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分类:
子分类:
返回
文库吧用户登录
快速导航关闭
当前搜索
当前分类
子分类
实用工具
热门搜索
文库吧 > 学术 > 学术期刊 > 职业教育研究

高职船舶人才核心能力与培养路径探究

高职船舶人才核心能力与培养路径探究

肖雄 江帆 陈永备 刘慧宇

摘要:船舶工业属于劳动密集型、技术密集型的综合性重型装备产业,技术含量高,劳动强度大,作业工种多,当前产业结构处于深度调整期。高职船舶人才不仅需要掌握与行业转型升级同步的专业能力,更需要具备适应企业发展、岗位变迁的可持续发展核心能力。通过对船舶行业人才结构与岗位现状调研分析,探讨船舶行业技能型人才专业能力和职业核心能力构成,探索以能力为导向的高职船舶人才培养路径。

关键词:高职院校;船舶专业;核心能力;课程体系;人才培养路径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20)01-0047-05

船舶工业是为水上交通、海洋开发和国防建设等行业提供技术装备的现代综合性产业,也是劳动、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对机电、钢铁、化工、航运、海洋资源勘采等上下游产业发展具有较强的带动作用,对促进劳动力就业、发展出口贸易和保障海防安全意义重大。新世纪以来,我国船舶工业快速发展,已经成为世界最主要的造船大国,造船三大指标(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手持订单量)国际市场份额总体领先。2010年以来,受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以及IMO、IACS等多项国际新规范、新标准相继出台,世界船舶市场需求结构逐渐向高技术、高附加值、节能环保等高端产品转型,我国船舶工业进入了新一轮的结构调整、转型升级阶段。

高职船舶专业是为我国船舶工业提供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要阵地。新时期行业技术、标准升级发展,企业转型发展,以及个人岗位变迁的自身发展需求,对高职船舶人才专业能力和综合素养都提出了新的要求。为此,与行业发展同步重构课程体系,与可持续发展同行厘定人才職业核心能力,以能力培养为导向改革育人模式成为高职船舶人才培养紧迫而艰巨的任务。

一、船舶行业船舶专业人力资源现状与需求分析

笔者联合九江职业技术学院、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武汉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福建船政职业技术学院、渤海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大连职业技术学院等国内主要船舶类高职院校,通过采取多样的调研方式,如网络收集材料、查阅文献资料、问卷调查、访谈、考察、现场调研、组织专题研讨、电话访谈等形式,对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湾、华中地区、福建等典型船舶企业进行了调研,共涉及高职毕业生2000余人,得出了船舶行业船舶专业人才需求结构与岗位现状。

(一)船舶企业人才需求结构

1.企业员工学历结构

在调研的企业中,企业员工学历占比在不同性质的船舶企业区别极大(见表1)。根据企业员工学历情况可见,船舶制造类企业以高职和中职毕业生为主;船舶设计类企业以本科和高职毕业生为主。高职毕业生构成了船舶工业行业的主要人才梯队。

2.船舶企业人才招聘倾向

船舶企业面向院校招聘人才倾向于高职毕业生,占比54%;其次为本科或更高层次毕业生,占比15%;招聘中职或高中毕业生占比23%;招聘其他类型毕业生占比8%。这也是由企业生产结构的特定要求所决定的。可见,高职船舶专业人才占船舶企业员工与企业招聘的50%左右,是船舶行业人才结构中最主要的部分,为行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人力资源支撑。

(二)船舶行业船舶专业人才岗位现状

通过对大型船舶企业走访调研,对船企一线员工进行问卷调查,和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和一线技术骨干座谈交流等,统计分析了全国高职船舶专业毕业生初次就业岗位。(见表2)

通过企业调研收集、整理九江职业技术学院船舶工程技术专业2010届毕业生(60人),任职五年后的工作岗位。(见图1)

通过以上数据分析,高职船舶人才就业去向基本都是船舶制造企业,初次就业岗位绝大部分是船厂一线操作岗,如焊接、划线工、操作工等初级岗位,但是岗位差别很大,带有很强的不确定性。毕业生工作五年后主要集中在装配管理员、设计员、班组长等管理与设计岗位,岗位变迁较大,分散性明显。

(三)岗位工作任务与岗位能力

通过对毕业五年以后在船舶行业任职的毕业生进行调研统计,结合企业调研收集、整理,以及各单位专业调研报告,形成船舶专业工作岗位、工作任务和能力要求调查表。(见表3)

整体来看,船舶行业工种密集,技能要求高,劳动强度较大,岗位变迁频繁。各工种除了要具备相应的岗位技能,对沟通能力、团队能力、识图、英语等基础能力,以及吃苦耐劳、安全意识、劳动纪律等素质能力要求都很高。因此,船舶行业从业人员,不仅需要有紧跟行业发展的专业知识与技能,还要有能够适应企业发展、岗位迁移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二、高职船舶专业职业能力解析

通过船舶行业船舶人才队伍结构与岗位现状统计分析,根据高职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结合船舶行业典型岗位能力特点,船舶人才的职业能力应由职业素养和专业素养构成,其职业素养包括职业核心能力和船舶行业素质,专业素养包括行业通用能力和专业特定能力。(见表4)

《国家技能振兴战略》指出:专业特定能力是指具体职位、工种的岗位技能;行业通用能力是指从事某一行业工作所具备的通用能力;核心能力也称为“关键能力”,是指除了具体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以外的技能,是一种“可携带、跨专业”的能力[2]。船舶行业素养是针对船舶行业技术复杂且多工种密集作业、造船节点时间控制严格且劳动强度较高的职业特点,而要求从业者具备服从意识,吃苦耐劳、脚踏实地、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精技能、能创新的创新素养。

