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分类:
子分类:
返回
文库吧用户登录
快速导航关闭
当前搜索
当前分类
子分类
实用工具
热门搜索
文库吧 > 学术 > 学术期刊 > 职业教育研究

英国产业大学与我国产业学院的比较及启示

英国产业大学与我国产业学院的比较及启示

张艳芳 雷世平

摘要:英国产业大学是英国构建终身学习型社会背景下,借助网络信息技术的普及而发展起来的公私合营型远程教育组织。英国产业大学与我国产业学院在资本构成、教育内容等方面具有相似性,但在设立本旨及运营治理方面有所不同。我国产业学院作为高职院校体制机制创新的重要组织形式,在重视职业技术教育、发挥校企合作优势、开发市场导向课程、吸引多方资本投入、实行课程证书融通等方面均可借鉴英国产业大学的成功经验。

关键词:产业大学;产业学院;混合所有制;职业技术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20)01-0085-06

我国“产业学院”一词源起于英国的“产业大学”。虽然进行“本土化移植”后,产业学院已成为“具有中国特色高职办学模式的实现形式”[1],但产业学院与产业大学毕竟词根同源,注定会有诸多相似之处。笔者对英国产业大学与我国产业学院的历史发展进行梳理,比较两者在产生背景、资本构成、课程特色、治理结构等方面的异同,以期借鉴英国产业大学的经验,推进我国产业学院发展。

一、英国产业大学与我国产业学院的发展

英国产业大学与我国产业学院都是具有公私合营性质的职业教育组织,但两者在不同的国家教育政策指引下却呈现出不同的发展轨迹及办学特色。

(一)英国产业大学的缘起及特色

“产业大学”的概念是1996年由英国独立的民间研究机构——公共政策研究所在其发表的《产业大学:创建全国学习网》报告书中首次提出的。次年英国财政大臣戈登·布朗将“产业大学”这一新概念运用于政府工作报告中,在教育和企业界引起了较大反响。1998年,英国政府发表了《学习的时代——一个新的不列颠的复兴计划》绿皮书,提出了创建“产业大学”的构想,英国的“教育与就业部”进而拟定了《英国的产业大学——使人人都参与终身学习》,对产业大学的设立进行了全面而具体的规划。至此,英国的产业大学开始由理论转化为现实,由机构的试点研究转化为政府的全国推广。实际上,英国的产业大学是“由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共同创造的,通过现代化的网络和通信技术,向社会提供高质量的学习产品及服务的开放式远程学习组织,是学习者和学习产品之间的中介机构”[2]。它具有如下鲜明的特征:其一,教育供給的整体性。产业大学将教育作为一种产业,利用现代化信息与通信手段将各教育提供机构联系起来,建立了完备的教育供给体系。在产业大学中,学习产品和教育服务的供给者既可以是大学院校,也可以是图书馆,甚至是各类私营培训机构。其二,教育对象的职业性。产业大学的受众以成人和职业群体为主,其学习产品的范围从基本的职业能力培养到专业技能训练等一应俱全。产业大学旨在通过有针对性的知识学习和技能训练,提高劳动者的就业能力,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其三,教育资本的混合性。产业大学的资本,前期主要由政府公共部门提供,建成后的产业大学积极与私营机构开展合作,甚至接受私营金融机构的投资。由此可见,产业大学既非公立亦非私立,而是具有混合所有制特征的新型教育组织机构。其四,教育资源的市场性。产业大学运用市场营销策略拉动学习需求,再根据学习市场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发学习课程和学习服务。这种遵循市场导向指引配置教育资源的运作方式,不仅保证了教育资源的有效利用,也使产业大学与教育产业链上的各供应商依据市场需要结成了战略合作伙伴。

