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林锋
摘要:采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对海南省高等职业教育对区域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进行测算分析,结合研究结果,就如何提高全省高等职业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提出加强法律制度建设、加強校企合作、优化高等职业教育师资队伍、优化专业设置等对策。
关键词:海南省;高等职业教育;区域经济;贡献率
2018年4月13日,在庆祝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郑重宣布“党中央决定支持海南全岛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指导意见》提出“赋予海南经济特区改革开放新使命,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和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要“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鼓励社会力量通过独资、合资、合作等多种形式举办职业教育”。
近年来,海南省高等职业教育事业稳步推进,为海南省各行各业培养了许多可用之才,提高了海南省劳动者素质,为推动海南省就业率的提高和经济社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笔者对近年来海南省高等职业教育对区域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进行研究,通过实证分析,创新思路,探索新路径,为打造更具活力的高等职业教育体制机制提供参考。
一、海南省高等职业教育现状
(一)高等职业教育与经济同步增长
近年来,海南省从国际旅游岛到现在的自贸区,经济发展迅猛,与此同时,高等职业教育也在不断发展。截至2018年,海南省共有高职学院17所,在校学生75138人,教职工4638人,专任教师3002人。海南省高职院校主要分布在海口和三亚,这两个城市的经济水平相较于其他市县要高很多。
(二)专业设置与区域经济协同性有待提升
旅游业是海南省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在海南省17所高职院校中,有16所设有旅游管理专业,14所设有酒店管理专业,专业重复率非常高。此外,财务、金融类专业一直备受推崇,海南省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也反映出这点。在17所高职院校中,有7所学校设有财务管理专业,11所学校设有会计专业,9所学校设立了市场营销专业和电子商务专业。
海南省不仅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热带农业资源及海洋资源也极为丰富。在海南省各高职院校中,与热带农业和海洋相关的专业也有涉及,但专业数量和类别还有待增加。目前,只有海南职业技术学院设有热带农业技术学院,该学院围绕热带农业设置了药学、园林技术、畜牧兽医、园艺技术、食品营养与检测、食品加工技术、宠物临床诊疗技术等专业。海南工商学院虽设有海洋学院,但只有水产养殖技术专业真正与海洋相关,其余学校有关海洋的专业大都为游艇邮轮等与海洋旅游相关的专业。
(三)学生对定位越明确的院校满意度越高
在海南省的17所高职院校中,有9所为公办院校,3所院校既设有本科专业,又设有大专专业。通过阳光高考网提供的学生满意度评分,发现学科类型明确的高职院校的排名靠前(见表1),排在前三的学校分别是海南政法职业学院(公立)、海南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公立)、海南工商职业学院(私立)。这三所职业院校的学科类型都很明确,学校类型与设立院系紧密相关。尤其是排名第一的海南政法职业学院,仅设有公安司法、应用法律、法务技术、公共安全等四个院系。每个专业均与政法紧密相关,专业性极强,如公安司法系设有司法警务、刑事执行、司法鉴定技术(物证技术方向)、消防工程技术等专业;应用法律系设有法律事务、行政执行和社会工作等专业;法务技术系设有法律文秘、司法鉴定技术等专业;公共安全系设有安全防范技术、信息安全与管理等专业。这些专业应用性极强,可直接为司法系统输送人才。
三所同时设有本科和大专专业的学校在满意度评分中并不十分理想:海口经济学院为3.8分、海南热带海洋学院为3.7分,海南医学院为3.4分。虽然设有本科的高职院校无论是教学条件,还是师资力量,相较于一般的高职院校都更具优势,但是这类高职院校的满意度评分并没有跻身前列。研究发现,设有本科的高职院校将精力重点放在本科专业建设上,对专科专业建设重视程度不够,这是导致学校满意度评分较低的主要原因之一。另外,本科生源相较于大专生源更优秀,教师在教学管理的过程中难免区别对待。
二、海南省高等职业教育对区域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一)模型及数据选取
