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莲
[摘 要]古诗词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情感和独特的审美元素,是引导学生继承和发扬优质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诗词语言,描述诗词中之画;通过丰满细节,塑造诗词中之人;通過类化迁移,明确诗词中之理。这样就能促进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
[关键词]诗词教学;语言能力;训练资源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8)10-0068-01
古诗词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情感和独特的审美元素,是引导学生继承和发扬优质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但遗憾的是在古诗词的教学中,很多教师往往关注的是诗词大意的理解,而对于其中蕴含的情感、意境,尤其是语言训练价值点却关涉甚少,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重视与反思。
一、语言描述,展现诗词中之画
绝大多数的诗词都是诗人在经历了某些事件、欣赏了特殊情景之后的触景生情之作,自然就形成了“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特点。这样的诗词往往构思精妙、色彩明丽。教师可以顺应学生形象化认知的特点,将关注点聚焦在“诗中画”上,组织学生在理解诗词大意的基础上进行语言描述,将“诗中画”翔实而富有条理地展现出来。
以教学《渔歌子》这首词为例,教师首先组织学生圈画出词中表示景物的词语,并相机对词中描写的色彩展开丰富的联想。随后,教师进行情境渲染:“在那个桃花盛开的季节,词人张志和头戴箬笠、身披蓑衣、手拿鱼竿,泛舟于清澈的河水之上。此时此刻,词人张志和与这被斜风细雨笼罩着的湖光山色融为一体。请同学们想想,如果你漫步在这青翠的西塞山前,你觉得自己会看到些什么、听到些什么,又会想到些什么呢?”教师出示句式:“行走在西塞山前,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组织学生依托这样的句式结构对词中所蕴藏的画面进行描写。
这样的过程,不仅是学生对诗词内容和情韵感知的又一次升华,同时也为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历练创设了平台,促进了学生语言构建和运用能力的长足发展。
二、丰满细节,塑造诗词中之人
诗词最大的特点就是情感的深刻性、语言的精练性,诗人常常只用寥寥数语就勾画出一个鲜明的人物形象。这种基于简练白描出来的人物,形象鲜明而独具魅力;同时,古诗语言的凝练,也为学生的洞察认知、拓展补充提供了鲜明的认知渠道。因此,教师可以组织学生结合诗词的内容和情境,尝试对诗歌中的人物进行拓展与描写,真正培养学生细致入微的表达意识。
如陆游的著名诗篇《示儿》就以一个“愁”字为诗眼,通过失地未收的现实将一个行将就木、死不瞑目的爱国者形象刻画得淋漓尽致。整篇诗作中,诗人紧扣“但悲、王师北定、无望”等词语表达了内心的焦虑与渴望。教学时,教师应以诗歌中诗人所展露出来的内心活动为抓手,组织学生进行想象:“在这样的情境中,诗人陆游会是怎样的状态呢?”学生在深入细致的想象中进行交流分享:动作的颤颤巍巍、表情的凝重不舍、语言的吞吞吐吐……有了如此明确的方向,教师再进一步组织学生对人物的语言进行细致的刻画与描述,从而促进了学生表达能力的不断发展。
在这一案例中,教师以诗歌中人物的表现和心理为原点,引领学生在深入感知的过程中进行认知和体验,促进了学生对古诗的感知与理解,强化了学生对诗人内在情感的体悟,使学生形成了悱恻之态,充分历练了学生的想象意识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类化迁移,明确诗词中之理
由于教材中的古典诗词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去甚远,他们对诗词中的哲理并没有形成全新的认知。这就对学生理解诗词大意之后的深入洞察、明理等思维活动造成了较大程度的影响。因此,教师要在尊重学生原有认知和个性化体验的基础上,明确他们的认知能力,使之形成对古典诗词的个性化感知。
如在教学朱熹的《观书有感》这首诗时,教师引领学生在初步理解诗歌大意的基础上进行质疑,有学生提出了自己的困惑:这首诗的题目是“观书有感”,但诗人在整篇诗歌中却没有一个字与读书相关,写的全是池塘和塘中的水。教师将错就错:“那不如将诗题改为‘观塘有感算了。”而此时,有学生指出,其实,作者是运用比喻的方式,用池塘里的水来比喻读书的道理。教师顺势出示句式:“清澈的水源从别处源源不断地流进池塘,使得池水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就跟我们读书的道理是一样的:只有_____________________,不断汲取新的知识,才能使人_____________________。”在完成填空题的过程中,学生有意识地进行了诗歌内容的感知与置换,由诗歌的喻体走向表达的本体,从而更好地促进了自身核心能力的发展。
在这样明理的过程中,不仅历练了学生遣词造句的能力,同时也在感知、转化的过程中促进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更成就了学生倾吐情感、历练态度的平台。
阅读教学的核心就是要关注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诗词教学中,教师也应该紧扣诗词表达的特质,从中开掘出契合学生认知的语用训练价值点,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作为诗词教学的重要抓手,在语用训练中引领学生反刍诗歌意境和情感体验。
(责编 刘宇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