三、高职船舶专业学生核心能力培养路径探析

(一)推行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改革

现代学徒制是国家职教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产教融合的基本制度载体和有效实现形式,是在校企深度合作的基础上,校内教师与企业师傅联合进行知识传授和技能训练,学生既是学校学生,又是企业学徒,不仅有助于学生掌握系统扎实的专业基础理论,更能让学生在企业真实的生产场景中动手操作,增强未来岗位所需的专业技能训练,适应岗位需求,还能将船厂的文化和职业精神融入课程教学,实现匠心传承。现代学徒制是对学生专业能力、职业素养的培养十分有效的人才培养机制。

(二)建设具备核心职业能力的现代师资团队

打造一支与行业发展同步、职业核心能力突出的现代师资团队作为学生素质培养的保障。首先,教师要积极参与企业、行业专家的培训,面向船舶行业造船技术、船舶产品优化升级,更新知识体系,确保专业知识与技能与行业同步,满足学生对新知识、新技能的需求。其次,强化教师职业能力,通过脱产兼职、实践教学、修订教师考核办法等,提升教师“双师”素养,具备实际生产环境下技术应用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能力,满足学生技术应用需求。再次,增强教师对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意识和能力,邀请专家开展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训,强调教师对职业核心能力的重视,以及理解职业核心能力的内涵与培养方法,引导职业核心能力教育。

(三)改革专业课课程体系

1.重构专业课课程体系,突出船舶制造过程导向

紧贴行业发展需求,按照“企业需求与职业岗位调研——确定专业面向的工作岗位(群)——岗位工作任务分析——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归纳——行动领域分析与归纳——学习领域设计与开发”工作流程,以船舶制造过程为导向,融合船舶行业新技术、新标准与新产品,进行课程体系的重构。(见图2)

2.挖掘专业课育人内涵,渗透职业核心能力

深度挖掘专业课立德树人内涵,开展专业课课程思政教育,通过调整教学目标,将单一的专业知识目标调整为“知识、能力、素养”三位一體的“课程思政”目标[2]。通过优化教学资源、改革课堂形态、丰富课内活动、拓展课外实践等方法,在提升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与效率的基础上,拓展工匠精神、团队协作、沟通交流等职业核心素养,发挥专业育人功能,渗透职业核心能力,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形成职业核心能力育人合力。

3.开展生产性实训,强化教学与实践

积极联合企业,充分利用学校优质资源,大力推进校内生产性实训,在工程技术人员和教师指导下,按造船企业的要求参与实践,完成设计任务。同时,参与部分项目加工、装配施工,通过“做中学、学中做”方式的培养,强化教学与实践,缩短毕业生到企业的适应期。

(四)构建学生可持续发展的素质教育体系

1.建设船舶军工文化,塑造行业劳动纪律

船舶行业有着浓厚的国防军工背景,多数大型企业都有着浓厚的军工氛围。在学校开展船舶军工文化建设,通过半军事化管理、建设军工文化、开展军工活动,弘扬军工精神,让学生深刻理解和感受船舶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标准,充分认识并切实重视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军人作风,在学习时能刻苦不懈,实践中能自觉磨练,让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全过程地培养吃苦耐劳、服从、团结的船舶军工素养。

2.重构第二课堂活动体系,践行核心能力培养

第二课堂活动是以实践方式培养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有效手段,应以培养职业核心能力为目标,系统地开展专题讲座、专题辩论、公益劳动、社团活动、社会实践等活动,构建第二课堂活动体系,以有趣的互动、竞争和实践,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训练演讲口才,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强健学生的体魄,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3.搭建学生竞赛平台,增强实践与创新能力

有效开展公平、公开的团队竞赛是激发学生创新能力的孵化器,也是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有力手段[3]。通过建立“航海模型设计制作工作室”“焊接工艺品制作工作室”“船舶焊接与检验大师工作室”等工作室,打造科技周、船模竞赛、航行器设计与制作大赛等竞赛平台,鼓励学生参加技能竞赛,以赛促学、以赛促练、以练促创,增强实践与创新能力。

4.实施“学业学分+素质学分”制,促进职业核心能力落地生根[4]

制定“学业学分+素质学分”制度,完善素质学分考核机制。在获得学业学分的基础上,让参加素质拓展活动成为学生毕业的硬性要求,以此督促学生积极参与各项团队、社团、志愿者等活动,走出寝室,放下手机,学会交流,学会生活,促进职业核心能力落地生根。

高职船舶人才职业核心素养的培育是一项长期的、潜移默化的、渗透性的教育工程,建立人才职业核心能力培养体系,有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更有利于用人单位和高职院校发展。要坚定推行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打造职业核心能力突出的现代师资团队,在专业课程与行业发展同步的基础上,坚持生产性实训以及学生素质教育,全过程、全方位渗透职业核心能力培养,使学生具备适应船舶行业转型升级发展的知识结构,以及适应岗位变迁“可携带、跨专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参考文献:

[1]岳金芳,王庭俊,武智.高职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内涵辨析[J].教育与职业,2014(35):124-125.

[2]王庭俊,岳金芳.高职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及其培养实践[J].教育与职业,2015(17):41-43.

[3]刘金凤.高职院校职业核心能力课程教学实施与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4(17):133-144.

[4]杨红娜,曹禹,孙飞飞.新时代大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J].教育与职业,2018(11):32-36.

(责任编辑:张维佳)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 www.wk8.com.cn
本文地址:https://www.wk8.com.cn/xueshu/16942.html
我们一直用心在做
关于我们 文章归档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c)2021-2022 wk8.com.cn

ICP备案号:晋ICP备202100324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