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分类:
子分类:
返回
文库吧用户登录
快速导航关闭
当前搜索
当前分类
子分类
实用工具
热门搜索
文库吧 > 学术 > 学术期刊 > 科技资讯

鸡距笔笔头制作工艺研究

鸡距笔笔头制作工艺研究

肖英林

摘  要:鸡距笔因特殊之处深受文人雅士的喜爱,由于鸡距笔需要制作笔芯,然后再缠纸,添加适量副毫之后捆扎,制作过程比较复杂。鸡距笔笔头制作工艺除了传统毛笔必不可少的择毫法,熟毫执胎成型法外,缠纸法是为了增加毛笔的弹性,是笔头制作工艺非常重要的环节。

关键词:鸡距笔  缠纸法  择豪法  熟毫法

作为文房四宝之首,被无数文人雅客所称赞,一句“莫讶书绅苦,功成在一毫”更是说出了制笔者和用笔者的心声,表明了笔的重要性。鸡距笔,顾名思义因笔头像鸡的爪子上的比较突出的鸡距而得名。在魏晋隋唐时期,毛笔的的笔锋多粗短锋利,毛笔的形制特点也是以硬劲粗短为主,其中最具代表特色的就是鸡距笔。面对新材料和新的制笔技术,鸡距笔的制作便有了很大的可能性。

1  择毫法——毫中选择最优质的毛料

古人对选毫非常严格,所谓的择毫,就是对原始动物的皮毛和毛料进行相应的选择,如动物毛皮的季节和所在的产地,简而言之,就是选择最佳的毛料来制作笔头,这其中还包括最重要的选毫和分毫,这也是整个制作步骤中最重要的环节。毛料的种类繁多,圆,扁,曲,直,粗,细,长,短等等。而笔工要在这当中选择最优质的毫毛,选择毫毛这项繁琐的工序,相当考验笔工的耐心和心性,择毫主要在水里进行,借助清水对毛料进行整理合并,以达到适合笔头最合理的搭配。

1.1 识人观其事,择毫必先识

对于择毫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要能够认出毫的好坏、品质的优劣以及对毛料的整体情况有很深入的了解认知。对毫的选择要精益求精,绝对不可以次充好,这是对择毫人最基本的要求。当然对毛料的产地以及季节的识别也是一个识毫人的基本技能。宋朝有一个笔工萧询就是一个天才识毫人,从小就能清楚的识别毫的品质。识毫是择毫的前提,不会识毫也就说不上择毫了。

择毫就像是千军万马只要一人,对毛的要求苛刻至极。白居易曾诗云千万毫中选一毛。其言足以明毛之以毫之重。唐代陆龟蒙曾言“文兮乏寸毫,武也无尺铁。”其言毫于笔乃重中之首。

1.2 笔之成者优,择毫必为首

择毫要求对每一根毛料的强弱、长度、色泽、柔软程度进行精细的挑选。善于择毫是笔锋爽利的前提。具体而言就是把毛皮上全部的毛放在盆的上面,初次的挑选,先行将无用的杂毛、绒毛以及其他杂物去除掉,余下的部分可初步称之为毫。选毫要干净,将不可用以制笔的弯曲的柔软的劣质毛全部剔除。这部分毛与初步剔除的毛一样,再无其他用处。因此宋人张邦基曾言:凡笔择毫净,卷心圆,便是功夫。当然,作笔心以及笔披的毛,更加不能有一根杂毛、弱毛混入其中。而且笔工要以己之眼择最优之毛,选毫是一种功夫,需要笔工有眼明手快的本领。由于择毫麻烦而耗时间,大部分选毫多由女性完成。

选毫之后的分类就是分毫了。分毫要求对已选之毫根据不同部位,毫的质量的不同进行细分。在笔头的制作过程中,在不同的部位用不同的毛才能使最好的毫用在最重要的锋尖位置,使笔的质量达到最佳,更能使以后的步骤变得轻松起来。

2  熟毫法

将选好的毫毛分类整理后,下一步就是熟毫。进行熟毫的目的是去除毫毛表面的油污。动物毛发上往往有油脂,为了下一步制作方便,在择毫后首先要去除油污。由于季节的不同,毫毛种类的不同,因此处理的方法自然有所差异。然而就我国数千年的制笔过程中,最主要的还是以下四种。

