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分类:
子分类:
返回
文库吧用户登录
快速导航关闭
当前搜索
当前分类
子分类
实用工具
热门搜索
文库吧 > 学术 > 学生必读 > 小学教学参考

读写共生的应然追求

读写共生的应然追求

陈广东

[摘 要]阅读和习作虽然是两种不同的智力活动,但是无论从相同要素还是心理过程看,两者都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选准读写结合的落脚点、把握读写结合的生成时机、引导读写结合的方向,让学生的阅读思维、语言积累、表达能力不断得到提高,从而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读写结合;阅读;习作;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34-0018-02

阅读和习作虽然是两种不同的智力活动,但是无论从相同要素还是心理过程看,两者都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叶圣陶先生曾指出:“读与写关系密切。善读必易于达到善写,善写亦有裨于善读。”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怎样有效地实施读写结合呢?

一、选准落点,精心设计读写结合的实践平台

鲁迅在谈到自己写作经验时说:“文章怎么做,我说不出,因为自己的作文,是由于多看和练习,此外并无心得和方法。”可见,提高表达能力必须要多读多写。教师要牢固树立读写结合的观念,在深入解读文本的基础上,选择好读写结合训练点,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实现高质量的读与写的目标。

(一)抓住触发点,读写结合,续写出自己的理解

阅读是吸收,习作是倾吐。经典的课文不仅是知识的宝库,而且是崇高思想和精神的源泉。在学习过程中,作品的艺术精华、作者的人格魅力每时每刻都能给学生以感动和震撼,使他们有话想说、有情要抒,甚至于有一种不吐不快的感觉。这正是由“吸收”而触发的“倾吐”欲望,是最好的读写结合的触发点。如果教师能够及时加以利用,那就既能促进学生的阅读,加深他们对文本的理解,又能达到练笔的效果,可谓一举两得。

如,教学《天鹅的故事》,理解并体会老天鹅的勇敢、奉献精神既是重点,又是难点。因此,在第五自然段的教学中,我设计了一个读写结合的练习:“作者细致地刻画了老天鹅第一次扑打冰面的画面让我们感动不已,而接下来的第二次、第三次扑打,更是悲壮惨烈。老天鹅的阵阵呻吟,撒落的片片白羽,地面上的斑斑血迹,令人触目惊心。学到这儿你想对天鹅说什么,把想说的话写下来吧。”

把阅读文本作为习作的触发点,即因为读的内容而触发了表达的愿望,顺读而写,自然而然。这种读写结合,重点关注的是文本内容对写的欲望的触发,关注的是学生表达的需要,放开学生的手脚,让他们把自己的理解和感受真实地表达出来。这也是将读书批注进行放大,能进一步促进学生对批注阅读习惯的养成。

(二)抓住精彩点,读写结合,仿写出自己的话语

朱熹曰:“古人作文做诗,多是模仿前人而作之,善学之既久,自然纯熟。”可见,模仿在写作中有着重要的意义。小学生的读写结合也可以从模仿句段着手,让学生“學别人的文章,说自己的话”。语文教材中的文本,都是很好的范文。而借助文本特色指导学生进行仿写,既能激发学生对文本的阅读兴趣,也能提高写作技巧,发展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我在教学《理想的风筝》这篇课文时,引导学生学习课文“抓住一连串的动作写一个人”的写法,写写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一位教师。模仿着课文的写法,一个学生写下了自己体育老师上课的情景:“他弯着腰,篮球在他的手下前后左右不停地拍着,两眼溜溜地转动,寻找‘突围的机会。突然他加快了步伐,一会左拐,一会右拐,冲过了两层防线,来到篮下,一个虎跳,转身投篮,篮球在空中划了一条漂亮的弧线后,不偏不倚地落在筐内。”写得多么传神啊!我简直不敢相信这是出自一个小学生的笔下。可见,儿童的模仿能力是不可低估的。

因此,教师要在教好阅读课的基础上,选择精彩的词、句、段等作为切入口,适时组织学生进行仿写,品味作者表情达意的方法。这样,既能为阅读教学添彩,又能为习作铺垫。这里说的“仿写”重点是模仿课文的写作方法,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采用范文的表现手法进行表达。学生在依样画葫芦式语言操练下,语感积淀更加丰富,习作的兴趣逐渐浓厚,能力自然会提高。“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我们可以通过大量阅读与欣赏去培养学生的语感,让他们掌握语言规律。

二、顺势而练,准确把握读写结合的生成时机

如何让课堂读写结合练出实效,关键在于能否把握时机,顺势而练。

(一)情到深处“文”自流

古人说,“诗言志”,又说“情动于中而形于言”。每一篇优秀的文章,无不是作者某种情感、意愿和思想的表达,是内心世界的物化展现。在语文教学中,只要学生把握住作者的思想情感,就能在读写实践中产生思想的交流、思维的碰撞、情感的共鸣。

