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分类:
子分类:
返回
文库吧用户登录
快速导航关闭
当前搜索
当前分类
子分类
实用工具
热门搜索
文库吧 > 学术 > 学术期刊 > 职业教育研究

林业技术高职学生的专业认同及其促进研究

林业技术高职学生的专业认同及其促进研究

黄红兰 赖仲蓉 廖彩霞

摘要:基于学生的专业认同重塑及其合理建构建设视角,厘清其专业认同发展存在的障碍,从凝聚专业情感认同、强化专业认知能力、引导理性行为认同等途径,分析实践教学过程中专业认同形成的影响因素、结构及其功能,进一步发掘学生对专业价值的主动探索和对专业发展前景、专业与自身匹配度的理性强化作用,完善专业协同发展的长效性机制体制,以及开展尊崇林业立艺树人的文化教育。

关键词:专业认同;林业技术;情感认同;行为认知;认知认同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20)05-0078-07

专业认同是教育、实务及其研究领域的重要议题[1]。它是学习者通过与专业及未来职业角色逐步同一化的过程,正向相关与其专业学习适应性,更好地应对专业认同过程中的挫折[2-3]。现阶段我国产业结构向技术密集型、知识密集型方向转变,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增强[4]。对人才的这种变化需求增强了学习者对专业认同的倾向性反应,尤其受从众心理影响追逐热门专业,对冷门专业愈加冷落。大学阶段是学生专业认同感形成的关键时期,一般地,学生选择热门专业,会有较高的行为性认同,如IT信息技术、金融、会计、医学专业、学前教育专业等热门专业。对于冷门专业,当与现实存在较大的差距时,学生因行为性认同寻求的压力屡屡受挫,限制其专业认同的发展[5-6],甚至导致专业认同的障碍。因此,学者们关注大学阶段学生对专业认同的积极响应,研究帮助学生建构专业认同的对策,在本科以上层次做了较多的研究与探索,构建了专业认同评价体系,具体实践中积极推动对教育教学的发展。

一、问题提出

冷门专业的社会认同普遍不高,就业面受局限。例如,传统行业的农林牧渔草业,多属劳动密集型,诸如累、苦、脏,加上交通、通讯的不便利,娱乐活动相对较少,工作内容单纯繁复,故在学生的志愿选报中常处于被忽视的冷门状态。江西农、林业基层技术人员短缺问题较严重[7-8],林业技术专业因此反转成冷门行业中的趋热职业,成为当前局部区域社会急需、人才供不应求的专业之一。

林业技术专业具有较强实践性,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普遍收到良好的培养效果[9],但具体情形呈现出分化的现象。一方面,使学生对林业技术专业的实际工作内容、专业目标和生态价值观产生积极的倾向,进一步增强学生对专业技能提升及其未来就业、职业规划的期望值。另一方面,在当前林业行业环境中,男生容易找到职业定位,导致男性化的固化认知模式,不少比例学生的专业认同感反而没有明显提升,甚至使部分学生产生了诸多的困惑与质疑,进而影响到后继的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取向。如何促进高职学生的林业专业学习适应能力,提升专业认同的自觉性,把握学生专业认同寻求的积极倾向,显得尤为重要。为此,本文以 J校 2017—2019 级林业技术高职及其“三定向”林业技术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采取问卷调查法、个案观察法等方式收集资料,进行专业认同的特性分析,以及进一步剖析其专业认同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其内在积极倾向性,探讨促进认同养成措施。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选取研究对象为 J 校的林业技术专业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含高职普通简称普通和“三定向”高职定向简称定向)12个班级的学生。其中定向一年级2个班,编号1班、2班,定向二年级2个班,属3—4班,依次类推编辑班号,普通三年级2个班,分别为11班、12班。

J校是一所专注60余年的林业特色高职院校,林业技术专业属该校学科实力最强的专业门类,主要分成高职普通培养和高职定向培养的两种人才培养类型。这两种类型的分阶段教学过程基本一致:一年级实施理论教学为主的通识教学,简称为理论教学;二年级开展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学为主的专业技能教学,简称结合教学;三年级进入以实习基地教学及其顶岗实习阶段的实践教学,简称实践教学。定向培养模式不同于普通模式:一是定向学生入学选拔为定编定向林业基层就业与择优录取相结合,入学成绩远高于普通学生;二是入学后的二年级及其之后的寒、暑假期,定向学生必须到定向的林业单位见习;三是三年级的顶岗实习需服从定向单位安排。

