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分类:
子分类:
返回
文库吧用户登录
快速导航关闭
当前搜索
当前分类
子分类
实用工具
热门搜索
文库吧 > 学术 > 学术期刊 > 科技资讯

新媒体时代高校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探究

新媒体时代高校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探究

颜廷宏

摘  要:当前,人类社会已经步入了新媒体时代。新媒体在为高校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传播提供了全新载体的同时,也从一定程度上给高校的意识形态工作增加了难度。在分析了新媒体给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带来的挑战的基础上,提出了从强化落实高校基层党组织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加强网络意识形态管理、拓展新媒体意识形态宣传阵地等方面加强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对策。

关键词:新媒体  高校  马克思主义  意识形态

意识形态工作关乎举行什么旗、走什么样的道路,关乎国家政治安全,是党和国家的一项重要的工作。高校是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领域和前沿阵地,承担着对当代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引领和开展马克主义信仰教育的责任。当前,随着互联网技术、移动终端的迅速普及和使用,新媒体在为高校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传播提供了全新的载体的同时,也从一定程度上给高校的意识形态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高校应当积极主动地掌握、运用这个新兴载体,阻止各种非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在高校的传播,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1  新媒体时代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面临的挑战

1.1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受到挑战

新中国成立以来,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一直是我国的主流意识形态,在意识形态领域居于主导地位。当前,由于新媒体的开放性和共享性,不同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充斥于网络之中,并由此形成了各种意识形态共存的局面,新媒体已经成为高校中各种意识形态、思想文化争相占领的新兴阵地。同时,部分西方国家利用在网络技术领域的先发优势,利用新媒体的开放性,打着“民主”、“自由”、“人权”的普世价值观的幌子,在网络空间兜售西方化、自由化、功利化等资产阶级意识形态,把我国的青年学生作为和平演变的主要对象,妄图改变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加紧对我国实行“西化”、“分化”,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构成严峻挑战[1]。

1.2 当代大学生的马克主义信仰出现了危机

网络的便捷性、开放性不仅使人们更加便捷地获取信息,也使得任何个人、社会团体和组织都能参与其中自由发表观点、交流互动。来自世界各地的思想文化在网上进行碰撞与融合,构成了多元的网络文化与思想文化,“人们接触到的价值观念更为丰富,公众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也趋于复杂,正负面信息共存的局面也随之形成。这样会在一定程度上‘淹没马克思主义理论观念信息[1]。”同时,新媒体的娱乐化和快餐式阅读,消解和改变着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的正确认识,动摇着大学生对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的现实追求,猛烈冲击着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理论和实践基础[2]。

1.3 传统意识形态宣传阵地受到冲击

在传统媒体时代,意识形态的传播渠道主要有专题讲座、宣讲报告、集中培訓、社会实践以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国近代史纲要、形式与政策等思政必修课,等等。新媒体互动性、参与性的传播模式,扩大了大学生获取信息的途径,冲击了传统媒体单向性、灌输式的传播方式,降低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本身的吸引力,削弱了高校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中的话语权。同时,由于多媒体在意识形态领域的运用是新生事物,高校缺乏运用多媒体网络平台开展意识形态工作的经验和动力,“在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面对非马克思主义思潮时往往处于被动,意识形态工作也很难得到大学生的内心接受与认同[3]。”

2  高校进行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对策

2.1 强化落实高校基层党组织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

明确责任主体。按照分级负责和谁主管、谁主办、谁负责的原则,明确高校各级党组织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学校和二级学院党组织对意识形态工作承担主体责任,校党委书记和二级学院党组织书记是第一责任人,要旗帜鲜明地站在意识形态工作第一线,带头抓意识形态工作。学校领导班子成员和二级学院领导班子成员根据分工,按照“一岗双责”要求,抓好分管领域意识形态工作,层层落实各自职责范围内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

明晰责任清单。全面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在学校层面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书记承担意识形态工作第一责任,校长负重要责任;在二级学院实行党政共同负责制,在党政同责的原则下,书记是意识形态第一责任人。加强高校基层党组建设,切实把各级党组织对意识形态工作的责任落实到学校工作的各个层面和各个领域,确保学校各级党组织成为维护主流意识形态的坚强阵地。加强课堂教学管理责任,建立健全课堂教学管理办法和管理体系,划定课堂教学意识形态安全底线和红线,尤其是注重加强在线开放课程、学习平台等网络课堂的意识形态管理。

