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丰丹+许锋华
摘要:定向培养模式为民族地区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有益思路,要想使定向培养模式在民族地区职业教育中实施和运转需要一定的先决条件。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定向培养模式的实施包括招生、培养、就业的整个过程,具体包括人才需求计划的下达、定向生招生、签订定向培养协议、制定定向培养方案、设置定向培养专业、构建定向培养课程体系、实施定向培养教学、定向生上岗就业等环节。此外,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定向培养模式的顺利实施还需要建立其内部运行机制,内部运行机制包括对拟合作地区和行业的调研论证机制、定向培养方案的外部论证机制、运作过程的互动机制、遵守协议的诚信机制等。
关键词: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定向培养模式;实施体系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8)02-0021-06
加强我国民族地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论研究,将定向培养模式引入民族地区职业教育领域,为民族地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供实践方略,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价值。将定向培养模式引入民族地区职业教育领域,可以为民族地区培养一大批“进得来、留得住、下得去”[1]的高素质实用人才。
一、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定向培养模式实施的前提
由于定向培养模式的特殊性,要使这种人才培养模式在民族地区职业教育中正常地实施,一般需要以下几个先决条件。
(一)地方政府、行业企业要有参与定向培养的意识
职业教育定向培养模式的顺利实施和运转,离不开地方政府、行业企业的配合与支持,地方政府、行业企业只有树立了积极参与定向培养的意识,定向培养的实施才有可能。因此,地方政府、行业企业的积极参与是定向培养模式实施的前提条件。首先,民族地区地方政府要充分认识到职业教育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做用,认识到实施定向培养模式的重大意义,及时做好本地区人力资源规划和人才需求预测工作,并及时与职业院校沟通联络,将人才需求计划及时传达给职业院校,进而确保定向培养的针对性。在定向生毕业后,能够确保定向生按定向协议回定向地区就业。其次,行业企业也要有积极参与定向培养的意识,特别是那些人才緊缺行业、条件艰苦行业、民族特色行业,要及时做好所需人才数量、类型、规格的预测,并积极与职业院校寻求合作,将职业院校的定向培养作为人才培养和储备的重要手段。通过职业教育的定向培养为这些人才紧缺行业、条件艰苦行业、民族特色行业定向输送所需人才,确保这些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职业院校改革驱动确保定向培养的质量
职业院校作为定向培养模式实施的主体之一,是实施人才培养的单位,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定向生的培养质量。定向培养模式与职业院校原有的人才培养模式不同,实施定向培养不能沿袭职业院校原有人才培养模式的做法。职业院校在与地方政府、行业企业确定合作进行定向培养之后,就要积极采取与定向培养模式相配套的行之有效的改革措施,以实施定向培养模式、为地方政府及行业企业培养所需人才来推动学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通过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推动职业院校更好地面向民族地区、面向民族地区人才紧缺行业、民族特色行业来办学;通过优化、调整专业设置来提高职业教育与地区经济发展的适切性;根据定向培养的方向和定向岗位的要求,结合职业资格标准,改革原有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使新建立的课程体系能突出对定向生专业素质和职业能力的培养;强化定向生职业技能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加强定向生的生产实习和实践;定向生毕业后严格履行之前签订的定向就业协议,按照定向协议的要求将定向生输送到定向地区或行业就业,并确保定向生就业中的各项权益;用优质的教学资源和良好的就业前景吸引学生选择定向培养成为定向生。职业院校通过系列改革确保定向培养的顺利实施,确保定向培养的质量。