(二)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法

根据弗里德曼理论,专业认同由专业认知、专业情感及专业行为构成。本专业认同的测量工具采取开放问卷调查方法,参照高蕾[10]与秦攀博[11]编制的专业认同问卷设计,包括专业认知认同、专业情感认同和专业行为认同的三个维度内容。总计发放问卷 396 份,回收 369 份,回收率93.2%,有效问卷 341 份,有效率为 86.1%。进一步统计分析有效样本,如表1所示。从样本年级的人数分布来看,一年级到三年级的学生数量规模变化不大;培育模式分类上,近三年来的普通培养与定向培养的人数比例基本恒定。从性别分类来看,几十年以来,林业技术专业的男女学生比例基本稳定在3~4:1,男生占据优势的特征非常明显。然而,近三年,女生数量呈上升趋势,尤其是定向培养模式的入学女生数量逐年提升,其占比近乎追平男生的比例。

2.个案教学观察法

为了丰富问卷调查的结果,采取个案观察法进一步了解学生专业认同的情况。经问卷调查后,对上述二年级的 4 个班级分别随机抽取 16 名学生,共计 64 名进行本个案教学观察调查,入选的学生均进入为期 2个月的同一实训基地实践教学,然后依据实践综合得分进行专业认同的分析与评价。本实践考核成果分 2項统计,一项是实践操作得分(按学生自行组合的组别分小组开展与考核),另一项是依每位学生提交的书面实践报告给分,将这 2项得分加权合计分值为本次个人实践总得分。

3.统计学方法

问卷调查所得的数据与实践教学考核评价数据使用Excel表录入,建立数据库,然后以班级为单元进行数据的极值标准化转化(见式1),将标准化数据采用SPSS16.0软件分析。两组间的比较采用t检验分析法,多组比较采用One-Way ANOVA方差及其LSD分析,显著水平选设α=0.05。

式1中,xi为某班第i学生的专业认同得分数值,xmax为该班得分最高数值,xmin是该班最低的得分数值,xi'为专业认同标准化分值。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专业认同现状及其影响因素

根据被调查对象的性别、培养模式、教学方式、所在年级及其班级等特征变量,对林业技术专业的专业认同三个维度及其专业认同总分进行独立样本 t检验或单因素方差分析,探究其专业认同的状况。

1.专业认同现状

(1)性别。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见表2),不同性别的林业技术学生在专业认知的认知、情感、行为的三个维度及其专业认同总分上均存在着极显著性的差异,且女生均好于男生。这表明女生较男生更适合于当前的林业技术人才培养学习计划。在传统的社会观念中,通常认为林业技术专业适应于男生,这反而促成了女生潜意识里对该学科的竞争心理,女生比男生更易融入专业理论及其技能实践的学习。尤其在定向培养模式中,由于学生经定向培养的学业合格,毕业后直接进入林业事业单位工作,激发了女生对该专业的认同度趋高,这也可能是近三年来竞争性考入定向培养模式女生增加的重要原因之一。

(2)培养模式。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见表2),不同培养模式的林业技术学生在专业认同的认知、情感、行为的各维度及其专业认同总分上均存在着极显著性的差异,且定向培养模式的专业认同及其各维度指标均高于普通培养模式。定向培养模式不同于普通模式,主要在其进入二年级及其之后的寒、暑假期,定向学生必须到定向的林业对口单位见习,即不同于普通专业学生的短期阶段顶岗见习,定向学生基本参与了林业实践的周年工作情景,较全面地熟悉了专业技能与职业岗位,故定向生的专业认同水平明显要高于普通学生。

