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分类:
子分类:
返回
文库吧用户登录
快速导航关闭
当前搜索
当前分类
子分类
实用工具
热门搜索
文库吧 > 学术 > 学术期刊 > 职业教育研究

基于社会运行学的职业教育学科体系构想

基于社会运行学的职业教育学科体系构想

李守可

摘要:职业教育作为类型教育,有着鲜明的社会属性,从社会运行学的视角对其进行研究能够开拓该学科研究的视野、深度与广度。从契合性上看,职业教育的社会性质、推动社会运行向良性转变的动力性、社会良性运行需要职业教育的支撑及职业教育发展困境呼唤学科介入等,赋予了职业教育社会运行学研究的使命。同时,职业教育社会运行学必须以职业教育学、社会运行学、发展社会学、教育社会学等学科作为理论基础才能有效建构。而职业教育社会运行学作为一门学科,又有着特定的研究对象、研究目标、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

关键词:社会运行学;职业教育学;学科体系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20)02-0019-06

职业教育是连接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最紧密的教育类型,其功能与价值不仅仅限于满足各行业、产业、企业发展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且对于社会分层、社会流动、社会转型、社会动员、社会整合、社会控制、社会激励、社会保障等具有独特的作用。本文拟借鉴社会运行学的相关理论,对职业教育的学科体系进行简要梳理,以抛砖引玉。

一、从社会运行学研究职业教育的契合性

(一)社会性质

职业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类型,带有鲜明的社会性。其社会性重点体现在:一是社会发展与运行需要职业教育培养的各类技术技能人才。职业教育的办学定位十分明晰,即是培养中高端技术技能人才,为全局性经济社会发展事业、区域社会发展、行业企业及各产业等输出各类应用型人才,一方面有效地解决就业问题和劳动力转移问题,造就更多的就业人口,促进民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维护社会稳定,另一方面促进人力资源开发,不断培养适龄就业人口和再就业人员的就业潜力,将人口总量优势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提升人口的总体素质。二是职业教育发展要有效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职业教育的发展既要走市场化道路,又带有一定的公益性,其发展的规模、结构、功能必须要适应国家经济发展、转型、升级对技术技能人才的内在需求。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带有复杂性和不均衡性,职业教育的宏观、中观、微观调适必须要顺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动态变化,有针对性地调整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方案等内容,详细了解行业发展动态,深入掌握产业对人才素质、岗位标准的最新要求,及时有效地予以应对。三是职业教育发展需要社会各方力量的参与。职业教育的发展绝不仅仅是职业院校和相关培训机构的事情,政府部门、行业组织、产业企业、社会公众等都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力量来源,也是参与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实现多元化办学的主体。

(二)内在动力

社会运行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其类型可分为良性运行、中性运行和恶性运行三种状态。良性运行是最理想的状态,各阻碍社会发展的因子均被限制在最小幅度之内,社会各子系统协调有序、和谐共生,社会各参与要素的相互适应性高度互补。社会运行的终极追求即是良性运行状态,宏观上经济发展与政治发展协调、经济发展与社会生活协调、经济发展与思想文化协调;微观上社会个体有着良性的人际互动关系和良好的素养。职业教育作为参与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子系统,在推动社会运行向良性转变上起着重要的内在动力作用。职业教育所具备的属性和所承担的教育功能是广泛的,作为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结合体,不仅能够提供完整的从普通教育进入职业教育的全日制学生的技术技能培养,而且能够为企业职工、社會公众、贫困人口、弱势群体等提供继续教育、在职培训、技术技能资格获取等,能够有效地提高各类人群的适应社会能力、就业或再就业能力,帮助相关人群从事各类工种的资格准入、技术技能提升和标准设定等,源源不断地为社会运行“输血”“造血”,从而持续推动社会运行不断向良性状态推进。

(三)实然需求

社会良性运行状态的实现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各社会因子的共同参与与协调配合。职业教育作为其中的一个社会因子,由于其承载的重要功能即是就业,辐射的人群广泛,蕴含的价值突出,是社会运行向良性转变的支撑要素。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正经历从中性运行向良性运行转变的关键时期,经济结构的提档升级正迎来新一轮对人才需求的大变革,与之相对应的产业结构、行业结构、企业结构、岗位结构、产品结构、效益结构等要素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动态运营中对职业教育的结构性要求也越来越高,也会间接影响到改造社会、稳定社会、促进社会的功效。当前,诸多企业对于技术技能人才求贤若渴,党和国家对于职业教育寄予厚望并予以大力扶持,先后出台诸多支持性政策与制度,多层面、全方位提供政策引导和保障,均是希望通过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活力,提供数以亿计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筑牢经济社会发展的底部基础。

