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甜 苏永昌
摘要:瑞士跨企业培训中心是企业、职业学校以外的第三个学习场所,是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深层次发展的产物和载体,在瑞士职业教育体系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瑞士跨企业培养最基本的特点是其跨企业课程,呈现出“宽口径”的课程目标、“标准化”的课程内容、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严格的学生学业评价、科学的课程质量管理这五个基本特点。我国公共实训基地可学习借鉴瑞士经验,将“课程”作为实训教学模式改革的突破口,进行五方面的改革:一是开发实习实训课程标准;二是建立实习实训学业成果评价机制;三是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模式;四是完善实训课程质量监督管理机制;五是建设专业化的公共实训基地师资队伍。
关键词:瑞士;职业教育;跨企业课程;公共实训基地
中图分类号:G7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9)05-0085-06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要“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期职业教育深化改革创新发展的基本要求。但目前我国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还不够健全,需要进一步做好顶层设计;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体制机制还不够健全,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路径模式还有待于进一步丰富和补充。这是当前我国职业教育发展面临的关键问题,也是新时代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的重要任务。
近年来,瑞士职业教育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为瑞士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人才保障。瑞士职业教育的跨企业培养模式及其课程是其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瑞士跨企业课程(?berbetrieblichen Kurse,简称?K课程)为我国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的顶层设计提供了有益的思路借鉴,也对今后我国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培养模式改革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本文通过探究瑞士?K课程的意义、组织机制、目标内容和教学原则等,分析瑞士?K课程的基本特点,提出我国新时代职业教育公共实训基地改革发展的建议。
一、?K课程的发展意义
瑞士和德国作为世界上职业教育最发达的国家,都开展以“双元制”为主体的基础职业教育。学生以学徒的身份在签约企业学习技术技能,同时还要在职业学校中系统学习职业理论、普通的学科知识等。此外,瑞士和德国还都注重发展跨企业教育中心,它是学校、教育企业之外的第三类学习场所,也是职业学校理论教育和企业实践教育的重要补充。但近年来,两个国家的跨企业教育中心的发展重点不尽相同,德国更注重硬件建设和功能创新,跨企业职教中心不仅成为多样化的学习群体获得技术技能的教育教学平台,还成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成果转化的智库与创新试验平台[1]。而瑞士跨企业教育培训偏重于内涵建设,强调开发标准统一、内容科学、体系相对独立的?K课程。
(一)历史溯源
?K课程被引入到职业教育中始于20世纪70年代。在1972年格鲁贝尔委员会(Kommission Grübel)最终决议报告中首次建议将跨企业的职业引导课程补充到企业学徒教育中[2]。在1978年第三次修订的《职业教育法》(Berufsbildungsgesetz,简称BBG)中规定,跨企业的职业引导课程是木工、电气安装等职业的职业教育必修课[3]。2004年修订的《职业教育法》中明确提出,?K课程成为所有职业的必修课程内容[4]。
(二)意义功能
受教育者所在的教育企业,由于其生产经营产品和企业规模的限制,受教育者在培训企业中所接受的职业教育往往不能涵盖《职业教育条例》中规定的所有目标要求。因此,教育企业将学生送到跨企业培训中心去学习?K课程,接受行业领域内更为宽泛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以补充企业中职业培训的不足。例如,从事印刷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应熟悉各种印刷工具和夹具,而产品类型单一、规模较小的教育企业根本无法实现让学徒熟悉各种印刷设备和工具。因此,瑞士职业教育?K课程,从根本上弥补了每个教育企业在基础设施和软件上不足的关键问题,提升了学生综合职业能力。?K课程中有一个“印刷设备和工具”模块,学习者有一周时间熟悉掌握各种印刷工具的操作方法,整个学习过程由专门的教师负责教授和管理[5]。跨企业培训中心是企业、职业学校以外的第三个学习地点,?K课程是瑞士基础职业教育体系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是基础职业教育体系中相对独立的子系统。(见图1)
二、?K课程的组织管理
(一)法律依据
