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通过对“X证书”社会认可度进行分析,剖析了影响X证书的效力与认可度的因素,围绕着1+X证书制度的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模式、高水平教学团队、课证融合的教材开发、模块项目化教学方法、人才评价模式与学习培训成果管理等方面进行了探讨,提出了提高“X证书”效力的途径,进一步推进了学历证书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有机衔接,从而达到提高“X证书”的含金量及社会认可度。
关键词:职业教育;1+X证书制度;社会效力;提升途径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20)12-0026-07
近年来,伴随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复合型技术人才已不再能满足社会需求。为了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提高职业院校学生的就业和创业技能,《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以下简称“职教20条”)提出“鼓励职业院校学生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积极取得多类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因此,研究学历证书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之间的关系,以及研究如何将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相融合,显得尤为重要。而如何确保“X证书”的效力及提高社会认可度,需要在1+X證书制度试点过程中进一步明确和深入研究。
一、1+X证书制度含义及实施意义
(一)1+X证书制度
从表面上看,1+X证书制度“1”和“X”是分开的,“1”代表传统的学历教育,“X”代表多个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而实质上“1”和“X”是相互融合的。对职业院校学生而言,学历证书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都是需要的,“1”是证明学生完成了学校规定的专业课程内容并全部合格,由教育主管部门发放的学历证明;“X证书”反映的是职业技能水平,是指从事某种职业岗位所具有的工作能力的证书,表征从业人员所具有的就业能力,是从事某种岗位工作的资格证书,可以作为岗位上岗的依据[1]。
职业教育作为一种类型教育,既要体现其教育性,也要体现其职业性,也就是说,在进行人才素质培养的过程中,也要注重职业技能培养。1+X证书制度就是将职业教育的职业与教育进行完美结合的有效措施[2]。
(二)1+X证书制度的实施意义
1.促进终身学习理念以提高复合型人才质量
随着社会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只有坚持终身学习的理念,才能与时俱进。1+X证书制度可以促进终身学习理念的形成,将职业技能水平等级培训和学历教育相结合,并通过学分认可、学分积累和转换,来实现“X证书”和学历教育学分的整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专业综合能力,培养理论和实践均具有较高水平的高技能人才。
2.强化教育职业性以提升人才供需吻合度
1+X证书制度既体现了职业教育的教育性,也体现了职业教育的职业性。其内涵是既要进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也要进行技术技能人才评价模式改革,目的是培养满足行业企业需求的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
1+X证书制度的实施可以提高技能人才的供需匹配度,并能培养出满足企业需要的复合型人才。通过行业企业与学校的双向融通、校企合作,将行业企业的培训标准、培训资源和企业工作岗位技能要求等纳入职业技能等级标准之中,同时,结合最新的行业技术、流程、规范等不断修订考核标准。
3.完善教育与培训功能以提升职业教育社会服务能力
在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中,重点工作之一是社会力量参与职业教育。在与企业合作的过程中,高职院校可以进一步提高其社会服务功能,在做好学历教育人才培养的同时,与企业广泛合作,积极参与到“X证书”的培训中,提升职业院校培训项目的开发能力,促进“三教”改革,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增强高职院校的办学活力,提升职业院校的社会服务能力。
(三)“X证书”的社会效力及认可度
“X证书”是从事某种职业所具有的应知和应会能力的证明,通常称作为“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反映了拥有者的专业能力水平,是教育与劳动相结合的体现,既具有教育证书的功能,也具有劳动证书的功能,体现了教育与职业之间的关系,是跨界合作的最终成果,评价和认定了学生的职业能力,是劳动者技能管理的载体[3]。
