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种地的空隙里
元末明初的文学家陶宗仪,他当初曾去应考进士,落选了,就隐居在松江边,一面种地一面钻研学问。休息的时刻,他总是抓紧时间思索、回味读过的书中的意思。每有所得,就记下来。买不起纸,便写在老树叶上。有人说:“宗仪,种地空隙这点时间管什么用呢?还不如痛痛快快休息算啦。”一晃十多年过去了,他写心得的树叶竟积了十多坛子。他把坛子打开,拿出一片片树叶,逐条整理,竟成了一部三十卷的巨著。于是,他给这本书取名为《南村辍耕录》。
小编小引:“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积少成多,贵在坚持不懈,心中的目标其实并不遥远。
换货之行
阿美利达大叔经营着一个小小的杂货店。这天的午休时间,一个从外地来太子港打工叫罗伊的小伙子来买了一瓶调味品。一个小时以后,阿美利达大叔已意识到自己犯了一个错误,罗伊当时要的那个品牌是最贵的,而自己拿给罗伊的是比较便宜的那种。想到这,大叔非常不安,于是拿了一瓶调味品,走了20多分钟,来到罗伊的住处,这里有很多出租屋,住着很多外来人员。阿美利达大叔不知道罗伊住在哪间屋子,便扯开嗓子喊了起来。许多在午睡的人——自然也包括罗伊,都被吵醒,他们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纷纷披衣出门查看。而就在这时,房屋连同大地震动起来——发生大地震了!过后大家才知道,这就是震惊世界的海地大地震。就这样,不愿让顾客吃一点亏的阿美利达大叔的这趟换货之行,竟然无意中戏剧般地挽救了十几个必死的生命,其中也包括他本人。
小编小引:恪守做人的基本准则,“勿以善小而不为”,小善往往蕴藏着大意义。无意间的一个善意举动,打开的却是关乎人性关乎生命的大境界。
奶牛的心酸
牛奶都来自一种叫做奶牛的动物。奶牛之所以产奶,是因为它生小牛了。没有哪一种哺乳类动物的雌性个体会平白无故地天天从乳房里向外淌奶。奶牛为什么会生小牛?因为它怀孕了。奶牛为什么会怀孕?因为它被人工授精了……饮用奶都来自于工厂化的养殖业。乳业流水线上的奶牛,一辈子没见过公牛,却不停地生小牛,被挤奶,奶牛甚至根本看不到自己的孩子,小牛也见不到母亲,一生下来就母子分离,一部分小母牛被人工喂养,重复母亲的命运;一部分被卖出去当肉牛;还有一部分进了生化工厂,变成了血清、蛋白和酶。
小编小引:每一种生命都值得敬畏。渺小如一滴牛奶,都是奶牛的血泪。当我们满怀感恩之心对待身边的一切,不论有无生命,不论生命大小,世界将变得大不一样。
大饥荒
1844年,一种导致晚疫病的卵菌扩散到欧洲,蔓延速度很快,1845年夏登陆爱尔兰岛,这场史无前例的大饥荒使爱尔兰人口锐减了20%到25%,大饥荒对爱尔兰的社会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许多史学家对爱尔兰历史分期,就以饥荒前、饥荒后划线。都柏林街头可以看到大型纪念性雕塑,一组饥民的群像栩栩如生,仿佛发出悲天怆地的呼号。不远处的利菲河上,停泊着“邓布鲁蒂号”帆船。原船1845年建造于魁北克,爱尔兰大饥荒时曾运送大量饥民至新大陆。当时饥民没有钱取得好的交通条件,他们乘坐船只条件普遍恶劣,航程中死亡率高达50%,被称为“棺材船”。唯有“邓布鲁蒂号”在两位船长的指挥下,数十次安全地把饥民运送到北美,在船上甚至还有一个新生儿降生。此船成为饥民逃生的救星。在罗斯康芒郡的一所庄园里,还设有大饥荒博物馆,可以看到关于爱尔兰大饥荒最完整的收藏。
小编小引:灾难固然让人痛苦,可是一个民族只有“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正视自身经历的苦难,才能从苦难中强大。若是一段犯错的历史,则更需铭刻于心。人亦如此。
记住被删掉的镜头
好莱坞著名影星金凯瑞主演的影片《一个头两个大》,在电影已经结束时,荧屏上突然跃出一段话:下面播出的是影片播出中被删掉的镜头,在向这些演员致歉的同时,请观众记住他们的名字,记住他们为影片所作出的贡献。然后郑重其事地把这些被删掉的镜头以图片的形式一一播放,并特意用加粗的箭头指向这些无名演员,并标注上他们的名字。这些演员,其实多数是群众演员,他们中有天真可爱的小孩儿、鹤发童颜的老人、威武健壮的警察、风情万种的街头美女……令人难以置信,向来以追求情节紧凑,力求最大商业利益的好莱坞制片方竟然愿意为这些无名小卒留出长达五分钟的播出时间,专门介绍这些一闪而过最后被删掉的小人物。