如,苏教版的《特殊的葬礼》一文有一道练习:“如果你是巴西总统,你会在葬礼上说些什么?”如果学生不能进入情境,悲作者所悲,写出来的内容必定只停留在口号式的话语中。因此,教学时我借助多媒体课件,让学生观看大瀑布今昔对比的录像;同时,还列举了近年来,各地形成的雾霾天气,使学生的心灵和情感都产生了强烈的震撼。此时,学生的情感已不再是对大瀑布的悲痛,而是升华到关心整个人类的未来和命运,并产生了要保护环境的强烈责任感和紧迫感!这时,我用饱含激情的语言为这次读写训练揭幕:“我们就在这巴拉拉河上,就站在大瀑布的脚下。如果总统让我们每个人都有一次演讲的机会,你想说什么?”此时,学生情动而辞发,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二)意外生成“文”出彩

课堂教学中,教师、学生的思想和教学文本会不断地碰撞,并发生各种各样的新问题、新发现。如果能抓住学生的话题、课堂偶发事件而巧妙进行读写结合,也许就能演绎不曾预约的精彩。

在教学《珍珠鸟》这篇课文时,学生深情地朗读“信赖,往往能创造美好的境界”把课堂气氛推向高潮。突然有一个学生举手发言:“老师,课文中的说法我感觉有点问题,它不够真实。”我灵机一动,让学生说说依据。我觉得学生有自己的理解,但他们把人的真善美曲解了。语文教学应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我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生活中和小动物和谐相处的画面并写下来。一篇篇习作是孩子们对真善美思考的结晶,也促进了学生阅读和习作水平的提高。endprint

三、积极评价,正确引领读写结合的行进方向

传统的语文教学大多是阅读、写作分开进行,而写作教学往往是教师讲—学生写—教师改的过程。在读写结合教学中,学生可以在读中写,也可以在写中读,因此,要求评价必须随时跟进,融入其中,通过积极评价促进学生读写水平的提高。

(一)多元评价,构建互动的评价机制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把评价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让学生学会评价,掌握评价的方法、规则、过程等。为此,我们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评价,把学生看作学习活动中不可替代的主体,关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注重学生的潜力发展,给学生提供探究的空间,为学生有所发展提供条件。

在教学《聂将军与日本小姑娘》时,在学生完成美穗子向聂将军谢恩的小练笔后,我组织学生评价大家的小练笔。

首先,投影学生小练笔,并由小作者读给大家听。要求下面的学生边听边思考,发现写得好的地方或不足的地方及时提出来。下面是教学片断。

生:××同学把美穗子一家看望聂将军时的环境写上了,而且选择在收获的金秋:“这是个金风送爽,丹桂飘香的季節,美穗子满怀期待地坐在车上……”这样为下面中日友谊结果铺垫。

师:作者写得好,这位同学评的更好。

……

师:下面请同桌相互交流一下自己的文章,然后把自己的文章修改得更好。

对课堂练笔,我们应做到有练就有评讲、有修改。评讲的过程要强调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完善文章的过程其实就是习作水平提高的过程。

(二)有效评价,形成科学的评价体系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对学生语文学习的日常表现,应以表扬、鼓励等积极的评价为主,采用激励性的评语,从正面加以引导。”这是新课程提倡激励性评价的宗旨。有效的评价,有助于学生认识自我、树立自信,有助于教师改进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1.评价要客观公正。作为教师,我们一定要正确对待学生出现的错误,对学生的错误观点、认识不能敷衍了事,要先引导学生说出思路,然后才能做出相应的评价。对那些有错误但又蕴涵创新思维的想法,在指出不足的同时,再给予鼓励。这样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新意识才能得到较好的发展。

2.评价要适时适度。我们常说,不能滥用评价,但是也不能吝啬评价。要针对不同的学生,进行不同的评价。对正确的、有新意的问题,我们应当在课堂上给予表扬性评价,鼓励学生,让其他学生也明白他为什么得到表扬;对错误的做法、片面的认识,最好在课后给予批评性评价,既要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也要保护好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这是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教学《杨氏之子》的课堂练笔评价片断。

师:(学生分组写作10分钟之后)请第一组的一个同学到前面来读自己的习作。

生:古时候有个姓杨的人家,有一个叫杨修的小孩儿。

师:有一户姓杨的人家,家中有一个小男孩儿叫——

生:古时候有一户姓杨的人家,家中有一个小男孩叫杨修,刚刚9岁。他长了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

师:三角眼要注意了,这“三角眼”一般是指刁钻、狡猾,这要改一改

生:一张小嘴能说会道,非常聪明。

师:很有文采啊。可惜有些语言不是很准确,用词要恰当,下课后好好改吧。

……

品味揣摩上述片断,可以获得这样的启示:于老师对学生的练笔给予了即时评价,其恰到好处的表扬树立了学生的信心。他适时到位的点拨,具体可感,让学生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如此评价,既是一种肯定,更是一种催化、一种导向。

综上所述,阅读教学是教师引导下的读写实践活动。教师要巧抓契机,让学生适时练笔,并进行艺术点评,以丰富学生积累,提高学生的阅读和表达能力。

(责编 韦 雄)endprint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 www.wk8.com.cn
本文地址:https://www.wk8.com.cn/xueshu/145482.html
我们一直用心在做
关于我们 文章归档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c)2021-2022 wk8.com.cn

ICP备案号:晋ICP备202100324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