约而同地利用自身的能力和文化背景对文本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并创造出新的意义。因此,只有遵循多元解读的必然性,引领学生亲历阅读的过程,尊重并悦纳学生的个体差异,兼顾不同个体的需要,才能彰显阅读的生命活力,促进个体阅读能力的发展。

(四)养成阅读习惯,体验阅读成功感

有人说:成功是一种习惯,但关键是第一次。因此,我们应该让学生体会到阅读成功的喜悦。比如,掌握一个字、一个词,学会了一种写法,懂得了一个道理……都是阅读成功的表现。对学生一点一滴的成功,教师应给予表扬,特别是缺乏阅读动机的学生更应如此。因此,教师不妨多开展一些阅读交流活动,让学生感受成功,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一旦学生真正把阅读当作一种乐趣、一种享受,他们就能全身心融入文本中,和文本人物产生情感共鸣,阅读能力也会得到提升。

三、以思维导图为辅助

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以概念图的方式进行反思,表达他们对文本学习的所得,能够深化他们的认识,促进他们能力的提高。常见的反思形式有以下三种。

(一)根据课题进行反思

如,学完人教版第九册第二组“思念家乡”后,学生采用以课题的形式进行反思。(如图1)

(二)根据项目进行反思

在总结时,可以引导学生以自己喜欢或关注的项目进行反思。如,教学人教版第九册的《小桥流水人家》后,学生根据自己喜欢的项目进行反思。(如图2)

(三)根據补充观点进行反思

有些学生在教师总结的基础上,加入了自己的思考,更加丰富了反思的内容。(如图3)

好的作品不仅能丰富学生的知识,扩大学生的视野,还能让学生了解生命的本质,形成正确的生命观、价值观。科学实施阅读教学,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从根本上帮助学生感知形象,获得审美情趣,感悟生命意义,这是语文教学的根本目标,也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责编 韦 雄)endprint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 www.wk8.com.cn
本文地址:https://www.wk8.com.cn/xueshu/144880.html
我们一直用心在做
关于我们 文章归档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c)2021-2022 wk8.com.cn

ICP备案号:晋ICP备202100324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