(三)各利益主体资源整合形成人才培养的合力
职业院校、民族地区地方政府、行业企业是定向培养模式的利益主体。各利益主体只有通力合作,进行有效的资源整合,才能形成职业教育发展的合力,才能为定向培养模式的顺利实施提供良好的环境。首先,民族地区地方政府要充分认识到实施职业教育定向培养模式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给予各方面的政策支持。为此,教育行政部门要推进职业教育体制、运行机制的改革,建立职业教育定向生资助制度;其他相关部门,如组织、人事、科技等部门,也要做好相互间的联系、协调工作;还要协助职业院校做好本地区的生源管理工作,并保证定向培养中应由民族地区地方政府承担的教育经费的发放;此外,民族地区教育行政部门还应协助实施定向培养的职业院校完成招生、培养、就业工作,监督定向协议的签订和履行。其次,行业企业也要在定向培养中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提出人才需求,与职业院校加强合作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合作进行人才培养,为定向生提供实习实践场所,在定向生毕业后按定向协议吸引定向生就业,按照定向协议中的要求为定向生提供相应的工作、生活条件,避免人才浪费和闲置。最后,职业院校要在定向培养模式的实施中做好沟通协调工作,加强与政府部门和定向培养用人单位之间的联系与交流,切实按照政府部门、行业企业下达的人才需求和要求进行人才培养。各利益主体只有目标一致、加强相互之间的统筹协调和密切配合,才能使定向培养模式顺利实施和运行。
二、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定向培养模式的实施过程
一个完整的人才培养模式应该包括特定的人才培养目标、科学的人才培养方案、完整的教学内容、合理的专业设置、优化的课程体系以及相应的教学管理、评估制度等要素。基于此,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定向培养模式的实施体系也将围绕上述各方面来展开。
(一)地方政府下达人才需求计划
在职业教育定向培养模式下,实行定向培养的职业院校应开设什么专业、培养什么类型的人才、培养的学生应该具备什么样的基本素质和职业能力,这些都需要与民族地区地方政府、行业企业进行沟通,根据地方政府、行业企业的要求予以决策。地方政府做好本地区人力资源供求状况分析是进行定向培养的前提条件。民族地区地方政府要根据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本地区各行业对人才的需求,扎实做好人才需求预测和和人才资源规划,对紧缺人才的地区和行业现状进行深入的分析,做出准确的判断。与职业院校合作的地方教育行政部门要会同组织、人事、科技等部门,每年向本地区发布农业、服务、教育、科技、经济等领域对职业技术人才的需求信息,在此基础上制定出本地区的职业技术人才需求规划和年度培养需求计划,以此来确定本地区对职业技术人才的需求类型和需求数量。在确定了人才需求计划后,当地教育部门将其下达给实行定向培养的职业院校,职业院校根据这一需求计划进行后期的招生、培养等系列工作。endprint
(二)职业院校做好定向生招生工作
职业院校根据合作地地方政府部门下达的人才需求计划制定具体的招生方案,并严格按照地方政府的人才需求落实招生任务。为了吸引生源、确保定向生数量,职业院校可以通过系列招生渠道将定向培养模式的优惠政策公布于众,并进行定向培养招生相关政策的宣传,确立定向培养的公信度,为家长及学生讲解定向生在学习期间享受的优惠政策以及在未来的就业中具有的优势,通过宣传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定向培养。做到让每位学生都知道并了解此项政策,避免因对该政策不了解而产生入学后心理迷茫、不适应等情况。[2]另外,由于民族地区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民族特色,在招生时选择人才需求地的学生作为定向生,因为这些学生对当地的生活习惯、语言文化、风俗习惯等都比较熟悉,有利于人才队伍的稳定,也有利于定向生将来走上工作岗位后各项工作的展开。对于在本地区内选择定向生不能完成招生计划的情况,可以从其他地区省市内选择。定向生招收虽然以职业院校为主,但也需要地方政府相关部门的配合和协调,需要相关政府部门监督職业院校招生的执行情况。
(三)三方签订“定向培养协议书”
