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分类:
子分类:
返回
文库吧用户登录
快速导航关闭
当前搜索
当前分类
子分类
实用工具
热门搜索
文库吧 > 学术 > 学术期刊 > 职业教育研究

基于供给侧改革的高校创业教育生态系统构建研究

基于供给侧改革的高校创业教育生态系统构建研究

万舒欣

摘要:从生态学的角度提出了以创业孵化基地为核心,由供给侧—支撑系统—需求侧三层体系构成的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的体系构架,并分析其内涵和结构。面对当前高校创业教育需求旺盛、供给侧的输出流动节律和需求侧的抽取流动节律明显低于临界阈值的困境,提出了通过供给侧的结构性改革以实现整个高校创业教育生态系统平衡状态的策略。

关键词:创业教育;创业生态系统;供给侧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9)04-0057-05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注重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鼓励创业带动就业,号召全社会提供全方位公共就业服务,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多渠道就业创业。深入解读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等文件的政策精神发现,推进和深化创业教育及其改革的逻辑起点和最终落脚点应为构建高效运行的高校创业教育的生态系统[1]。鉴于党和政府全面推进高校创业和构建创业服务体系的迫切要求,如何做好高校创业教育体系建设研究,科学有效地开展实际工作,成为了所有高校创业教育研究者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高校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的内涵

根据英国生态学家坦斯利的定义,生态系统指的是共同栖居在自然界的一定空间内的所有生物通过与周围环境之间不断地进行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而形成的具有自我调节反馈能力的、能够维持自身生态平衡的统一整体[2]。与自然界相似,人类社会同样存在着各种类型、不同规模的生态系统。这些生态系统利用自身的平衡调节功能不断地进化为种类多样、结构复杂、功能完善的动态平衡系统,实现了内部能量与物质的不断循环,进而达到成熟的最稳定状态。

目前,许多研究认为高校的创业教育本质上也可以被理解为一个生态系统。凯瑟琳·邓恩在对麻省理工学院的创业教育进行研究的过程中发现,通过逐渐形成的数十个创业项目组织和中心,该校的创业教育打破了过去只集中在斯隆管理学院的局限,在校园内形成了以培养创业精神为核心的“创业生态系统”[3]。学者刘月秀经过剖析其典型的创业生态系统后发现,国家政策、社会环境、师资队伍、课程体系及实践平台是创业生态系统中最重要的生态要素[4]。

二、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生态系统体系框架的构建

目前,最被学者所认可的关于“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的定义可以被概括为:在创业教育实施的过程中,以创业过程导向替代原有的创业结果导向,以培养创业精神为核心,营造创业氛围为重点,充分发挥高校的主体作用,合理利用政府和社会的辅助支撑,通过资金流动、实践对接、技术转移及文化建设等方面的相互作用,实现人才、信息、资金等“能量”在高校、政府和社会之间的相互循环流动,从而最终达到自组织的良性循环发展[5]。深入学习现有的学术研究成果,并结合我国实际,本文提出了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的体系构架。该生态系统体系以创业孵化基地为核心,由供给侧——支撑系统——需求侧三层体系构成,如图1所示。

(一)高校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的供给侧体系

高校创业生态系统的供给侧体系由基础教育子系统、创业教育教学子系统、创业教育管理子系统與创业教育专业研究子系统四部分构成。

1.基础教育子系统构建

在我国高校的创业教育体系中,基础教育往往被排除在创业教育系统之外。然而,通过分析国外创业教育生态系统建设的成功案例,可以看到一所高校基础教育的质量高低直接决定着其创业教育的水平。本文构建的高校创业教育生态体系“基础教育”子系统涵盖了专业教育、创新教育、就业教育和素质教育四个模块。扎实的专业教育与创新教育,可以带来基础科研的提升,从而提供创新性的科学技术;创业路上的比拼归根到底是创业者素质的比拼,素质教育和就业教育的深入开展,以创业过程导向代替创业结果导向,既可以提供宽松的创业氛围,也可以促进高素质创业人才的成长。通过高校专业教育、就业教育、素质教育、创业教育的多元融合,能够形成创业人才、创业技术、创业氛围的全方位供给。