“X证书”是由企业和教育界合作开发的,被教育和产业界一致认可。“X证书”被业界或者某些技术领先的大型企业认可,体现证书所有者的专业能力和技术水平,反映了持有人从事特定职业的能力。
二、影响“X证书”社会效力的因素分析
1+X证书制度是在2019年初被提出的,体现的是职业教育证书制度的变革,并不是以往证书的简单变换或证书种类的增加,而是证书制度的突破。1+X证书制度不仅体现在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还需要进行职业教育管理模式的改革,这样才能打破传统的学业证书制度,构建新型职业教育证书制度。作为新的证书制度,试点期间是否能够保证证书质量,行业、企业对于证书是否认可等等,人们对此心存疑虑[4]。
(一)认证标准不完善
职业教育作为一种类型教育,需要有自己独立的质量标准体系,而目前并没有形成较为健全的职业教育标准体系。1+X证书制度目前还处于试点阶段,其人才培养标准、课程标准、教学标准、评价标准等都需要进行重新构建,需要教育部门、行业企业等联合,构建全面的、系统的、科学的职业标准体系。
“X证书”的认定方式是通过评价机构依据评价标准进行考核与测试。“职教20条”出台后,教育部、人社部都针对1+X证书制度给出了实施意见,并在积极寻找合适的考核评价模式。培训评价组织应该是行业领头羊,在技术、管理等方面具有很高的水平。但是,目前,在建设考核平台、制定方案、明确考核指标等方面还有待完善,实际效果有待于检验,认证工程需要不断改进,证书自身质量也需不断提高,提高其社会认可度[5]。
(二)软硬条件不充分
实施1+X证书制度的师资队伍、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軟件条件还不充分。目前,多数的专任教师直接来源于普通高校,教育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都不强。1+X证书制度试点项目的顺利推进,要求师资队伍既要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也要有过硬的操作能力,也就是真正意义的“双师型”。
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核心是教学内容,体现教学内容的主要载体是教材。但是,目前职业院校所使用的教材很多是普通教育教材的翻版,以学科体系下的理论知识传授为中心,很难实现职业教育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目标。基于1+X证书制度的教材,不仅是用来完成学历教育的教科书,还应该涵盖与“X证书”相关的应知和应会内容。
经过多年的职业教育教学改革,职业教育教学模式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受传统因素影响,仍然存在“学生做得少、老师讲得多”的现象,使得学生的技能水平很难提升。1+X证书制度的实施需要将理论知识融入实践活动中,将学习过程融入到生产过程中,即将学历教育内容与技能等级证书内容有机融合,形成模块化教学模式。
(三)实施制度不健全
目前,1+X证书制度还处于试点阶段,要从证书设计、证书标准、证书实施、证书考核等方面制定一系列制度,来规范1+X证书制度的有序实施。根据“放管服”的要求,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开发与实施是面向社会进行的,公开招募和遴选社会上的培训评价组织,让其参与到开发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培训流程、培训资源等环节,制定证书考核与发放的流程。所有这些,需要有一个总的框架。由于1+X证书制度刚刚开始试点,各专业“X证书”虽然制定了标准,但是“X证书”所包含的一些课程和实际技能训练内容在现有的学历教育课程体系里还没有涵盖。因此,需要制定制度框架来保证“X证书”标准与专业教学标准、证书内容与课程内容、证书培训与日常教学、证书考核结果与学业考核成果的相互融合。
为保证1+X证书制度顺利实施,教育主管部门需要设计一系列制度框架,加强监督监管的职责,同时要发挥市场主体作用,健全社会化机制,提供良好的制度环境。只有这样,才能保证1+X证书制度的顺利实施,提升职业教育的社会服务能力[6]。
三、提升“X证书”社会效力的可行性分析
要保证“X证书”的有效性与社会认可度,有必要将学历教育与技能等级证书培训有机融合,在完成学历教育的同时也完成职业技能等级培训任务。要实现这个目标需要做到:第一,标准对接,学历教育教学标准要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标准对接起来,即专业教学标准与证书考核标准对应;第二,内容对应,即学历教育教学内容要和技能等级证书培训内容对应,保证专业教学内容与等级证书考核内容对应;第三,考评互通,即学历教育考试与技能等级证书考核统筹安排,相互融合,逐步实现学历教育考试成绩与证书考核成绩相互认可。在1+X证书制度试点过程中,对于目前教学内容与证书内容没有对应起来的部分,应统筹培训时间,确保培训质量。
(一)标准明晰