英国产业大学致力于以下两大目标的实现。一是根据学习市场需求提供向全社会开放的教育产品和服务,形成覆盖整个国家的学习网络,使人们能享有终生学习的便利,进而提高个人和企业核心竞争力。产业大学借助网络平台和学习中心为学习者提供服务。网络平台包括产业大学网站和学习指导网站,主要为有电脑能上网的学习者提供政策指导、学位课程的学习及职业培训课程;学习中心设立在主要街道或人群密集的地方,主要针对没有电脑或不能上网的学习者,可通过碟片学习相关课程,甚至部分课程配有专门教师指导。二是作为学习者与学习产品提供者之间的中介机构,努力打造完整、有效的教育产业系统。产业大学,一方面,运用市场营销策略,利用广播、电视、报刊、在线等手段进行宣传,充分发掘、刺激学习需求;另一方面,汇聚全社会各教育产品的提供者,开发高质量的学习产品和富有个性化的学习支持服务。产业大学最大限度地开发利用了教育资源,避免了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凭借规模化经营,降低了教育成本、减轻了学习者的经济负担。

英国产业大学的发展得益于民众终身学习的理念及网络的普及应用,更归功于政府重视民众职业生涯规划,通过立法、税收等手段激励英国民众接受职业继续教育及培训。在英国政府和社会民众的共同努力下,经过近几年的运营,英国产业大学实现了学习者数量、课程数量的双向增长,课程开发和信息科学技术应用的全面跨越式发展。

(二)我国产业学院的缘起及特色

我国“产业学院”起源于广东省中山市,中山市经济发展有“一镇一品”的特色,很多镇都有其主导产业。中山职业技术学院本着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办学方向,在中山产业集聚地与龙头企业、行业协会共同兴办了沙溪服装学院、古镇灯饰学院、南区电梯学院和小榄工商学院。这些学院因对接当地不同镇的主导产业,而被称为“产业学院”。这一时期“产业学院”仅仅被视为是一种深层次、立体化、全方位的校企合作办学模式[3]。人们对产业学院的关注多是基于校企合作的视域,即希望通过产业学院办学促进校企合作,并未将产业学院视为一种办学组织机构进行深入研究,甚至对于产业学院的内涵人们也存在不同的理解。有学者将产业学院定位为职业技术学院的二级学院或以二级学院机制运作的办学机构[4]。有的将其作为具有明确产业服务对象以及紧密产学合作关系的职业技术学院类型[5]。还有学者认为产业学院是高等职业院校在与企业深度合作基础上建立的实践教学基地[6]。2014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出台,开启了职业教育混合所有制改革大幕。人们逐渐认识到产业学院的混合所有制特性是促进深度产教融合的关键,开始聚焦于从混合所有制视域研究产业学院。同时,各公办高职院校对于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探索,也逐渐廓清了产业学院的内涵,即产业学院是公办高职院校利用经营性资产和社会资本合办的,具有混合所有制特征和产业服务功能,建立现代法人治理模式,实行市场化运作的二级学院或以二级学院机制运作的办学机构[7]。它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出资主体多元化。产业学院的资产中既有公有资本,也有产业资本。不同所有制资本的混合成为产业学院最本质的特征。二是服务对象产业化。产业学院以服务于特定的产业集群为宗旨,具有明确的产业导向,也由此形成了产业学院不同的专业特色。三是运行机制市场化。产业学院依据市场进行资源配置,根据市场及产业需要调整专业设置、人员配备。紧跟国家产业政策和市场供需变化,尊重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权是产业学院的运营基础。四是治理结构法人化。虽然产业学院只是二级学院,但却吸收借鉴了公司法人治理的精华,实行资本所有权、重大决策权、办学管理权、监督权的适度分离与相互制衡,这有利于提高决策的民主性、管理的科学性和监督的有效性。

