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逸姿
摘要:当前,中职学校课堂上存在一些问题,阻碍优质教学效果的取得。例如,学生学习态度散漫,课堂学习氛围松懈涣散;教师的职业倦怠情绪强烈,对课堂问题视若无睹;师生关系紧张疏远,易形成对抗局面或疏离关系。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有四个方面:第一,教师的工作态度存在问题;第二,师生日常交往存在问题;第三,课堂教学管理存在问题;第四,校园周围环境中的消极因素给良好课堂氛围的形成带来负面影响。消除课堂问题,构建生动、高效的活力课堂是中职学校有效提升教学质量的关键。文章基于课堂教学管理视角,从制度管理、文化管理两个方面探讨了中职学校活力课堂构建的策略。
关键词:中职学校;课堂管理;活力课堂;问题;策略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8)05-0041-05
一、中职学校课堂教学显现的问题
(一)学生学习态度散漫,课堂学习氛围松懈涣散
在中职学校课堂上,学生学习态度散漫、求知欲望薄弱、学习氛围涣散消沉的问题十分显著。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与互联网技术的日渐发达,中职学校课堂上的“低头族”也越来越多,学生低头玩手机的现象屡见不鲜,随意接听电话的行为更是屡禁不止。此外,学生在课堂上公然扰乱课堂秩序的情况也相当普遍:如在课堂上睡觉、迟到或早退、随意起哄、交头接耳、无视老师的教学互动等问题行为在课堂上经常发生。
(二)教师的职业倦怠情绪强烈,对课堂问题视若无睹
有些教师几乎只重视上课进度,而不关注教学效果,他们似乎根本不在乎学生是否对其所讲授的内容是否进行了有效消化。即使讲台下大部分学生都在做与课堂无关的事情,教师也不会停止授课整顿纪律。还有些教师对待教学工作缺乏责任感,平时不认真备课,批改作业也马马虎虎,甚至对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经常出现的知识性错误不予以及时纠正和反思,对待学生在课堂上反复出现的问题行為更是选择性忽视或放任不管[1]。
(三)师生关系紧张疏远,易形成对抗局面或疏离关系
中职学校课堂中存在的师生关系问题大致可分为两种:其一是师生之间情感淡漠的疏离关系,其二是师生之间针锋相对的紧张敌对关系。疏离关系主要表现为教师和学生之间缺乏情感沟通,课堂上的教学互动甚少。讲台几乎是教师单方面自娱自乐的舞台,教师对学生的实际需求并不重视,学生对教师所讲授的内容也毫不在意,二者之间仿佛隔着一道厚厚的屏障,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缺乏良性的互动与沟通,故难以产生知识和情感上的共鸣。紧张敌对关系则主要表现为在教学课堂上,师生之间动不动就产生正面冲突,学生不尊重老师,老师也不爱护学生,彼此之间相互嫌弃厌恶。因此,在中职课堂上容易出现学生公然挑衅教师、教师批评体罚学生的不正常现象。
二、中职学校课堂问题的成因分析
仔细分析上述问题的成因,大致可归为以下四个方面:
(一)教师情绪易受工作环境的负面影响,缺乏积极乐观的教学心态
中职教师在工作过程中比较容易产生职业倦怠感,这是由于其长期处于自我成就感较低的工作环境中。从中职学校的生源情况来看,就读于中职学校的学生主要为中考“落榜生”,或是从普通高中辍学的“问题少年”,所以中职学生较普高学生而言更加难以管束。此外,又因为中职学校的师生基本上没有升学的压力,所以一些缺乏责任感的教师对自己的教学工作持应付态度。这些教师仅仅将“养家糊口”作为工作目标,缺乏工作热情与积极性,专业自我发展动力不足。
(二)师生交往活动的内容与方法不当,难以满足学生的知识及情感需求
中职学校师生的交往活动主要有两种类型,即课堂教学活动与心理疏导。但是在大多数中职学校内,师生之间的这两种交往活动都存在较为普遍的问题。
1.课堂教学无法满足学生的知识需求,降低了学生的求知欲望
中职学生既然选择在中职学校内完成学业,其初衷必定是希望获取能够谋生的一技之长,而整日学习的却是非常枯燥乏味、与就业联系甚少的理论性知识。中职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却往往忽视了这一点,他们在选择教学内容时容易出现理论性知识占比过高而技能性知识占比偏少的问题,从而弱化了中职教育的职业性特征。此外,教师在教学时所使用的语言不够通俗易懂,教学方式也缺乏启发诱导性,有悖于中职学生的个性特征,使其知识需求无法得到应有满足,削减了学生的求知欲望与学习动力。
2.师生交往无法满足学生的情感需求,割裂了师生之间的亲密关系
中职学生所处的年龄段一般为15~18周岁之间, 正值身体和心理发育的旺盛时期,也是其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和树立的重要时期。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分析可知,该阶段孩子们的心理上正是情感和归属的需要及尊重的需要较为强烈的时期。因此,他们的自我意识较强,自尊心较重,并且渴望得到他人的关注与认可。然而,在中职学校师生的实际交往过程中,学生的情感需求却难以得到充分满足。其主要原因是由于师生的日常交往时间有限、彼此之间建立亲密关系的欲望不强、教师自身对于心理疏导的技巧掌握不足以及缺少教育经验而致。
(三)课堂教学管理的方式方法不当,阻碍了良好课堂教学氛围的形成