2.创业教育教学子系统构建

目前,我国高校普遍缺少有针对性的创业教育教学理念以及系统的教学模式和手段。在调查中,只有61%的学生知道自己所在的学校是否开设了与创业相关的课程,其中25%的高校并没有开设与创业相关的课程[6]。一些高校虽然开设了相关的创业教育课程,但通常就是简单的创业概念的传授,而与学生的专业相脱节,在专业教材中渗透了创业内容的仅有1.26%[7]。然而,真正有价值的创业教育教学必须根据不同学生的学科背景和创业方向,结合其创新个性特征加以训练和强化。因此,在高校创业教育生态系统中强化创业教育专业研究,将创新意识、创新品质和创新思维的培养融入创业教育教学中,是我国高校的创业教育走向成功的必然诉求。此外,在注重创业意识培养以及创业学科教育的同时,将创业过程的实操技能模块化,通过聘请有经验的创业顾问,对创业者进行诸如商业模式梳理、产品设计、最小化产品验证、营销推广等的实操训练,给予高校的创业者更多的自主选择权,使其能够有针对性地补足自身短板,丰富自己的创业知识和体验,提升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

3.创业教育管理子系统构建

创业教育管理子系统构建是创业教育理念加以落实的载体,是教学体系建立的前提。目前,我国创业教育管理人员趋向分散,管理部门较为零散,管理水平普遍不高,教育管理运行体系和机制尚未形成。创业教育管理子系统的构建基础是建立创业教育教学质量反馈系统。建立高校学生创业信息采集系统,采集反馈信息,形成常年可查的数据库系统,把教育教学的成果和创业质量作为评价创业教育的重要指标,不断改进创业教育教学体系的模式和方法,建立有利于高校创业人才培育的教育管理体系。

4.创业教育专业研究子系统构建

创业教育专业研究子系统的构建是高校创业教育不断发展和前进的必要条件。目前,我国缺乏专门的高校创业教育科研机构、科研人群以及相对应的体制、机制、政策、环境的支撑和依托,这些显然并不适应当下政府和社会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迫切需求。调查显示,我国目前的创业教育既脱离于我国的实际创业环境,没有体现出学校层次、专业特点、地方特色等因素在创业教育中的个性化需求,也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此外,授课方式固化,授课内容陈旧,理论环节多,实践模式老套,也是我国高校的创业教育所面临的突出问题。因此,必须加强面向高校创业教育的科研工作,配套完善相应的法规政策,建立相对应的科研机构,补充科研力量,加大科研投入,繁荣相应的科研刊物,形成高校创业教育科研工作系统和科研人才孵化体系。

(二)高校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的支撑体系

创业教育的支撑系统是指支持高校创业教育的产出——新创企业成长的外部组织。支撑系统以创业孵化基地为载体和依托,提供相关的基础设施、配套服务以及运营管理,支持创业人才运营创业方案。创业支撑系统以高校众创空间为代表的创业孵化基地为核心,分为创业服务子系统和孵化培育子系统。

1.創业服务子系统构建

创业服务子系统是由高校对创业者提供一整套的创业服务所构成。与其他创业者相比,高校创业者具有知识储备丰富、技术特长突出、创新意识较强等比较优势,但在创业项目实操经验、社会阅历、人脉资源等方面存在着先天不足。如何扬长避短,发挥高校创业者自身的比较优势,补足先天不足的短板,创业服务子系统在其中起着关键性作用。

(1)项目发现。在高校的教育教学职能之外,如何建立起新的体系发现创业人才和优质的创业项目,是高校创业服务首先要解决的问题。高校可以通过组织形式多样的创业大赛、创业沙龙、创业论坛等,为创业者和创业项目提供更多的平台和展示机会。而在创业平台中设置合理的创业门槛是其中的关键。门槛过低会导致大量科技含量低、创新性不足的创业项目充斥,甚至会出现克隆市场上现有的产品形态和商业模式的投机行为,压缩优质创业项目的空间,打击真正创业者的投入积极性;如果门槛过高,会让创业大赛、创业沙龙等平台参与度不足,乏人问津,无法形成不断成长的正向环境,阻碍创业者的创业热情。

(2)实战训练。高校创业者从产生创业想法、形成创业思路到形成创业计划书,最终到生产实际产品和投入实际运营的早期创业项目,需要一个完整的周期过程。由于缺少社会经验和实操训练,85%以上高校创业者的创业想法无法转化成早期创业项目。因此,在服务子体系中实战训练是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实战训练通过搭建创业实战平台使高校创业者以见习身份进入高校创业孵化基地已进入孵化期的早期项目中,参与项目的日常运营和实际事务管理,在实战中增长创业者的创业能力和创业项目的落地转化率。

