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不少上班族都会面临加班的工作常态。往往工作是否超时,能否获得加班费,都是员工比较关心的话题。放眼其他国家,国外如何应对过劳死,有没有严格控制加班的时间限制?日本如何应对“过劳死”
2020年,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卷入了一场关于过劳死的辩论中。当时,前自民党干事石破茂指责安倍晋三的经济政策让大企业获益,而大量中小企业却越发经营困难,这直接导致公司花费在员工身上的钱越来越少,过劳死现象越来越严重。
当时安倍晋三被责问得哑口无言,一直拿着白色的手帕擦冷汗。但当时石破茂有一个观点值得商榷,他说,为什么在别的国家没有过劳死,而只在日本发生?其实,有过劳死的国家岂止限于日本一国。
但我们还是说回日本。安倍晋三对于日本经济的恢复确实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不是一定要以过劳死为代价呢?
2018年,日本放送协会(NHK)报道过一个典型的过劳死案例:一位女记者在一个月内共加班将近160个小时,最终在自己家中因为充血性心衰而去世,年仅31岁。调查机关给出的结论是,这位女记者过劳死是因为“处于积压了相当大的疲劳、经常性睡眠不足的状态”。还有一种现象叫过劳自杀。2016年的时候,日本最大广告公司电通公司的一位女员工从自己的宿舍一跃而下,结束了年轻的生命。家属告诉媒体,这位女员工连续加班100个小时,由此患上了严重的抑郁症,最终一死了之。
实际上,早在1947年,日本就颁布了《日本劳动基准法》规定,员工每天工作8小时,但显然少有企业遵照执行。NHK制作的纪录片提供了一组数据,2018年之前的5年间,共有368人死于过劳死。视频中,有一位程序员说,“长时间工作到深夜,不能确保充分的假日”“凌晨4点都要工作,好想死……”“但失去工作后人生就玩儿完了”。
同样是NHK的调查显示,日本人比欧洲人一年要多工作3个月。
安倍晋三为了刺激经济发展,提出了自由裁量工作制度,也就是说可以绕开《日本劳动基准法》来规定劳动时间。简单来说,就是不管你加班多少小时,都只能获得事先约定好的工资。
当然,日本政府和企业并不是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比如他们曾经推出了一个叫“高级星期五”的计划,就是每周的周五不许加班,而且还可以早下班。但真正贯彻的企业凤毛麟角。
2016年,日本颁布了《预防过劳死等对策白皮书》,这份报告告诉我们,当时加班市场最多的行业是通信行业,有将近一半的人每月加班超过80个小时。而学术界、服务行业、物流等领域都广泛存在着加班现象。
实际上,在二战之后,正是日本人敬业、勤奋的工作态度让他们的经济获得了起飞 ,被称为日本经营四圣之一的稻盛和夫就说,工作是一种修行,他早年创业的时候没日没夜地在公司里進行技术研发。他有句名言:夜晚我能听见机器哭泣的声音。他还说那是一种“燃”的精神。
而日本一直是危机感很强的民族,虽然他们跻身世界强国之林,并且取得了让人赞叹的成就,但历经石油危机、泡沫经济崩溃、数十年经济缓慢发展,更让日本人坚信,唯有努力拼搏日本才不会落败。所以,日本人经常说自己是“工蜂”。另外,日本公司内,等级关系森严,一般领导不下班,没人敢先下班。而领导又觉得自己要以身作则,心里想回家也不敢迈腿出门。
近来,政府对于过劳死问题正在采取一些新的举措,这或许对其他国家也有借鉴意义。2020年10月1日,日本厚生劳动省正式发布了《令和元年版过劳死等防止对策白皮书》,其中对过劳死有了更加清晰的界定:过劳死的认定标准是,如果员工一个月内在法定时间外超时工作累计超80个小时并因为过度疲劳引发死亡的现象就叫过劳死。多少让人欣慰的是,这份报告告诉我们,最近两年日本职员超时工作的现象不断减少,员工体验带薪休假的人数也在不断增强。
报告还写道:“今后劳动行政机构将加强对长时间用工行业的监督指导,并继续按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要求进一步减少长时间用工的现象。此外,相关机构还将推进带薪休假制度和勤务间隔休息制度的落实,防止和减少过度用工,并强化预防心理疾病及职场骚扰等问题的对策。”
实际上,超时工作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社会问题,它关乎效率与国民心态。东亚国家在过去的岁月中落后于西方世界,由此产生一种心态,就是必须靠增加劳动时间来追赶,为此很多人会牺牲个人生活、爱好、家人的陪伴、享受自然的空气,甚至会失去生命。
有时候我们会艳羡欧洲人的懒散,也会嘲讽他们移动互联网远远落后——大部分收费的地方依然固执地使用信用卡付费。
每个星期的周日,欧洲大部分商店、餐厅都会停业,很多人无法在这一天进行消费。有些人认为,那是因为欧洲人太懒了,不想在周末的时候还工作。可是,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个习惯是不是也在告诉我们要约束自己的消费行为,同时去陪陪家人,享受一下兴趣带给我们内心的愉悦?
所以,在欧洲,很多人会在周日带着孩子去郊游、去观赏公园里的一朵花,或者去博物馆里审视文化和历史沉淀的艺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