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分类:
子分类:
返回
文库吧用户登录
快速导航关闭
当前搜索
当前分类
子分类
实用工具
热门搜索
文库吧 > 学术 > 学术期刊 > 职业教育研究

新加坡职业院校实践教学研究及借鉴

新加坡职业院校实践教学研究及借鉴

李超锋

摘要:近年来,新加坡职业教育在国际上成绩斐然,尤其在实践教学上,通过积极推进校内外实习与实训的双轨制模式,成功推动了职业教育与新加坡经济社会发展的契合。深化实践教学既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战略举措,更是建设高水平专业的迫切要求,因此,通过与新加坡的比较,提出了我国高职院校实践教学的优化路径。

关键词:新加坡;职业教育;实践教学;优化路径

中图分类号:G7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9)01-0088-04

一、研究背景

在新加坡教育体系中,理工学院相当于高等职业教育,面向工业、商业和服务业的中层职位培养辅助性专业技术人才[1]。目前,新加坡共有五所理工学院,按成立时间的先后顺序分别为新加坡理工学院(1954年)、义安理工学院(1963年)、淡马锡理工学院(1990年)、南洋理工学院(1992年)和共和理工学院(2002年)。五所理工学院的教学水平和国际化影响都较为突出,国际生的比例逐年提高。为促进新加坡经济转型,理工学院更加重视技能提升和终身教育,在实践教学方面逐渐形成校内外实习与实训的双轨制体系。这种体系构建了情景教学在学校、实际操作在企业的学习方式,有力促进了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对于学生技术技能和生活技能的学习具有较好的启发培养。这种体系对于我国高职院校积极推进产教深度融合、校企紧密合作具有借鉴与示范价值。

二、新加坡职业院校实践教学模式

(一)校内外实习与实训的双轨制

新加坡职业教育重要的价值理念是实践导向和技能本位,通过行业企业紧密联系强化实践课程,促进学生系统化的职业发展。新加坡五所理工学院的实践教学基本采用校内外实习与实训的双轨制。实践教学双轨制体系见图1所示。

第一,课程安排:校内外实习与实训,占总学时比例达50%。

第二,基本理念:情景教学在学校,实际操作在企业。

第三,操作方式:以专业为单位将学生分为A、B两个小组,其中A组学生相对较弱,但动手能力较强;B组学生相对较优,学习能力较强。

第1学年是专业基础课程,第1学期A组进行课程模块1+学期项目,B组进行课程模块2+学期项目,第2学期交叉进行。学期项目为小型项目,培养学生项目工具方法的使用。

第2学年是理实一体化课程,包含理论、辅导和实验课程。第3学期A组进行课程模块3+学期项目,B组进行课程模块4+学期项目,第4学期交叉进行。学期项目为模拟项目,培养学生项目开发流程与基本模式。

第3学年第5学期以专业为单位将学生分为A、B两个小组,A组在学校企业中心完成情景教学项目专项训练,B组在企业完成全日制项目和企业实习(或海外实习),双方任务结束后,在第6学期A、B两组任务互换。

第四,教学模式:各有特色,如新加坡理工学院的CDIO(Conceive-构思,Design-设计、Implement-实现、Operate-运作)模式、南洋理工学院教学工厂(Teaching Factory)或教学企业(Teaching Enterprise)模式、共和理工学院基于问题的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模式,共性是少教多学、启发学生的自主学习。

第五,情景教学:在真实的情景中学习。主要指在模拟的环境中执行工作任务、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执行工作任务、执行真实的项目、向学生描述真实的情景。教学项目来源于教师研究项目、竞赛项目、已有实施项目的验证。企业实习(或海外实习)是由学校统一安排为主,学生自由选择为辅。

第六,持续性和总结性考核相结合,多个评估指标组成。如新加坡理工学院考核体系分为企业指导教师占总成绩40%、学校指导教师占30%、每周总结+整个实习总结占10%、实习前各项任务完成占总成绩5%、实习知识分享演讲(小组)占15%。