(3)融资对接。创业项目能否从高校走进市场,融资对接是至关重要的一环。高校创业者一方面由于缺少人脉资源,无法对接投资机构和投资人;另一方面,纵使能够与投资方取得联系,沟通技巧的缺乏和融资知识的不足,也往往让融资过程无疾而终。因此,更凸显高校创业服务系统中融资对接的重要性。高校通过与意向性投资机构达成协议使其能够长期进驻创业孵化基地,以便对通过三个月或半年的周期性训练后筛选出的优质创业项目给予资金扶持。同时,那些成功实现创业项目转化顺利从创业孵化基地走向市场的企业,也可以提供一定比例的基金以反哺其孵化基地中的其他创业项目,从而形成可循环的良性发展。

2.孵化培育子系统构建

孵化培育子系统又称为项目后服务,相比于创业服务子系统所针对的广泛的高校创业群体,孵化培育子系统只为那些已经具备孵化条件的优质项目提供相关的服务,帮助其迅速成长。

(1)办公条件。优质创业项目进入市场化运行后,第一步即面临着公司化过程。早期公司服务即以创业孵化基地为核心,一站式解决高校创业者公司注册、办公场地、人员招聘等问题。通过相关政策,提供优惠的公司税率、减免办公场地费用等孵化支持。

(2)法律财务咨询。由于法律财务等领域的专业性,高校创业者在创业初期既缺乏相关经验,也不具备单独聘请法律、财务人员的能力。高校在支持系统中提供统一的法律财务管理和支持,既能解决创业者初期的有关问题,又能加强高校创业企业的规范管理,降低创业早期的道德风险。

(3)知识产权。高校创业者中的科研人才占有较大比例,将科研成果迅速转化为知识产权,是其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为高校的初创企业提供统一的知识产权服务,能够减少企业在这方面的成本,解放人力和资源,以投入新产品的研发和企业推广中。

(三)高校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的需求侧体系

创业生态系统中的需求侧体系由政府部门、市场以及创新企业共同构成。根据需求侧管理理论,出口、消费及投资是经济发展的重要依托,被称之为拉动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

在创业生态系统需求侧体系中,政府部门作为高校重要的外部力量,是高校创业项目不能忽视的需求方。高校创业者不同于一般创业者的地方,在于其所依托的高校自身的科研优势,以及不单以经济价值为导向而是社会价值与经济价值并举的创业目标。政府部门的采购与资金支持对于高校的初期项目,特别是对于短期内市场回报不足、但远期价值巨大的技术创新型企业以及社会价值超越经济价值的公益型项目,具有释放产出潜能的重大价值。C·W·威斯纳认为,公共政策加强了国家创新生态系统之间各主体的联系,促进了创新与变革[8]。

在创业生态系统的需求侧体系中,市场具有着不可替代的独特地位。高校创业者及其创业产品必须获得市场的认同、获得经济回报,才能支撑企业进一步发展。而高校创业者通过科研成果产出也为市场生态补充了新鲜的知识和产业发展源动力,从而推动了市场的不断进步和成熟。

同时,由高校创业教育培养出的创新企业能够与高校协同发展。一方面,他们能够从高校中汲取人才资源和技术力量;另一方面,能够通过天使投资、创业咨询等形式反哺高校,以孵化出新技术和新产业,提升区域的创新能力,加速国家的现代化进程[9]。

三、高校创业教育的框架平衡机制及供给侧改革路径

创业生态系统平衡机制依赖其内部的良性循环和流动,是在供给侧、支撑系统、需求侧与高校创业者、创业项目孵化的一切活动中产生作用的自发性平衡机制。以创业孵化基地为核心,供给侧的创新技术、创业人才、创业氛围以一定流动节律向上输出,而需求侧的政府、市场和创新企业以一定流动节律向下抽取,支撑系统通过辅助体系进行加工和输送。当供给侧向上输出的流动节律与需求侧向下抽取的流动节律协同一致,支撑系统辅助体系完备运转时,生态系统处于良性平衡状态。当向上与向下的流动节律出现波动在阈值范围之内,通过支撑系统的辅助,系统能够自动调节回平衡状态。而当向上输出流动节律与向下抽取节律超出或低于某一临界阈值时,系统平衡被打破,系统无法自我调节至平衡状态,需要外部力量进行修复或重组。

