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芳凌 毛瑞
摘 要:教育现代化的一个重要表征是贫困学生来说也可以进入高校学习,高校方面通过资助工作,能够减免学生的负担,但是发现高校资助工作存在一定的问题,忽略了对于学生的教育功能,今后需要对当前存在的问题详细分析,制定新时期的资助工作落实方案,提高高校资助工作的育人效果。该文阐述了新的工作体系下,让学校资助发挥对学生的心理状态调整、学生感恩思想建设等作用。
关键词:高校资助工作 育人功能 心理建设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20)04(a)-0233-02
高校资助通过对学生情况的了解向其发放助学金,让学生能够减轻个人和家庭负担,但是传统工作中发现存在助学金容易被不合理应用,学生出现依赖心理以及感恩思想缺陷,导致高校资助工作在育人功能的实现方面存在问题,今后要对这些问题予以合理解决。
1 高校资助工作在育人功能和实施途径方面的问题
1.1 依赖现象出现
依赖现象的出现表现是,一些学生在高校学习中,并不注重对于个人能力的提高和培养,同时也不主动参与到各类勤工俭学工作中,而是一味地按照当前高校建设的各类优惠待遇以及发放的助学金生活。此外,这一依赖现象也表现为一些贫困学生对助学金的投放量颇有微词,认为助学金不能满足其日常所需。从最终的资助效果上来看,这一方法不但无法让学生自主投入到后续的学习过程,甚至起到了反向作用。
1.2 感恩意识缺失
感恩意识并非是学生能够只是感恩学校,而是要在工作和生活中,对帮助其的个人以及工作单位具有感恩意识。另外,感恩意识需要在符合相关道德体系的情况下才可以发挥应有价值[1]。当前的问题在于,一些学生完全不顾及向其伸出援手个人的心理感受,一味地按照自身的想法向其索取资源,这类学生会做出当今社会中的“巨婴”行为。同时一些学生出现不合理的感情,比如,在对资助其的单位和个人面前完全失去尊严,这一方式不利于其对自身人格的建设。
1.3 心理问题积累
事实上当前接受资助的学生普遍存在自卑心理,尤其是在大一阶段,自卑心理的长期积累会对个人人格的建设、价值观的体现方面造成负面影响。尤其是在自卑心理的积累过程,一些学生会形成反社会人格,当前的学校资助过程并不注重对于学生心理问题的解决,导致学生的心理问题长期存在并不断积累,这一资助方式不利于学生的人格建设。
2 高校资助工作的育人功能
2.1 感恩意识建设
当学生能够良好发展时,谁能够建成高效合理的感恩意识,作用形式首先是能够对资助的学校具备感恩意识,能够在大学期间通过不断的技能强化以及现有资源的合理使用,让自身的能力获得大幅度提高,最终在工作过程中获得更高的竞争力,感恩意识的建设可以说是个人成长和发展的基础思想。其次是对资助个人的感恩,对于一些较为优秀的学生来说,其会从社会中接受大量资助,这类资助对其今后的生活解决了燃眉之急。当这类学生具备感恩意识时,会通过对于个人品行建设和个人素养升级,让其今后能够在工作乃至社会发展中发挥个人价值,把个人的感恩转化为优质的反馈思想。最后则是保证感恩过程中不会出现失去尊严的问题,让学生具备更为高尚的品格。
2.2 独立意识建设
事实上对于几乎所有的接受资助学生来说,其都具有较高的独立意识,具体表现是希望不再接受高校资助和社会资助,而是通过自身的努力,让自身获得更多的生存资源。
在高校资助工作过程,通过对合理方法的采用,这类学生通常拥有更高的主观能动性,参与到所有课程和技能的学习过程。此外在面临困难时有更高的独立思考能力,让学生在后续的工作和生活中具备竞争力[2]。
2.3 心理问题消除
心理问题是当代大学生的一个普遍面临问题,尤其是对于家庭贫困的学生来说,通常学生具有自卑心理品格。而当学生具备感恩思想并且拥有较高的独立思想后,其对于各类技能的掌握水平较高,能够逐渐消除其面临的窘境,在为自身带来更多的生存资源的同时,也能够对其心理进行全面建设。比如,发现自身掌握的知识水平已经远高于同班同学,或者对于从业技能的掌握精度也高于同龄人,这些技能都能够扩宽学生今后的发展道路,学生的自卑心理可以被逐渐消除。