(3)教学方式。对不同年级及教学方式的林业技术专业认同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因不同年级实施不同的教学方式特征明显,与教学方式形成了一一对应联系,故对教学方式进行专业认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教学方式对学生专业情感认知维度和认同总分的影响差异不明显,而在学生专业认知和行为认同维度均存在显著性差异(见表3),且随年级增加,于二年级略有减少,基本上呈递增趋势。进一步多重比较,专业认知和行为认同维度上,二年级均显著低于一、三年级,一年级和三年级之间均没有明显差异。出现于二年级的理论与实践结合教学方法对应学生的专业认知水平较低;而于三年级实施实践教学方式后,对学生专业行为与认知维度有较明显的正向促进影响。可见,二年级的专业学习阶段是实施林业技术专业认同促进措施的关键时期,实践教学方式更优于理论教学、结合教学的促成效果。

(4)班级。不同班级的林业技术专业认同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见表3。结果表明,不同班级的专业认同情感维度与专业认同总分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其专业认知和专业行为维度则存在明显的差异,基本上是定向班(1—6班)高于普通班(7—12班)。班级是学生之间相互依存的共同体,随着班级教学、日常活动的开展,专业学习以分小组的团队合作模式实施外业实践,容易形成不同班级及其各分组小群体的各自核心成员,自觉产生强烈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从而导致群体成员专业认同趋同化,表现为以班级为主要特性的专业认同倾向。例如,在本问卷中的難题解决方法选择中,超过70%学生选择了求助于学霸,而不是教师。

2.影响因素

高职林业技术的专业认同基本呈阶段性增加趋势,但各维度的得分均不是很高。以专业认同总分为因变量,专业认同的 5个影响因素为自变量,通过逐步回归法确立性别、培养模式、教学方式和班级 4 项影响因素,建立了本回归方程(见表4):专业认同=0.439×性别-0.156×培养模式+0.026×教学方式+0.017×班级+0.942。从标准化的回归系数来看,不同因素的权重大小依次为性别、培养模式、班级与教学方式(见表4)。首先,性别是影响林业技术专业认同的重要影响因素,培养模式与其显著负相关;其次,班级组织及其管理正向趋同影响了林业技术学生对于专业的认同度,此外,影响因素中的现行培养模式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的专业认同水平,但对定向培养模式下的女生专业认同水平促进有利。

(二)专业认同个案观察与评价

实践教学场所位于国有林区的生产一线基地,由实践丰富的林业生产师傅与学校专业教师一起实施教学,教学内容包括常见植物、动物、菌类资源的辨识及其森林环境监测,测树学、森林调查技术、森林营造与森林经营技术等的真实生产体验,通过实践教学增进林业专业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与消化,体验学习林业基层环境保护和生产经营的综合管理技能。

根据被调查对象的性别、培养模式及其班级等特征变量,对个人实践考核成绩进行分析。个人成绩分别与性别、培养模式的成对t检验的结果见表5,均显示它们之间的极显著差异,女生的实践成果好于男生,定向培养模式的平均考核结果好于普通培养。对不同班级的林业技术实践成果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班级的学生间存在极显著的差异,且定向班好于普通班。

以个人实践考核成果为因变量,性别、培养模式与班级影响因素为自变量,建立了标准回归方程:个人实践考核成果=0.268×性别-1.027×培养模式+0.675×班级。其不同因素的权重大小依次为培养模式、班级与性别,班级的正向作用最大,而培养模式呈极显著的负相关影响。就目前的培养模式来看,培养模式与实践考核成果之间处于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这可能使学生的单项专业技能提升陷于不利的局面,也引发人才培养模式对专业认同积极作用的深层思考。

与问卷调查相比较,经过两个月的实践学习后,不同班级个人的专业技能考核分值与专业认同问卷调研结果保持较高程度的一致性,且对学生专业认同度均得到较明显的提高。这表明,当高职林业专业学生的专业技能学习放在林业基础一线,正向地促进了学生的专业技能,并通过实践实习过程在他们的认同寻求方向上起到一定的强化作用,逐步形成趋同的专业认同,提高学生的专业认同度。

四、林业技术专业认同及其促成培养

(一)林业技术专业认同特征

学生在进入专业学习之前,已对林业事业、职业特性及其价值有了一定的了解,经过1~2 年的集中专业学习与第 三 年的分散性顶岗见习实践后,学生的专业认同感有明显提高。

