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云
现在的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学生的阅读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在全民大阅读的今天,如何让农村孩子不输在人生的起跑线上,让他们和城里同龄孩子一样爱上阅读,用知识改变自己的命运。结合笔者多年从事小学语文教学的实践,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激活学生读书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让读书成为学生的需要,让读书成为学生的习惯。破除读书是应付老师的作业的做法。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读书习惯:从兴趣入手,激发孩子读书的欲望,根据不同年龄层次分别引导孩子,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地进行引导。让家长配合好营造学生的小书架;床头上,桌子上都可以放置孩子喜欢的图书;规定学生每天必须有一定的阅读时间;把读书当作重要的事,潜移默化.每天读课外书30分钟;坚持写读书笔记和读书摘记。让孩子有爱读书的冲动、渴望,当他们真正从书中汲取营养的时候,自然有了快乐感,自觉地就会爱读书。
国内外诸多实践表明:阅读从倾听开始,孩子最初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来源于倾听。孩子用倾听的方式开始最初的心灵阅读,构筑了自己精神的芳草地。
每个人都有表现自己的欲望,而孩子们这种表现欲望更为强烈。有哲人云:“一个人无论看到怎样的美景奇观,如果没有机会向其他人讲述,他就决不会感到快乐,人终究是离不开同类的。一个无人分享的快乐不是真正的快乐。而一个无人分担的痛苦是最可怕的痛苦。”当学生有了一定的语言和知识积累后向别人讲述自己的奇特见闻时,会引起其他同学的惊羡的目光,引来伙伴的啧啧称赞,而这时的孩子会非常有成就感。这就将成为他讲述的动力,为了更多获得同伴的或其他听众的赞赏,他会想方设法地去猎奇,从书本上寻找更多更新颖的故事。而此时的家长和老师也应该是他忠实的听众,而且还要不失时机地进行表扬和鼓励。对孩子们在日常说话和写作中的闪光点要予以充分的肯定,同时可以要求孩子说出所讲内容的出处,这对其他孩子有着十分积极的导向作用。
二、为学生推荐好的书目
读书也是要讲究“营养”的。我们要把色香味俱佳的、能打动孩子心灵的书引入到孩子们的生活中来。一个人童年没有读到适宜的优秀读物,后来生命里很多东西是不一样的。从小面对零乱荒芜的杂草、面对臭烘烘的垃圾堆和孩子們从小目睹美丽的鲜花目睹碧绿的草地是一样的吗?它们在孩子们心灵中引起的感受一个是蛮荒的,一个是美丽温柔的。好书的意义其实就在这里。对于孩子们来说什么是最好的书呢?著名儿童作家梅子涵说:“有一个事实我们应当知道,在一些儿童文学发达的国家和地区走进书店的儿童图书区,扑面而来的一定是大量的绘本。绘本是最适合低年级孩子阅读。对于培养阅读兴趣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当然除了绘本以外还有其他许多适合孩子的图书,这需要教师和家长给孩子正确的引导。
孟子说“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因此我们在引导学生阅读时全力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好的作品包含丰厚的道德营养:有对仁义礼智信勇的激情讴歌,有对厚德载物、践行诚信的积极点赞,更有对“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的以德为本的敬畏。读这样的作品,也就是在进行无声的自我道德教育、道德净化、言行调整,让自己摆脱“精致的利己主义者”等庸俗市侩的污染干扰,而成为道德自律者、内在明镜者,在道德发展方面,注重修身、独立向上、严谨自律、卓越非凡。
三、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
“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可见环境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是多么的重要。古时候有孟母三迁之说,今日强调校风校纪,成语中有“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古谚中有“江浙出才子,燕赵多壮士”,所要表明的无非也是这个意思。良好的阅读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人文环境。首先我们要给孩子可以选择的图书。充分利用学校的图书室的有利资源定期组织学生到图书室借阅,当孩子们看到满目的图书会不由自主地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孩子们对阅读对象的选择是不确定的,模糊的。教师要进行适当的指导,如果图书室的开放不方便可以组织学生组建自己的班级图书角。每人配备两本或两本以上的课外书籍,编写好号码,归置于班级图书角实行专人管理。这样让学生捧出两本书你就拥有全班一百多本书。同时这项举措也能锻炼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培养集体主义观念,易于形成团结、互助、乐学、上进的良好的班风。
艾登·钱伯斯曾说过:“给孩子时间阅读,并帮助孩子从一点一点增加的阅读时间中品味文学给他到来的乐趣,是大人的一项重要工作。”调查显示, 在家庭中,82.65%的家长是在睡觉前会与孩子一起阅读,65.49%的家庭是在床上开展阅读,亲子共读的时间大约在30分钟。这一组数据与2010年的调查数据也非常相近,这可以说明阅读场所与阅读时间在幼儿阶段的一些特性。调查还显示,有45.37%的家长认为室内灯光影响阅读,76.34%的家长认为床、桌椅或沙发的舒适度会影响阅读的时间和效果。因此,家长在家庭装修、布置时,要考虑到孩子的阅读需求,为亲子共读创设较好的阅读硬环境,吸引孩子投入到阅读中。
“修德忘名、读书深心”,读书使人明理明德、明荣知耻,读书的过程实质上也是一个修炼道德、陶冶情操的过程。无论是明君贤臣,还是圣人先哲,无不倡导为人修身立德,正人先正己,做官先做人。开国领袖毛泽东主席一生酷爱读书,他说过:“欲知大道,必知文史”,“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一日不读”。习近平总书记也指出,如果不加强读书学习,知识就会老化,思想就会僵化,能力就会退化,就难以做好工作,就会贻误党和人民的事业。只有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才能够开阔眼界、增长知识,才能够治心养性、提升境界、远离低级趣味,并赋予我们一个宁静的心态、理智的头脑以及开放的胸怀。在引导农村孩子阅读的路上,我们正在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