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分类:
子分类:
返回
文库吧用户登录
快速导航关闭
当前搜索
当前分类
子分类
实用工具
热门搜索
文库吧 > 学术 > 学术期刊 > 职业教育研究

偏离度分析视角下湖南高职新工科教育供给侧改革与路径优化

偏离度分析视角下湖南高职新工科教育供给侧改革与路径优化

苏命峰 宁和南

摘要:基于偏离度模型,从总量综合与分量比较分析两个层面,剖析院校、专业(群)、人才、教学资源等湖南高职新工科教育构成要素与新兴产业结构的耦合关系。基于偏离度分析视角,厘清各教育要素的供给及趋势,对接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优化湖南高职新工科教育各要素供给结构,服务湖南四大区域经济发展,提升高职院校供给层次,提升专业(群)供给效用,提高人才供给质量。

关键词:新工科;高职教育;偏离度分析;供给侧改革;新兴产业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20)10-0034-09

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加快,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转为高质量发展,应对挑战,国家在2016年发布《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党的十九大也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湖南省全面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2016年发布《湖南省“十三五”科技创新规划》,提出以科技创新为核心推进全面创新,建设创新型湖南。2017年发布《关于大力实施创新引领开放崛起战略的若干意见》,进一步指出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先导,建立创新型经济新体系。2018年发布《湖南省“十三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明确重点发展高端装备、新材料、生物、新一代信息技术、绿色低碳、数字创意等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通过强化创新、智能改造加速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形势下,新兴产业蓬勃发展,传统产业提质加速,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为建设湖南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提出新要求、新挑战。湖南省高职新工科教育根植湖湘大地,应主动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紧密对接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从院校布局、专业(群)、人才培养等层面优化高职新工科教育供给侧,培养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高端技术技能工匠,促进湖南新兴产业发展与产业转型升级,实现“湖南制造”向“湖南创造”的嬗变。

一、相关理论

(一)教育供给侧改革

《辞海》对“侧”解释为向一边倾斜。供给侧改革强调供给方面的改革,最早为经济学概念,由西方供给学派提出,源自18世纪法国经济学家萨伊的“供给创造需求”定律。1936年,凯恩斯以需求侧管理为主全盘否定萨伊定律,20世纪70年代以拉弗和弗里德曼为代表的“供给学派”重新肯定萨伊定律,20世纪80年代末凯恩斯主义复辟,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后,美国政府通过对供给管理和供给侧政策的系列运用,标志着供给学派的二次回归。从最初“萨伊定律”到“供给学派”再到“供给管理”,西方供给学派经历了波浪式前进和螺旋式上升的否定之否定的发展演化,先后形成了罗斯福新政、里根经济复兴计划、撒切尔主义等实践成果。20世纪80年代供给学派理论传入我国,贾康、滕泰、吴敬琏、厲以宁、胡鞍钢等专家学者先后结合我国经济发展进行供给侧改革的研究,2015年习近平主席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上首次提出“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将供给侧改革上升到国家发展的战略高度,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借鉴经济领域供给侧改革的成功经验,为新时代职业教育供给侧改革提供新思路、新方法。专家学者从职业教育供给侧改革的困境、动因、内涵、价值、体系、策略、路径等方面进行研究,从院校、专业群、专业、课程等层面展开实践。丁金昌的践行“以生为本”理念结合“三个课堂”育人以扩大高职院校教育有效供给[1];薛茂云等通过区域统筹对接产业链构建专业集群[2];刘燕通过多元供给促进专业动态建设精准化[3];王茂莉结盟大数据基于“共享供给”升级课程模式[4]。

(二)偏离度

偏离度指存在正相关性的实际系统构成比和目标系统构成比,两者之间的差值占目标系统构成比的比重。偏离度模型用公式dij =(ri-tj)/tj表示,其中ri=ri/∑r为实际系统r第i个结构要素的构成比,亦为占比,tj=tj/∑t为目标系统t第j个结构要素的构成比。若偏离度值di  j=0,表示实际系统r第i个结构要素与目标系统t第j个结构要素之间的关系完全平衡,为耦合匹配的理想状态。若偏离度值dij>0,说明实际系统r第i个结构要素存在“供过于求”,反之,说明实际系统r第i个结构要素“供不应求”。这两种情况均表明两者关系存在供需结构失衡,且偏离度值偏离零值越远,说明两者的平衡度越低、协调发展越差。