小编小引:许多人每天花了太多的时间来追明星、追偶像。当他们卸下那圈人造光环时,其实也跟大多数人一样平凡、普通。于生命的意义而言,明星和小人物没有差别,也许后者千姿百态、五彩缤纷的生活及默默不语、踏踏实实的人生更值得我们关注。
秃头论证
哲学上有“秃头论证”的理论,它含有这样的问题:少一根头发能否造成一个秃头?回答说不能。再少一根怎么样?回答说还是不行。这个问题一直重复下去,到后来,回答却是已成为秃头了,而这在一开始是遭到否定的。成为秃头的界限是头发一万根?一百根?十根?一根?一根也没有?无法确认。但可以肯定的是,当头发还剩下一百根、十根时,人们早已毫不迟疑地公认其为秃头了。
小编小引:质变是由量变开始的,并且往往是在你毫无知觉时发生的,等到你突然发现时,事物早已面目全非。我们的环境、社会、生活,甚至我们的容颜、性格变化也是如此。警觉吧,不要等到万事全非,才痛心疾首。
被哈佛开除
当年,哈佛牧师立遗嘱时,把自己的一块地皮和20本古书,赠给当地的一所学院。哈佛大学一直把牧师的这批书籍珍藏在哈佛楼里的一个图书馆内,并规定学生只能在馆内阅读,不能带出馆外。1764年的一天深夜,一场大火烧毁了哈佛大学的图书馆,很多珍贵的古书毁于一炬。突发的火灾把一名普通学生推到了一个特殊的位置。他在经过痛苦的思想斗争后,终于作出一个勇敢的选择。原来在大火发生之前,他违反图书馆规定,悄悄把哈佛牧师捐赠的一本书带出了馆外,准备阅读完后再归还。灾难过后,这本书成了稀世珍本。该学生怀着不安的心敲开校长办公室的门,说明情况后郑重地将书还给了学校。校长先是表示感谢,并对他的勇气和诚实予以褒奖,然后就把他开除出校。endprint
小编小引:情与理之间,往往是两难之选。但是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个班级都要按规则办事,赏罚分明,否则何以为立?
日本的“菠菜原则”
日本人饭桌上是少不了菠菜的,他们甚至把一种企业组织原则称为“菠菜原则”。这个原则由三个基本点组成,即“报告”“联络”“沟通”。“菠菜原则”是日本企业的基本原则,任何一个雇员,从部长到社长,无一例外都需执行这条原则。所谓报告,就是把自己工作的进展状况随时通知同事,比如出差回到公司,一定要将所见所闻汇报;外出的收获,一定要让全体同事分享。联络,就是把自己目前遇到的问题通知有关同事,如上班路上遇到堵车可能迟到,你得打电话告诉同事你何时能到公司。沟通,是工作遇到问题时,一定要找同事或上司咨询,以集体智慧予以解决。
小编小引:时代在发展,社会中早已没有世外桃源。每个人都是与身边的一切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沟通、协作是现代社会中人们不可或缺的素质,同心同力一个国家和民族才能不断向前发展。
把闪电关在瓶子里
在18世纪,人们还不能正确地认识雷电到底是什么。当时本杰明·富兰克林认为雷电是一种放电现象,它和在实验室产生的电在本质上是一样的。但却受到了嘲笑。富兰克林决心用事实来证明一切。1752年6月的一天,阴云密布,电闪雷鸣,一场暴风雨就要来临了。富兰克林和他的儿子威廉一道,带着上面装有一根金属杆的风筝来到一个空旷地带。富兰克林和他的儿子一道拉着风筝线,父子俩焦急地期待着。此时,刚好一道闪电从风筝上掠过,富兰克林用手靠近风筝上的铁丝,立即掠过一种恐怖的麻木感。他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大声呼喊:“威廉,我被电击了!”随后,他又将风筝线上的电引入瓶中。回到家里以后,富兰克林用雷电进行了各种电学实验,证明了天上的雷电与人工摩擦产生的电具有完全相同的性质。富兰克林关于天上和人间的电是同一种东西的假说,在他自己的这次实验中得到了很好的证实。
小编小引: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面对质疑或指责,行动是最好的证明和反驳。
用生命做一次试验
巴斯德,19世纪法国著名微生物学家。一次,一艘停靠在波尔多的轮船上发现了黄热病人,巴斯德闻讯后立即赶往那里,希望发现引发这种烈性传染病的病菌。有人问他:“你难道不怕危险?”巴斯德毫不犹豫地回答:“这有什么要紧?生命处在危险的境地,这才是真正的生命。为了能使其他人活得更好,我愿意用自己的生命做一次试验。”当他来到港口时,检疫人员坚持不让他上船。巴斯德恳求说:“请宽恕一个学者追求科学的热情吧!”他的精神深深地感动了检疫人员。
小编小引:历史上的科学狂人不在少数。他们之所以能在各自的专业领域取得伟大的成就,全在于他们对科学的执着、忘我的追求。人的一生,若能在某一领域倾注全部热情,也是人生一大幸事。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