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分类:
子分类:
返回
文库吧用户登录
快速导航关闭
当前搜索
当前分类
子分类
实用工具
热门搜索
文库吧 > 学术 > 学术期刊 > 职业教育研究

基于成果导向的高职民航服务类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研究

基于成果导向的高职民航服务类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研究

摘要:近年来,成果导向的教育理念被广泛应用到我国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及专业建设方面。本文将成果导向引入到高职民航服务类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分别以民航空中乘务专业、航空服务专业、地面服务专业和机场运行专业为例探讨课程体系的优化设计。成果导向教育理念的核心是预期的学习成果,通过社会需求分析,确定专业培养目标和职业岗位群,进而设计合理的学习成果;将学习成果细化为知识、能力和素质指标点,构建由“通识教育”模块、“能力结构”模块、“拓展课程”模块组成的课程体系。

关键词:成果导向;课程体系;高职民航服务类专业;学习成果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8)05-0064-04

成果导向在国内通常被翻译为“成果导向教育”(Outcome based Education,简称 OBE),其以学生的学习成果为导向,重视学生行为和能力的培养,注重社会对人才的实际需求[1]。1981年,美国学者威廉·G·斯巴迪(William G. Spady)首次提出了成果导向教育模式;20世纪 90 年代开始,成果导向教育理念在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都得到了广泛的认可。作为一种先进的教育理念,近年来,成果导向被广泛应用到我国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及专业建设方面。随着民航运输业的发展,民用机场、通用机场、航空公司以及其他民航相关企业的数量不断增多,规模不断扩大,对民航服务类人才的刚性需求也持续增长,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职业教育的宗旨就是适应市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培养与产业发展相契合的高素质的技术技能型人才。课程体系作为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是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支撑和根本所在。本文将成果导向教育理念引入到高职民航服务类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过程中,以实现课程体系的职业性、开放性和实践性。

一、基于成果导向的理念核心

成果导向教育的核心是学生的学习成果。学习成果是学生掌握的知识、具备的能力和养成素质的综合力,可以分解成为知识成果、能力成果和素质成果。知识成果是学生掌握的与职业岗位群相关的理论知识和方法知识的程度;能力成果是指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能够在实际工作中进行熟练操作的程度;素质成果是学生在教育培养的过程中具有的个人品质、修养等人文素质的匹配程度。成果导向的学习成果主要强调的是职业能力,不是理论知识的积累和素质的外在表现,而是以专业知识和素质内涵为基础而建构的综合能力。

学习成果的确定主要依据相关行业及产业发展的现实需求,需要政府、产业、行业、企业、学校、校友等利益相关者共同参与,对学习成果的要素和标准进行衡量和制定,最终表现为毕业生能够胜任职业岗位群所必须具备的职业能力。学习成果所认可的职业能力不是抽象、虚无缥缈的,而是具体、可测量的,是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的重要依据。课程体系支撑学习成果,这种支撑作用不能简单的将学习成果分解成每门课程的技能训练(或者实践教学环节)的教学任务,而是通过每门课程支撑对应的一项或多项具体成果的达成,形成多门课程支撑所有的学习成果的达成,从而构建布局合理、目标明确的课程体系。

二、基于成果导向的课程体系的构建思路

成果导向以预期的学习成果为中心组织和实施教学活动,以成果导向构建专业课程体系,要求设计合理的学习成果,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确定学习成果进而构建课程体系,其构建思路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行业、企业的人才需求分析是确定专业培养目标的基础。专业培养目标是一个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的核心、纲领,反映了该专业教育培养的总体要求,是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构建专业课程体系和评价人才培养质量的基本依据。专业培养目标要具有前瞻性,定位学生毕业 3~5 年后应达到的职业生涯与专业成就,其依赖于行业、企业的人才需求分析。行业、企业的人才需求分析主要从国内外行业发展的趋势、劳动力市场的变化、职业岗位(群)的要求等方面综合论证,还可追踪调查、回访往届毕业生对于实际工作岗位的感受和意见,综合分析后明确专业培养目标。另外,专业培养目标的定位还需要考虑学校的内部需求,即学校的办学定位、现有的办学条件以及教师和学生的个体需要等[3]。

第二,专业培养目标是确定学习成果的依据。学习成果的设计是成果导向的教育模式的核心。专业培养目标一般由多个目标构成,每一个目标由一条或多条毕业要求来支撑,所有的毕业要求构成的职业能力即为学习成果。学习成果是学生毕业时应掌握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具体要求,支撑专业培养目标的实现,与专业培养目标之间存在着明确的对应关系。具体而言,专业培养目标对应的职业岗位(群)对知识、能力和素质的要求,是学习成果的主要内容。通过对职业岗位(群)的工作流程和工作任务进行分解和梳理,分析職业岗位(群)核心的、共性的工作环节,归纳支撑这些工作环节所需要的核心职业能力,由职业能力逐项列出内容清晰、具体可行的学习成果。

第三,学习成果分解成可测量的考核指标点是关键。按照学习成果的目标,细化为学生毕业时应具有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这些知识、能力和素质是一个有机的综合体,是从不同角度的表述与体现:知识获得是基础,能力培养是核心,素质形成是目的;知识和能力是人才培养的具体评价指标,而素质是人才培养的综合评价指标,是知识和能力的内化结果与综合表现[4]。知识、能力和素质是将学习成果中职业能力概念性的表述,分解成为合理的、可考核的指标点,为构建专业课程体系奠定基础。为保证指标点的合理性和可测量性,首先要对指标点的重要程度排序,其次要对相关或相近的指标点进行整合,最后要对指标点的表述进行分析和评估,确保指标点的可靠性和可测量性。