(四)实践使然

不可否认,当前职业教育的发展仍然面临着诸多的困境,如社会认可度不高、校企合作紧密度不够、人才培养规格与企业岗位标准对接不契合等等,这些在发展过程中受内部因素掣肘、外部环境影响而导致的问题,都是短时期内难以解决的问题,单纯从职业教育的学科角度和理论阐释很难再具有强大的说服力和信服度,这需要从不同的学科角度对其进行广度与深度的剖析与建构。社会运行学作为社会学的一个分支,从宏观上讲是研究社会的运行规律、运行规则、运行机制、运行系统的学科,而在细微之处又是研究人与社会的学科。因此,从社会运行学研究职业教育,研究人与职业教育,不仅具有可行性,而且具有必要性。

二、从社会运行学研究职业教育的理论基础

(一)职业教育学:基于社会运行学研究职业教育的基础理论

职业教育学是研究职业教育的发展历史、本质、功能、体系、培养目标、结构体系的学科,要从社会运行学的视角研究职业教育首先必须理清职业教育是什么、为什么要发展职业教育、怎样发展职业教育的问题。职业教育学既遵循教育学的一般规律和发展路线,又具有特殊的性质与定位。一般认为,职业教育学就是剖析职业教育现象、研究职业教育问题、揭示职业教育特殊规律的一门科学,其产生与发展的历史逻辑决定了其内在的学术性来源于职业教育实践,但它必须高于实践,树立其内在的理论品质;所反思的职业技术领域中需要解决的各种理论的、政策的和现实的问题,决定其必然具有实践性和应用性;研究的范式具有交融性,它既不是技术与教育学的结合,也不是教育与技术学的结合,它是一个整体,一方面将学科研究辐射和延伸到其他学科,另一方面又能有效地借鉴其他学科范式[1]。由于职业教育学的这种定位与学科性质,决定了其能够成为从社会运行学的角度对其进行研究的支撑内容,相关的研究成果可以成为可资借鉴与交叉认知的思维坐标。

(二)社会运行学:基于社会运行学研究职业教育的直接理论

社会作为一个活的有机整体,其自身是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而这一运行过程遵循一定的规律与规则,唯有洞察其内部运行规律、机制、要素,才能推进社会良性发展,才能实现以最小的代价实现最大的发展,规避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陷阱与障碍。从本质上来讲,社会运行学就是研究社会良性运行的内在奥秘,寻求整合社会因子和要素的玄机,从而为党和国家制定政策提供理论依据[2]。职业教育发展既关系到社会人口素质、人口结构、民众生存与生活质量,又对经济运行、收入分配、社会文化、社会心理等产生影响,还会间接影响到社会动员、社会整合、社会控制和社会保障等,是与社会运行息息相关的命运共同体,脱离不了社会发展的大环境。而社会运行学作为研究这一系列社会要素、社会政策的学科,通过对职业教育进行系统的学理分析,揭示职业教育所具备的社会运行功能与作用,进而为职业教育发展与社会运行各要素间建立联系,以便透彻地认识职业教育之于社会运行的内在潜力和促进能力。

(三)教育社会学:基于社会运行学研究职业教育的支撑理论

教育社会学是以社会科学原理研究教育现象、教育问题及与社会之间相互制约关系的学科,是教育科学的重要分支。教育社会学主要研究教育与社会结构的关系,即教育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阶层等内在关系;教育与社会变迁的关系,即教育对社会变迁推动的起因、过程与结果;教育与社会化过程的关系,即教育在人的社会化过程中的作用与功能;学校与社会的关系,即学校在运行过程中对社会所产生的显在和潜在的影响;学校内部的组织结构及运行机制,即对学校内的等级结构和各类教育群体的相互作用及功能、校内亚文化、课程设置和课堂上的师生行为等进行研究。职业教育是教育的一种类型,与社会结构、社会变迁、人的社会化过程都有关联性,职业院校内部的组织结构和运行机制对于塑造高素质的技术技能人才产生重大影响,借助教育社会学的相关理论与方法,能够进一步拓展从社会运行学研究职业教育的视野与深度,有效地支撑理论研究、实践推行的力度。

