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奕君
[摘 要]低年级的语文教材选编了不少的童话故事。利用表格对童话故事进行教学,能让学生动脑想一想、动笔填一填、动嘴说一说,使他们学会发现、学会质疑、学会创新。在填写表格的过程中,有探究讨论、有思维碰撞、有师生互动,使学生真正走进课堂。
[关键词]童话故事;低年级;表格;高效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8)10-0022-02
低年级学生处在思维高速发展的时期。教师应把握这一契机,通过改变课堂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深入思考,在具体的语文实践活动中,体验、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苏教版低年级的语文教材选编了大量的童话故事。这些童话故事的课后练习大都要求分角色朗读课文、复述课文。相比其他要求背诵的课文,这让童话故事的“地位”降低了不少。这些童话故事的篇幅一般比较长,加上曲折的故事情节,要让学生能够完整地复述,的确有一定难度。课堂上,教师对复述的检查也只能是部分学生。而那些愿意主动说并且说得不错的通常都是课堂上的“活跃分子”。一部分学生参与的课堂,看似活跃,却也剥夺了许多想表达却胆怯的学生的机会。此外,另一部分在课堂内游离的学生就更加“有机可乘”了。这样的课堂,只是一部分学生 “表演”的课堂。
要让全体学生都能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就要改变教学方式。这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进行大胆的尝试。另外,低年级学生在表达时,常常句子不够完整。复述课文,要求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之后进行组织语言,除了要注意句子的完整性外,还要求思维的逻辑性。为了让低年级学生更好地复述童话故事,在课堂教学中我尝试通过表格,让更多学生在课堂上能够“动起来”:动脑想一想、动笔填一填、动嘴说一说,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表格,引导学生发现
如果初次接触表格,就放手让学生自主完成,那情况必然“惨不忍睹”。初次通过表格来学习,要带领学生感受表格给学习带来的便利。表格中要求填写简短的文字,一般要在句子中筛选信息。学生填写表格的过程就是一个筛选信息的过程。课堂上,教师要带领学生先确认段落,再落实到句子中。在教学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的《狼和小羊》一文时,我设计了下面的表格(表一)。
《狼和小羊》一文中主要以对话的形式来展开整个故事情节。设计表格的目的是希望学生能够迅速找到文中出现的几次对话,并且能通过表格了解文中人物对话的次数,从而有明确学习的方向。
准确找到对话的内容,对大部分学生来说并不是难事。真正的困难在于填写表格时人称的变化。教师要引导学生去发现填写表格要改变人称,原文是以第一、第二人称呈现的,填入表格要变为第三人称。如果想让低年级学生在语言表达中能对人称转化运用自如,那就要进行一些“润物无声”的训练,引导他们将口语转化成书面语。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我们长时间地坚持训练。
同时,在填写表格时要结合文本语言自身的特点,引导学生做出相应的改变。如,狼在和小羊第一次对话时说:“你把我喝的水弄脏了!”填入表格时应当改成:“小羊把狼喝的水弄脏了。”而小羊的回答:“亲爱的狼先生,我怎么会把您喝的水弄脏呢?”这是一个反问句,语气很强。在填表时,学生要改成陈述句:“我不会把您喝的水弄脏。”填表的过程,是学生在探索中发现、理解、感受句子的意思、语气、语调的过程;同时,也是学生自主感知文本语言,将文本语言内化为自己语言的过程。
二、表格,促进学生质疑