偏离度最早用于经济领域研究。美国经济学家钱纳里、赛尔奎基于“结构变动模式”思想,提出偏离度系数来衡量就业结构与产值结构两者的合理比例[5]。我国学者赵志君用偏离度分析股票的价格与内在价值[6];李冠霖等运用面板数据分析我国产业结构偏离度[7];郑蕊等基于结构偏离度实证产业结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8];丁海燕基于结构偏离度剖析广东省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协调关系[9]。教育发展与经济发展具有趋同性,专家学者引入偏离度分析为适配经济、产业发展探索教育资源配置的“帕累托最优”。杨益民用偏离度分析人才结构与经济发展的协调性[10];阳荣威等实证湖南高等教育人才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偏离度[11];李博用偏离度分析产业与就业结构以优化江苏高职教育供给[12]。由此可见,以湖南高职新工科教育供给侧结构改革为主线,剖析湖南高职新工科教育供给,基于偏离度模型,得到新工科教育构成要素与新兴产业结构的偏离度,厘清教育供给与产业结构的耦合匹配关系,以指导高职新工科教育要素配置,优化高职新工科教育供给侧改革路径。

二、湖南高职新工科教育供给侧改革

(一)形成服务区域发展的高职院校布局

湖南省立足“一带一路”新定位,融入“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建设,确立了长株潭、洞庭湖、大湘南、大湘西四大区域发展板块(简称区域),通过对接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依托自身优势重点发展高端装备、新材料、生物、新一代信息技术、绿色低碳、数字创意等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创新引领开放崛起”推动产业兴湘、产业强湘。作为培育湖湘工匠的“蓄水池”,湖南高职新工科教育围绕四大区域和其优势产业布局了70所高职院校(如表1所示),以国家示范(骨干)校、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简称“双高计划”)、省卓越院校建设为引领,以专业(群)建设为抓手,从供给侧持续发力,重点对接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做大、做强、做优高职新工科教育,支撑产业提质、升级、转型,服务区域经济创新发展、高质量发展。长株潭区域为自主创新示范区,起核心引领作用,包括长沙、株洲、湘潭三个地区,分别打造“科创谷”“动力谷”“智造谷”,拥有长沙经开区、长沙高新区、株洲高新区、湘潭经开区、湘潭高新区、望城经开区、浏阳经开区、宁乡经开区等八个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长沙天心经开区、株洲经开区、韶山高新区等十四个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主要对接高端装备、新材料、生物、数字创意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区域中拥有高职院校46所,包括国家示范(骨干)院校6所,“双高计划”院校10所,省卓越院校16所,职教城2座。洞庭湖区域融入长江经济带为环洞庭湖生态经济圈,包括岳阳、常德、益阳三个地区,拥有岳阳经开区、常德经开区和益阳高新区等三个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岳阳高新区、汉寿经开区、常德鼎城高新区等十八个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主要对接数字创意、绿色低碳、高端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区域中拥有高职院校9所,包括国家示范(骨干)院校1所,“双高计划”院校2所,省卓越院校2所,职教城1座。大湘南区域对接粤港澳大湾区为承接高水平产业转移示范区,包括衡阳、郴州和永州三个地区,拥有衡阳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郴州经开区、永州高新区、衡山经开区等二十三个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主要对接新一代电子信息、绿色低碳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区域拥有高职院校8所,包括国家示范(骨干)院校1所,省卓越院校3所。大湘西区域对接粤港澳大湾区为承接产业转移、产业帮扶、扶贫攻坚的主战场,包括湘西、张家界、怀化、邵阳和娄底五个地区,拥有娄底经开区、怀化高新区等二个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邵阳经开区、怀化经开区、湘西经开区等十五个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主要对接绿色低碳、高端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区域拥有高职院校7所。

