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景波+高娜娜+曲巧鹏
摘要:高职院校应将培育具备“工匠精神”的学生作为育人的重要目标。高职工程造价专业学生的“工匠精神”主要体现在人文素质和职业技能素质两个方面,因此,构建“人文+技能”课程体系成为高职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工作的关键。这个构建过程需要解决高职工程造价专业现有课程体系的问题,并且以符合多方面需求为原则;同时还需要一定的保障条件和措施,以使课程体系在高职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工作中发挥积极有效的作用。
关键词:高职;工程造价;人文+技能;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8)02-0055-06
工程造价专业是高职院校比较热门的土建类专业之一,在高职院校土建类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高职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工作需要结合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而不断进行动态性的调整,其中比较关键的一环是设置结构合理的课程体系[1]。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时代,国家人才资源市场需求也发生了变化,特别是对人才提出了在人文素质和职业技能素质等方面的新要求[2]。高职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工作应该积极主动适应国家人力资源市场的变化趋势,不断优化课程体系结构和内容[3]。
从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类别看,高职院校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主要是培养能够在建筑生产和管理岗位一线从事施工和管理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工程管理人才[4],因此,高职工程造价专业课程体系要为实现这一人才培养目标发挥积极作用。当前,在职业教育领域,国家提出了培育具有“工匠精神”人才的要求,高职工程造价专业也应该将培养具备“工匠精神”的学生作为重要的人才培养目标。要实现这一重要的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就成为重要载体[5]。具备“工匠精神”的高职工程造价专业学生要有吃苦耐劳、善于团结协作的人文素质,熟练掌握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工程建设相关造价文件编制能力和其他相关职业能力,因此,高职工程造价专业课程体系可以围绕培养学生人文素质和职业技能素质进行构建,在这一过程中要注重采取合理化的保障条件和措施。笔者拟从高职工程造价专业课程存在的问题及影响、课程体系构建和保障措施等方面探讨分析高职工程造价专业“人文+技能”课程体系构建问题。
一、高职工程造价专业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影响
高职工程造价专业源于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这就造成该专业与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和课程体系有一定的相似之处。然而,高职工程造价专业又具有经济学和管理学的专业特点,因此,其课程体系应该体现出这些方面的特点。由于受到多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高职工程造价专业课程体系存在不少需要解决的问题,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一)高职工程造价专业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
课程体系构建是高职人才培养方案的核心内容,直接决定专业人才培养质量。高职院校课程体系应该紧紧围绕行业企业人才需求标准进行构建,但是由于多种主观和客观原因的制约,高职院校课程体系构建存在着不少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工程造价专业是综合性比较强的专业,其课程体系也是一个综合性比较强的体系,研究该专业课程体系不难发现存在一系列问题,直接或间接影响到工程造价专业课程体系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1.课程体系结构和内容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不尽一致
人才培养目标是高职工程造价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的关键,然而,在现实情况中,高职工程造价专业课程体系结构和内容往往不能有效支撑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课程体系结构和内容不能体现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需要,导致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出现问题。工程造价专业课程体系结构和内容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不一致,主要反映出高职院校没有掌握该专业的本质属性,同时人才培养目标制定过程没有摆脱其他相似专业的影响,无法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独立性”制定。从而导致高职工程造价专业课程体系结构和内容不能按照专业属性进行科学合理的构建。例如,工程造价专业课程体系中存在着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影子,这样很容易出现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是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变异”的痕迹。
2.人文课程与专业技能课程比例不协调
高职工程造价专业侧重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知识,这是无可厚非的。为了实现高职工程造价专业学生专业技能培养的效益最大化,高职院校设置了大量的专业技能课程,而且有选择性地忽略了人文素质课程。高职院校与普通高校一样,肩负着培养学生人文素质的重任,这是关系学生能否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工程造价专业学生的人文素质主要是通过人文课程,特别是與专业相关的人文课程学习实现的。高职工程造价专业课程体系人文课程和专业技能课程比例不协调,首先表现在与专业相关的人文课程数量过少,不能有效支撑专业核心课程的学习;其次是以公共通识课替代专业人文课程,公共通识课程和专业人文课程有着不同的育人功能,两者作用有所不同,可相互促进但不能相互替代;再次是没有充分论证人文课程和专业课程的合理性,无法确保专业课程体系中的人文课程和专业技能课程能否在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发挥合力。