1.林业技术专业认同三重性发展

(1)专业认同的开放性发展。林业职业集团教育办学(它是基于政府和行业主管部门的管理与指导,学校和企业之间的共同办学主体定位而建立起的结构性伙伴关系[12])创新建设“校企合作、校内外教学实践、网络支持服务、创业教育实践”等实践平台[13-15],加强了与学校、行业、企业、科研院所及其他高校的合作运营[16]。教育主体的学校与行业间的这种互通开放合作化发展林业技术的专业认同养成效果良好,在本个案观察考核验证了其对学生技能养成及其专业认同形成的积极作用,有利于学生端正学习态度、行为效果与未来的就业选择。

(2)专业认同的协同性发展。林业技术专业实践性强,其工作内容首选团队协同化实施,极少工作独立完成。其专业团队包括林业职业教育集团各主体,发挥指导与服务林业生产实践、应用林业科学技术、生态经济文化价值传承的媒介功能,团队的协同性是团队之间互动、分享、协作的枢纽,使专业发展团队成员之间的趋同认可、相互理解,凝聚专业群体共同的专业寻求、情感分享与行为指令,谋求专业发展的自我效能感和自尊感,为学生基于自己的实践与教学活动参与和建构专业认同提供1+1>2的协同效应。实践教学团队成员由教师、实践经验丰富的师傅、学生等组成。专业认同过程因此贯穿着团队合作及其协同的作用,围绕专业实践中的疑惑,既有专业认知维度的知能学习应用和新知识的探究、重塑,更有对专业认同情感维度的协商、归属感的获得。

(3)专业认同的螺旋式发展。大学阶段是学生专业认同形成的关键时期,随着学生专业认同的逐步确立,经认识、情感、态度的移入过程到形成的三个维度间保持良性的协调同步,呈逐层级螺旋式增长发展。目前林业技术专业认同的认知维度和行为维度明显提高,认同寻求中有增加情感性因素的影响倾向,但未见明显的促成效果。例如,二年级的理论与实践教学条件与现实林业生产背景不一致时,学生容易对本身不够清晰的专业认知加深质疑,出现了各维度指标的降低反复,表现出一定的消极性。此外,林业职业低收入,以及在专业实践中需要合理处理学生对林业生活环境不适调节,消化森林环境优势,地理复杂与交通不便的共存劣势所带来的结果,包括正面影响与负面影响,这些均将直接影响学生能否真实展示自身的专业认同。

2.林业技术专业多重认同发展形式

林业生产的实际工作具有多面性,内容繁杂,还不能简单归并为学生的学与教育者的教育及其他们之间的协同来概括,无论教师、学生、师傅是出自本人意愿还是出自外界驱动,均是多个角色相互联系、相互依靠,处在一种千丝万缕的互动关系中。如大学教师身兼教师和学者的双重角色,甚至担任理论、实践、研究、政策之间的联系桥梁。学生为着学专业求生存发展的考虑,同样有多种角色的兼顾,其专业认同以认知、情感及行为三维度层级综合体表现,处在与多种因素的互动之中,从而存在有个人、学校及其职业集团教育、林业产业、家庭、社会多方协同下多重性的认同形式。

(二)问题分析

1.林业技术专业认同的情感认同滞后

目前,林业技术专业认同水平处在低层次、低水平的层级。首先,从专业认同组成水平来看,情感认同水平不强,滞后其他各维度。其次,情感维度几乎对当前的教学方式、班级组织管理免疫,并未形成与情感维度间的双促互长效果。再次,林业专业所分析的特征变量间对专业认同有部分变量的负相关关系,也可能存在变量间的交互作用。兼有女生的林业技术专业认同优越于男生,而男生遭遇实践性知识习得性挫折后,消极情绪表露,悲叹“学不过女生,奖学金也拿不到”。此外,林业行业的薪金收入一直排在我国各行业的中、下游端,受当前功利的负面影响较大。这些可能使当前专业认同度的提升趋于不确定性,显现的情感认同滞后问题更突出。