基于偏离度模型分析湖南四大区域的高职院校布局结构与新兴产业结构的耦合匹配关系。新兴产业结构要素包括湖南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企业单位数、产业总产值、产业增加值、主营业务收入、出口收入、产业利税总额、利润总额等[13]。高职院校布局结构要素包括高职院校、国家示范(骨干)院校、“双高计划”院校、省卓越院校、职教城等五个维度(如图1所示)。从总量综合分析,长株潭、洞庭湖、大湘南、大湘西四大区域聚合五个维度的高职院校布局与新兴产业结构的偏离度均值,分别为0.378、-0.065、-0.509、-0.845,其中洞庭湖区域的偏离度均值(绝对值)相对最小,说明该区域的高职院校布局与新兴产业结构的匹配相对较好。从分量比较分析,长株潭区域五个维度的高职院校布局与产业结构偏离度均为正值,高职院校聚集优势明显,特别是优质院校教育资源突出。大湘南和大湘西区域五个维度的高职院校布局与产业结构偏离度均为负值,且离零值较远,高职院校布局特别是优质院校教育资源的提升空间较大。

(二)构建适配产业(链)的新工科专业(群)

1.高职新工科专业群

湖南高职立足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链),按照“专业基础相通”“技术领域相近”“职业岗位相关”“教学资源共享”的原则,采取撤销、转向、新增等举措,构建高职新工科专业群。每所高职院校根据自身特色对接区域优势产业重点建设2~3个专业群,每个专业群以优势专业为核心,聚合3~5个相关专业,形成特色专业链。截止2019年,湖南高职院校共建专业群288个,群内专业点数占比达80.6%,专业聚集效应凸显,其中对接高端装备、新一代信息技术、数字创意、绿色低碳、生物、新材料等新兴产业链的专业群分别为65、56、47、40、30、2个,合计241个,占比83.68%(如图2所示)。

从总量综合分析,新工科专业群与新兴产业链的偏离度为-0.039,说明湖南高职初步形成与新兴产业发展相适应的新工科专业群布局。从分量比较分析,各新工科专业群与对接新兴产业链的偏离度有所差异,其中对接新材料、生物、高端装备等产业的专业群与产业链存在不同程度负偏离,说明这些专业群的供给相对较弱;对接绿色低碳、数字创意、新一代信息技术等产业的专业群与产业链存在不同程度正偏离,表明这些专业群的供给相对较强。

湖南省推动高职院校特色专业群体系建设,促进高职教育高水平、特色、创新发展,自2014年开始先后启动省级示范性特色专业群和一流特色专业群(简称重点专业群)建设。2014—2019年,分年度累计立项省级重点专业群为11、26、78、79、138、138个,其中新工科专业群为8、20、71、71、121、121个,占比从2014年的72.73%提升到2019年的87.68%(如图3所示)。

湖南高职教育以重点专业群为抓手,引领和带动一般专业群发展,聚焦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的人才培养,吸引技能人才向新兴优势产业链涌流,增强湖南新工科专业群与新兴優势产业链的匹配度,提升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贡献度。基于偏离度模型分析湖南高职新工科重点专业群与对接新兴产业链的匹配关系(如图4所示),实线为从总量综合分析重点专业群与对接产业链的偏离度,其绝对值从2014年0.222减少为2019年的0.007,总体呈现逐年减小趋势,显示出湖南高职新工科重点新工科专业群与新兴产业链的耦合匹配逐年趋好。虚线为从分量比较分析新工科重点专业群与对接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链的偏离度,根据年度偏离度变化分析重点专业群供给趋势,对接高端装备、绿色低碳、新一代信息技术等产业的重点专业群与产业链的偏离度,分别从2014年的0.192、-1.000、-0.371提升到2019年的0.295、1.043、-0.183,其重点专业群供给提升明显;对接新材料、生物等产业的重点专业群与产业链一直为较大负偏离,其重点专业群供给存在不足。