3.课程保障体系不完善
高职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需要一定的资源条件支撑,这也是构建该专业课程体系的需要。没有一定的资源条件作为保障,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也无法发挥作用。高职工程造价专业课程体系的保障体系主要由监督体系、师资队伍和实训室等构成。高职工程造价专业和其他高职专业一样,课程体系主要是由专业教研室主任负责制定。在监督体系不完善的情况下,课程体系构建的过程很容易出现因人设课,而不是以学生成才为目的设课的现象;高职工程造价专业教师建设相对比较困难,不能建立满足专业人才培养工作需要的教师队伍;高职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需要工程算量实训(广联达工程造价实验室等),这是支撑专业技能课程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必要条件,然而高职院校工程算量实验室建设有时却难尽如人意。
(二)产生的影响endprint
高职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需要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结构,这样才能最大化地实现工程造价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目前,高职工程造价专业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对该专业人才培养工作产生了一定冲击,使得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工作不能按照专业属性和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人才需要的轨迹前行。
1.培养思路发生混乱,人才培养效果不尽如人意
高职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思路产生于人才培养方案。在课程体系结构和内容与人才培养目标不尽一致的情况下,高职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思路也失去了正确源泉。没有正确的培养思路作为支撑,高职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会发生很大改变,比如,将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变相作为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有些教师认为两个专业课程内容相似,应该采取同樣的教学模式,这样就会造成工程造价专业的核心要求不能很好地体现在人才培养之中。在这样的思路下,工程造价专业学生也就变成了其他相关专业学生。人力资源市场对工程造价专业人才的要求也不能在高职院校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实现。混乱的专业培养思路,直接导致教师不能按照正常教育教学规律开展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工作,毕业生也不符合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要求,这对高职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工作转型升级极为不利,更不利于该专业的可持续发展。
2.人文和技能培养不协调,无法有效培育学生的“工匠精神”
高职工程造价专业定位在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这和当前国家所要求的培育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在本质上是一致的。高职工程造价专业学生的“工匠精神”可以理解为同时具备高尚的人文情操和熟练的职业技能,实现这两个方面需要比例搭配合理的人文课程和技能课程。工程造价专业课程体系中人文课程和技能课程比例不协调,会造成专业人才培养工作走向极端,如过分重视学生职业技能培养,而忽略学生人文精神培养。在这种情况下,纵使培养出来具有一流职业技能的工程造价专业学生,而没有高尚的人文精神支撑,其一流技能也会慢慢失去光彩。高职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工作应该是学生人文和技能培养协调一致的过程,只有这样才能培育学生的“工匠精神”,否则,培育工程造价专业学生“工匠精神”将是一句“空话”,在一定程度上讲,工程造价专业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3.人才培养无法凸显专业特色,专业学生成才受到制约
高职工程造价专业特色应该体现于专业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这是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区别于其他专业人才培养的主要方面。在不尽完善的保障体系中,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工作可能会受到人为不利因素的干扰,比如,教师任意改变授课内容和课程体系,将与工程造价专业无关的东西引入课程教学,这样很容易误导学生;教师缺乏丰富的工程造价专业理论和实践经验,因而不能从专业特点出发开展教学,极易造成教学停留在表面而不能深层次挖掘专业本质属性,导致学生无法掌握专业核心技能理论知识;工程造价专业学生实训培养应该侧重于工程量实训,然而由于这类实训室不健全,直接影响到学生掌握专业核心技能。
二、高职工程造价专业“人文+技能”课程体系的构建
为了确保课程体系在高职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工作中起到积极作用,必须在分析高职工程造价专业课程体系存在问题及所产生影响的基础上,探寻构建课程体系的原则、课程体系的内容和考核标准以及保障措施,为培育工程造价专业学生的“工匠精神”奠定基础,提供有利条件。
(一)构建原则
高职工程造价专业“人文+技能”课程体系构建首先要符合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特点,这是重要的原则,离开了这一原则,将会偏离高职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的初衷;其次要与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相符合,这是工程造价专业学生能否实现就业、实现个人价值的基础;再次要满足工程造价专业学生全面和个性化发展的需要。
1.符合高职教育规律和特点原则
高职工程造价专业类属于高职教育范畴,这是其与普通高等教育工程造价专业的本质性区别。高职工程造价专业“人文+技能”的课程体系结构和内容要符合高等性和职业性这两个特点的要求,技能性课程要体现出工程造价专业学生未来岗位技能需求,人文性课程要凸显团结合作、精益求精和一丝不苟的敬业精神。技能性课程要便于学生实践和实训,能够很好地支撑专业理论知识,而人文性课程要凸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专业人文素质的要求,能够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和价值观。高职工程造价专业“人文+技能”课程体系要满足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需要,做到“理论够用,突出实践”,能够让人文课程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并辅助专业技能课程学习,同时专业技能课程又可以有效促进人文素质课程学习。