落实思政工作责任。重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学校支持马克思主义学科的发展,予以政策和经费的倾斜,发挥马克主义学院在意识形态工作中的领航作用。把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放在首位,坚持不懈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学生头脑,引导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思政工作队伍建设,选优配强高校从事宣传、意识形态工作师资力量,打造一支“讲政治、守纪律、有担当”的专职辅导员、班主任队伍,确保意识形态工作话语权牢牢掌握在党组织手里;严格教师队伍管理,规范教师课堂言行,加强任课教师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教育,将教师政治立场、思想政治表现、课堂教学要求与职称评定、评优奖励等挂钩,严把教师政治关。

2.2 加强网络意识形态管理

批判、引领各种网络社会思潮。积极应对“普世价值”、历史虚无主义、新自由主义等非主流社会思潮,正面引领网络思想舆论,引导大学生对其进行科学辨识,认清这些错误思潮的本质和实质。充分利用校园网络平台,提高网上议题设置能力和舆论引导水平,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将党性原则下的主流声音、主流意识形态融入到网络中去,对各种非主流的错误思潮进行批判,防止各种不良价值观主导社会风气和社会舆论。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思想指导和引领网络社会思潮,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主流价值导向,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导地位,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用正面能量覆盖负面舆论的影响,引导当代大学生坚守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

建立严密的网络管理制度体系。建立网络舆情监测和预警机制、网络舆情联合应对处置机制,积极主动地对网上舆论进行监督管理,加强对网上舆情的监测。健全网站信息内容更新的保障机制,学校各职能部门和院系指定专人负责校园新媒体内容的上传、更新和维护,及时排查本单位网站存在的安全隐患。建立和实行校园网络实名登记制度,及时掌握师生在校园网、主流社交网站上的动态,形成覆盖全面、及时准确、管理有效的学校网络信息管理管理机制。建立完善应急处置预案、信息通报、校园网络安全管理制度。不断增强网络舆情研判和主动发声、干预的能力,建立完善与宣传、教育、网信、公安等部门之间的网络信息沟通协作机制,及时发现和处置网上不良信息。

2.3 拓展新媒体意识形态宣传阵地

强化新媒体宣传阵地建设。充分利用网络技术手段,把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教育与大学生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网络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新媒体传播方式融合起来,把意识形态课程与网络慕课、在线开放课程、直播课、网微课等新兴多媒体授课方式结合起来,推动线上线下阵地相融合,拓宽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阵地覆盖面。以互联网新媒体作为开展意识形态工作的新载体和新渠道,探索意识形态工作与“互联网+”的深度融合,着力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普及,使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教育日常化、常态化;准确把握新媒体的传播特点与传播规律,结合当代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生活习惯,有针对性地进行主题策划和内容创意,提升校园网络平台的吸引力和黏着力,吸引更多的大学生自觉接受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

加强宣传思想阵地的管理。坚持“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对宣傳媒介、网络公开课、微课、慕课等加强管理,层层落实,不留死角,发挥网络舆论的积极作用,从源头上杜绝非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坚持党管媒体原则,重视互联网等新兴媒体的影响力和作用,在党的领导下运用网络平台开展马克主义理论研究、理论宣传、理论教育,大力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普及,巩固马克主义意识形态在网络中的主导地位。完善新闻宣传管理制度,加强对校内各种宣传媒体、网站、出版物的管理,把意识形态的导向要求贯穿到新闻宣传、学术出版、期刊发行等工作中,掌握和引导舆论的主动权,不给违法、有害观点和言论提供传播空间。

参考文献

[1] 王宪锋.新媒体时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路径研究[M].沈阳:沈阳出版社,2019.

[2] 蒲清平.新时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研究,人民出版社,2019,134.

[3] 杨磊.新时代落实高校意识形态责任制面临的挑战及对策,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8(3):24.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 www.wk8.com.cn
本文地址:https://www.wk8.com.cn/xueshu/1715.html
我们一直用心在做
关于我们 文章归档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c)2021-2022 wk8.com.cn

ICP备案号:晋ICP备202100324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