2.高职新工科专业

湖南高职教育紧跟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趋势,在专业群特别是重点专业群的带动下,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基本形成对接产业、错位发展的新工科专业布局。2014—2019年,湖南高职累计新增虚拟现实应用技术、大数据技术与应用、云计算技术与应用、工业机器人技术、新能源汽车技术、无人机应用技术等新工科专业点315个,对接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专业点数从2014年的1 142个提升到2019年的1 457个,其专业点占比从71.51%增长到2019年的80.72%,专业的集中度进一步提升,聚集优势进一步凸显(如图5所示)。从专业分布来看,按专业年平均点数从高到低的依次为对接高端装备、数字创意、新一代信息技术、绿色低碳、生物、新材料等产业的新工科专业,分别为388、289、259、185、128、11个,其专业年平均占比分别为23.55%、17.55%、15.67%、11.26%、7.70%、0.69%。

基于偏离度模型分析湖南新工科专业与新兴产业的耦合匹配关系。如图6中的实线为从总量综合分析湖南新工科专业对接新兴产业的偏离度,从2014年的-0.235减小为2019年的-0.088,显示出在湖南省重点专业群引领下,新工科专业不断适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专业供给不断增加,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能力不断增强。虚线为从分量比较分析湖南高职新工科专业与对接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偏离度,按两者的年平均匹配度优劣从高到低依次为对接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生物、绿色低碳、新材料、数字创意等产业的专业。基于偏离度变化分析专业供给趋势,对接高端装备、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专业供给与产业结构的偏离度,分别从2014年的-0.275、-0.264提升到2019年的0.019、0.117,说明专业供给有很大提升;对接数字创意、绿色低碳产业的专业供给与产业结构一直为正偏离,说明专业供给长期存在溢出;对接新材料、生物产业的专业供给与产业结构一直为负偏离,说明专业供给长期存在不足。

注释:

①表1、图3、图5数据根据高等职业院校教育质量年度报告院校年报统计、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与管理系统、湖南省教育厅数据归纳整理。

②图1、2、4、6、9、10、11数据根据高等职业院校教育质量年度报告院校年报统计、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与管理系统、湖南统计年鉴(2014—2019)、湖南省教育厅的数据与偏离度模型测算、归纳整理。

③图7数据根据高等职业院校教育质量年度报告院校年报统计、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与管理系统、湖南统计年鉴(2014—2019)、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初次就业情况的通报数据归纳整理。

④图8数据根据高等职业院校教育质量年度报告院校年报统计、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与管理系统、湖南统计年鉴(2014—2019)、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初次就业情况的通报数据与偏离度模型测算、归纳整理。

参考文獻:

[1]丁金昌.高职教育供给侧改革及其实施路径[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9(1):129-132,200.

[2]薛茂云,王国庆.专业集群建设:实现新时代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路径选择[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8(34):43-49.

[3]刘燕,吴玉剑.教育供给侧改革视域下高职院校专业动态机制建设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7(8):31-34.

[4]王茂莉.大数据时代高职院校课程供给模式变革初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8(23):57-62.

[5]钱纳里,赛尔奎因.发展的形式——1950—1970 [M]. 北京: 经济科学出版社, 1988:18.

[6]赵志君.股票价格对内在价值的偏离度分析[J].经济研究,2003(10):66-74,93.

[7]李冠霖,任旺兵.我国第三产业就业增长难度加大——从我国第三产业结构偏离度的演变轨迹及国际比较看我国第三产业的就业增长[J].财贸经济,2003(10):70-74,97.

[8]郑蕊,何珊,王晓娟.我国产业结构合理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基于结构偏离度改进视角[J].商业经济研究,2017(18):164-166.

[9]丁海燕.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协调性分析——基于广东数据的实证研究[J].现代管理科学,2017(4):91-93.

[10]杨益民.人才结构与经济发展协调性分析的指标及应用[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1):118-123.

[11]阳荣威,玉欢爽.高等教育人才结构与产业需求相适性——基于湖南省2008—2017年结构偏离度实证分析[J].大学教育科学,2019(6):74-80.

[12]李博.江苏省高职教育供给侧结构性优化研究[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7(21):26-23.

[13]苏命峰,宁和南.湖南高职新工科专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供需耦合缕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30):81-90.

(责任编辑: 刘东菊)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 www.wk8.com.cn
本文地址:https://www.wk8.com.cn/xueshu/17123.html
我们一直用心在做
关于我们 文章归档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c)2021-2022 wk8.com.cn

ICP备案号:晋ICP备202100324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