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鄢立
摘要:精准扶贫是习近平总书记扶贫思想的核心内容,是贫困治理的重大理论创新。就业帮扶是就业扶贫的重要方面,就业帮扶更要贯彻精准化的理念。本文以精准扶贫思想为核心,利用互联网信息交流技术和大数据平台数据分析的优势,构建高职院校“互联网+就业精准帮扶”体系,实现对不同类型就业困难学生进行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管理和精准考核。
关键词:精准扶贫;就业精准帮扶;体系机制;实施路径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8)06-0051-05
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省调研“十三五”时期扶贫开发工作时,提出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精准扶贫”成为社会各界热议的关键词。2015年4月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就业创业工作的意见》首次以“精准”作为对毕业生就业工作的要求。2016年3月,教育部《关于开展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精准就业服务工作的通知》中明确提出“要建立健全精准推送就业服务机制,促进毕业生更加充分和更高质量就业”。就业精准帮扶已经成为高校就业工作的重要内容,高职院校“互联网+就业精准帮扶”体系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高职院校就业帮扶体系机制现状与问题分析
(一)就业帮扶缺乏完善体系机制,就业帮扶主体不明
高职院校就业困难学生的不同类型,使就业帮扶内容和帮扶措施不尽相同,需要各个不同部门的相互协调和合作,才能使就业帮扶呈现明显效果。但是,在高职院校就业帮扶过程中,就业帮扶缺乏完善体系机制,出现困难情况不能完全解决的问题,而且就业帮扶的各个环节不连贯,没有形成长效的就业帮扶体系机制,无法全面、完整和客观地把握就业困难原因,造成就业帮扶措施不到位和就业帮扶效果不明显的问题。就业困难学生就业帮扶的主体虽然很大程度上与就业部门有关,但是对就业困难原因进行深入分析后,不僅仅是就业方面的问题造成就业困难,还有心态与心理问题、家庭贫困问题和学业问题等多方面因素,仅依靠就业部门肯定不能完全解决就业困难的问题,需要建立和完善就业帮扶体系机制,明确主体和责任,通过各部门和各方面的帮扶措施,形成合力解决就业困难问题。
(二)就业帮扶信息收集量巨大,就业帮扶缺乏精准性
高职院校就业帮扶的对象相对较多,帮扶的类型呈现多样化的特点,需要收集和整理就业困难学生的信息非常巨大,而很多高校对就业困难学生的收集主要采用表格填写方式。在就业帮扶的过程中,以表格收集信息进行分类就业帮扶,涉及就业帮扶学生较多,就业帮扶信息量巨大,仅仅靠人工筛选、收集和整理的方式,很难做到有针对性和精准。就业帮扶的关键是精准,通过“建档立卡”的数据为基础,按照“分类”帮扶的原则,实现就业帮扶措施的落实。面对海量和无序的就业帮扶信息,要依靠大数据平台进行统计分析,才能实现就业困难信息精准、就业帮扶措施精准和就业措施落实精准。
(三)就业帮扶时间相对集中,就业帮扶工作任务繁重
就业帮扶是一项系统性、持续性和全面性的工程,需要高职院校投入较多的人力和物力才能有效完成。而高职院校就业帮扶时间基本集中在学生毕业求职时期,面对就业困难学生数量多、时间紧和任务重等问题,很多就业部门基本都是“疲于应付”,不能深入开展有针对性的就业帮扶措施。就业困难的原因不是单一的,是有多方面的问题累积而成,在就业求职时期集中体现。因此,就业帮扶需要细化到平时的教学和管理过程中,仅仅靠就业求职时期的几个月去解决问题,工作任务非常繁重,而负担压力过大会直接转化为交差应付,使就业帮扶没有起到真正的作用和效果,就业帮扶工作浮于表面而不落实。
(四)就业帮扶方式较为简单,就业帮扶措施难于落实
