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野
摘 要:金华在古时被称婺州,有着悠久历史和璀璨文化。市区内历史遗迹及建筑有八咏楼、万佛塔等古代遗址建筑,至今还闪耀着自己的辉煌与荣耀,令游客流连忘返。本文主要对金华市区的主要区域:江南商业区、江北商业区、历史古迹、居民住宅区等城市功能区域的色彩现状进行实地调查与综合分析。
关键词:金华 城市色彩 调查
1 金华市城市介绍
1.1 城市概况
在浙江省中西部的省辖地级市——金华市,它东接台州市,南与丽水市相邻,西接衢州市,北连绍兴市和杭州市,因境内有金华山而命名为金华。辖区面积2049平方千米,市政府所在地面积为104.3平面千米。
金华从古至今已有2200余年。金华在古时被称婺州,有着悠久历史和璀璨文化。市区内历史遗迹及建筑有八咏楼、万佛塔等古代遗址建筑,至今还闪耀着自己的辉煌与荣耀,令游客流连忘返。拥有的传统特色名产佛手、金华火腿、金华酥饼香得它们都享誉海外,金华的戏曲文化——“婺剧”历史悠久。婺州风采千姿百态,比如金华的斗牛、金华道情、金华的迎龙灯等具有金华特色的民俗风味,讓人津津乐道。
1.2 人文状况
1.2.1 名人荟萃
在悠久的漫长历史银河中,众多的伟人留下了自己的事迹,也留下了他的故事。金华名人众多其中有首本共产党宣言翻译者陈望道、现代历史学家吴晗、新中国杰出音乐家施光南、人民爱国诗人艾青等被世人铭记的伟人们。这些历史的名人都给金华这座城市留下了一笔宝贵的财富。
1.2.2 非物质文化遗产
金华地方历史最久远的剧种——婺剧。它作为浙江省第二大剧种至今已有400余年的悠久历史,其留存的剧目达到1000个。婺剧有着其独特的意识表现形式,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审美意识的衍变,婺剧艺术在表演、音乐、舞美等方面都有新的发展。
金华道情早在明清时代已广泛流传于金华各地区,它长久以来都是金华民间最受老百姓喜爱的文娱活动,金华道情的艺术表现以简单的乐器,一人一个故事,一人一舞台的表演以说的方式演绎着百姓的故事,也是金华市民茶余饭后最喜欢的业余爱好之一。
2 地域文化视角下金华市城市色彩现状调查与分析
2.1 城市色彩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以金华市区城市建筑色彩、道路绿化色彩、交通工具色彩、城市家具色彩、古文化遗迹色彩五个要素进行逐一调研、研究分析,从挖掘城市的历史渊源,发展特色地域文化的角度,评价出金华市城市色彩现状色谱。
2.1.1 城市建筑色彩
主要对金华市区的主要区域:江南商业区、江北商业区、历史古迹、居民住宅区等城市功能区域的色彩(含建筑物广告牌、灯光色彩)现状进行实地调查与综合分析。
金华江北商业区作为金华最热闹的区域,其建筑色彩多采用单色或拼色的色调作为基调用以区别商场。作为本次调查的两处商业区都存在同样的问题,建筑色彩单一,缺乏主题色彩。
2.1.2 道路绿化色彩
城市道路色彩是城市景观中最鲜明的特色,城市道路网一定是最有特色。道路自然植物景色、主干道路铺设所用材质颜色、道路两旁人行道的建设、绿化植物等色彩景观的统一协调性调查。城市道路的景观色彩在城市色彩形象塑造及广大市民生活环境中都有着重要的角色。
2.1.3 交通工具色彩
城市道路是一个城市发展的重要体现,作为城市出行交通工具则永远是城市道路上的不可或缺的主角。本课题主要调查和分析了金华市交通指示牌、交通装置色彩和金华市区内公交车和出租车的外观色彩,车身上色彩各异其中包括一些商业广告。
2.1.4 城市家具色彩
通过本次调查希望查清金华市“城市家具”的现状及问题,城市家具色彩主要包含公共交通信号灯、公交车站、指示路牌、椅子、无障碍人行通道设施以及垃圾箱等所有城市中的基础公共设施。
(1)路牌
金华市路牌普遍使用蓝色和绿色,保持了高度的统一。此外一些警示作用的表示采用高明度颜色较为突兀的色彩,确实能一定程度上起到警示作用,如学校,人行道、道路施工等。