2.林业技术专业认同的职业固化问题

林业行业中“艰苦”“传统吃苦耐劳”“林区地域边缘化”等特性不断被强化,基于林业基层生产所需体格强化规格要求,林业部门及其企事业等单位的招聘条件几乎无一例外的要求为男性,导致专业男性化的固化認知意味浓郁。男生自带专业优越感,往往放松学习,专业技能不扎实,出现高职学校与招聘单位的口头禅“招的学生一年不如一年”。

3.对林业行业适应产业结构调整的现实与危机估计不足

实际上,林业生产劳动与野外作业只是林业事业的一部分,随着林业智能信息化的发展、机械化的替代,其男性化职业特征将趋于弱化。林业女性就业潜在群体正在日益增多,而遭遇就业的固化屏障,即使是定向培养的既定就业女生,也产生了不少的困惑与质疑。近些年,尽管每年输送林业技术专业学生,但因少数男生选择或能胜任林业职业,女生在林业单位不待见,从而导致不对口工作,甚至消极就业。这是目前其专业对口率持续向低的主要原因,导致林业技术人员缺乏依然严重。

4.林业技术专业认同的长效性缺失问题

我国近几年的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研究,关注 “如何提高学生职业技能”“教师、学生共同体参与式教学如何互长”等的探究,看似从外在实践教学基地建设转向了关注学生主体的内在的要求,但实质上仍集中在外部基地建设、管理及其相关制度对其专业技能培养的层面,忽略了处于新时代的学生个体(包括教师)的价值诉求变化,也忽略了其内在情感与心理层面对专业认同倾向性的负面影响。专业认同是一种认识、情感、态度的移入过程,注重实效的实践教学方式能较快捷提升学生对林业技术专业的行为性,但不能形成良好作用的长效机制。这与本文中的问卷调查及其个案观察分析结果比较吻合,现行教学模式下情感认知处于较低水平,且没有明显促成效果的措施。实践教学应关注学生心理、情感理论研究之于教育实践发展的积极作用,如学生适应基地环境的心理干预、价值观内化构建,学生生活保障建设等的情感正强化因素,对专业认同重塑发挥其较大的张力或空间,可以为其专业认同促成注入持续的动力。

(三)林业技术专业认同促进培养

依据林业技术高职生的专业认同现状、问题,理清其专业认同发展存在的障碍,进一步发掘学生对专业价值的主动探索和对专业发展前景、专业与自身匹配度的理性强化作用,从以下三个途径促进对学生专业认同的培养。

1.凝聚专业情感认同

加强专业情感教育,应贯穿于教育的全过程,促进学生对林业技术专业的热爱。首先,新生入学时集中地开展专业思想教育、林学历史教育;其次,合理利用舆论宣传自身办学特色和人才培养模式,增强专业情感;再次,激励学生努力学习专业理论及其技能,在各科教学中有机渗透开展养成教育,促进学生掌握并自觉实践林业生态文明建设的行为规范。随着林业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及其林业改革,很大程度上依靠高素质与综合型技能型人才资源及其需求驱动,应特别关注到模范的引领示范教育功能,有效激发学生崇尚热爱林业职业的情感。例如“三定向”针对性明确政策倾斜,激励定向生产出水平更高的专业认同,也达到明显优于普通生的良好效果。

2.强化专业认知能力

林业技术专业通过实践协同合作主体之间的交流互通,建立起强化专业认知的内化程序,也激发了学生思考和谋求专业发展的自我效能感和自尊感。首先,应为基于实践及其活动参与建构专业发展共同体提供物质与制度支持;其次,应尊重实践教学的复杂性,不仅需要学习得法,帮助学生恰当地思考专业知识和技能技巧内涵,而且引导学生明确对学习所持有的科学态度、专业需求及其职业规划;再次,大学阶段的学习及其周围环境提供了保障专业认同促成有效的关联性,应关注负面的专业认同影响及其作用,通过外部教育教学政策、文化与相关制度等的驱动,使学生的专业认同逐渐清晰,并有占据优先发展趋势。此外,尊崇林业立艺树人的教学实践,尚有诸多未开垦的领域,如林业文史、社会使命等的薄弱研究,必须强化未开垦的领域开发,并保持与专业认同建构过程的同步性。