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定向培养模式的运行是通过签订并执行三方协议书来实现的。在招生工作完成后,拟录取的学生与实行定向培养的职业院校、地方政府签订“定向培养协议书”后方可成为定向生。“定向培养协议书”对定向培养的三方利益主体各自的权利和义务进行明确而具体的规定。职业院校的权力和义务包括:职业院校负责定向生在校期间的教学组织和日常管理;与定向地区地方政府共同商定如何培养定向生;为符合条件的定向生颁发毕业证书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协助定向生处理好到定向地区就业的相关手续。定向地区地方政府的权力和义务包括:有权了解定向生的学习和表现情况;有权利不录用考核不合格的定向生;同时用人单位要履行为定向生介绍单位情况、提供实习场地、安置工作岗位的义务;履行协助职业院校共同制定定向培养方案及相关义务。定向生的权利和义务包括:定向生有权知道定向地区或单位岗位的详细情况;必须按照定向地区和学校的要求完成全部学科的学习,考核合格后,一并取得职业学校毕业证书和国家职业资格等级证书;签订协议的定向生在毕业后只能到民族地区的定向单位工作,不得参与其他单位的招聘活动;并承诺在定向地区服务满一定的年限[3]。“定向培养协议书”一经签订,定向生在校期间还可以享受一系列的优惠政策,诸如免除学费,获得一定的生活补助等。通过三方利益主体“定向培养协议书”的签订保证定向培养的顺利实施,维护定向培养运行的的合法性、公正性和有效性。
(四)定向培养方案的制定
按照职业教育定向培养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是专门为某一特定的民族地区或特定的行业服务的,这种模式下定向生的培养应有别于非定向生,所以就需要专门制定定向培养方案。在制定定向培养方案时,职业院校应与合作的民族地区地方政府进行广泛交流并听取其意见,双方就培养什么样的定向生、如何培养定向生进行广泛深入的交流,并共同制定定向培养方案。在定向培养方案中必须明确定向培养的目标即为民族地区培养各类急需的职业技术人才;统筹规划为实现这一培养目标需要实施的教育过程。这一过程包括:精选专业课程;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确保实践能力的培养;加强校企合作,全程产教结合进行人才培养。同时培养方案还需包括与定向培养相匹配的科学的教学方式和方法以及为实现人才培养目标而应采取的一整套教学管理和评估制度。
(五)定向培养的专业设置
民族地区职业教育要能够培养出适合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人才,最重要的就是专业设置要能够反映这些民族地区产业结构及经济发展的要求;专业结构的调控和优化要适应民族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及时追踪民族地区人才市场需求的变化,确保专业设置的针对性和适切性。[4]参与定向培养的地方政府要列出本地区哪些领域人才短缺,进而确定出需求人才的类型。职业院校则根据地方政府对人才的要求类型来设置学校的定向培养的专业和专业的细分种类。同时职业学校自身也要合理定位,明确自己的特色和优势专业,根据自己所长并结合地方政府的要求开设定向培养专业。具体来说,实行定向培养必须更新理念,紧紧跟踪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和产业结构的动态变化,调整优化专业设置,停办那些供大于求的专业,开设贫困民族地区急需的专业。围绕民族地区各个产业发展的需求,适时对职业院校专业设置进行调整,多开设一些与民族地区产业发展、民族特色相关的专业[5]。通过专业的合理设置增强职业教育为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做贡献的能力。由于民族地区的现实是农村人口较多,再加上近年来各地特色农业的发展,因此,民族地区的职业教育应围绕“农”字做文章,针对农村当地经济发展实际,经过深入调研和广泛论证,开设一些和特色农业相关的专业,诸如农产品加工、园艺、兽医学等。同时,由于近年来民族地区第三产业得到一定发展,还要注意设置一些符合民族地区特点的现代服务业专业。通过专业设置来确保定向培养出来的学生是民族地区急需的,为民族地区对口输送紧缺人才。
(六)定向培养课程体系的构建
职业院校要根据定向培养方向、定向技能和定向岗位的要求,结合职业资格标准,改革原有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使新建立的课程体系能突出对定向生专业素质和职业能力的培养,并在此基础上加强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的规范化,确立严格的课程标准,提高课程教学的质量。定向培养模式在一开始就确定了定向生毕业后就业的地区和将要从事的工作,鉴于此,职业教育定向培养的课程设计可以借鉴MES模式。MES模式即为每个工作岗位建立工作描述表,确定出每个工作岗位所需的全部技能知识,并将这些知识划分成不同的模块儿,每个模块儿为一个学习单元,从而确定出某个岗位或岗位培训的、用模块儿或学习单元表示的培训大纲或者培训内容[6]。对于具体课程体系的建立,应针对定向培养模式的人才培养目标,对已有的课程体系进行增减或重组,以此来优化课程体系,同时注重基础知识和技能的教学,强化职业人文素质和服务技能的培养。根据定向岗位所需的技能来选择或编写教学内容,加强民族地区实用知识与技能的教学。组建以“必修课程+选修课程+隐性课程”为基本框架的课程体系。结合定向生所定岗位工作的实际内容对部分课程进行整合,专业核心平台围绕培养定向生掌握定向岗位的定向技能,注重实用课程的教学,符合民族地区各行业功能定位的要求[7]。限定选修课程满足民族地区对人才定位的要求,同时加强对定向生的职业人文素养的培养。endprint