只有建立章程、定立制度、制定标准,才能保证1+X证书制度的顺利实施,而“X证书”的高效力,必须通过制定证书标准、明确相关规程来实现。培训评价组织要联合行业和企业进行广泛的调研,依据国家职业标准,按照相关专业的规范要求,引入行业企业专业岗位“四新知识”,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制定符合行业需求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标准。专业教学标准一定要与“X证书”标准相对应,教学里没有的知识点应增加进来。目前,已经有92种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标准出台,其中第一批5个,第二批10个,第三批77个,这些标准的出台为1+X证书制度的试点奠定了基础[7]。
(二)培训严格
培训评价组织要与职业院校密切合作,针对不同学校的人才培养方案采取不同的培训模式,做到精准培训,提高培训质量。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要想顺利开展,必须通过书证融通、课证融通、赛证融通和校企融通来完成,试点学校与培训评价组织要紧密合作、相互融通。对于不同的专业,学校需要认真分析证书等级标准内容,明确学历教育已经完成的内容和即将需要培训的内容,只有分类清晰,才能实施精准培训。在编制人才培养方案的过程中,需要将“X证书”相关内容有机地融入其中。
培训可以采取多种方式进行。学校可以根据“X证书”考核评价标准,对学校教育没有涉及的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也可以委托培训组织来进行培训,或学校和培训组织联合培训。培训应以学生为中心,按照相应的职业技能等级标准要求来编制培训实施方案,确保培训时长和培训质量达到要求,以企业真实业务和企业真实场景为基础,真正实现产教融合、学培融合、场景融合、课证融合、教培融合,深化教法改革,通过精准培训来提高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8]。
(三)考核规范
考核评价组织应按照公布的职业技能等级实施标准来制定“X证书”的考核评价流程,并严格按照考评流程进行考评与证书发放工作。考核项目既要反映学生的人文素养和道德修养状况,也要考量出学生的技术技能水平,因此,要严格按照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标准要求进行考核,真正反映出被考核人员在职业素养、专业知识、操作技能等方面的水平,以满足行业企业对专业技能人才的要求,体现社会、市场、企业和学生个人的发展需求。
在具体的考核过程中,一定要严格考试纪律,规范考场要求。考核地点一般设置在相关的职业院校,这便于强化对典型工作任务能力的考核。培训评价组织应与职业院校通力合作,加强考核过程管理,积极引进第三方评价监督机制。第三方则依据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标准,对考核评价内容、评价组织流程、评价最终结果进行监督,保证“X证书”考核评价的严谨性,确保考核的公平性,以提高证书的社会效力。
四、提升“X证书”社会效力的途径
“X证书”要想具有较高的认可度与社会效力,得到行业、企业以及劳动者的认可,就要提高证书的含金量。“X证书”应能正确地反映出拥有证书的劳动者的技能水平。对于如何提高“X证书”社会效力,笔者从以下七个方面进行探讨。(见图1)
(一)创新人才培养目标
随着制造业集成化程度的不断提高,生产技术日趋复杂化、综合化,单一的专业知识已经无法满足岗位(群)需求,因此,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也须随着发生变化,即需要培养复合型的技术技能人才。1+X证书制度的实施能够培养一专多能的专业人才,满足社会对多样化人才的需求,解决结构性失业问题,增加毕业生就业渠道,为新旧动能转换提供人才支持,为社会经济快速发展提供保障。
(二)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1+X证书制度中的“X证书”是指多种岗位能力证书,既表示数量上不是一种,也是多种职业能力的表现。作为人才培养的主阵地,职业院校要根据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模式,并紧贴企业岗位实际生产过程,面向企业真实生产环境,利用周末、寒暑假等时间,采取校内和校外相结合、短期和长期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增加培训力度,有针对性地强化技能训练;依据“X证书”标准,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教学手段,开发具有普遍意义的教学项目,“虚實结合”,为提高学生技术技能水平、获取多种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9]。
(三)打造新时代高水平“双师”团队