合理的课堂教学管理制度与高效的课堂教学管理方法是构建良好课堂秩序的重要保障,中职学校课堂问题频频出现的主要原因是课堂教学管理存在问题。
1.教师对课堂问题的关注度不高,对课堂违纪行为没有及时批评纠正
教师对教学课堂缺少控制力是引起课堂问题的重要原因。根据有关学者的调查研究发现,教师责任心的强弱与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之间有重大关联,教师缺乏责任心的管理方式将会增加学生违纪行为出现的几率[2]。然而,在许多中职学校中,一些教师对于课堂教学管理采取冷漠态度,导致学生无视课堂纪律的行为变本加厉。另外,任课教师对学生管理的软化态度也使得课堂教学管理陷入“迎合式”误区。比如,任课教师对课堂问题的包容度无条件扩大,或帮助学生在学业考试中蒙混过关。
2.学生对课堂管理的认知度不高,缺乏主动参与课堂管理的积极性
学生群体自身对营造良好学习环境的必要性认识不足,因此缺乏主动参与、积极配合课堂管理的意识和态度。中职学生的自我认知水平尚处于较低层次,所以许多学生的自我约束力较弱。若教师的管理较为严格,则学生的学习态度就较为严肃;若教师的管理较为宽松,则学生的学习态度就较为松散。又因为中职学生的自我意识和自尊心较强,所以他们对于教师过于严格的管理方式容易产生逆反心理。因此,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管理时要尽量把握好学生能够接受的那个度。
3.中职学校的课堂管理制度较为松散,对学生的问题行为缺少约束力
中职学校的课堂管理制度比较松散,许多校纪校规形同虚设,而且存在着一系列不恰当的课堂管理办法,对学生的问题行为缺少有效的约束力。如在课堂管理制度上,对于学生迟到早退、玩手机、打瞌睡等课堂违纪行为的惩罚力度不够,难以引起学生对遵守课堂纪律行为规范的重视。此外,不恰当的考核制度与大班授课的形式也会影响到中职学校的课堂管理效果。例如,许多学校在考核学生学业成绩时仍旧采用“期末考试”这一终结性的评价方法,对于学生平时上课的表现重视度不够。另一方面,大班授课的形式也会增加教师课堂管理的难度,因为当课堂上学生人数过多时教师自然难以顾及到每个学生的行为与需要,此时在课堂中就会出现更多的问题行为[3]。
4.周围环境的消极因素分散学生的注意力,抑制了生动课堂氛围的形成
学校周围的环境对学生的学习效果会产生较为深刻的影响,其中的消极因素会通过分散学生的注意力而影响学生的学习热情。中职学生的心智尚未发育健全,他们的自我约束力较弱,好奇心较重,所以其注意力容易被其他事物所吸引。而学校周边的网吧对于他们来说正是一个巨大的诱惑,此外,智能手机的普及也会使得学生的注意力大大分散。一些学生整日沉迷于网络游戏,必然会浪费大量的睡眠与学习时间,因此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中职课堂上会经常出现学生精神萎靡、打瞌睡的消沉状态。此外,中职学生的自我认知水平不高,容易受同伴不良行为的负面影响。所以,学生长期处于散漫、消沉的生活与学习环境中,最终就会形成消极的学习态度,不良的学习习惯便会根深蒂固。
三、中职学校活力课堂的构建策略
(一)活力课堂的内涵及特征表现
课堂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活动、学生进行学习以获取知识与技能的场所。所谓活力,是对课堂氛围状态的描述。活力课堂,顾名思义就是气氛活跃、充满生气、互动良好的课堂,它与涣散、消沉的课堂氛围相对。其特征主要体现在表1所示的五个方面,即以人为本(具有人本性)、目标明确(具有目的性)、开放合作(具有开放性)、高效整合(具有高效性)、智慧生成(具有启发性)。此外,活力课堂的教育思想必须以素质教育为主线,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要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为核心[4]。
活力课堂与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是相辅相成的,打造活力课堂有利于从正面解决中职学生学习动力不足、学习态度散漫的问题;同时,通过有效的课堂教学管理,提高學生的学习积极性,修正学习态度,可以从根本上营造出活跃、生动的课堂氛围。
(二)课堂教学管理的类型及特点
不同种类的课堂教学管理类型对课堂教学氛围形成所产生的影响是不同的,它们会在一定程度上对各种课堂教学氛围的形成发生正面或负面的作用,选择合适的课堂教学管理类型有利于良好课堂氛围的生成。课堂教学管理的类型依据教师的领导风格不同可以划分为放任型、自觉型与民主性;依据教师的教学风格差异可以划分为情感型、理智型与兴趣型。这六种课堂教学管理类型的特点大致如下页表2所示。
由此可见,放任型与自决型的课堂教学管理类型容易引起学生的反感,因此不利于良好课堂氛围的形成;民主型的课堂教学管理类型则容易被学生接受,故有利于轻松、活跃、高效课堂氛围的生成。此外,教师还需要积极吸收情感型、理智型与兴趣型课堂管理类型的优点,发自内心地关爱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明确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技能,采用新颖的教学方法,从而实现高效的课堂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
(三)活力课堂的管理策略
