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分类:
子分类:
返回
文库吧用户登录
快速导航关闭
当前搜索
当前分类
子分类
实用工具
热门搜索
文库吧 > 学术 > 学术期刊 > 科学大观园

姜景山:微波遥感技术的领航者

姜景山:微波遥感技术的领航者

姜景山院士每天准时到办公室工作,几十年如一日。图片民族画报

人类的航天探测器第一次历史性地抵达月球背面。

2019年1月3日,嫦娥四号成功实现在月球背面预选着陆区软着陆,并通过“鹊桥”中继星传回了世界第一张近距离拍摄的月背影像图。中国的尊严

“中国的尊严从哪儿来?就从科技发展中来。”谈吐淡定从容的姜景山,语调一转,铿锵有力,言词中忽然多了几分激动,“如果没有‘两弹一星,没有现在的科技进步的话,谁瞧得上你呀,那就没有尊严。”

自称“80后”的姜景山,出生于1936年,他的身份是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原主任,在中国航天史上三大里程碑工程中——人造地球卫星、载人航天、探月工程,都有他的身影,尤其在后两项工程中,姜景山更是集推动者、领导者和参与者三种职能于一身。

2004年,中国探月工程正式启动,已经在人造地球卫星和载人航天工程中摸爬滚打了近50年的姜景山被任命为工程副总设计师,成为探月工程“两总”体系里面的一位骨干成员(“两总”指总设计师和总指挥两个管理体系)。

“总指挥就是管资金、管进度,管各方面调度;总设计师就是专门抓技术。技术要是出问题了,就得打我们的‘屁股。”姜景山风趣地说道。

美国和苏联在40年前就已经进行过一轮太空竞赛。探月,中国属于新起之秀,在技术实现上,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可想而知。用姜景山的话说,中国的科学家要在前所未有的压力中创新和突破。不懈地创新

姜景山记得,为了掌握对月球的遥感数据分析、处理能力和经验,最开始他们就采用土办法,在北京郊外航天城中搭建一个试验场,用一个直径4米、高8米的圆筒模拟月球,反反复复地用各种仪器进行绕月测试。

“不完成你上不了天啊,所以条件有限、技术有限、经费有限,就启发你创新。”姜景山说,“困难有时候是创新的源泉,能引发人的创新思维。”

这个情形,和他27岁参与“两弹一星”试验的场景有些相似,那时候一穷二白,中国是什么都缺,姜景山记忆中,科研工作者完全是靠着一腔激情和热血在打拼,夏天加班,没有空调,男孩子们都是穿着短裤干活,最好的福利,就是每人发一小袋饼干。

出任探月工程骨干后,姜景山忙着技术攻关。他承认,在这些重大技术疑难面前,偶尔他也会动摇和怀疑,比如探月装备的材料必须通过超低温关,开始屡屡失败,心里就有点打鼓,眼见着离上面规定发射的日期越来越近,不能松懈,到处找材料,物理分析,还得要一点也不能马虎地进行下去,最后终于取得技术实现。

他说:“要有困难必须克服的决心。”

2007年嫦娥一号升空,用微波遥感探测仪从月球轨道上对全月面进行微波探测,中国科学家借助探测数据,绘制出了世界上第一幅“微波月亮”,并获得了多项月球探测数据。中国微波遥感技术的开创者就是姜景山,而用这项技术探测月球也是他提出的,这在国际上之前没有人做过。

姜景山告诉记者,微波遥感技术不仅在探月工程中将一直使用,今后在更远深空的探测上,比如火星探测,也将会用到微波遥感技术。

姜景山院士与夫人陈增辉在浙江平湖。图片民族画报

姜景山在完成一期任务之后,从副总设计师岗位上卸任,但现在还依然担任着探月工程高级顾问,他也是三阶段任务完成后的探月后期工程顾问,相关的专家会议他都需要去参加,遇到重大问题需要决策,他还得表態。

“这个热情还有,这个责任心也还有,总觉得国家需要,可以出点主意。”50年专注遥感

姜景山院士是我国微波遥感技术的主要开创者,他提出和建立的自然灾害遥感信息实时传输系统已成为我国突发性灾害监测的重要手段。

姜景山院士回忆起他的遥感事业时说:

“1957年10月4号,苏联第一个人造卫星上天对我触动很大,所以我觉得人造卫星很有用,当时我下决心,就是做人造卫星。

1962年回来,回来以前我们国家对留学生很重视,派了一些代表团,当时电子工业部一些领导都到那挑人,问我:你会做什么?我说我就会做卫星,这个我早就定下决心了。

回来以后,由于国家这个方面起步,人才相当缺乏,正好我刚从苏联回来,算是不大不小的人才,所以把我分到581所,中国卫星的第一个单位。

来了以后,我就开始做卫星,一直到1970年,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送上天去。

50年一贯地做下来,做这个对了,因为换了好几代,现在第三代已经开始了做这个工作。

美国和苏联在40年前就已经进行过一轮太空竞赛。探月,中国属于新起之秀,在技术实现上,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可想而知。用姜景山的话说,中国的科学家要在前所未有的压力中创新和突破。

微波遥感也是一个需求问题,在一个社会里面,不是你一个个体,不是你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而且你如果做到,一定要有一个目标,这个目标就是人类的需求,国家的需求,政府的需求,没有这个东西你再能干是不行的。

因为我们起步算是学员级,人家有什么干什么,后来是并肩走,我们现在开始某些方面比人家好但是仍然有些方面不如他。

我们的器件还不能完全国产化,所以这是个问题。我现在已经这把年纪,我闭眼睛以前一定要看到我们关键的元器件、关键的技术国产化。”

近50年来,中国微波遥感技术,特别是航天微波遥感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已经成为对地观测和空间探测的重要手段。

姜景山院士带领他的科研团队参与了我国人造卫星、载人航天、探月工程三大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工程。他们的研究成果在气象预测、自然灾害预警、国土资源监测、海洋资源开发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钱学森的鼓励  

上个世纪70年代,年轻的姜景山对微波摄像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写出了一系列论文,还出版了名为《微波摄像》的著作。

他把《微波摄像》寄给了我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钱学森先生,提出了中国也应深入进行微波摄影技术研究的建议。

钱先生不仅读完他写的书,提出了修改意见,而且还写信鼓励姜景山。

至今,姜景山院士还保存着这封信。

我读完了你的大作《微波摄像》后,更加深信这是一项具有非常重大意义的工作……

你要利用这次机会,对《微波摄像》一书进行增补,使之成为一本专业著作。

一旦你完成了参考书,你也就会成为微波摄像专家的。你不是外国人培养的专家,是一个自学成才的专家……

——钱学森

姜景山从钱老的信中受到了极大的鼓舞,收集了更多的参考资料,写出了更为完整的专业著作《微波摄像》,成为国内微波遥感领域最早期的著作之一。

回顾50多年的科研生涯,青年時代的经历深刻地影响着姜景山院士的人生选择。

◎ 来源|综合网易科技 今日科协

姜景山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首期探月工程副总设计师。

语录:

“如果月球都上不去,怎么立足世界民族之林。”

“中国的尊严从哪儿来?就从科技发展中来。”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 www.wk8.com.cn
本文地址:https://www.wk8.com.cn/xueshu/16115.html
我们一直用心在做
关于我们 文章归档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c)2021-2022 wk8.com.cn

ICP备案号:晋ICP备202100324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