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乃榕
【摘 要】
随着“单独二胎”政策的实施,许多父母正筹划着再要个孩子。可是家中独子抗拒父母生二胎的新闻近日却接连爆出:诸如离家出走、不想上学、要扔掉未来的弟弟妹妹等抗议行为时有发生。我在幼儿园中班调查了3个班的孩子,其中九成孩子都拒绝要个弟弟妹妹。独生子女对二胎孩子的抗拒所引发的心理问题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定时炸弹”。
【关键词】
二胎 老大 幼儿心理 对策
妈妈有了第二个孩子,有可能会忽略第一个孩子,因此,大的会欺负小的,闹情绪,争东西,如果父母处理不当,会让大的产生焦虑、沮丧、甚至痛苦、压抑,很多负面情绪。孩子出了一些行为偏差,家长由于知识能力的限制,也束手无策,不知道如何正确引导、解决问题。所以,作为教师,如何运用专业心理学知识和技法给这些“大孩子”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就显得很重要。
一、案例“我能不能不要小弟弟”
萱萱是一个乖巧、懂事、乐于帮助其他小朋友的女孩子,每天她来到幼儿园总能礼貌的和我打招呼。这几天她来园时有了新动作,总是喜欢和我抱一会,然后再去找别的小朋友玩。两周后的一个下午,宣萱的妈妈来到办公室找到我。妈妈的肚子大的很明显,刚坐下她就关切的问“宣萱最近在幼儿园有没有异常的表现啊?她最近在家里总是不高兴,平时喜欢的画画、跳舞都不想做了!而且很会发脾气!原来,怀上这个孩子的时候,她还很高兴,说要帮我一起照顾小宝宝,可是现在却总问我‘妈妈,你肚子里的是小弟弟吗?能不能不要小弟弟……”
二、案例分析
1.敏感,源于幼儿自身发展的特殊期压力
许多家长会选择在长子进入幼儿园、或小学的时候再生第二个孩子,认为大宝长大了、进入学校了,自己和老人都有时间和精力养育二胎了。但其实,每个孩子在其3岁、6岁、12岁左右都出现特别“拧”的逆反时期,也就是孩子入读幼儿园、升入小学初中的时间。特别是孩子在3岁左右(即小班前后)进入第一反抗期,这一时期的孩子,语言智能和动作智能基本发展成形,开始具有永久记忆能力,他会说、会听、并尝试着对身边的事物作出自己的“感觉”、自己的“思考”、自己的“判断”,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小心思”。
2.焦虑,源于已有家庭结构的短暂失衡
原本保持几年甚至是十几年的家庭结构被打破,熟悉的家庭关系的短暂失衡助推了大宝的心理波动。弟弟妹妹的出生意味着他(她)独生子身份的结束,也意味着那些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好日子一去不复返了。在许多大宝的心里,虽然,他们也会有好奇、欢喜、爱弟弟妹妹的想法,但是那些切切实实影响他们原本生活模式的改变仍会给大宝们带来失落感,从而导致焦虑,责怪弟弟妹妹的诞生让他们的“幸福童年”过早的结束了。这样明显的对比对于习惯了“溺爱”式教养方式的孩子,以及家中有严重“重男轻女”思想的孩子尤为强烈,疏导不利就会引起烦躁、易怒等性格,做出各种“恶作剧”以引起大家注意。
3.委屈,源于家长引导的缺失
目前,能生育或已生育“二胎”的家长一般为双独家庭。这些本身就是独生子女的80、90后,承担起为人父为人母的角色。他们“再生一个”的很大原因是他们体会到自己作为独生子女成长的过程太孤单,又有许多诸如以自我为中心的弊病。然而,自己身为独生子女,却要养育两个孩子。自己并没有和兄弟姐妹相处的切身经验,却要养育一对兄弟姐妹,协调他们的关系,这对独生子女家长群体来说是个很大的挑战。当“独生子女”父母面临教育“非独生子女”时,家长的引导缺失就会带给孩子许多委屈。
三、对策:如何帮大宝适应家中有个新诞生的弟弟或妹妹
看到这里,许多家长会觉得处理二宝的关系实在是太难了,为此对自己的言行谨小慎微、举步维艰。大宝有错不敢批评,对二宝有爱又不敢在大宝面前表现……那么,怎样的处理才是合适的,能够帮助这些非独生家庭从水深火热中摆脱出来,乐享儿女双全的天伦之乐呢?
1.年龄要相隔
研究表明,如果年龄差别小于18个月,第一个孩子不会嫉妒,因为他还没有理解发生了什么。如果年龄差别2岁,孩子间的竞争就非常突出。孩子的童年期是4-7岁,他们的求知欲更强,并开始了创造性思维,对周围人和事满怀好奇心。当老大年龄在童年期时,父母选择要第二个孩子更为明智。另外,3-6岁的孩子,自理能力也会得到提高,父母因此能腾出更多时间去照顾更小的孩子。
2.一定要先征求老大的意见,降低孩子的危机感
打算生二胎的家长,一定要先做好老大的思想工作,应通过耐心的沟通让孩子明白,生二胎是爸爸妈妈自己的事情,并且是一件好事,因为弟弟妹妹是爸爸妈妈送给他的一份非常珍贵的礼物。最好的做法就是在生活中潜移默化地让老大喜欢尚未出生的弟弟或妹妹,可以通过照顾布娃娃、抚摸妈妈肚子等方式让老大与父母一起期待弟弟妹妹的出生,并在这个过程中让老大了解父母对他的爱是不会因为一个新的生命而减少,他原本享受的爱和温暖并不会改变,他的生活只会越来越丰富多彩,讓他的情绪渐渐正常化。
3.父母应尽量做到事事公平,实事求是对待孩子
平时教养中,父母一定要一碗水端平,要尽量平等地对待两个孩子,比如给老大买一件新衣服,就给老二买一个新玩具。即使其中一个孩子老是犯错,也要抓住机会表扬他、肯定他;即使另一个孩子较完美,也要抓住机会批评他,确保两个孩子的心理平衡,让两个孩子感受到同样的爱,千万不能出现偏爱或情感倾斜,造成孩子心理上的阴影。
每个孩子都不一样,任何教养方式都没有标准答案。只有读懂孩子的心声,你才能真正理解、支持他们,成为解开彼此“心结”的系铃之人。同样,只要走进了孩子的内心,彼此分担、鼓励并且共同探索,相信您的家庭一定能谱写和谐的“同心”之乐。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
【2】冯颖主编.二孩时代【M】.化学工业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