金华市路牌有各种不同颜色,外形基本一致。在同一区域和路段还是保持了统一性,路牌普遍使用绿色与蓝色与道路绿化景观较为协调。
(2)垃圾箱
金华城区的垃圾箱基本分为两种;一种是广告灯箱垃圾桶另一种为较为常见的铁制垃圾桶其安放密度较为适。在每个区域和路段,各垃圾桶都有所差异,但也相对的保持一致性。颜色多为蓝色与灰色为主,这样的配色与周边的建筑色彩较为匹配。
(3)无障碍通道
实地察看发现金华市目前无障碍通道设施较为完善,人行道上的盲道基本配置到位,但是在设计与施工上还是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例如在盲人通道上出现井盖、共享自行车停放区块、电力管道口。这些都造成了盲道在使用频率上大大降低,没有达到方便盲人行走的目的,这方面设计还有待改进。
2.1.5古文化遗迹色彩
主要是古城墙、古屋、碑石以及古迹雕塑色彩与城市改造发展的协调性调研。历史古迹是对城市发展建设最好的见证者,古建筑物的形态颜色多多少少都会影响一部分城市的设计者,对于两者的融合是否考虑周全。
2.2 金华地域文化特色
2.2.1 文化特色
“婺学”,是婺州(今金华市)范围内学术思想之总称。它受程朱理学、陆王心学以及水嘉经制事功之学等外地学派的影响,但就其渊源的主流而言,学者大都直宗孔孟,在当时众多学派之中得孔门之正传而特色鲜明。
2.2.2 民俗特色
民俗特色就是当地老百姓的日常生活状态,其中包括了生活方式、生活习惯、礼仪信仰等等,这些生活行为方式的存在决定着当地的民俗、民风。
金华人有勤俭、朴素的美德。“男勤生业,女勤纺织,家家尚俭朴而安质素”的勤劳作风沿袭至今。
金华人勤奋好学,刻苦自勉,尊师重学,蔚然成风。
热情好客金华人好客,重人情来往。民间有“上门不阐”的俗谚,更有“亲戚担对担,邻居碗对碗”的礼仪习俗。
3 金华市民对城市色彩认知的调查问卷
3.1 调查方法
问卷调查于2019年7-8月开始设计,并在金华市主要市中心区域进行问卷调查,注重于了解市民对城市景观色彩的认知度及建筑色彩的评价,以此为依据,展开调查,比较客观地了解市民对金华市城市景观色彩的总体印象。
3.2 受访对象特征
主要对市区江南和江北的市民、营业员、单位一般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其中普通市民65份,商铺营业员15份,单位一般人员20份,共计120分问卷。调查问卷所涉及的主要是以市民对建筑色彩、广告灯箱、绿化、无障碍设施、车身广告、城市规划、地域文化性等七个主要方向进行。
3.3 调查结果与分析
通过对市民的问卷调查、数据整理、统计与分析后可以得出:在访问人群中,13岁——18岁和18岁——35岁的受访者对城市色彩、历史色彩不太了解的状况,导致他们无法正确给予城市合理的建议;35岁——60岁和60岁——75岁的受访者在问卷分析后得知,这个年龄段的市民更了解金华的历史和发展过程,更愿意加入到城市建设中为金华多出一份自己的力量。统计结果分析如下:
在对受访居民中年龄结构统计来看,其中青少年年龄在13岁-18岁,3人,占2.50%;青年人受访年龄在18岁-35岁,64人,占53.33%;中年人年龄在35岁-60岁,45人,占37.50%;老年人年龄在61岁-75岁,8人,占6.67%。
从最喜欢的商业中心调查统计中可以发现,有36.67%的市民选择江北商业区,江南商业区选择有25.83%,金东商业区17.50%。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大多数市民将购物休闲的首要选择为江北商业区,其次是江南商业区,也就是说金华市区商业中心地域仍為江北。
从对城市建筑色彩关注的数据中得到数据来看,仅有1.67%的人会特别留意建筑色彩,也就是说关注建筑色彩的市民极少数,绝大部分的市民对建筑色彩不够关注,这说明城市的建筑色彩大众的认知度相当低,有待于大力宣传。