2.与新时代行业人才需求相匹配原则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已经进入新时代,对高职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实现高职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的时效性,高职工程造价专业“人文+技能”课程体系构建要凸显新时代的特征。具体到高职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工作,就是要扎实培育工程造价专业学生的“工匠精神”,这是对新时代高职人才的基本要求。课程体系结构和内容要符合新时代工程造价行业信息化、智能化和高效化的要求,要有意识地设置与信息科学技术发展密切相关的课程,如与BIM5D技术相关的课程,同时还要开设与党的十九大精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专业特点相关的人文课程,如鲁班文化等。只有课程体系突出新时代的特征,高职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工作才有可能与企业行业人才需求相契合,学生才能够实现个人的专业价值。
3.满足高职工程造价专业学生全面和个性发展需要原则
高职学生全面和个性发展,是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特点。高职工程造价专业“人文+技能”课程体系构建要能够满足工程造价学生全面和个性发展需要。因此,人文性课程和技能性课程可以各自发挥独特作用实现这一目的。人文性课程可以重点培养高职工程造价专业学生个性和情商,技能性课程可以重点放在培养学生技能方面,同时要探索两者相互结合的有效途径,进而最大化实现学生全面和个性发展的目的。endprint
(二)课程体系结构
高职工程造价专业课程构建可以从结构内容和考核内容两个方面进行,具体内容如图1所示。
1.结构内容
专业人才需求调研是高职工程造价专业“人文+技能”课程体系科学构建的前提,在此基础上,根据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的人才需求特点,制定高职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进行人才培养目标的分解和人才培养的考核工作。
(1)专业人才需求调研。专业人才需求调研是高职院校改革和调整专业人才培养工作方式的重要前提。高职工程造价专业人才需求调研应从新时代土建类和工程管理领域的人才需求特点出发,重点了解这些行业领域对工程造价专业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从而充分把握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方向的第一手资料。高职工程造价专业人才需求调研要保持科学严谨的工作态度,只有这样才能够抓住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人才需求的走向,以便于准确定位高职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2)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分解。根据专业人才需求调研情况,可以发现,高职院校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在培养具备“工匠精神”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是比较合适的。从高职教育角度看,高职工程造价专业学生的“工匠精神”可以归结为高尚的人文精神和过硬的职业技能素质。因此,高职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可以分解为人文素质和职业技能素质的培养。高职工程造价专业学生的人文素质主要是正确的三观、团结严谨、一丝不苟和精益求精;职业技能素质主要是应具备适应企业行业需求,熟练正确地应用、编制工程造价文件的能力,同时还要培养学生懂工程技术、经济学和管理学的基本专业素质。唯有如此,高职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体系才是比较科学合理和完整的。
(3)课程体系构建内容。在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分解的基础上,高职工程造价专业课程体系应针对学生人文素质和职业能力素质培养目标的实现设置课程。人文素质课程要突出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采用高职工程造价专业学生可以理解和接受的内容和形式,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嵌入”工程造价专业学生头脑,从而确保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保证工程造价专业学生成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对工程造价专业学生进行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特别要注重学生精益求精的“班墨精神”的培育,这不但可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而且可以让学生从中获得为人处世的道理。高职工程造价专业人文素质课程除了通识类人文课程外,还要结合专业特点设置专业人文素质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的职业操守、交际能力和应变能力等。
高职工程造价专业学生的职业技能素质可以概括为专业核心能力、专业通识能力和专业拓展能力,这样的分类明确了高职工程造价专业职业技能素质课程的内容。首先,专业核心能力是工程造价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主要是指熟练操作工程算量软件,编制和使用工程建设全过程的工程造价文件,从而实现工程造价管理的全过程化,该类课程主要是通过实践形式完成专业知识传授的任务,因此这类课程主要侧重于工程造价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专业通识能力主要与工程造价专业综合性强有密切关系,这类能力课程凸显了对工程造价专业学生懂施工、会管理的专业能力要求;专业拓展能力主要是工程造价专业学生在土建类其他领域的专业能力,如房地产开发与经营、建设工程监理领域,这类课程可以较好地起到补充土建大类其他专业能力的作用。当然,这三类职业技能素质课程应该设置合理化的比例,尤其要注重课程前后搭接问题。同时,要做到人文素质课程能够给工程造价专业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启示和方法,职业技能课程同样要发挥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作用。