双轨制体系可以实现以下功能:一是全日制教学资源配合企业项目建设需求,提高了教学设备的利用率;二是保证了企业实习的连续性和可持续性,且不影响企业正常生产经营;三是按学生的学习程度实施差异化教学,优秀学生做企业项目和创新创业项目,中间学生做技能竞赛项目,后面的学生做教学开发项目,提高了教学效果。

(二)实践计划涵盖海内外实习

国际化是新加坡职业教育的重要特点之一,并在实践教学上予以贯彻执行。主要措施如下:

第一,教育部推出10%的理工学院学生招收国际留学生,主要面向东南亚和中国,积极开拓学生的国际视野和文化交流。

第二,政府与企业设立海外实习助学金,鼓励有意愿的学生积极参与到国际企业的实习计划之中。

第三,理工学院非常注重国际企业合作伙伴的遴选与推荐,通过联络员、指导教师、企业、学生的四方沟通,明确学生在海外实习的岗位、工作计划以及任务考核。

第四,海内外实习项目包括海外社区服务、学生互换交流计划、跨国和跨洲交流学习和海外工业实践等。

(三)实践教学的推进与实施

理工学院的每门课程统一安排一位课程主任负责,由其组建课程开发与实施小组,负责将企业需求转化为模块化问题,并制定实践教学计划、考核方案、收集素材资料以及开发课件等。实践教学推进与实施过程如图2所示。

对于企业实习,由学校指导教师(学校和企业)以及联络教师负责,通过实习计划明确各自的角色定位、監督和指导、持续时间、实习评估、工作时间、出勤情况、津贴、工作场所安全和健康、海外实习以及实习纪律等。新加坡理工学院实习组织过程见表1。

(四)实践项目注重应用与科技创新

实践项目主要来源于科研课题、企业以及技能竞赛,要求发挥创新思维解决实际问题,并在实践中让行业企业看到学校人才培养的成效。例如,新加坡理工学院每年获得各级各类科研课题立项总数达300项,师生经常有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和企业界的紧密联系为其提供了解决企业实际问题的很多机会。

(五)实践师资突出无界化、全周期

1.无界化

实践教学或企业项目的开发需要组建团队,团队成员的组成需要不同专业领域教师的跨界配合。这就要求打破行政隶属关系,由学校相关部门统筹协调。

2.全周期

首先,职前把好“双师”关。理工学院教师至少有三年以上企业工作经验,做过主管或经理,对企业运作流程、管理模式以及技术发展趋势较为熟悉,从入口处解决“双师型”教师培养的问题。其次,职中内外培养一体化,多管齐下促进教师系统化能力开发,实现职业技能增值。对内以老带新,让教师全职参与项目开发和应用科研;对外进修、培训和企业实习,如新加坡共和理工学院划拨每位教师2 000新元/年培训经费,要求至少接受100学时/年的培训。最后,职后返聘计划,尊重和聘用年长员工,在62岁退休后可以返聘5年,让经验丰富的高级教师继续发挥余热,带领团队培养新人。

三、我国高职院校实践教学优化路径与策略

(一)以产业学院为主体,形成特色的实践教学模式

产业学院是高职院校与产业集群所在地的政府、行业协会、龙头企业等合作兴办的产学研转用一体化、互动双赢的实体性职业教育平台[2]。有条件的专业群可以实施同步推进、双轨运营的实践教学体系,促进教学资源要素发挥最大价值,实现项目化教学和企业实习的连接性、持续性和稳定性。

理工科产业学院以教学工厂为载体,按照企业科技中心模式实现组织架构与运作管理转变,无界化团队合作,方案设计、技术开发、样件加工、组装测试、培训方案、人才培养一条龙为企业提供定制化方案,实现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无缝对接。