目前,1+X证书制度试点的薄弱环节仍然是师资队伍建设,要提高“X证书”质量,提升职业教育内涵发展水平,关键是要有一支高素质的“双师型”团队。“双师型”师资队伍要求师德第一,在师资队伍建设过程中,应着重师德培育与考评。通过制定“双师”标准和校企合作来创新师资队伍的培养路径,以成果为导向,优化师资队伍考核方式,让专业专任教师充分了解“X证书”标准与学历教育教学标准,并能够将二者结合起来,将行业企业“四新”知识融入到专业教学之中,真正达到“双师型”教学团队的要求[10]。(见图2)
第一,健全标准体系,力促“双师”结构合理。针对“X证书”标准要求与学历教育专业教学标准要求,建立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标准,制定符合1+X证书制度的“双师型”教师认定标准,进一步完善高级技术技能教师准入标准,制定教师能力认定标准体系,严格按照标准执行,促进教师队伍建设。
第二,创新培养途径,完善培训体系。通过内引外培,促进教师的理实一体化,对内积极开展专业教学标准培训、“X证书”等级标准培训和专业课程开发培训,采取师傅带徒弟的方式,加大新进教师的培养力度;对外积极参与“X证书”评价组织的培训活动,加深对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标准的理解,进一步加强“X证书”所需的专业技能培训。
创新“双师”培养途径,实施“名师带动工程”“卓越导师培养工程”等,促进教师“双师”能力提升;以三级培训体系及“菜单式”校本培训为抓手,对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青年教师、兼职教师等开展分类分层培育,提高教师职业教育教学能力;以“蛙式两栖”培养、半年企业顶岗、企业实训轮训、专业技能测评与展示等为抓手,提升教师实践教学能力;以校内生产性实习工厂、小微企业、工程技术创新平台等为抓手,提升教师技术服务和科技研发能力。
第三,创新考核评价,激发内动力。基于成果导向,改革教研科研管理机制,增强教师的自我创新意识;改革教学科研评价办法,激发教师创新能力。将“解决工作中的真实问题、完成生产中的真实改进、实现改革中的真实突破、取得发展中的真实成效”作为成果评价的核心标准,将学校改革的要求体现在每一个个体的岗位评价中,形成改革发展的强大合力,打造一支“校企融通、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学团队,形成教学名师和教学团队梯次建设、有后劲的发展态势,促进教师的全面成长。
(四)开发课证融合教材
教材是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传递知识与技能的重要载体。基于1+X证书制度的课证融合教材要适应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强调实践性,在形式上可采用新型活页、工作手册等方式,以真实生产项目和典型工作案例、任务等为教学载体,开发适合项目学习、案例学习、模块化学习的教材并配套开发信息化资源。1+X证书制度要将学历证书和多种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从根本上实现贯通,必须有课证融合的教材,同时,还要避免出现学历教育内容与职业技能等级考核内容两张皮的问题。对于课证融合教材,既要保证教材内容与专业教学标准相吻合,也要让教材内容涵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标准规定的内容,突出二者的兼容性,体现学历教育与技能证书培训目标共同要求[11]。
首先,要认真研究职业技能等级标准要求,了解“X证书”的能力要求、内容要求、考核方式、证书发放等相关规定,为教学内容的编制打基础。其次,对照技能等级标准要求,对现有专业教学内容进行梳理,分析已有教学内容,找出还没有纳入教学内容的部分,通过模块化、项目化形式将其加入到专业教学内容中。最后,对于已经编写好的1+X证书教材,要根据不断出现的新技术、新工艺而随时进行动态调整,及时进行内容更新,而活页式、工作手册式的教材是内容动态调整最佳表现形式[12]。
(五)采取团队协作模块化教学
目前,针对职业院校生源多元化的现象,笔者在1+X证书试点项目中,采取模块、项目任务等教学方法,改变传统的学历教育只是由学校专任教师来完成的模式,通过校企合作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培训内容引入学校教学,并由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共同完成教学任务。改变传统授课方法,由“教”到“学”进行转变,以“学”为主,以“教”为辅,依据不同生源的学生类型,采用分类分层教学方法,精准施教。
首先,将学历教育专业教学内容与“X证书”培训内容进行整合,并以模块化形式体现出来,融教学过程与生产实践于一体。其次,团队成员既要进行职责分工,也要协同合作,积极采用情境教学法、案例教学法、项目教学法等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教学方法,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完美结合,提升教学效果。最后,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来促进教学与培训的融合,提高教学与培训质量[13]。(见图3)
(六)改革人才考核评价模式