中职学校活力课堂的构建可以通过合适有效的课堂教学管理来实现,构建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营造健康积极的文化环境,有利于活跃、开放、民主、高效课堂氛围的形成。
1.用制度管理:师生共商共建课堂行为规范,统一课堂管理办法
有效的课堂管理必须基于统一、规范的行为管理制度之上。然而,在制定课堂行为规范的过程中,师生必须达成共识。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将学生的建设性意见纳入规章制度建设的考量范围之中,以激发出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管理的积极性,使学生能够发自内心地认可课堂行为规范,并且能够自觉遵守、维护行为规范中提出的要求。
课堂管理办法要在不同班级、不同学生个体之间达成一致,不搞特殊化,赏罚要分明,且奖赏应多于惩罚。教师要以公正的态度、肯定的眼光看待每一位学生,当学生在课堂上出现违纪行为时,教师要及时予以制止和批评,并且要在课下对其进行感化、教育,与其进行情感沟通,帮助学生认识错误、改正错误;当学生取得进步或表现出色时教师要予以正面的宣传、表扬与鼓励,让学生感到自己被关心、被重视、被认可。同时,也可以通过树立榜样来扩大良好行为的影响范围,使得教育效用取得最大化。
当课堂管理制度合理、学生发自内心地认可课堂行为规范章程时,他们就能够自觉按照规范来约束自己的行为,那么学生在课堂上出现问题行为的几率也会大大减少,其学习态度能够得到修正,学习积极性也会随之提高。因此,课堂氛围也必定会向着乐观方向变化。
2.用文化管理:营造积极向上的班级文化,从侧面改善课堂氛围
文化管理对于构建活力课堂的效用十分可观,积极上进的班级文化能够从侧面促进活力课堂的形成。那么,如何营造出一种积极向上的班级文化呢?
首先,要树立积极的、明确的发展目标。教师可以通过定期组织学生开展班会,向学生渗透“天生我材必有用”的思想,帮助学生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建立自信心,修正学习心态。班会主题由学生自己选定,整个活动由学生自己主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形成一种积极的班级文化。
第二,建立得到全体学生普遍拥护、认可的班规。例如,对于学生在课上玩手机、接听电话、迟到早退、旷课、睡觉等不良行为要予以惩罚,而且惩罚规定要普遍适用,不能搞特殊化,进而形成一种严肃、公正的班级文化。
第三,营造一种整洁、有序的学习环境。教室的布置要以明亮、整潔为准则,教室的桌椅要摆放整齐,地面、桌面、墙面要干净。此外,还可以在墙面上张贴一些名言警句或设置优秀学生作品展示台,以勉励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形成精益求精的职业态度。同时,整洁有序的学习环境也有利于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
第四,构建民主、平等的师生对话平台。在课堂上,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发言时间,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和提问,并耐心为学生答疑解惑。在课下,教师要以开放的心态接纳学生的意见,教室中可以设置一个意见信箱,学生可以通过往意见箱内投递信件来表达自己对班级建设或者教师教学(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的意见或建议。也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师生之间通过线上社交平台进行对话。当然,师生之间面对面的交流也必不可少,教师需要经常性地找学生谈话,倾听学生的问题及困惑,帮助学生解决困难,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
第五,营造合作、互助、竞争的良性同伴文化。鼓励同学之间组成学习互助小组,以帮助学生形成关心互助、共同进步的健康交往心态。鼓励、支持学生参加技能竞赛,让学生在合作与竞争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与辛苦,同时也让学生从磨砺之中学会看淡成败得失。
此外,在整个班级文化建设过程中,还要树立以企业文化影响班级文化的指导思想,这也是中等职业学校班级文化建设与普通高中班级文化建设的本质区别。效率、规范、严谨、合作、竞争是企业文化的内核,因此,要注意将这些企业文化内涵要求引入中职学校的班级文化建设中去。
参考文献:
[1]张淑倩.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8.
[2][3]尹文涛,郭会宁.高职学校课堂管理的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J].潍坊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7,30(3):23-27.
[4]柳臻,张大凯.中职学校活力课堂的实践探索[J].河南教育(职成教),2014(11):10-12.
[5]丁春莹.课堂管理的六种类型[J].好家长,2015(8):63.
(责任编辑:杨在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