(四)发展社会学:基于社会运行学研究职业教育的辅助理论

发展社会学是研究现代化和社会发展问题的社会学分支学科,其关注的内容更加宏观化,主要探讨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比较、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问题,聚焦发展中国家发展的理论、模式、战略、方针、政策等,寻求后发国家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换的发生机制,规避发达国家在先发过程中所产生的困境。发展社会学与社会运行学有着很大的关联性,如对于社会转型的阐述,对于传统社会、转型社会和现代社会的界定,对于社会变迁的认知等等。职业教育在发展社会学的大视野中,可能还未引起重视,但实际其在化解城乡二元结构、推动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等领域有着巨大的作用,也已经纳入发展社会学的研究范畴。在学科高度融合、研究方法互相借鉴的大环境下,从社会运行角度研究职业教育也必然要从发展社会学中汲取营养,借助发展社会学更理性、更宏观的视野建构一个更具有整合性的分析框架。

三、从社会运行学研究職业教育的学科体系构想

(一)职业教育社会运行学的研究对象

任何一门学科都有特定的研究对象,这也是学科之所以成立的基本前提。总体上来说,职业教育社会运行学的研究对象体现于以下几个方面:

1.问题域

职业教育社会运行学成立的首要基础是职业教育问题,而职业教育问题出现的动因是由于职业教育与其他社会运行系统之间的“失调”和“偏颇”而引发的,问题本身不是研究对象。研究对象主要为职业教育与社会运行之间互动而产生一定影响的职业教育社会现象,并通过透视这些现象,不断纠正职业教育在发展过程中对社会运行所产生的偏差性行为,逐步将其引导到有利于社会良性运行的轨道上来。我国当前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社会正处于大变革之中,职业教育发展在迎来黄金机遇期的同时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在新旧运行体制机制转换过程中,存在着大量的职业教育与社会运行各要素的矛盾与冲突问题,这为职业教育社会运行学的研究提供了大量的资源。

2.特色域

职业教育作为一种独特的教育类型,具有自身不同于其他教育类型的本质属性。强化和突出特色是学科建立和发展的关键。当前,我国职业教育大多是地域性办学、行业性办学,因此,职业教育社会运行学既要有区域性特色,又要具有普适性的学理性。我国的职业教育与社会运行之间的关联性和发展态势具有中国本土特色和意蕴,特别是在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形势下,职业教育社会运行学必须要在我国的特殊国情与历史背景下建构,不能照搬西方的理论体系。我国的职业教育社会运行学唯有从现实的职业教育问题出发,以我国社会运行学学科为基础和指导,按照各种问题自身形成、发展与解决的逻辑顺序,进行深入的实证性研究,理清其脉络,分析其原因,揭示其规律,探索其解决之策,逐步积累起研究需要的本土性基础资料,并学会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提炼出具有中国特色的概念和知识体系,将职业教育社会运行学植根于中国现实土壤,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社会运行学理论体系。

3.认识域

在社会发展的宏观情境中,社会内部体制机制、要素因子发生着错综复杂的关系,其推动社会运行的方式方法构成了社会运行学的研究对象。而随着职业教育发展得越来越庞大,对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动能作用越来越凸显,加强对它的跨学科研究也就成为必然。为探寻职业教育与社会运行之间的互动机制,促进职业教育在适应和推动社会运行中的能量,从认识论的角度来看,可以把职业教育社会现象作为职业教育社会运行学的研究对象。具体体现在:一是职业教育的社会运行现象;二是社会运行学中的职业教育现象。通过认识论的基本观点,透视职业教育社会现象或社会运行中的职业教育现象,能够进一步揭示职业教育社会运行学的内在趋势与规律,形成职业教育社会运行学的理论体系。

4.动力域

研究职业教育社会运行现象是本理论体系的起点,但仅研究现象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深入研究职业教育社会运行现象产生与发展的深层动因,也就是职业教育与社会互动的机制。在不同历史时期,职业教育与社会互动的成效有着较大的差异性,这是由于不同的社会运行机制所导致的。因此,职业教育与社会互动的机制理应成为研究的对象。随着社会发展规律及社会现代化进程越来越清晰,人们清楚地发现,职业教育与社会的良性互动与协调发展,不仅是经济发展、政治稳定、科技繁荣、文化兴盛、人民幸福的必要保障,而且是教育体系有效运行、人口素质逐步提升的基本条件。而在社会大转型的今天,职业教育与社会运行之间的冲突、摩擦等还不同程度地存在,并由此产生了二者之间的失序、混乱与振荡等问题,职业教育社会运行学理应有针对性地建构自身的学术使命和社会责任,努力探寻职业教育与社会运行之间连接契合点,以推动职业教育达成其社会使命[3]。

(二)职业教育社会运行学的研究目标

任何一门学科的形成和发展,都是实践推动和理论延伸的产物。职业教育社会运行学从实践上来看是基于职业教育在发展过程中现实态势使然,从理论上来看是职业教育学科的再分化与再重构,其有着特定的研究目标和研究价值。