(4)科学合理的考核标准和方式。考核标准和方式是高职工程造价专业“人文+技能”课程体系不可缺少的一项内容,起着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作用。构建科学合理的考核标准和方式,是课程实现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保障。高职工程造价专业“人文+技能”课程体系考核可以采取新旧结合的方式,既不完全否定传统式考核标准和方式,又要在传统考核标准和方式基础上进行创新。要结合高职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特点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要求,选择合适的课程体系考核标准和方式,以期在培育具备“工匠精神”的工程造价专业人才过程中发挥积极有效的作用。
(三)保障条件和措施
高职工程造价专业“人文+技能”课程体系能否真正发挥积极作用,取决于高职院校能否提供一定的保障条件和措施。理论研究是确保该专业课程体系科学性的前提,高素质教师队伍是该专业课程体系发挥作用的关键,实训条件是检验该课程体系效果的重要支撑。因此,高职院校可以从加强专业教学理论研究、师资队伍建设和实训室建设等方面提供保障条件和措施。
1.鼓励教育教学理论研究,为课程体系构建提供理论支撑
目前,大部分地区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高职院校都设置了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这为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了理论研究平台。高职院校要鼓励广大教职工开展课题研究工作,重点侧重于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改革问题,研究课程设置和实践途径,为高职院校调整工程造价专业课程体系提供有利的理论支撑。高职院校要鼓励工程造价专业教师从理论和实践方面开展涉及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的各种问题的研究。同时,要积极论证已有“人文+技能”课程体系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为完善这一课程体系提供理论支撑;要特别注重具体问题研究成果的实际应用,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同时把工程造价专业人才需求调研和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结合起来,从中发现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的共性和个性问题,为完善“人文+技能”课程体系提供理论依据。
2.加强师德建设,构建高素质工程造价专业教师队伍
党的十九大报告论述了师德问题,这就凸显了师德在教师队伍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如果没有师德过硬的教师队伍,高职工程造价专业“人文+技能”课程体系再完善也不可能发挥积极作用。工程造价专业教师师德建设可以从思想和专业两个方面加强,思想上要侧重于教师奉献精神、正确教学观的引导和感恩教育,注重教师新时代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教育工作,确保教师拥有与党的教育方针相符合的精神世界;專业上重点培训教师认识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特点、“互联网+”时代对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方式影响的有关内容,其目的在于让工程造价专业教师能够跟上新时代高职人才培养工作的发展。endprint
3.完善實训室建设,创设模拟和真实职业岗位环境
实训室是高职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的必要条件,也是培育学生“工匠精神”的重要支撑。高职工程造价专业“人文+技能”课程体系构建的目的在于培育学生的“工匠精神”,这个培育过程需要内化和外现两个环节。课程体系是内化的条件,而外现则需要一定的符合工作条件的环境,实训室可以从模拟和真实两个方面提供这样的环境。高职工程造价专业实训室建设要结合人才培养特点。高职院校应该完善广联达等工程算量实验室,同时有意识地建设与“互联网+”相匹配的工程算量实训室,为给高职工程造价专业提供模拟和真实职业岗位环境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高琴.基于岗位工作流程改革高职课程体系的探索——以工程造价专业工程经济类课程改革为例[J].职教论坛,2017(23):66-69.
[2]张清涛.基于工匠精神的高职学生人文素养的研究[J].技术与市场,2017(4):251-253.
[3]严玲,韩亦凡,张祝冬.高等院校工程造价专业课程模块化研究——基于三级能力结构[J].建筑经济,2017,38(8):67-71.
[4]黄琛.基于专业工作室的工程造价专业课程体系分析[J].职业教育研究,2017,19(5):64-68.
[5]范家茂,邵一江,魏永恒,等.校企合作背景下以技能为导向的高职工程造价专业课程体系建设[J].菏泽学院学报,2017,39(2):107-111.
(责任编辑:王恒)
Abstract: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spirit of artisan should be concernful goals of educating people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The spirit of artisan of students from engineering cost specialty mainly lies in two aspects: humanistic quality and vocational skills. Accordingly, the construction of curriculum system with “humanties+skills” is a key to cultivating talents of engineering cost specialty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The problems of the existing curriculum system of engineering cost specialty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need to be solved, and meeting the needs of various aspects becomes a principle in this process. The effective function of the curriculum system can be actively put into play when certain assuring conditions and measures are satisfied.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engineering cost; humanties+skill; curriculum system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