2015年,教育部《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将具有混合所有制特征的二级学院作为高职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突破口后,产业学院办学因可操作性强、产业衔接度高、改革纠错成本低,而被视为高职混合所有制改革最稳妥的方案。产业学院受到各公办高校混合所有制改革青睐,也形成了较为典型的几种模式。一是与政府主管部门联合共建的产业学院。例如,2017年深圳职业技术学院与深圳大鹏新区管委会共建全国首个社区旅游学院,即大鹏新区社区旅游学院,就社区劳动力转移、职业技能培训、社区文化建设等开展合作。此类产业学院在办学属性上更多体现了非营利性;在办学类型上更倾向于职业培训,尤其以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职业培训为主。二是与行业协会联合共建的产业学院。例如,福建江夏学院与福建省资产评估协会合作共建资产评估与财务服务产业学院,真正实现教学内容与行业企业的标准同步,教学过程与行业企业的标准对接,人才培养的质量由学校和企业共同评估。此类产业学院参与共建的主体涉及范围较广,囊括了政府、行业协会、企业、高职院校等。其中政府往往发挥着重要主导作用。此外,这类产业学院的人才培养与综合服务都具有明确的行业指向,体现出鲜明的行业指导特色。三是与行业龙头企业联合共建的产业学院。福州职业技术学院与阿里巴巴集团、慧科集团三方联合成立全国第一所面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产业学院——福职阿里巴巴大数据学院,校企双方共同办学,共建专业、实训基地、双师团队、大数据教学资源库,以项目实战和课证融合的教学模式培养高职特色大数据技术技能型人才。此类产业学院中参与共建的企业多为行业龙头企业或股份制的集团公司,有雄厚的资金支持和巨大的人才储备需求。共建双方往往秉承“优势互补、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合作思想。

二、英国产业大学与我国产业学院的比较

英国产业大学与我国产业学院在资本构成、教育内容等方面具有相似性,但在设立本旨及运营治理方面有所不同。

(一)英国产业大学与我国产业学院的相似之处

英国产业大学与我国产业学院在资本构成上都体现了政府的政策倾斜和公有资本的参与。英国政府将促进国民职业技能提升,构建终身学习型社会作為其重要的职能。产业大学的创办正是英国政府开发国民技能、发展终身教育的一个重要举措。因此,产业大学的启动资金主要由政府出资,政府每年还安排有产业大学的专项发展资金。建成后的产业大学接受私营部门或组织的投资参与,与众多组织及部门结成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其合作组织或机构包括国家培训机构、各行业的主要公司和专业机构、工会、行业组织机构、社区、志愿者团体等,甚至私营的金融机构也可以直接投资于诸如委托的新产品开发项目。我国的产业学院由公办高职院校利用经营性资产与社会资本共同投资创办。参与产业学院合作办学的组织或机构主要包括政府及相关部门、行业企业、行业组织及协会。由此可见,英国的产业大学与我国的产业学院在资本构成上都具有混合所有制的特点。公有资本与社会资本的合作经营是两者相似之处。只是相较而言,英国产业大学参与投资合作的机构更广泛,呈现出面向社会的开放性特点。不仅覆盖了整个教育产业,还拓展至宣传、金融等领域,这也有效促进了教育资源的分享及整合。而我国产业学院的合作机构更具有行业性,往往服务于特定的产业集群并且有向产业纵深发展的趋势,这也有利于产业学院办出特色。