1.完善职业教育学科的理论体系

职业教育要逐步建立自身的完整的、科学的学科体系,这是对其研究不断走向成熟和完整的需要。职业教育学科在我国作为一门学科的发展历史并不是太长,目前虽基本建构了体系框架,但在细分领域、跨学科结合领域等仍然比较滞后,职业教育的内在逻辑框架尚未完全研究清楚,职业教育管理学、职业教育经济学、职业教育哲学、职业教育文化学等都还没有完全建构起来。因此,职业教育研究应着眼于基础理论的创建,围绕职业教育现象,揭示职业教育本质,探索职业教育发展带规律性、普遍性、本质性的内容,对职业教育的概念、原理、规则等进行制度化梳理,将职业教育学建成具有解释力和预言力的基础理论学科,提出一系列具有逻辑自治性、功能解释性的知识体系,而职业教育社会运行学能够有效地支撑职业教育学科理论体系的建构。

2.着力解决职业教育的社会问题

职业教育自身的问题,绝不只局限于职业教育本身,而是带有广阔外延的综合性问题,涉及到政府、院校、企業、行业、社会组织、家庭、个人等诸多主体,牵涉到专业建设、课程建设、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合作、社会服务、教育教学方式方法等诸多职业教育内在要素。而且职业教育问题的解决,需要的是参与主体协同、社会资源整合,单纯依靠职业教育内部力量是完成不了的,必须要依靠社会各类要素的齐心协力,而前提就是要从职业教育社会运行学进行分析,才能得出何种力量、何种资源可以参与职业教育治理,参与的覆盖面、参与的程度等均是需要考量的。

3.协助制定职业教育的政策制度

一直以来,我国每隔几年就会出台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政策,但仍有一些顽症难以解决,从一定程度上来说,与政策出台缺乏足够的社会运行研究有关。职业教育具有强烈的社会属性,从本质上来讲,与每个人都息息相关,有关政策的出台,必须要充分考虑职业教育与社会运行之间的内在关联性,把职业教育看成开放性系统,重视社会结构、社会变迁对职业教育的影响,分析其对于国家发展各个层面的作用与功能,对职业教育在不同领域的职能界定清楚,才能有针对性地厘清政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开展职业教育社会运行学的研究,有助于为职业教育改革提供科学的方法论基础和宽广的社会运行学视野,为相关部门和职业院校制定职业教育政策和自我发展措施提供有价值的学科参考。

4.有力提高职业教育者能力素质

任何一门学科的推进与实践实施,都需要具体从业者的认可和具体执行,职业教育社会运行学的建设和发展,也需要职业教育工作者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和学科意识,从而不断提高他们的理论认知水平和学科视野,将传统的单一线性认识转变为现代的、系统的、多角度的思维方式,帮助他们利用先进的、科学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理论切实推动职业教育的发展,从而使职业教育从业者跳出固有范式,重构更具科学性的工作方式方法[4]。

(三)职业教育社会运行学的研究方法

长期以来,职业教育学所运用的研究方法大多囿于数据采集、文献分析、观察访谈等方法,对于其他学科,尤其是自然科学的方法应用并不多。职业教育社会运行学更多地是以职业教育现象为对象,为避免在研究过程中出现“有色眼镜”,规避主观臆想,有必要借用社会运行学的模糊分析方法和层次分析方法。

1.运用社会运行模糊分析方法

借用模糊分析法,对职业教育现象进行分析,一是能定量地处理影响分析和设计的种种模糊因素,使分析的结果和设计的方案更符合客观实际,更为优化合理;二是能充分考虑事物的中介过渡性质、浮动地选择阙值,从而给出一系列不同水平下的分析结果和设计方案。社会运行学研究的不确定性和模糊性可以对职业教育发展的状态区分为良性运行、协调发展,中性运行、模糊发展,恶性运行、畸形发展。具体到职业教育的某一社会现象,其大体的研究方法为:一是确定评价权重,通过对这一职业教育社会现象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对于每一要素进行标识,并根据调查统计的具体情况对其权重进行分配;二是对每一要素的内部组成部分或类型、类别进行归属函数值,然后通过发放调查问卷、访谈等方式获取有效数据,并对结果进行统计;三是再进行模糊综合评判,在得到单位因素模糊评判集合后,再换算单位因素模糊评判矩阵,从矩阵中去评判这一现象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2.运用社会运行层次分析方法