文科產业学院以教学企业为载体,按照企业事业部矩阵模式,实现组织架构与运作管理转变,实际经营,营销策划、贸易销售、电商运营、物流运作、成本核算、工作计划、人才培养于一体,让学生熟悉商业运作流程以及管理模式。文科科研项目多以企业咨询和营销策划方案类为主,相对要求智力决策较多,若转化为教学项目让学生充分参与,则需要在问题划分、教学设计以及项目工具与方法等方面付出更多安排与组织。

(二)以体制机制改革为基础,提供实践教学保障

体制机制改革是促进实践教学模式创新的基础支撑,也是实践教学有效运行的制度保障。

1.“政府支持、多方参与”的办学机制

制度安排是首要的,起到指导和引领作用,让学校和企业有所适从。在政府层面要通过宏观调控、制定法规、促进社会参与以及福利保障等方面予以支持,改变学校热、企业冷的局面。营造政、校、行、企多方参与的社会环境,政府提供补贴于企业,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学校培养符合企业需求的人才,良性循环。在政府指导下让行业/企业参与学校办学和专业建设,参与实践教学课程开发与教材建设,改善实验实训条件,通过结构性改革将供给侧与需求侧联结。企业出资设置奖学金、助学金,海外实习、社团经费等各种基金项目,政府给予一定的税收优惠和政策配套。政府在财政补贴上予以向良好企业倾斜,非常看重企业的信誉和资质条件以及参与教育程度。

2.“校企对接、精准育人”的共赢机制

组建教学管理委员会和专业咨询委员会,成员要求70%以上来自企业。这些委员不仅可以将企业第一手资料引入学校,如技术发展、企业动向等,也可以提供先进设备供学校使用,让学生在一线操作以便以后到企业可以直接上岗操作,使学校人才培养精准对接企业所需。

3.“项目驱动,双向转化”的发展机制

项目驱动是实践教学的逻辑出发点和根本点,同时,项目的可持续性和不断转化才能保证实践教学的良性运转。因此,既要拓展项目来源为更多企业服务,又要及时转化为教学项目,让师生共同参与开发,降低成本以及有利于后续的员工技能提升培训。

(三)以应用科研为切入点,促进校企紧密合作

社会服务和人才培养是高职院校的重要使命,以应用科研为切入点,为企业提供智力支持和人力资源。

一是根据当地或行业产业发展规划,以优势专业师资开展科技发展集群计划,准确定位主要研发方向。

二是加强与行业企业联系,拓展战略合作伙伴资源,基于互利共赢的利益共同点出发,确保合作是长期紧密的,并有一定的退出机制。

三是企业将面临的实际困难与问题让职业院校教师进行科研攻关,技术突破的成本比企业自主研发要低很多,而且学校可以提供一揽子解决方案,有利于后期的技术提升、员工培训开展。

(四)以无界化、全周期为引领,推动教师系统化能力开发

无界化强化教师的软技能,注重团队协作和沟通交流,强调每个教师都是项目团队的一份子。全周期强化教师的硬技能,注重核心竞争力和技能提升。

一是提供更多综合技术创新与应用机会,强化不同部门与院系间的团队协作,促进不同院系间的项目合作及教学活动交流。

二是划分项目类型(如小型项目、部门项目、系统项目、综合项目等,有针对性组建不同的技术服务团队,开展跨专业、跨中心、跨院系的多元能力组合,让教师在项目合作中培育核心竞争力。

三是积极参加与开展各类创新创业与技能竞赛项目。这类项目更加具有专业性、前瞻性和竞技性,团队训练性更强,要求更加科学、规范和标准,可以达到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卿中全.新加坡职业教育现状与发展趋势[J].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16(6):19-23.

[2]卢坤建,周红莉,李作为.产业学院推进产教深度融合的实践探索——以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职业技术教育,2017,38(23):14-17.

(责任编辑:张宇平)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 www.wk8.com.cn
本文地址:https://www.wk8.com.cn/xueshu/17176.html
我们一直用心在做
关于我们 文章归档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c)2021-2022 wk8.com.cn

ICP备案号:晋ICP备202100324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