3.引导理性行为认同

目前大多采取现代学徒合作制、在线学研课堂的林业线上线下实践形式,使學生专业知识和技能得到发展的同时,体会到专业价值与社会意义,通过在时间和空间上的累积,诱发更为深刻的行动动机,并促成其专业认同在广度、深度上的拓展。应在长效的林业职业集团教育机制体制建设角度上确定教师、校外师傅参与实践工作的意义与价值,以兼容并包的政策导向深入实践教改,创新完善对学生实践教学的技能考核及其专业认同促进途径。首先,细化实践之于专业理论与生产领域桥梁联结的有关教、学多样性观点,做好技能与实践的融合。其次,开展改革实验和教学研推及其成果应用,提供物质保障和文化支撑,探索林业职业集团教育的协同作用,发挥促进其专业发展的有效的运行机制体制。再次,制定兼容人才培养、教学与实践等取向的评价机制,以及关注学生心理、情感理论及其职业价值观方面教育的积极作用。

综上所述,高职林业技术专业认同对基层林业发展意义重大。林业高职院校作为林业技术教育的重要场所,应开展更多的专业引导,践行实践促进行为认知,加强对学生的专业认同及其职业价值观等的教育,关注专业认同中存在的职业固化问题、长效缺失、情感认同滞后等问题,发挥社会大环境对专业发展的导向性作用,提升学生专业情感,增加专业认知度,使学生在专业学习和实践中不断反思与进步。

参考文献:

[1][4]原会建,邬伊男.高校专业认同的影响因素及其培养——以Z校社会工作专业为个案[J].江西社会科学,2019(11):246-253.

[2]周新新.幼师生心理适应对专业认同的影响——学业自我效能感的中介作用[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7.

[3]陈丽君,陈涵.沉默螺旋视域下高职生专业认同促进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2):58-63.

[5]谢英星.珠三角地区高职院校冷门专业招生现状与办学对策研究[J].当代职业教育,2014(3):7-9.

[6]彭红科.产业转型升级背景下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问题与路径[J].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3):22-25,30.

[7]陈飞平,廖为明,叶小云.加快江西林业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思考[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130-131.

[8][12-13]刘郁林,黄红兰,黎曦.江西林业职业教育集团协同机制及其顶层设计[J].职业教育研究,2019(2):35-38.

[9][16]武来成,董新春.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提高社会服务能力——以江西环境工程职业学院为例[J].中国林业教育,2016(2):22-25.

[10]高蕾.山西省Y市高职院校学生专业认同调查研究[D].昆明:云南大学,2013.

[11] 秦攀博.大学生专业认同的特点及其相关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09.

[14]钟晓红,谭贻群.地方高职院校就业创业探索与实践——以江西环境工程职业学院为例[J].科教文汇,2013(261):104-195.

[15]范玲俐.“四项融合”共建项目学院——以江西环境工程职业学院赣南电子商务学院为例[J].才智,2017(33):17.

(责任编辑:刘东菊)

Research on Professional Identity and Its Promotion of Higher Vocational Students in Forestry Technology

HUANG Hong-lan, LAI Zhong-rong, LIAO Cai-xia

(Jiangxi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Vocational College, Ganzhou Jiangxi 341000, China)

Abstract: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tudents' professional identity reconstruction and its rational construction, higher vocational forestry colleges should sort out the obstacles in the development of professional identity, consolidate professional emotional identity, strengthen professional cognitive ability, and guide rational behavior identification. We suggest that it should analyze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structure and functions of professional identity formation in the practice teaching process, further explore students' active exploration of professional value and rational strengthening of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prospects, professional and self-matching degree, and improve the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f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effective mechanism and system, as well as cultural education that respects the forestry and skillful people.

Key words:professional identity; forestry technology; emotional identity; behavioral cognition; cognitive identity

作者簡介:黄红兰(1970—),女,江西环境工程职业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林业技术职业教育。

基金项目:江西省教育科学社会规划项目“乡村振兴背景下江西林业高职多元化人才创新培养研究”(项目编号:19YB337)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 www.wk8.com.cn
本文地址:https://www.wk8.com.cn/xueshu/17028.html
我们一直用心在做
关于我们 文章归档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c)2021-2022 wk8.com.cn

ICP备案号:晋ICP备202100324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