20世纪70年代,美国著名运筹学家、匹兹堡大学教授萨蒂提出了一种多目标、多准则的决策方法——层次分析法。这种方法可以将一些量化困难的定性问题,在严格数学运算基础上定量化;将一些定量、定性混杂的问题综合为统一整体进行综合分析,解决了定性到定量的转换、综合计算等解决问题过程中人们所做判断的一致性程度等问题。层次分析法求解问题的整个过程体现了人大脑思维的基本特征:分解—判断—综合,使人们对复杂问题判断、决策的过程得以系统化、数量化。职业教育现象与问题通过运用层次分析法,可以将职业教育运行过程中与社会互动所产生的难以定性及量化的问题进行量化分析与判断,从而更准确地找到问题产生的症结与原因,为进一步提出相应的解决之策提供更科学、更准确的依据[5]。

(四)职业教育社会运行学的研究内容

1.职业教育社会运行学总论

建构职业教育社会运行学科,首先要搞清楚什么是职业教育社会运行学,其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是什么,其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是什么,遵循的是何种原则与规律,所要达到的研究目地何在。职业教育社会运行学的总论就是考察这些基本问题,理清职业教育社会运行学的发展历史、理论基础、研究目的、研究价值、概念内涵、主要原则、社会效益等内容,为探索性建立本学科的框架体系描绘立意蓝图和研究方向,构筑相对严谨、经得起推敲的概念体系和学理性基础。

2.社会运行条件与职业教育

社会的构成要素是纷繁复杂的,但与职业教育相关的主要要素是可以进行界定的,社会运行条件与职业教育之间所发生的各种正负关联推动或制约着职业教育发展,对职业教育发展所产生的影响也是发散性的。而本体系主要研究的是推动职业教育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所需的内外部社会条件。概括而言,主要从以下几个社会条件与职业教育的关系进行阐述:一是人口与职业教育;二是环境资源与职业教育;三是经济运行与职业教育;四是经济分配与职业教育;五是社会文化与职业教育;六是社会心理与职业教育;七是社会转型与职业教育;八是社会变迁与职业教育。这些社会条件基本上涵盖了社会运行过程中的重要因素,与职业教育发展均有着密切的联系,通过其关系的解读与阐述,进一步揭示职业教育在发展过程中如何依托這些条件、改善这些社会运行条件。

3.社会运行机制与职业教育

社会运行机制是人类社会在有规律的运动过程中影响这种运动的各组成因素的结构、功能及其相互联系,以及这些因素产生影响、发挥功能的作用过程和作用原理,是带规律性的模式。本体系主要从以下几个层面研究社会运行机制与职业教育:一是社会运行动力机制与职业教育;二是社会运行整合机制与职业教育;三是社会运行激励机制与职业教育;四是社会运行控制机制与职业教育;五是社会运行保障机制与职业教育。通过五个层面的研究,进一步理清职业教育如何在社会运行的动力机制、整合机制、控制机制和保障机制中发挥作用与功能,揭示这些机制的形成、运行与发展如何需要职业教育的深度参与。

4. 社会运行趋势与职业教育

社会在发展和转型过程中总是会出现一些新鲜的现象,这些现象由小到大、由弱到强地形成与发展,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整个社会运行的内在机制与运行趋势,比如全球化趋势、信息化趋势、第四次工业革命、自媒体的爆炸式增长、知识互联网化等等,都会将社会运行从传统的模式与框架之中推向一个新的方向。职业教育的发展既是历史的产物,也是现实的映照,不仅要紧随这些新的变化趋势作出相应的应对与变革,而且要在融入社会运行的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从社会运行的趋势向度研究职业教育,主要体现在:一是全球化与职业教育;二是“互联网+”与职业教育;三是第四次工业革命与职业教育;四是文化多元化与职业教育。通过四个层面的研究,尽量全景式展现当前社会运行中业已成型且在不断演化的趋势对职业教育的影响,深入探讨职业教育在应对过程中的走向和变革重构。

综上所述,职业教育研究必须要有更广阔的视野和多学科的视角。从社会运行学研究职业教育是基于职业教育的社会属性和对于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不仅能够有效地补充社会运行学的研究范畴,而且能够为职业教育学研究注入新鲜血液,拓宽职业教育学的研究广度。本文所提及的构想还只是处于宏观的思索与探讨阶段,对于职业教育社会运行学的更深层次的逻辑思辨分析、详细体系建构尚未触及。

参考文献:

[1]李强.职业教育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2010.

[2][5]郑杭生,李强,等.社会运行导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学基本理论的一种探索[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3.

[3-4]王清连,张社字.职业教育社会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

(责任编辑:杨在良)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 www.wk8.com.cn
本文地址:https://www.wk8.com.cn/xueshu/16952.html
我们一直用心在做
关于我们 文章归档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c)2021-2022 wk8.com.cn

ICP备案号:晋ICP备202100324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