(七)定向培养教学的实施
职业教育的定向培养注重学生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培养,职业院校应围绕所定地区、所定岗位来推进定向培养的教学工作。恰当安排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教学时数,做到二者的有机统一,使定向生不仅掌握丰厚的理论知识,还能掌握一手过硬的实践技能。在定向生入学第一阶段首先应进行基本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同时,为了让定向生对自己的所学专业和将来要从事的工作岗位有一个初步的感性认识,教师应带领定向生到指定的民族地区用人单位和企业进行认识实习。第二阶段是专业知识的学习和高级技能的训练,这个阶段对定向生完成学业十分关键,定向生理论知识的储备和高级技能的掌握基本是在这个阶段完成的。学校要统筹进行课程安排,同时还要综合考虑理论课和实践课的紧密结合,恰当安排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教学时数,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在学习完成了某一个完整内容或某项技能后,应该统一组织学生到相关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进行实际的学习操作活动。在实训基地应聘请企业的相关技术人员作为实训基地的指导老师,做好实习过程中对定向生的指导工作,帮助学生掌握操作技术本领。第三阶段是定向生到指定的民族地区用人单位中进行顶岗实习。
(八)定向生健康人格的养成
实行职业教育定向培养模式,职业院校不仅要培养定向生具有定向岗位相关的职业能力,还应培养学生的职业转换能力和职业发展能力,满足学生自我发展的需要;不仅要注重定向生职业技能和能力的培养,还应注重定向生人文精神的培养和健康人格的养成。由于民族地区有些地方经济落后、交通闭塞,工作环境和工作条件差,使得一部分定向生在学习过程中思想上容易出现偏差,毕业时不愿意到所指定岗位工作。针对这种情况,应加大对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定向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使定向生认识到工作没有高低贵贱之分,要树立为家乡、为民族地区服务的意识以及扎根基层、服务基层的的意识,在平凡的岗位中实现人生价值,为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8]。另外一些定向培养生由于自己将来的工作已定,不用为将来就业担忧,所以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没有紧迫感和危机意识,致使其学习过程中出现松懈怠慢,不能很好地完成学习任务,以致毕业时不能达到定向生的培养目标,不能实现就业。针对这种情况,要在学习过程中经常提醒督促定向生,使其認识到将来所要从事工作的艰巨性,同时在学习过程中定期对其进行考核,使其将来毕业时符合定向生培养的要求,顺利实现就业。
(九)定向生定向就业
实施职业教育定向培养模式,定向生顺利就业是关键,只有定向生顺利就业,定向培养模式才算成功。定向生在职业院校完成学习任务后应按“定向协议书”中的规定到定向民族地区服务,民族地区根据协议将定向生分配到相应的单位,用人单位则按协议书的要求对定向生进行考核,考核定向生是否已经掌握了协议中规定的技能和能力,考察定向生是否能胜任工作岗位。对于那些不符合协议要求、不具有岗位胜任能力的定向生,单位有权不予录用;对那些达到协议要求的定向生,用人单位应立即录用并给予相应待遇。在定向生就业的过程中,职业院校除了按协议督促定向生到协议地区和单位就业外,还应根据用人单位的要求,及时做好动员。民族地区地方政府则应高度重视定向生就业工作,珍惜这些人才资源,为定向生提供良好的工作、生活条件,保证定向生在民族地区充分发挥作用,防止人才的浪费、闲置和外流。
三、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定向培养模式内部运行机制
职业教育定向培养模式的实施过程包括人才需求计划的下达、定向生招生、签订定向培养协议、制定定向培养方案、设置定向培养专业、构建定向培养课程体系、实施定向培养教学、定向生上岗就业等环节。这些环节如何围绕定向人才培养目标有序开展?如何保证定向培养的各个步骤能有条不紊地实施?这都有赖于职业教育定向培养模式内部运行机制的建立,来保证职业教育定向培养模式的各环节有序实施。