英国产业大学与我国产业学院在教育内容上都以职业教育为主,致力于提高劳动者的职业技能,增强就业能力。英国产业大学以继续教育及培训为主,提供的学习范围十分广泛,从基本的听说读写到各种专业技能培训及商业管理一应俱全,甚至还包括切斯特大学、德比大学等九所注重实践学习大学的学历教育。产业大学的重点教育领域包括基本技能、工作场所的信息和通信技术、中小企业领域及汽车零部件、多媒体产业、环境技术与服务、批发与零售商业等部门。英国产业大学授课方式以网络远程教育为主,开发的课程注重实用性而非系统性与完整性,以适应岗位的需求和社会的巨变。为保证课程质量,产业大学利用整体性优势,建立了与英国职业资格证书相结合的课程体系和质量评价体系,学员学习相关课程不仅可以增加知识还可以获得职业资格,增加就业机会。我国产业学院以学历教育为主,辅之以对接特定产业或企业的人员进修、行业资格培训等。产业学院的相关课程主要采用面授及实习、实训的方式,沿袭了学历教育的系统性、完整性,兼顾课程的实用性。由于侧重学历教育,产业学院的课程评价较多沿袭了本科教育的质量评价方法,尚未建立与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相结合的质量评价体系。学员完成相关课程后可获得大学专科文凭,而非国家认可的职业资格证书。综合而言,英国产业大学与我国产业学院都以职业教育为主,但两者在课程性质、授课方式、课(程)证(书)合一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

(二)英国产业大学与我国产业学院的不同之处

英国产业大学与我国产业学院在创立的背景及宗旨方面有着较大的不同。英国产业大学是英国政府及民众在终身教育理念下,为促进成年人继续学习,尤其是继续提高职业技能水平而搭建的推行开放教育和远距离学习的组织。在创办产业大学之前英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与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相关的政策法规,如《学习时代》绿皮书、《学习成功》白皮书、《学习与技能法》等;实施了个人学习账户制,对学习者给予财政上的支持;建立了开放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体系;英国政府通过政策法规、财政支持、资格证书设立为产业大学的创办营造了学习型社会的氛围。民间和政府的教育组织机构则通过资源的共享与整合为产业大学的发展提供了持久的智力支撑。因此,英国产业大学是在政府和各教育组织机构共同努力下借助网络信息技术的普及而发展起来的。我国产业学院是为了促进产教深度融合,破解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积极性不高,源动力缺乏的瓶颈问题而兴起的产学合作培养高技能型人才的办学组织形式。产业学院的缘起蕴含以下前提条件:一是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日益认识到技能型人才培养需要行业企业的参与和支持。二是我国市场经济的建立。经济领域混合所有制改革研究的深入,为产业学院混合所有制办学提供了理论支撑和创新源泉。三是改革开放40年,许多企业完成了早期资本积累,具备了履行社会责任及参与培训员工的资金能力。四是伴随着产业升级的发展,产业集群作为区域经济专业化发展模式普遍盛行,企业对高端产业人才需求趋势旺盛。五是政府为缓解高等教育办学投入不足的压力,在宏观层面对产业学院混合所有制办学给予政策支持。由此可见,我国产业学院是在高职人才培养理念转变后,以混合所有制办学为楔入点,在政府的支持和行业企业的共同参与下发展起来的。

英国产业大学与我国产业学院在治理运营方面呈现出风格迥异的发展态势。英国产业大学的管理分为总部、管理中心、学习中心三级管理。其组织机构包括首席执行官(负责整个公司的运营情况和协调各个部门的工作)、副总裁(负责制定策略和计划及联系各个股东之间的关系),以及财务部、产品和市场部、人力资源开发部、技术部、运营部、商业开发部等各部门。产业大学各职能部门之间各有分工,各司其职,相互协作又相互制约。这样既保证产业大学运营的效率,也方便产业大学的管理。我国产业学院作为高职院校混合所有制办学的二级学院或以二级学院机制运作的办学机构,在治理模式上借鉴了公司法人治理的精髓,注重多元治理的制度设计,实行决策权、执行权和监督权分权制衡原则。产业学院的决策权由董事会(理事会)行使,院长的任免、章程的修改,预决算的审核等重大事项均由董事会决定。董事会成员组成及人选由各出资方协商确定,包括政府主管部门的代表、社会资本代表、企业代表、教职工代表、院长或书记等都可成为董事会成员;产业学院日常行政事务执行权由院长行使。院长由董事会任免,对董事会负责,在董事会授权范围内全面主持产业学院的各项教学、科研和行政管理工作。产业学院监督权主要由教职工代表大会及纪委、学术委员会等组织共同行使,其中教职工代表大会对产业学院的各项工作进行全面监督,是监督权行使的核心。纪委主要负责反贪腐监督,学术委员会主要负责学术监督。由此可见,我国产业学院的治理结构体现了资产所有权与教育经营权的分离,凸显了教育经营权与事务监督权的制衡。决策、执行和监督分权制衡的制度设计有效地防止了“内部人控制”的集权弊端。