本研究衡量高等职业教育对经济影响采用的是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基础上进行变化后的模型Ce=■。式中,Ce表示教育对国民经济年均增长率的贡献;y表示计算期内GDP的年均增长率;Re为教育综合指数年均增长率;β表示劳动产出弹性系数,是一个估计值,本研究β的取值为国际教育经济学界广泛采用的数值0.73[1]。
根据1990年、2000年、2010年的海南省人口普查数据,2005年海南省人口抽样调查数据,发现1990—2010年海南省15~64岁劳动人口文化程度分布不断优化,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劳动人口不断增加,而小学文化程度的劳动人口不断减少(详见表2)。
由于人口普查数据中并没有分别将大专、本科及以上文化程度区分出来,根据历年招生情况可判断,大专学生有一半以上为本省生源。由于海南省传统观念较重,留在本土就业的学生也占大多数,而本科生源来自全国各地,毕业后留在海南省工作的人数相较于大专生要少很多。根据表3中历年本专科的毕业生人数可见,近几年本、专科毕业生人数相差不大,而时间越早,大专毕业生人数比例越大。因此,本研究将15~64岁劳动人口文化程度中的大专文化和本科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人数按不同占比分开进行测算,得出海南省15~64岁各文化层次劳动人口比例(见表4)。
1990年、2000年、2005年和2010年海南省15~64岁劳动人口人均受教育年限情况如表5所示。
教育综合指数需要明确不同文化程度劳动力的劳动简化率。王侃钰借助丹尼森及其他有关研究成果,将小学文化程度劳动力的劳动简化率定为1,将初中、高中及中专、高职、本科及以上劳动简化率定为1.2、1.4、1.8和2.0[2]。本研究中不同文化程度劳动力的劳动简化率同样采取这组数据。通过计算得出1990年、2000年、2005年和2010年海南省15~64岁劳动人口的教育综合指数分别为8.06、9.14、9.66和10.32。
1990—2000年、2001—2005年、2006—2010年,海南省劳动人口教育综合指数年均增长率、非高职教育综合指数年均增长率、高职综合指数年均增长率及其所占比例见表 6。
根据海南省统计年鉴中海南省实际GDP,计算出1990—2000年期间海南省实际GDP年均增长率为17.795%,2001—2005年海南省实际GDP年均增长率为5.719%,2006—2010年海南省实际GDP年均增长率为8.433%。
根据以上数据及模型Ce,可以计算出1990—2000年、2001—2005年、2006—2010年海南省整体教育、高等职业教育、本科及以上教育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见表7)。
(二)结果分析
1.海南省高等职业教育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增强
从表7可以看出,1990—2000年,海南省高等职业教育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增长仅为0.27%,而2001—2005年增长到0.83%,增速明显。追溯海南省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历程,可以发现2001—2005年新增3所高职院校,而1990—2000年海南省新增2所高职院校,其中的海南职业技术学院是在2000年创办的。可见,新增的高职院校提升了海南省高等职业教育对区域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2.海南省高等职业教育对区域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略高于本科及以上教育
2001—2005年,海南省高等职业教育对区域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与本科及以上教育持平;1990—2000年、2006—2010年,海南省高等职业教育对区域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比本科及以上教育高出0.01%。(见表7)
3.2006—2010年海南省高等职业教育对区域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有下降趋势
由表7可见,2006—2010年,海南省高等职业教育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0.74%,比2001—2005年低0.09%。同时,本科及以上教育以及整体教育对海南省GDP的贡献率也在下降,然而海南省的年均GDP增长率却在上升。可见,海南省教育事业在2006—2010年期间没能很好地发挥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究其原因,尽管在2006—2010年增加了3所高职院校,但增加的都是民办院校,且满意度评分不高。这些学校获得的财政支持少,没有享受到生均拨款政策,基本上处于“以学养学”状态。此外,高等职业教育机制不畅,师资队伍不稳定,优质师资流失严重;专业结构不尽合理,专业竞争力降低;办学经费来源较单一,教学支出明显受到挤压,加大投入困难。