(一)建立对拟合作地区、行业的调研论证机制
实行职业教育定向培养,职业院校与哪些地区、哪些行业合作进行联合培养,都需要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和论证分析。在充分考虑一些地区和行业的合作意愿后,职业院校应对这些地区和行业进行大量的市场调研,对这些地区和行业做详细深入的调查研究和可行性论证。调查研究可以从这几个方面入手:一是对有意向合作的地区进行考察,考察这些地区是否真正需要职业技术人才;是否能在定向生毕业后给其安排到相应的对口工作岗位并为定向生提供必要的生活、工作条件;考察这些地区是否愿意和职业院校共同承担定向生的培养工作。二是对有意合作的民族地区相关行业企业进行考察,考察行业的发展潜力,诸如那些具有民族特色的民族工艺品加工业、民族文化产业、民族艺术等,考察其是否具有广阔的市场和就业前景;考察这些行业企业是否是围绕民族地区主导产业而设立;为了避免有些合作企业急功近利只求获取廉价劳动力,还应对那些拟合作企业的合作动机进行考察,考察企业是否真正具有合作进行人才培养的意向。建立对拟合作地区、行业的调研论证机制是保证定向培养模式顺利进行的重要内容,通过这一机制的建立确保定向培养的质量。
(二)建立定向培养方案的外部论证机制
在实行定向培养前要制定定向培养方案,定向培养方案可以说是为定向培养如何实施而绘制的“蓝图”。为了保证定向培养方案的科学性、确保定向培养的质量,需要建立科学的定向培养方案的外部论证机制,处理好定向培养中定向生的专业通用性与岗位针对性的关系。由于职业教育定向培养模式是职业院校与特定的民族地区或民族地区特殊行业企业合作进行人才培养的模式,所以定向培养方案理应由职业院校和定向地区、行业企业共同制定。但为了保证定向培养方案的科学性,在职业院校和合作地区、行业企业联合制定出定向培养方案后,还应邀请职业教育领域专家、行业企业专家共同组成专家指导委员会,对定向培养方案进行论证。重点分析定向培养方案是否符合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基本规律和要求,分析定向培养方案在满足定向地区、定向行业基本要求的基础上是否注重对定向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专家指导委员会根据分析结果提出定向培养方案的修改意见和建议。职业院校和定向地区、行业在充分考虑这些意见、建议的基础上,进一步修改完善定向培养方案,确保定向培养内容的岗位针对性、社会适应性的充分兼顾与融合,即既注重培养定向生具备定向地区、行业要求的能力,还注重定向生对基本技能要求的掌握。endprint
(三)建立运作过程的互动机制
定向培养的价值就在于根据定向地区或行业的要求对定向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和培训进而增长和提高定向生的知识和技能。这就要求参与定向培养的职业院校树立为定向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定向行业服务的理念,为定向民族地区和行业输送紧缺、急需的高素质职教人才。为此,职业院校要时刻研究、关注定向民族地区、定向行业的人才需求,研究职业技能型人才的成长规律,实现专业、课程、教学与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岗位需求的严密对接。另一方面,定向合作的民族地区地方政府、行业企业要把定向生的培养纳入本地区、本行业人力资源开发的轨道,始终关注和监控定向生的培养过程,经常了解定向生在校学习情况。并选派专门人员到定向培养职业院校对定向生在校期间的生活、学习、思想等方面进行跟踪管理。这样就能把他们对人才的要求、民族地区行业发展状态、技术进步趋势等信息带入校园,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对职业学校的办学理念、教学观、人才观等产生影响。定向生作为培养对象,在定向培养过程中,应自觉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就业观和价值观,树立服务民族地区、为民族地区做贡献的意识;加强自身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学习,并充分利用定向地区提供的相应岗位的实习实训机会,使自己毕业后能尽快适应定向岗位。通过建立职业教育定向培养模式运作过程的互动机制来矫正和调适职业教育定向培养过程,使定向培养的目标更好地实现。
(四)建立遵守协议的诚信机制