对于职业岗位中的工作内容、工作要求、岗位技能和岗位知识等,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标准都做了明确的要求。作为1+X证书制度实施的主体,学校需要将“X证书”相关内容融合到日常的教学过程中,也包括“X证书”的考核与评价,即学校学历教育考核评价需要与“X证书”考核评价对应起来。职业院校需要与“X证书”评价组织进行合作,将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融合在一起,采取理论考试、实操考核、综合评价等多种形式结合起来认定考核结果。目前,“X证书”的考核仍然是为获取证书而采用的独立考核方式,并没有和学历教育考核融合在一起,仍然存在两张皮的现象[14]。
如何实现1+X证书制度考核与学校日常专业教学考核相互融合呢?对此,应统筹安排,逐步实行同步考核评价。平时的课程考核就按照“X证书”考评标准要求布置考场、设置工位,要求考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相应的模块和任务,实现“以证代考”“证考融合”。在考评过程中,须防止“既是教练员、也是裁判员”的现象出现,杜绝乱发证、滥发证等违规问题。可以设定相应的考核通过率,或者要求考核成绩后10%的考生重考,以此来推动“X证书”整体质量的提升,提高“X证书”的效力[15]。
(七)改革学习成果管理办法
要想实现“1”与“X”的融合,加快推进1+X制度试点工作,需要改革教学成果管理办法,实现学历教育成果与“X证书”成果的互认。对于符合证书考核标准要求的课程模块考核结果,“X证书”培训评价组织应该给予认可,并通过职业教育国家学分银行试点进行成果登记;对于培训和考核获取的“X证书”,也可以转换成相应的学历教育学分,与其他校内课程一样登记相应学分,计入学籍卡中,用来抵学历教育中对应课程的学分。这既符合1+X证书制度的要求,也可为当前高职院校扩招的社会考生如农民工、下岗职工、退役军人、新型职业农民等进行教育教学管理提供借鉴。
1+X证书制度作为一种制度变革,不仅体现在证书制度上的改革,也代表着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只有进行充分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才能有效提高“X证书”的社会效力,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孙善学.对1+X证书制度的几点认识[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7):72-76.
[2]杨堆元.职业教育“1+X证书”制度实施的探讨[J].职业技术教育,2019(29):14-16.
[3][9]李寿冰.高职院校开展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的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10):25-28.
[4]褚义景.职业教育“1+X证书”制度的实施路径研究[J].武汉交通职业学院学报,2019(9):42-45.
[5]杜怡萍,李海东,詹斌.从“课证共生共长”谈1+X证书制度设计[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4):9-14.
[6]戴勇,张铮,郭琼.职业院校实施1+X证书制度的思路与举措[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10):29-32.
[7]杨堆元.职业教育“1+X 证书”制度中“X 证书”考核标准探讨[J].职教论坛,2019(7):54-58.
[8]刘炜杰.1+X证书制度下职业教育的课程改革研究[J].职教论坛,2017(7):47-53.
[10]赵坚,罗尧成.推进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的若干思考与初步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27):5-8.
[11]邵名果,李传伟.1+X证书制度与高职人才培养方案的融合性研究[J].北京财贸职业学院学报,2019(6):68-72.
[12]许远.基于“1+X证书”的“课证融合”教材开发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19(7):32-39.
[13]柯霜.1+X證书制度下职业院校教师、教材、教法改革[J].河北职业教育,2019(10):10-12.
[14]梁克东,王亚南.基于“三教改革”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与评价改革创新路径[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28):28-34.
[15]邵名果,李传伟.基于1+X证书制度的“四实”人才培养评价体系的构建[J].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6):12-16.
(责任编辑:张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