3 高校资助工作的育人功能实施途径
3.1 提供工作机会
对于高校资助工作来说,最基础的是勤工助学岗位的提供,但是就实际作用效果上来看,这一方式并不能够让学生获取更高的生产资源,大部分是通過向学生提供免费餐饮的方式让其生存。该方法一方面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从业技能掌握深度,另一方面也是对学生心理问题的一种激发。
今后的自主工作中,勤工助学岗位依然提供,但是学校方面也要通过建成“校企合作”模式,让学生在完成专业课程或者学生通过自学获取专业知识之后,带领学生到相关企业中实习。实习过程企业方面按照实习生的待遇向学生提供薪资,从而让学生获得更多生存资源。当然实习岗位要面向所有学生,构成的公平性的竞争体系或者全体学生参与实习的模式,也能够把贫困生放置在一个平等的生活氛围内,让其的自卑信息得以减免乃至消除。
3.2 体现感恩思想
感恩思想建设可以通过举办活动的方式,让所有学生提高对自身思想的武装水平,尤其是对接受资助的学生来说,学校举办的活动包括大型综合讲座、学院至学校级的辩论赛香、体现感恩思想的视频制作等。对于贫困学生来说,其在多年的学习过程中对这类事物的了解水平通常较低,在这些活动举办过程可以向贫困生提供便利条件,让其能够更好地接受新鲜事物。比如,对于视频制作过程来说,学校方面可举办针对贫困生的集中培训体系,让其免费获取视频制作技能,相较于物质方面资助,可以让学生在精神建设方面获得更好的发展。
3.3 注重心理问题
需要探讨资助工作是否可以以心理咨询的方式提供,这一方式可在高校的后续运行过程实践,制定的工作方案是,学校方面监督接受资助学生的日常行为,当发现某学生存在偏激乃至一些已经表现出的心理问题时,学校的心理辅导组主动与其联系,并且让该学生到咨询室中一对一交流,提高心理疏导水平。
此外也要建成针对所有学生的心理辅导体系,让贫困学生认定自身并不属于特殊照顾领域,可以防止自卑心理的大范围爆发。需要注意的是,监管工作松紧程度要有重点地调整,在物质性资助发放后,要做好对于接受资助学生的日常行为进一步观测,以防止出现的心理问题苗头不能被及时发现。
3.4 管理系统升级
管理系统的升级一方面要建成个性化的资助工作体系,另一方面是建成学生接受资助过程的各项档案管理系统。
前项工作的实施方法是,可以推行大一新生、大二大三学生、大四学生为分类标准,学校要注重对大一学生的心理疏导工作,并且可以向其提供有限的助学岗位,鼓励其参与精神文明的建设以及技能的自主了解工作[3]。对于大二大三学生来说,通常空闲时间较多,要向其提供较多的勤工助学岗位,并且对于一些从业技能,可以采用强制性方式让其参与学习过程,以提高对于从业技能的掌握深度。对于大四学生来说,学校方面主要是让其到合作企业中实习,并且该过程中向其施加的资助与家庭正常条件的学生并无差距,实现对学生心理层面的治疗效果巩固。
后项工作主要是实现对于学生日常生活中所有消费信息以及接受资助信息的高效整合,明确该学生是否存在助学金的非正常渠道申请过程,并且了解学生的消费观,以防止其误入歧途。
4 结语
综上所述,传统高校资助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包括不重视对学生的心理建设、采取的资助方法过于落后等,降低了实际的资助效果。新的工作体系下,可通过落实管理系统的升级工作、同步开展心理建设工作等方法,让学校资助發挥对学生的心理状态调整、学生感恩思想建设等作用。
参考文献
[1] 赵鸽,王贺.新时期高校资助工作的育人功能及其实现途径[J].南方论刊,2018(10):97-100.
[2] 张馨月,韩栋,董学恒.民办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中育人功能的强化途径[J].传媒与教育,2016(2):180-183.
[3] 王力.高校资助工作的育人功能及其实现途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