从广告灯箱色彩的关注调查数据可以看出,市民对此有很强烈的意识,认为广告灯箱会影响城市形象占比为65.83%;其中有5%的市民不确定广告灯箱影响城市的形象问题。
从道路绿化满意度的调查数据可以看出,市民对道路绿化有很清晰的意识,认为达到自身标准的市民占比为39.1%;其中有60.83%的市民认为道路绿化建筑未能达到自身的标准。还需要相关部门加强道路绿化的建筑工作。
从地域文化对城市建设影响的关注调查数据可以看出,认为应该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市民占比为77.50%;其中有15.83%的市民觉得不应该具有地域文化特性。还有6.67%的市民对是否建设地域文化特色的城市没有概念。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市民对自己的城市有清晰认识,知道城市需要如何改变,如何才能让城市更具风格。
从无障碍设计合理性的调查数据可以看出,市民对无障碍通道的设计有着清晰的意识,觉得设计不合理的市民占比为49.83%;其中有40.17%的市民认为无障碍设计具备合理性。还有一部分市民没有过度的关注占比为10.00%。无障碍设施的设计是服务于一些特殊人群,所以设计应该更具合理、全面、功能性、方便性更强。
从公交车身广告统一管理的调查数据可以看出,认为没有达到统一管以的市民占比为13,38%;其中有77.50%的市民认为公交车身广告达到统一管理的标准。还有9.12%的市民不清楚这一状况。市民普遍认为车身广告管理是有统一部署。
从城市规划关注度的调查数据可以看出,市民对城市规划的参与热情十分高涨,认为会主动关心城市规划建设的市民占比为85.00%;其中不会关心建设的有15.00%的市民。以上数据说明市民有着城市主人翁的意识,在城市建设规划的方案中都想要出一份力。
从城市建设色彩认可度的调查数据可以看出,一些大城市、历史古都、现代化大都市都是市民的首先。其中认为北京是最具地域城市色彩的市民占比为51.67%;其中认为广州是最具地域城市色彩的有60.83%的市民。杭州最为浙江省会城市其占比为15.83%。上海仅有2.50%。
4 主要问题与应用建议
4.1 金华市城市色彩主要问题
每一座城市有它其独特文化特色,它是城市人文环境的组成要素,城市景观色彩规划是体现城市特色的主要途径之一。因此城市色彩设计应当体现城市特色传统文化,精心传承城市特色传统文化。
4.1.1 建筑色彩设计杂乱无章,主题不够突出
我市建筑色彩设计一直以来不受重视,欠缺设计规划。作为最重要的色彩主体,城市建筑在某种程度上有着关系到这座城市景观色彩面貌,所以在设计规划上尤其需要考虑仔细周密。在以江北商业区和古子城商业区为代表的建筑对比十分平淡,无论是现代商业还是仿古商业区都显得没有城市灵魂,没有生命的气息。建筑色彩缺乏色彩管控,杂乱无章。没有与周边相邻的环境相统一,这样就很容易出现视觉疲惫性。无论是江南、还是江北市区都存在这色彩景观规划严重缺失的情况。尤其是广告牌,建筑色彩随心所欲,不考虑与周边环境相协调,造成严重的色彩污染。
4.1.2 城市建筑色彩缺乏串联性,造成视觉错乱
在金华市大街小巷里都能看见形形色色的建筑以及街道,因这些街道与建筑都是在不同时期建造交织在一起。色彩风格十分迥异,看着这些建筑仿佛进入一个错乱的空间让人思绪混乱。视觉上有强烈的顿挫感。
走在金华最热闹的步行街,由于建筑的年代與色彩过于突兀。给人感觉就好像在一个错中复杂的空间里穿行,两侧高楼耸立,周边则有破旧的街道小巷,令人产生一种不愉悦的压迫感。
4.1.3 户外广告色彩杂乱,缺乏统一性
户外公告的形式五花八门,比如街道上广告牌、灯箱、店铺招牌等等。城市户外广告其自身是没有危害的,城市户外广告说明一个城市发展的经济程度。不管以哪一种形式出现,假如能合理的设计规划,那么是可以为城市色彩添砖加瓦的。反之,如果没有规划设计,管理不到位则会成为城市景观色彩的视觉污点。