第四,合理数量的课程支撑学习成果的达成,即构建合理的专业课程体系是实现学习成果的关键所在。成果导向的教育理念强调“能力结构与课程体系应有一种清晰的映射关系”[5],换言之,课程体系依据能力结构来构建或调整。将学习成果的考核指标点细化为若干个具体的、可测量的课程目标成果,关联性较强的课程目标成果可以合理重组,根据课程设置的需要整合成一门课程;而对于难以有效达成的课程目标成果,可以设计多门课程或开发新的课程予以支撑。即一门课程可能对应若干课程目标成果,较难实现的课程目标成果亦可能在多门课程中都有反映,但是对于支撑学习成果效果不明显的课程或重复支撑的课程,可以考虑撤销或重组。课程体系确定后,需邀请校内外专家和行业企业专家进行论证,探讨所列出的课程能否真正实现学习成果。

三、高职民航服务类专业基于成果导向的课程体系的构建

(一)社会需求分析,确定专业培养目标

通过调查,了解民航运输业国内外发展趋势,以及民航企业的运营现状;广泛征求学校行政主管部门、民航相关企事业单位、学校管理者、校友、教师等利益相关者的意见和建议;结合学校定位以及现有的办学基础以及学生个体的职业发展愿景,分析本专业发展的使命与目标、实现教育目标的可行性,确定专业的培养目标。

例如,高職民航空中乘务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较强的综合服务能力和一定的基层管理能力,掌握客舱服务、客舱紧急撤离、卫生保健与急救、民航旅客运输等方面的基础理论知识及操作技能,面向国内外各大航空公司、民用机场及相关的旅游服务企业,从事空中乘务、民航旅客服务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二)明确职业岗位群,确定学习成果

通过对民航机场、通用机场、航空公司等民航企业的走访,了解与民航服务有关的岗位设置和职业岗位(群),调查主要岗位(群)对知识、能力和素质等方面的要求,以及不同就业岗位的工作流程、工作任务和能力标准,综合分析职业岗位群的要求,归纳专业的学习成果。

例如,通过广泛的市场调研,确定高职航空服务专业的职业岗位(群)为值机、VIP接待和民航票务;分析各职业岗位的标准和要求,归纳其学习成果,如表1所示。

(三)根据学习成果,归纳知识、能力和素质指标点

评估预期设定的学习成果,将职业能力分解成为若干项知识、能力和素质;依据高职航空服务类专业的特点,对知识、能力和素质指标点重要性进行排序,并对知识、能力和素质指标点中相接近或相关联的项目进行调整、梳理,专业的知识要求(可分解为基础知识要求和专业知识要求)、能力要求和素质要求。

例如,高职民航地面服务专业按照预期的学习成果(即毕业要求),要求学生毕业时应具备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如下:

(1)掌握机场地面服务相关岗位的英语知识,以及计算机应用知识。

(2)熟练掌握民航机场旅客运输、行李运输和民航票务的服务流程和操作程序。

(3)了解国内民航机场的主要业务、运营实况和民航服务中应具备的服务常识。

(4)掌握行业有关法规及国际规范的知识,以及国内航班、航线等民航基础知识。

(5)具备解决机场日常运营过程中的常见问题的基本技能;能灵活处理民航服务中的相关问题。

(6)能够操作民航离港系统和民航计算机订座系统;掌握使用各种代码进行日常业务工、操作离港系统的技能。

(7)掌握退票、签转、更改等各种客票变更业务的技能。

(8)具有从事航空地面服务的基本技能,具有机场紧急情况处置能力。

(9)具备良好的服务意识和较强的应变能力;具备较强沟通协调能力,及团队合作能力。

(10)具有有效沟通的能力;能够正确的识别和使用适当的技术文献。

(四)细化指标点,构建专业课程体系

依据学习成果的能力结构对高职机场运行专业的课程体系进行梳理与调整,明确每个指标点对应需要哪些课程来实现,设置结构合理的课程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和职业素养的养成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和显著的促进作用。按照职业教育“必需、够用”的原则,打破传统的课程体系“三分法”——基础课程模块、专业基础课程模块和专业核心课程模块,构建成果导向下的课程体系:“通识教育”模块、“能力结构”模块与“拓展课程”模块。“能力结构”模块按照核心就业岗位(群)进行分解,同时,考虑到综合实训、毕业设计、顶岗实习等实践与实训类课程可支撑多项学习成果的达成,可以设置“实践与实训”课程模块。

例如,高职机场运行专业的职业岗位(群)主要为机场地面服务、机场运行指挥、候机楼管理三类,按照面向的职业岗位群,将机场运行专业的“能力结构”课程模块划分为“机场地面服务”“机场运行指挥”和“候机楼管理”三个课程模块,并设置包含认识实习、综合实训等实操性课程的“实践与实训”课程模块,如表2所示。

参考文献:

[1]卢竹.加拿大社区学院CBE模式与成果导向模式的比较研究[J].职教通讯,2014(15):75-77.

[2]巩建闽.实施基于成果教育 成果导向的原因及策略[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6(6):48-53.

[3]邢辉,毕鹏杰,刘勤安.基于成果导向教育(成果导向)的轮机工程专业教学改革[J].航海教育研究,2017(1):49-55.

[4]曹凤萍,赵长利,王刚.基于成果导向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7(4):74-76.

[5]谢海燕.基于成果导向教育的人才培养方案设计研究[J].科技创业月刊,2015(11):81-82.

[6]任强,褚双磊,卢飞,赵向领.机场现场运行管理方向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研究[J].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16(3):27-30.

(责任编辑:王璐)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 www.wk8.com.cn
本文地址:https://www.wk8.com.cn/xueshu/17330.html
我们一直用心在做
关于我们 文章归档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c)2021-2022 wk8.com.cn

ICP备案号:晋ICP备202100324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