高职院校就业帮扶方式较为简单,很多高校就业帮扶时间集中于就业求职期间,就业帮扶的主要方式就是提供就业岗位和信息,而很多就业困难的原因不仅仅是就业问题,更需要多方面、多层次和多角度的进行就业帮扶。就业帮扶措施和方案实施,要依据就业困难的原因来进行分析,就业创业辅导、心态与心理辅导和课程学习辅导等多方面的帮扶都是十分必要的,必须要针对不同就业困难类型确定就业帮扶的方案,才能确实将就业帮扶措施落到实处。
(五)就业帮扶反馈跟踪环节缺失,就业帮扶效果难于显现
高职院校就业帮扶反馈跟踪环节缺失,在就业帮扶过程中就业帮扶人员与就业帮扶对象信息不对称,造成就业帮扶反馈不及时和就业帮扶跟踪滞后,影响就业帮扶的效果。而且,绝大部分就业帮扶工作集中在学生在校期间,毕业之后缺乏可以持续反馈和跟踪的渠道,使就业帮扶效果难于显现。就业帮扶是就业帮扶人员与就业帮扶对象信息交流和互动的过程,而高职院校在就业帮扶中往往呈现“家长制”的方式,就业帮扶措施和方案均由就业帮扶人员提供给就业帮扶对象,缺乏就业帮扶对象的反馈和跟踪,就业帮扶的过程、结果和成效无法全面体现。
二、高职院校“互联网+就业精准帮扶”体系研究
(一)高职院校“互联网+就业精准帮扶”组织体系框架
高职院校“互联网+就业精准帮扶”组织体系要有明确的组织领导关系,要体现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管理和精准考核的核心要素,要注重分类、协作和反馈等关键环节。因此,高职院校“互联网+就业精准帮扶”组织体系可分为三级管理,相互协调和配合的组织构架。高职院校就业精准帮扶工作领导小组要由学院党委、行政领导担任,下设就业帮扶执行部门和就业帮扶考核部门,最后由班主任、辅导员和就业帮扶工作人员具体实施就业帮扶方案。就业帮扶执行部门由就业指导中心牵头,联合学院奖助学金资助中心、教育教学部门、心理咨询中心等部门,根据就业帮扶大数据平台数据,进行全面综合的就业帮扶;就业帮扶考核部门由纪委监审部门牵头,联合学生工作处、教务处、质量管理处等部门,按照精准考核的方式,通过就业帮扶数据分析,对就业帮扶执行部门提出有关建议和改进措施。(见下页图1)
(二)高职院校“互联网+就业精准帮扶”体系功能结构
高职院校“互联网+就业精准帮扶”体系依靠四个主要的功能,通过“互联网+就业精准帮扶”大数据平台,来实现对就业困难学生的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管理和精准考核。(见下页图2)
就业帮扶工作小组:根据大数据平台提供数据,制定就业帮扶措施方案,对就业困难学生群体进行管理,依靠数据分析进行精准考核。
就业帮扶措施方案:由就业帮扶人员对就业困难学生群体进行实施,按照大数据平台数据进行精准管理,实时掌握就业困难学生的动态。
就业困难学生群体:通过就业帮扶措施的实施,将就业帮扶的过程和结果反馈给就业帮扶工作小组,对就业帮扶措施方案进行改进,提高就业帮扶的效果。
(三)高职院校“互联网+就业精准帮扶”体系运行模式
高职院校“互联网+就业精准帮扶”体系運行模式,是以大数据平台为依托,通过对就业困难学生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管理和精准考核的过程,将就业帮扶工作有序推进的过程。(见图3)
精准识别:将就业困难学生的信息进行全面的采集,根据就业困难类别和情况对困难的类型进行分类和整理,为下一步精准帮扶提供数据支撑。
精准帮扶:按照不同类别就业困难学生的特点和就业困难学生就业帮扶不同需求,协调和组织各职能部门对就业困难学生进行精准对接和精准帮扶。
精准管理:通过“互联网+就业精准帮扶”体系机制数据分析和统计功能,对就业困难学生的帮扶情况进行分析,及时掌握就业困难学生的就业状况,分类分批解决困难学生的就业问题,实现就业困难学生精准管理。
精准考核:利用“互联网+就业精准帮扶”体系考核机制,按照就业帮扶考核的指标和内容,对就业帮扶工作进行考试,将就业帮扶责任落实到人,将就业帮扶措施细化到过程,以就业帮扶的成效为依据,实行就业帮扶工作的精准考核。
三、高职院校“互联网+就业精准帮扶”机制研究
(一)建立预警机制模型