学生阅读的文本大多是现代白话文,一般都通俗易懂,并不存在语言上的太大障碍。只要浏览数遍,学生就能将文本内容了然于心。教材中的童话故事生动活泼,读起来饶有兴味。但是,在童话故事的课堂上,一些教师提出的问题,学生一听便知,一看便会。这样,使他们对阅读童话故事的兴趣大减。在课堂上,运用表格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对熟悉的故事情节进行重组,使他们在“变形”之后的陌生化文本中,感受文本语言的变化之美。在教学苏教版二年级下册《猴子种果树》一文时,我设计了如下表格(表二)。
通过静心细读课文,学生不难发现:猴子先后种了梨树、杏树、桃树、樱桃树,乌鸦、喜鹊、杜鹃先后给它提出建议,最后什么树也没有种成。但是,学生在填表时,遇到了一些困难:第四次猴子并没有遇到谁给它提出任何建议。表格填写无法完整,应该怎么办?学生的疑惑正是他们积极思考的体现,教师应当抓住这一教学契机。这时,教师不但要善于点拨和讲解,善于启发和激励,而且还要有足够的耐心。
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尝试让学生用符号补足空白处,并说明理由。填表时只听见翻书声,说明质疑点燃了他们思维的火花。填写完之后,笔者要求他们和同桌讨论一下,然后全班交流。有的学生认为,可以加上问号,表示出文中并没有讲到猴子第四次遇到了谁,接受了谁的建议。有的学生认为,可以加上句号,表示猴子没有再遇到谁,没有接受谁的建议。有的学生认为,可以加上省略号,表示猴子还可以遇到别人并接受他的建议……学生的回答,有理有据,表格的留白处虽然没有标准的答案,但却活跃了课堂,促进了学生思维的发展。
三、表格,启发学生创新
将表格引入低年级童话故事的教学中,不仅是为了促进学生熟悉文本的内容,而且是为了帮助学生内化文本后进行外化表达。因此,填表的完成并不是教学的结束,而是学生学習新的起点。如,在教学苏教版二年级下册《谁的本领大》一文中,学生已经完成了下面的表格(表三)。
从表格中可以发现:风和太阳有什么本领,两次比拼分别比了什么,结果怎么样。这些问题都以简短的词语呈现。这些词语是复述课文内容必不可少的词语。借助表格,学生对故事内容的复述就不再借助固定的填空形式:风和太阳比了______次本领,第_______次比的是_______,結果________。学生在复述课文内容时,有了表格的辅助,既保持了内容的完整性,又增加了个人对文章内容的再创造。这时,词语成了复述“隐形”的逻辑线路,将文本内容与学生的思维进行对接,使学生在复述课文时像是在讲故事。听与说,都让他们乐在其中。
有了课堂教学持之以恒的“善导”,学生的课外童话阅读就有质量的保证。教材中的文本终究只是个例子,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还要到课外阅读中去不断地阅读体验。学生在课外阅读中的创新体验是表格课堂化的“意外之喜”。在引导学生课外阅读《长袜子皮皮》时,笔者为学生设计了这样一份课外阅读反馈单(表四)。
从学生的反馈中,笔者惊喜地发现:学生在课堂上习得的方法能运用到课外阅读中,明显体现在“人物关系”这一栏中。表格中开放式的要求,激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学生或是分点来写人物关系,或是采用了类似流程图的样子来表示人物关系。(表五、表六、表七)这既是学生筛选、提取信息能力的展现,也是学生逻辑思维链的显现。
在教学实践中,将表格引入童话故事的教学课堂,能给学生耳目一新的感觉。在填写表格的过程中,学生会进行合作、探究,展开讨论。这样,有了思维的碰撞,有了师生的互动,学生真正地走进了课堂。当然,要注意的是,表格只是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表格之外还有许多学习内容等待着被挖掘。例如,人物对话时有什么动作、表情,人物语言展示了人物怎样的性格,从故事中明白了些什么道理,故事之后还会发生什么……这些需要教师在课堂上和学生一起去探索,一起去寻找语言文字的真谛。
尝试多元化的教学方式,让更多的学生乐在其中,享受到语文课堂的快乐,体会到语文的魅力,这是每一位教师应当积极探索和追求的理想。
[ 参 考 文 献 ]
[1] 薛法根.为言语智能而教——薛法根与语文组块教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4.
[2] 于永正.于永正:我怎样教语文[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4.
(责编 韦 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