定向培养模式的实施是通过各利益主体以契约方式签订定向培养协议来实现的,所以诚信是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定向培养模式得以实施、维持的最基本条件,是贯穿定向培养全过程的生命线。在定向培养模式的实施过程中,任何一方违背协议都会造成定向培养的终止和失败。为了切实履行定向培养协议,要找准职业院校、定向地区或行业、定向生三者的利益结合点。一要考虑定向地区或行业的实力或基础,考虑定向生毕业后是否愿意去;二是要考虑定向生能否将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学以致用。这是保证定向培养稳定性的前提,也是保证各方履行协议的前提。为了督促各方履行协议,必须在“定向培养协议”中明确规定出各利益主体的权利义务,以便各方执行和落实。此外,为了防止违约,各利益相关方还应签订违约责任书,对各方违约应承担的的责任予以明確。例如,如果定向地区或行业违背协议没有给定向生提供岗位和相应的工作生活条件,则下一年定向培养中职业院校不与其合作;建立定向生诚信档案,如果定向生违背协议,没有去定向地区或行业工作,则需缴纳一定的违约金和退还已享受的相关费用,同时将违约行为记入定向生诚信档案。通过对违约责任的明确来减少和规避定向培养中的违约现象,进而保证定向培养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许锋华,王祖山.连片特困区职业教育发展的背景、困境与对策研究[J].职教论坛,2013(16):4-8.
[2][7]张进,孙磊.高校定向培养模式中的问题分析及对策[J].青岛行政学院学报, 2010(3):70-72.
[3][8]罗文海.农村卫生人才定向培养模式及思考.[J].中国卫生人才, 2012(12):78-79.
[4]马永涛.浅议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发展[J].民族教育研究,2008(6):91-95.
[5]蓝洁.民族地区职业教育特色发展现状实证调查[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4):90-94.
[6]李月香.东北地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及其实施体系建设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10.
(责任编辑:杨在良)
Abstract: Orientation training mode provides the beneficial thought for the development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ethnic minority areas. To make the Orientation training mode normal implementation, some prerequisites are needed. For example, local governments in ethnic minority areas, industry enterprises have to take an active part in orientation training of consciousness; vocational colleges reform drive to ensure the quality of orientation training; resource integration to form various stakeholders together. The implementation of orientation training mode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ethnic minority areas includes the whole process of recruitment, training, employment. In addition, it needs to establish its internal operation mechanism including being cooperative areas, industry research reasoning mechanism, the external argument mechanism of orientation training scheme, the interaction mechanism of the operation process and comply with the agreement of the good faith mechanism.
Key words: ethnic minority areas; vocational education; orientation training; implementation of system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