三、英国产业大学对我国产业学院的启示

产业大学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英国家喻户晓的学习平台和新型教育组织。英国产业大学的成功经验对我国产业学院的发展具有如下启示。

(一)重视职业技术教育是产业学院发展的前提

英国产业大学的发展是建立在英国政府及民众对终身学习,尤其是终身提高职业技能型学习格外重视的基础之上的。这种理念大大刺激了民众旺盛的学习需求,也为產业大学提供了发展沃土。我国高等教育虽然确立了学术科研教育体系与职业技术教育体系双向并立地位,但囿于传统“重学术、轻技能”观念的影响,职业技术教育长期不被重视。政府在教育资金总体有限的情况下,对职业技术教育的投入难免捉襟见肘;民众受传统观念影响,在教育选择上也不会倾向于职业技术教育,甚至对职业技术教育存在一定歧视,这极大地制约了高等职业院校的发展。虽然伴随着我国产业升级的发展,社会对高技能人才需求增加,为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创造了新的契机。但归根结底,只有民众转变观念,关注职业技术教育,重视自身职业技能的持续学习与提升,职业技术教育才有广阔发展空间,作为职业技术教育体制创新组织形式的产业学院才有持续发展的可能。因此,社会重视职业技术教育,产业学院的发展才不会成为无本之木。

(二)发挥校企合作优势是产业学院发展的基础

英国产业大学是实行公司化运作的教育产业,它将产业化运营的优势发挥到了极致。英国产业大学本身不提供教育内容而是充当了众多教育组织的代理机构,为此,产业大学与众多政府或民间教育组织机构结成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正如学者所说,产业大学将致力于终身教育的各不相同利益集团聚集在一起,组成一个更加完整的、连贯的而有效的整体[8]。资源整合共享促成了产业大学的发展,也保证了各合作方的获益。我国高职院校在长期办学实践中逐渐认识到,校企合作是现代职业教育的根本属性[9]。高职院校迫切希望推进校企合作,但企业囿于教育的公益性,参与校企合作的动力不足。产业学院以资本的混合破解了校企合作的瓶颈问题,推进了深度产教融合的发展。但资本混合只是深度产教融合的基础,更重要的是通过资本混合促成校企双方形成“命运共同体”。在产业学院办学过程中,校企双方有着不同的优势资源与治理特色。例如,院校可为产业学院的发展提供师资与智力支持;企业可为产业学院的发展提供资本与职业岗位。产业学院只有做到“资本混合、资源整合”,充分发挥校企合作的整体优势,才有长久发展的坚实基础。

(三)开发市场导向课程是产业学院发展的根本

英国产业大学的课程可谓包罗万象,内容涉及各行各业,满足了不同行业领域劳动者继续学习知识、提升技能的需要。产业大学为保证课程的实用性,在课程开发时非常重视前期市场调研,还为此专设了市场调查组,负责市场分析及前景预测。产业大学根据市场调研及时调整课程设置、更新课程内容,满足学习者的需要。产业大学的课程设置给我国产业学院课程开发提供了范例。过去我国高职院校课程开发较多沿袭了学术研究型本科院校的思路,即先考虑学校要求,再确立专业要求,最后分解课程要求。这类课程体系培养的学生不能很好地适应高技能岗位的需求。在我国产业升级进程加速、对技能人才要求不断升级的背景下,产业学院应效仿英国产业大学,努力开发以市场为导向的课程。其课程开发应遵循以下思路,即先考虑市场(岗位)需要,再确立课程要求,最后聚合专业要求。唯有遵循市场导向开发课程,注重市场的需求情况和课程的技能性与实用性,才能保证课程具有强大生命力,产业学院也才能据此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中立稳脚跟。