《职业教育法》和各职业的《职业教育条例》是瑞士开展?K课程的基本原则和法律依据。2004年修订的《职业教育法》规定,?K课程是所有职业的职业教育受教育者必须完成的学习内容,即参加基础课程学习是所有职业教育学生的义务与责任[6]。?K课程面向所有教育联盟成员企业的学习者都免费。如果教育企业有条件组织学习者在企业内部培训中心或教学工场中学习相关内容,且可以达到与?K课程相同的质量标准,则可以向州政府提出申请,各州主管部门对教育企业提出的申请进行审核,审核合格后可免除其学徒的?K课程学习义务[7]。
各职业的《职业教育条例》中大体规定了?K课程的内容[8]。除《职业教育法》和《职业教育条例》外,瑞士全国还实施统一的?K课程《教育计划》(Bildungsplan)。从2004年起,为便于内容更新,瑞士各职业的《教育计划》成为《职业教育条例》外单独的文件内容。各职业的《教育计划》中明确规定了?K课程具体的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和学习时长等。
(二)组织机构
?K课程在联邦政府、各州政府和行业协会三级监督管理之下有序实施。联邦政府的监督委员会负责依据《职业教育法》和《职业教育条例》对?K课程实施全面的监督管理。各地区课程委员会(regionalen Kurskommissionen)负责制定具体的?K课程实施的具体教学计划(Ausbildungsprogramm für die überbetrieblichen Kurse),以及负责与职业学校、教育企业之间的沟通协调工作,如上课时间等。各跨企业培訓中心隶属于各自行业的行业协会,即行业协会是跨企业培训中心的直接承办单位,跨企业培训中心负责?K课程的具体实施[9]。
(三)师资要求
教授?K课程的教师都是跨企业培训中心的正式专职员工。高素质的专职师资队伍为?K课程质量提供了根本保障。在《职业教育条例》中对跨企业培训中心的专业教师条件都有着明确的最低要求:首先,必须要在相关的专业领域获得双学位(Doppelabschluss);第二,必须依据《职业教育法》第45条规定,具备职业教育学的学习经历;第三,还要接受教学法方面的继续教育培训,获得瑞士继续教育联盟颁发的证书(SVEB-Zertifikat),以及联邦认可的培训师傅的证书。具备以上三个条件,才能证明具备对青少年和成人开展职业教育教学的能力,才能成为跨企业培训中心的?K课程教师[10]。
(四)经费支持
2006年,瑞士职业教育机构会议(Schweizerische Berufsbildungs?mter- Konferenz,SBBK)和职业教育问题经济联盟(Netzwerk der Wirtschaft für Berufsbildungsfragen,SQUF)共同研究制订《?K课程购买方案》(?K-Pauschalen)。2008年,该方案在瑞士全国正式实施。该方案要求,按照学习者的人数和?K课程学习天数支付跨企业培训中心?K课程费用。联邦政府、各联邦州和教育企业共同承担?K课程的费用。其中,瑞士联邦将承担?K课程全部费用的20%;各州承担的份额比例必须大于20%;其余费用全部由教育企业为其学徒支付[11]。据统计,2016年,瑞士联邦层面对?K课程的直接投入为11 000万瑞士法郎,占2016年瑞士联邦政府公共事业经费投入的3.5%[12]。
三、?K课程的基本特点
(一)“宽口径”的课程目标
瑞士通过开设?K课程,补充学校教育和企业教育的不足,来拓宽专业领域的知识和技能,实现宽口径的职业教育。?K课程的内容具有很强的前瞻性,一般都是该领域的新知识、新成果、新技术等,目标是使学生掌握学科发展的最新动向,有效地拓宽了学生的专业培养口径,实现未来职业生涯可持续发展。瑞士?K课程强调为企业实践做准备,通过传授行业领域内的全面的行业知识和一般知识,使学生具备良好的方法能力、社会能力和个人能力等综合职业能力。
(二)“标准化”的课程内容
?K课程包括学生必修的基础课程和自愿选择参加的补充课程两大部分。基础课程是学生必须接受的义务教育课程,主要由各州进行资助;补充课程学习的决定权在于教育企业,即由教育企业在综合考虑操作可行性和学习者能力后决定。
瑞士?K课程在内容设计中贯穿了标准化的思想。各职业采用全国统一的教学内容和标准,《教育计划》是?K课程实施的基本依据。例如,在机械加工技术员职业的《教育计划》中,每门?K课程的目标、内容和学时等都有详细规定。学习者必须在1—2年级学习手动生产技术、机械制造技术等四门基础?K课程,这些基础课程总共学习时长为54天。在1—2年级学习者也可以学习CAD技术、自动化、电气生产、焊接技术等补充课程,每门补充课程的学习时间最多为10天(见图2)。这样精准地确定课程标准使得?K课程能够有目标、有标准的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13]。
(三)“行动导向”的教学原则
?K课程积极采用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完成主题式的教学项目。?K课程教学遵循以下三个特点:一是强调职业行动情境。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对职业活动过程的反思,以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知识与技能的愿望。强调教学过程是对企业真实情境任务的加工、处理,并在学习者经验基础上展开能力建构。二是遵循“完整的行动模式”。行动导向教学模式将传统劳动组织中相分离的计划、实施、评价等工作内容结合起来,学生在给定的目标任务后,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制定计划,确定合适的途径和方法,并实施完成任务。三是强调三个学习地点之间的交流合作。跨企业培训中心、职业学校和教育企业之间利用共同的学习平台开展沟通协商,共同努力完成一个模块化的?K课程内容。平台的功能包括信息传达、学生自我水平测试、教学文件的发布、教学过程的交流讨论等。
以营销员职业为例,?K课程教学流程一般如下:首先,在?K课程开始前的两个月内,职业学校的教师组织学生围绕?K课程内容先完成一些相关的准备任务,并针对学习项目进行自我水平测试;然后,学生在跨企业培训中心学习?K课程,一般一个?K课程学习时间为2~3天。课程教学通常采用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学生围绕教师设计的教学项目,自行组成6至7人的项目小组,通过搜集相关资料、策划项目方案、预算项目经费等过程,自主完成项目活动,并撰写报告向班级汇报整个过程;最后,学生将?K课程中所学习的内容,实践应用在教育企业生产中[14]。(见图3)
