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玉林
1月3日,在社交平台陌陌上爆出一则消息称,一位拼多多员工在凌晨一点半下班路上猝死,年仅22岁。随后,该消息在微博、微信、知乎等社交媒体平台迅速发酵形成舆论,引起网民热议。过度加班是当今职场常态吗?人的身体最多可以承受多长时间的加班?“过劳”对人的身体器官运行状况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
根据BOSS直聘此前发布的《2019职场人加班现状调查报告》,2268位职场人中,基本不加班人数仅占10.6%,剩余将近九成的员工都在不同程度地经受着加班的噩梦,每周都要加班2~3天的员工占据近一半的比例,24.7%的职场人甚至表示每天都要加班,用他们的话来说“加班是年轻人的宿命”。
你见过凌晨4点的公司吗?根据调查显示,有44%的职场人曾加班超过零点,这其中甚至有4.5%的人因通宵加班而直接留在公司过夜。当夜深人静的时候,甚至当第二天的第一缕阳光洒在堆满文件的办公桌上的时候,总有一些人,才刚刚结束高强度的加班工作,获得短暂喘息的机会。
另外,日本之前发布的一份白皮书报告也从加班时长、行业分类等方面对员工的加班时长做了细致的研究和分析。
数据显示在日本中央政府各部门工作的5.1万名公务员中,10月份平均每日加班时间约为1.83小时,11月份大约为2.3小时。在各年龄段中,20~30岁的年轻人加班更多,加班时间也更长,特别是储备干部,最长的平均每日加班3.3小时,年加班时长甚至超过1000小时。
此外,报告还显示,正式员工加班时间超80小时的企业已经开始占据企业的23%,其中加班时长超100小时的企业占比达到11%,加班时间越来越长仿佛成为企业内不可阻挡的趋势。与此同时,按照行业来分,在加班时长超80小时的企业中,信息通信业、学术研究和专业技术服务业以及运输业和邮政业三大行业占比最大,其加班时长也跻身于行业前列。
无论是针对国内还是国外的数据调查,似乎都在向我们宣告着这一结论:内卷化的社会和稀缺的资源优势,使得劳动者加班时长普遍增长这一现象逐渐成为社会共识,作为一个必然的结果,国人的加班时长在不断增长的同时,相应的睡眠时间就在不断受到挤压,并于近年呈现出不断下降的趋势。
根据《2020年中国人睡眠报告》中的数据,2013年人们平均都在22:00左右入睡,而到2019年却推迟到了23:55,国人的睡眠时间每天减少了将近2个小时。按照平均6:50起床的数据计算,也就是说我们的平均睡眠时长只有6.92小时,其中拥有深度睡眠的比例还不到1/3,换算成具体时长,中国人每天的深度睡眠时间大概只有1.93个小时。
而对不同年龄阶段人群的深度睡眠时长做具体分析,我们不难发现,除去以熬夜为精神食粮的00后和95后之外,面对生活和工作双重压力而倍感焦虑的70后、80后、85后显然睡得比较晚。除此之外,因为生活环境不同导致的一二线城市和三四线城市人群的工作时长和生活压力出现显著差异,根据数据来看,生活在三四线的人群相比较一二线城市的人群,普遍睡眠时间更长。
我们也越来越意识到,国人睡眠时间减少,尤其是一二线城市中青年人群睡眠时长急剧下降趋势的背后,是加班时间的延长和休闲时间的压缩。
加班时长不断增长,休闲时间不断被挤压,当人们的疲劳指数不断上升时,相应地,“过劳综合征”“病理性疲劳”“慢性疲劳综合征”等新型病症也逐渐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并以极大的破坏力对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了巨大的威胁。2019年5月,世界卫生组织首次将“工作倦怠(burnout)”纳入《国际疾病分类第11版》(ICD-11)中,将于2022年1月生效。
根据武汉科技大学劳动经济研究所张志勇团队的调查数据,职场人普遍反映工作压力较为沉重,81.9%的劳动者感觉承受着一般或者更高的精神压力和工作压力,处于一种“过劳”状态,与此同时,受访对象中每周体育锻炼时间低于5个小时的员工占比接近八成,“过劳”正在成为一种新型病症,严重影响着人们的健康状况和健康指数。
对每天工作超8小时的被访者进行进一步的调查发现,64.1%的员工“过劳”工作的原因是“竞争激烈,担心失去工作”,而这部分数据在北京、上海等一二线城市尤为显著且有增长趋势;59.1%的员工表示是因为“工作量大”所以不得不选择“过劳”工作。显而易见,当代国人“过劳”的原因有很大一部分是和工作压力相关,准确地说,是受加班工作时长的影响。
而“慢性疲劳综合征”是由于各种疾病引起的一种病理性疲劳。其特点有三:
一是在健康人不应该出现疲劳时出现,且没有明确的诱发因素;二是疲劳的程度严重,消除得也慢;三是这種疲劳常伴有其他症状,如低热、全身不适、食欲不振或亢进等。“慢性疲劳综合征”以其极大的损害力对人的体能、免疫系统、神经系统等都会产生严重影响。
针对加班时间过长引起的“过劳”“慢性疲劳综合征”等病症,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亚健康科赵欣医生提出建议:
第一要调情志,以爱心护心。当一个人情绪波动很大的时候,就容易产生身心疲劳的状态,所以首先要避免情志的过度波动。
第二要调饮食,也就是控制体重,保养脾胃。要以蔬果等清淡的菜肴滋养五脏,吃饭的时候要细嚼慢咽,给身体一个缓冲期。
第三要调神识,科学健身。就是身心共同调整,适当地运动,可以选用太极拳、八段锦,也可以通过修禅静坐的方式让身心得到放松。
第四要调起居,也就是要保持规律的生活习惯,避免熬夜,要天人相应,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第五要调经络,就医看病。就是指通过专业的按摩调畅经络,达到放松和缓解疲劳的目的。
◎ 来源| 微信公众号“未来城市FutureC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