公共交通作为城市最大的运输工具,其主要优势在于运输路线固定,范围广泛等特点。其包括地房、药品、金融等等多个领域,广告色彩主要是吸引眼球为首要目标,不会考虑其对城市整体景观的破坏,对色彩视觉的冲击。作为机动性更强的出租车来说,其自身的颜色较为统一,但是也存在则一些广告内容的腐蚀,导致车辆广告五花八门没有统一性。
4.1.4 古文化遗迹与周边建筑色彩不和谐,降低文化传承
历史街道、建筑群落虽保存相对完整,但是缺乏色彩和谐度。没有与周边现代建筑物色彩和谐统一,古建筑群里存在着大量的现代元素,而现代建筑群里却没有古迹元素,两者没 有互相扶持,缺少相互呼应的美感。
4.2 应用建议
4.2.1 具备地域性特色
一个城市的景观色彩建设应更具地域性特色原则,民俗、文化等这些元素在一定程度上都会决定着当地居民对色彩的偏好。城市色彩应与历史、文化、人物、古迹等非自然和自然环境相适应。
4.2.2 具有人文性原则
一个城市的历史文化能够使人直接感受到城市的独特地域风格与地域特质、内涵。城市建设时应考虑色彩与历史、民族的联系,要传承当地的文化特色。例如金华属于婺文化,其文化、地方传统戏剧、建筑风格这些都是可以借鉴参考的作为其城市景观设计的重要部分。
4.2.3注意美学原则
由于色彩对人心理有非常重要的影响。营造一个和谐、美观的城市,需要有一个强大的美学基础。有了这个基础后才可以帮助人们提高幸福感。
4.2.4 把握选择性原则
在城市景观色彩的设计于规划中,首先要剔除建筑无单一的色彩元素,一定要从整体上进行把握,对于历史建筑反差强烈,色彩不和谐的问题,我们要从保护和规划两个方面着手,势必要解决建筑色彩不协调的首要问题。其次要重点解决色彩不协调的根本问题。具体想法措施有:对于老旧城区中夹着居多新建筑,我们可以对老建筑物色彩进行强化,将其融入新建筑的色彩结构中,减少不和谐的感觉。比如对老建筑,我们可以对其进行重新修缮、粉刷、等方法,让它们与和谐统一。再例如,新建筑,以将其色彩、外观质感进行装饰与老建筑色彩相衔接。
4.2.5 掌握规范性原则
规范色彩应用,强化城市色彩规划。系统的总结出城市景观色彩现状,制定科学合理的色彩规划。有条理的区分明彩形象区与冷彩精炼区色彩的控制,达到地域色彩相统一的特性。
还要依法保护历史景观资源,与人文历史建筑相邻的减租风格必须与之相适应。 严格控制周边的颜色污染,务必保持整体视觉效果。
4.2.6 严格交通色彩管理
交通工具作为城市流动色彩最重要的要素,其色彩必须要做到严格管理。建议公交车都选用一种颜色或某一条固定线路使用一种颜色。不仅方便市民出行方便,而且有利于颜色的统一性。确定颜色是第一步,更要制定相应的制度,杜绝杂乱无章的流动广告,从根本上解决流动色彩的问题。
5 展望
每个城市都应有其独特的地域城市色彩,建立一种独有的地域城市色彩风格就显得十分必要。城市建筑色彩的设计与规划要从整体布局上区把握,城市规划部门牵头,园林、城建、工商、城管等相关部门共同参与,做好:优化城市色彩,将色彩规范化,保护历史古迹,统一管理公共交通工具色彩,加强户外广告及内容的监管,强化道路色彩设计的互通性。
作为城市的主人,市民对城市景观色彩的认识和理解,对城市景观色彩设计规划有着重要性的影响。城市景观色彩规划需要规划部门提高规划水平,更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和参与。
参考文献
[1] 李大勇,吴强.地域文化传承视角下的小城镇形象特色的建构[J].小城镇建设,2010(2):85-89.
[2] 唐于茹.基于地域文化传承视角下梨园坝古村的保护更新模式探究[J].西部皮革,2018,40(23):104.
[3] 董明慧.地域文化视角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J].中州学刊,2013(9):9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