(四)吸引多方资本投入是产业学院发展的源泉

充足的经费支持是英国产业大学迅速发展的前提条件。英国政府采用划拨启动资金、专项经费支持、个人学习账户补贴、企业税收减免等多种方式向产业大学注资。民间教育组织和机构纷纷加盟产业大学,甚至私营金融机构也可以向产业大学相关项目投资,而产业大学保证各合作者都能从产业大学获益,更激发了合作者的合作热情。英国产业大学多样的筹资途径和众多的合作伙伴促使其迅速发展为家喻户晓的具有混合所有制特征的教育品牌。我国产业学院虽然也有公有资本和社会资本的混合注入,但政府出资多为财政拨款或税收减免,注资方式单一,也缺少持续注资的可能;而社会资本的投入往往局限于行业协会和数量有限的合作企业。在现有法律层面,产业学院无法向投资者分配收益,极大地限制了投资者的注资热情。所以,产业学院无论是注资者的数量还是资本的数量都十分有限。产业学院要获得长久发展的资金源泉,必须从吸引多方资本投入入手,让政府意识到扶持产业学院是其职责,让企业认识到投资产业学院能从中获益,进而形成政府统筹管理、社会多元办学的产业学院全新办学格局。

(五)实行课程证书融通是产业学院发展的方向

英国产业大学众多课程都同英国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简称NVQ)的认证相联系。英国的NVQ制度包含5个级别,涵盖了所有职业从新手到高级管理人员的全部知识和技能层次。英国国家职业资格证书是英国劳动者从事某一职业所具备的知识和技能的证明,也是其求职及升迁的资格证,更是企业招录员工的重要依据。产业大学的课程学习与国家职业资格证书认证相联系,保证了课程学习的“含金量”,激发了民众课程学习的内生动力。我国产业学院的课程大多还未与国家职业资格认证挂钩,学员完成课程学习后只能获得大专学历证书,在劳动力就业市场上毫无优势可言,这也导致了社会对高职教育认可度不高。2019年,国务院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规定,在职业院校、应用型本科高校启动“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如果产业学院的课程学习与国家职业资格认证相融通,学员通过课程学习不仅能取得学历证书,还能收获实用的资格证书。这将大大提高产业学院学员在劳动力市场的竞争力,也将大幅提升产业学院的社会认可度。因此,实现课(程)证(书)融通,是未来产业学院发展的大方向。

参考文献:

[1][5]邵庆祥.具有中国特色的产业学院办学模式理论及实践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09(4):44-47.

[2]洪明.英国终身学习的新变革──“产业大学”的理念与实践[J].比较教育研究,2001(4):18-19.

[3]李宝银,陈荔,陈美荣.转型发展中应用型本科院校产业学院建设探究[J].教育评论,2017(12):3-6.

[4]李宝银,汤凤莲,郑细鸣.产业学院的功能设计与运行模式[J].教育评论,2015(11):3-6.

[6]徐秋儿.产业学院:高职院校实施工学结合的有效探索[J].中国高教研究,2007(10):72-73.

[7]张艳芳,雷世平.论混合所有制产业学院的内涵、地位及属性[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8(34):50-55.

[8]黄丹青.英国产业大学的发展及其特色[J].中国电化教育,2001(8):55-57.

[9]欧阳恩剑.论现代职业教育视阈下我国校企合作基本法律制度[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8(6):13-19.

(責任编辑:张宇平)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 www.wk8.com.cn
本文地址:https://www.wk8.com.cn/xueshu/16962.html
我们一直用心在做
关于我们 文章归档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c)2021-2022 wk8.com.cn

ICP备案号:晋ICP备202100324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