高职院校“互联网+就业精准帮扶”预警机制模型,是通过大数据平台采集的就业困难学生的数据,对就业困难学生在学校学习过程中的多个方面实施预先和预警,将就业帮扶的过程延长至大学整过过程,实施就业帮扶的过程化和持续性,避免就业帮扶过于集中在就业求职期间而造成就业帮扶措施落实不到位的情况。(见图4)
(二)建立跟踪反馈机制
高职院校“互联网+就业精准帮扶”跟踪反馈机制,要求对就业帮扶的学生进行跟踪,使就业困难的学生有反馈的途径和方法,主要的目的是通过对就业困难学生的跟踪反馈来检验和改进就业帮扶的各项措施和方案,通过不断的完善就业帮扶措施,使就业帮扶的各项方案的效果能够最大化,实现帮助就业困难学生的最终目的。(见图5)
(三)高职院校“互联网+就业精准帮扶”机制实施方案
高职院校“互联网+就业精准帮扶”机制实施框架,是以大数据平台为核心构建,通过对就业困难学生群体精准识别,就业帮扶工作小组按照就业困难类型制定就业帮扶措施和方案,采用就业帮扶预警机制对就业困难学生进行监测,分阶段分情况提前进行帮扶工作,根据就业帮扶跟踪反馈机制,及时将就业帮扶措施和方案的效果反馈给就业帮扶小组对就业帮扶措施和方案进行改进和完善,最后通过就业帮扶跟踪反馈确定已经就业帮扶成功学生退出。(见图6)
四、高职院校“互联网+就业精准帮扶”实施路径
高职院校“互联网+就业精准帮扶”实施路径是以大数据收集的就业困难学生信息为主体,通过手机与语音通信、微信平台与公众号、就业信息网站和面对面交流指导,实现就业政策与就业信息、单位信息与岗位、就业心理心态指导、就业创业指导和就业帮扶措施的精准推送,并实现就业帮扶跟踪反馈的目的。(见图7)
通过对就业困难学生信息进行全面采集,按照就业困难类别对学生施以“分类引导,全面掌握”的思想,对不同类别就业困难学生采取不同的就业帮扶措施;以“互联网+大数据”就业平台数据为依据,根据不同类别就业困难学生的特点和就业困难学生就业帮扶不同需求;构建“互联网+就业精准帮扶”体系机制,实现精准对接和精准帮扶;通过“互联网+就业精准帮扶”体系机制数据分析和统计功能,安排就业帮扶管理专人,实时对就业帮扶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和统计,及时掌握就业困难学生的就业状况,分类分批解决困难学生的就业问题;利用“互联网+就业精准帮扶”体系机制,构建高职院校就业帮扶工作考核体系,将就业帮扶责任落实到人,将就业帮扶措施细化到过程,以就业帮扶的成效为依据,实行就业帮扶工作的精准考核。
高职院校“互联网+就业精准帮扶”体系机制研充分体现了精准扶贫的核心,以“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管理和精准考核”为要求,是精准扶贫思想的在就业帮扶过程中的集中体现。
参考文献:
[1]丁建安.就业困难毕业生的精准帮扶机制研究[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7(4):34-37.
[2]孙标.新媒体环境下高职院校学业帮扶体系构建研究[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5):81-83.
[3]刘寒.甘肃省精准扶贫大数据管理平台的设计与实现[D].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5:5-8.
[4]明承瀚,党瑞红.大数据理念在高校就业工作中的应用》[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4(20):27-31.
[5]谭磊.高校精准就业工作模式构建与实施路径研究[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7(11):60-64.
[6]潘帅.新常态下我国精准扶贫工作机制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6:22-28.
(责任编辑:张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