通过高校创业教育生态系统框架分析目前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的现状可知,由于我国高校创业教育起步较晚,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情况下,政府、市场、投资机构的需求旺盛,在框架中供给侧向上输出的流动节律和需求侧向下抽取的流动节律已明顯低于临界阈值。只有通过供给侧的结构性改革才能使整个高校创业教育生态系统回复平衡状态。针对目前高校创业教育的困境,供给侧改革路径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以高校基础教育改革为根本,加强高校人才多元融合素质培养

高校创业教育供给侧改革的根本是高校基础教育改革。高等教育要着力围绕服务国家创新发展,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培育更多创新型人才。扎实的专业教育与创新教育,可以带来基础科研的提升,从而提供创新性的科学技术。深入开展素质教育和就业教育,以创业过程导向代替创业结果导向,从而提供宽松的创业氛围和高素质的创业人,才是保障创业企业良性发展的关键。促进高校专业教育、就业教育、素质教育、创业教育的多元融合,通过开展启发式、讨论式、探究式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特别是原始创新意识,拓宽学生的学术视野,从而推动学生的科技创新。

(二)以创新创业需求侧为导向,加快创新科研成果转化

科技成果转化是高校创业生态系统的核心驱动力。但一直以来,高校科研中一直存在着“重研发、轻转化”“重论文、轻专利”的顽疾。据不完全统计,超过七成的发明人申请专利是为了完成科研课题的结题任务或作为职称评定和晋升的业绩支撑,只有一成左右的发明人认为专利的成果转化非常重要。因此,以创新创业需求侧为导向,加快创新科研成果转化,是供给侧改革的重要路径。推动形成新型高校科研人员成果转化收入分配激励制度,以短期的收入激励、中期的绩效激励、长期的股权激励三位一体,引导科研人员进行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成果转化,进而在高校中形成知识创造价值、价值创造者得到合理回报的良性循环。

(三)以创业教育专业化为目标,培养创业教育师资

作为课程建设与实施的主体,创业教师的素质决定着创业教育课程的成败。创业教育课程的特殊性要求教育者在具备全面的知识和优秀的综合素质的同时,还需要拥有丰富的经验以及创新精神。然而,一名合格的创业教师的成长需要合适的周期,这显然制约了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的快速高质量发展。

目前,我国创业教育的师资队伍存在以下问题:第一,我国高校普遍缺少专职的创业教师,多由兼职教师担任,同时数量也极为有限。第二,我国高校的创业教师普遍不够专业,由于缺乏专业的教育背景、培训经历以及实践经验,造成专业师资队伍紧缺,教学水平参差不齐。第三,创业教师相比于其他专业课教师,需要拥有更多的实战经验和社会经历,然而,目前我国高校的创业教师多为本校内的专兼职教师,不仅队伍层次单一,而且缺乏与社会各界成功人士、创业成就突出者的合作和互动。这些显然与政府和社会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迫切需求不相适应。对此,高校应加大创业教育师资的选拔和培养力度,从更加广泛的高校教师队伍中选拔具有创业教育知识背景和实践经验的教师,通过专业化、系统化的创业教育教学培训,提高创业教育的专业化水平。另外,应制定一整套创业教育教师考评管理制度,对创业教育教学成果进行评估考核。

参考文献:

[1]卓泽林,赵中建.高水平大学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建设及启示[J].教育发展研究,2016(3):64-71.

[2]陈少雄.大学创业教育生态系统培育策略研究[J].教育发展研究,2014(11):64-69.

[3]Dunn K.The Entrepreneurship Ecosystem [J].Technology Review,2005(8):1-17.

[4]刘月秀.生态系统视域下美国高校创业教育探析[J].中国高等教育,2012(10):61-63.

[5]赵冬鸣,张蓓蓓.美国高校创业教育生态系统及其启示[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5(2):92-94.

[6]张小刚,潘敏仪.我国高校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构建探析——来自美国斯坦福大学创业教育模式的启示 [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5(7):56-58.

[7]蒋阳飞.高校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问题及对策[J].大学教育科学,2014(4):23-25.

[8]Wessenr C W.The Global Tour of Innovation Policy [J].Issues in Science & Technology,2007,24(1):43-44.

[9]洪银兴.现代化的创新驱动:理论逻辑与实践路径[J].江海学刊,2013(6):20-27.

(责任编辑:杨在良)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 www.wk8.com.cn
本文地址:https://www.wk8.com.cn/xueshu/17192.html
我们一直用心在做
关于我们 文章归档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c)2021-2022 wk8.com.cn

ICP备案号:晋ICP备202100324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