總之,学生通过在职业学校中完成准备任务、在跨企业培训中心实施项目任务、最后到教育企业中实践应用,完成一个?K课程单元模块的学习,扩充了行业领域内相关的基本知识、技能,提升了综合职业能力。
(四)严格的学生学业评价
?K课程学习期间,科学严格的学业考评体系是?K课程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保障。瑞士?K课程具备系统完善的考核评价机制。首先,每个?K课程都进行专业结业测试和反馈。在瑞士,一个中职毕业生(EFZ)在学习期间将得到各项能力证书,其中跨企业培训中心出具的?K课程能力证书是其中很重要的一个证书。在?K课程学习过程中获得的各项能力、知识等都被评估并记录在能力证书中(见表1)。在?K课程结束时反馈给学习者本人和教育企业。此外,?K课程学习内容是职业资格考试中笔试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15]。瑞士职业教育最终的毕业考试为全国统一的职业资格考试,相应的考试标准、要求都比较具体、明确。?K课程的学习内容严格按照规定纳入到职业资格考试内容中。
(五)科学的课程质量管理
?K课程具有完善的质量管理机制。在《教育计划》中的?K课程实施规章(?K-Ausführungsbestimmungen)部分中,明确规定了?K课程实施的质量标准。要求跨企业培训中心必须按照给定的质量标准实施?K课程。
2009年,瑞士职业教育机构会议与职业教育雇主联盟(Arbeitgeber Netzwerk für Berufsbildung,SQUF)合作开发Qual?K质量管理模型,该模型为?K课程提供一种简单的定期评估的工具。目前被广泛应用于各个跨企业培训中心,用于跨企业培训中心的自我评估和外部评价,以不断改进提高?K课程质量。Qualük中涵盖了15个具体的质量要求,对?K课程的学习内容、教学组织、师资设施等都有明确清晰的绩效要求。(见表2)
四、借鉴
公共实训基地运行的核心与灵魂是课程,同时课程也是公共实训基地联系企业、各联盟院校的桥梁与纽带。因此,应将课程建设作为公共实训基地建设的重点,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重要突破口。瑞士?K课程体系和相关制度设计,可以为我国未来公共实训基地的建设发展提供设计上的借鉴和参考,也为我国当前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提供了一种新的路径。
(一)开发实习实训课程标准
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促进其健康发展,必须推进其规范化管理,就需要建立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课程标准体系,实习实训课程标准是其重要组成部分。我国近年来大量开展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标准的研制工作,2012年教育部颁发了19个专业大类412个《高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2015年教育部颁发了19个专业大类230个《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17]。《专业教学标准》为各高职院校制定开发课程提供了基本依据,但是针对实习实训课程的课程标准并不够健全和完善。例如,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金属压力加工专业教学标准》中,虽然明确了该专业的“综合实训”要在校外进行,也提出了综合实训是包括“型材、棒材、线材、热轧薄板、冷轧薄板、钢丝绳、机械零件等生产的综合实训”,但是综合实训中每个项目的总学时和具体学时,每个项目要达到的具体目标,在此专业教学标准中都没有明确的标准[18]。因此综合实训的过程质量很难得到根本保障,这最终将直接影响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质量。我国可借鉴瑞士经验,设计开发标准统一、内容科学、体系相对独立的实训课程教学指导标准,作为专业教学标准的一个重要子系统。标准开发过程中应注重两点:一是强调前沿性的技术方法和一般性的职业引导性课程内容,拓宽专业口径,为职业生涯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二是设置模块化的课程结构,将实习实训融入到职业学习的全过程,并分段有序进行。
(二)完善学生学业考核评价
科学的评价体系是教学目标实现的重要保障。为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建立学生实习实训学业成果综合评价体系已势在必行。建议建立公共实训课程结业证书制度,该证书将成为学生未来求职和升学的重要依据。将学生在各个实习项目中的过程表现,包括项目参与度、项目完成情况等都设置一定的权重比例,计算成最终的实习学业成绩,写入学生公共实训课程结业证书中。评价主体应尽可能多元化,将个人评价、同学评价及企业师傅评价等形式纳入评价机制。评价结果应及时反馈给职业学校和学生本人,便于教师掌握学生实习状况和实训学业水平,学生了解自身的优点和不足,为今后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提供参考。
(三)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模式