4.海南省高等职业教育对区域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低于全国水平
从表8可以看出,1990—2000年,海南省高等职业教育对区域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0.27,比全国水平低0.49个百分点。2001—2010年,海南省高等职业教育对区域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0.74,比2001—2010年的全国水平低了1.04个百分点。
三、对策建议
(一)加强法律制度建设
国家应加快建立健全以政府为主导、以行业为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出台相关法律法规,完善办学经费稳定投入机制。首先,政府应建立与办学规模和培养要求相适应的财政投入制度,依法制定并落实职业院校生均经费标准或公用经费标准,改善职业院校基本办学条件,建立职业教育经费审计监督公告制度、预决算公开制度等。其次,要建立一个统筹协调能力强、有权威、有实力的管理机构。该部门应认真研究国内外的专业技术资格、从业资格、执业资格等标准,发动各行各业参与制定合理的、符合现代社会人才需求的专业技术资格标准,以便高等职业教育按照社会所需人才标准培养人才。相关部门要打破部门之间的界限,加强联动,简化并理顺彼此之间的关系,提高管理效率。最后,要先行先试,积极开展海南省职业教育政策制度的创新与探索,总结有益经验,在政策上支持海南省高职院校在各自优势领域中改革创新,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海南省建设优质院校和优质专业创造更加有利的政策环境。
(二)加强校企合作
一是鼓励行业企业参与高等职业教育办学,鼓励多元化办学。允许企业以知识、技术、资本、管理等方式参与高等职业教育办学并享有相应权利,探索企业参与高等职业教育办学的有效形式。同时,建立健全企业参与办学的资格审查制度,明确企业参与办学的必要条件和培训内容。此外,构建和完善行业企业参与高等职业教育办学机制,确保企业在高等职业教育办学中的影响力和话语权。鼓励行业企业对非营利性高职院校给予捐赠,允许民办高职院校利用办学结余和捐赠资金设立教育基金,收益用于学校发展。
二是高职院校既要“走出去”,也要将企业“引进来”。学校应做好人才需求预测和专业发展规划,根据社会需求及时调整专业设置和课程内容。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实习实训,让学生多走进企业,教师进行现场教学,使学生将理论知识及时转化为专业技能。在教学内容设计上,可邀请企业职业技能人才参与课程内容的编写和安排,强化知识的实用性。
(三)优化师资队伍
海南省高职院校师资力量薄弱,尤其是民办高职院校,教师待遇低,师资流动性大,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海南省亟需采取措施,优化教师队伍。一是提高教师工资福利待遇,为留住和吸引人才创造有利条件。二是调整考核评价机制,以敦促教师进步为主要目的,注重考核过程,帮助教师解决遇到的问题,引导教师提高专业技能、沟通能力等,让教师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中,解聘经多次警告仍无改进的教师。三是拓宽高职院校教师来源渠道,对有意转入职教师资队伍的企业技能人才进行免费职前培训,吸引其来校专职任教或兼职指导,传授专业技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四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建立个性化的学习方式,使学习能够满足不同群体的个性化需求,通过持续专业发展促进教师和培训者的专业发展,提高教师质量[3]。五是拓宽高职院校教师晋升渠道,建立从教学、科研、實践等各方面均能晋升的通道,提升教师的积极性。
(四)优化专业设置
海南省海洋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目前,海南省高职院校与海洋相关的专业在数量上和种类上都不足。政府应出台鼓励措施,加大对海洋类专业的投入,制定优惠政策,刺激各高职院校逐渐淘汰酒店管理、旅游管理、市场营销、会计等设置过剩的专业,增设海洋、渔业、热带农业等人才紧缺专业,促进专业平衡。各高职院校应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不断更新专业设置,为海南省培养真正需要的人才。
参考文献:
[1-2]侃钰,乔桂明.江苏高等职业教育对经济增长贡献估算及分析[J].苏州市职业大学学报,2017(3):55-62.
[3]郭海伟.英国继续教育学院治理研究[D].保定:河北大学,2017.
(责任编辑:张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