我国的公共实训基地的教学,应积极采用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倡导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促进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学生独立或以小组的形式完成从信息的收集、工作计划的制订到工作任务的实施以及对工作成果的评价等,并在这一过程中获得综合职业能力。学生有明确可测的学习目标,有显性成果的工作任务,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结合,增强学生主体意识,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同时,强调公共实训基地与职业院校和企业之间的沟通交流,建立合作学习平台,共同促进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培养。
(四)加强实训基地运行监管
首先,健全公共实训基地内部质量保证和内部治理体系,完善实习实训的督导,增强实训制度自主保障能力。在统筹课程实施的各种要素的同时,科学使用质量管理模型等技术手段,使课程管理更具科学性,提高公共实训基地的使用效益以及实训教育教学质量。
其次,建立公共实训基地的财政投入机制。我国未来的公共实训基地建设,应建立完善的资金投入体系,明晰国家、地区和院校三个层级对共享实训基地的职责权利以及相关的资金投入的份额,建立长期稳定的投入机制,加大各方的资金投入力度,从根本上解决公共实训基地资金投入不足的问题,提升公共实训基地的基础能力和运行保障水平。
(五)建设专业化的师资队伍
实习实训教学质量提高的关键是高质量、专业化的师资队伍。瑞士的《職业教育条例》以法律形式规定了各职业的跨企业培训中心的培训师傅的能力和素养要求,对我国“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具有借鉴意义。首先,我国应加快完善国家职业院校设置办学标准,及时修订国家层面实训教师的准入标准。公共实训基地专职教师,不仅要专业技术过硬、还要具备基本的教师资质和相关教育经历。同时,应在各个专业的国家级专业教学标准中,提出各专业实训教师的最低标准。其次,各公共实训基地建设也应努力打造一支满足新时期产教融合新要求、专兼结合的专业化师资队伍。应继续从企业生产第一线吸纳经验丰富的工程技术人员作为兼职教师,进入公共实训基地参与实训教学,以保持学校师资结构的多元化和灵活性,提高师资队伍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鄂甜.德国跨企业职教中心改革新动向及其启示[J].职业教育研究,2018(11):81-87.
[2]Emil Wettstein.Die Entwicklung der Berufsbildung in der Schweiz[M].Bern :hep verlag,2014:69.
[3][4][6]SBFI.Sechs Jahre Neues Berufsbildungsgesetz- Eine Bilanz [R].Bern :SBFI,2010:23-24,26.
[5][7]Pierre-Yves Puippe.Wir K?nnen Einheitliche ?berbetriebliche Kurse Anbieten[J].Berufsblidung,2010(5):12.
[8]Wolfgang Bliem, Alexander Petanovitsch,Kurt Schmid.Duale Berufsbildung in Deutschland,Liechtenstein,?sterreich und der Schweiz[R].IBW,2016:44.
[9]Umsetzung Berufliche Grundbildung [EB/OL].(2017-11-28)[2018-10-03].https://www.ehb.swiss/umsetzung-berufliche-grundbildung.
[10]Ausbildende in der Erwachsenenbildung[EB/OL].[2018-09-17].https://alice.ch/de/ausbilden-als-beruf/.
[11]Sbbk.Reglement Zur Subventionierung Von ?berbetrieblichen Kursen(?K)[Z].Bern:SBBK,2013.
[12]SBFI.Kosten der ?ffentlichen Hand für die Berufsbildung- Rechnungsjahr 2015 [R].Bern:SBFI,2016:23.
[13]SBFI.Bildungsplan Polymechanikerin EFZ/Polymechaniker EFZ [Z].Bern:SBFI,2010:23.
[14]überbetriebliche Kurse[EB/OL].(2015-11-30)[2018-08-03].http://docplayer.org/13441522-Ueberbetriebliche-kurse.html.
[15]überbetriebliche Kurse[EB/OL].(2017-11-28)[2018-04-03].https://www.ausbildung-id.ch/bildung/grundbildung/ueberbetriebliche-kurse/.
[16]Qualit?t der Berufsbildung--QualiCarte[EB/OL].(2017-11-28)[2018-08-03].http://qbb.berufsbildung.ch/dyn/bin/4844-4845-1-qual_k_karte_d_2010.pdf.
[17]杜怡萍.論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标准建设的标准化[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23):43-47.
[18]中等职业学校金属压力加工专业教学标准[EB/OL].[2018-10-15].http://www.moe.gov.cn/s78/A07/zcs_ztzl/2017_zt06/17zt06_bznr/bznr_zzjxbz/zzjxbz_jgzz/201708/P020170826613558774612.pdf.
(责任编辑:张宇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