2.1 石灰水去脂

石灰水去脂是将整理好的毫毛根部放置于新鲜石灰水中,用石灰水的高温来去除根部的油脂,由于石灰水温度高,因此在石灰水刚刚沸腾就要将毫毛取出,不可过热处理。冷的石灰水也可以处理毫毛,根部放入其中浸泡,一夜过去就变成黄色熟毫,用熟石灰将其根部的油脂去除,此方法为一个老方法,时间与石灰的量需要把握,由于不是很好把握,因此现在普遍不太使用这种方法了。

2.2 水蒸气去脂法

毛料整理成型后用水清洗,然后捏成团用纸张包裹成漏斗装,使其底端平整放置与带空格的栅栏上,用锅隔水开始蒸煮,煮完之后出锅即可谓之熟毫。蒸汽熟毫的优点在于除去脂的同时对毛料有一定的塑形作用,使略有弯曲的毛料变得直挺。此外。在毫毛蒸煮过程中于水中加醋可以使其酸碱度平衡。通常毫毛的蒸煮时间大约在一两个小时左右,通过高温去除毫毛中上部污渍以及底部残留的油脂即可。同时在蒸煮的过程中可以增强毛锋吸墨的能力。在蒸完之后,在梁上晾晒一晚上就足以冷却定型,可以增加笔头的稳定性。

除此两种方法外还有自然去脂法、揉擦去脂法。自然去脂法主要是用于羊毫去脂,将羊毫晚间放置于室外通过夜晚的露水,以及空气慢慢使其脂肪自然风化,变成宿羊毫。日久放置自然脱脂的羊毫更加柔软以及吸墨性能好,一般用于制造高档笔的制作。揉擦去脂法是指将毛料洗净后,挤干水放入稻草灰用熨斗加热熨烫,然后用稻草灰反复揉搓直至油污去净达到毫毛直挺无油渍为止。由于这种方法不容易控制,毫毛一般过于处理,因此制出来的笔使用寿命会短好多。

3  缠纸法

唐人制笔最关键的秘诀为“简毛之法,缠纸之要”,缠纸法在唐代仍是制笔的常用工艺。“以麻纸裹柱根,欲其体实,得水不涨”,这制作鸡距笔的重要工序之一就是缠纸,毛笔的发展史很丰厚,为了方便实用,古人一直在不断创新改善毛笔的形质,鸡距笔所用到的缠纸法也是其中改善的一個过程,缠纸法就是用纸或者绢来包裹着毛笔笔头的柱根的一种方法,主要目的是为了固定笔头的笔根,塑造笔形,更方便于书写。在散卓笔创造以前,原料的限制及其工具,为了更加合理的打造毛笔的圆锥形,古人不得不借助于外在的方法来增加笔根的厚度,缠纸法应育而生。特殊的环境和需要成为创造缠纸法重要条件。唐朝时期,文化艺术高度繁荣,正如前文所提到的日本正仓院唐笔,正仓院的毛笔笔柱多被纸和绢包裹住,天平笔的笔头被裹柱了五分之三,笔尖短而锋利,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缠纸法在唐时就很盛行。作为中国历史上文学最繁荣的时期,书籍多被临摹抄写,已到对内对外传播的效果,再加之,隋唐时期推行科举制,对书写的形体很是重视,普通的毛笔笔尖容易受损,所用的时间较短,根本跟不上用笔者的需求,所以为了更好的书写,更好的节约成本,又想到了“换头不换笔”的法子,及“退笔法”,让我们不得不再次感叹古人的智慧,遇到问题解决问题,人们用麻纸和绢来固定笔头,解决了用粘黏物来固定笔头,更加易拔易插,麻纸裹住了笔头的上半身只留下了笔尖,再加上被笔头被麻纸裹住,墨汁的储蓄量增加,墨汁下泄的速度稍微了慢了一些,书写的时间增长,书写出来的效果更佳,更合适当时的社会需要。

4  结语

因为小字书写的需要,江西文港的制笔工艺大师在前几年就开始研制,复制日本正仓院的唐笔。现在,文港的笔市都可看到鸡距笔的身影,这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更是对适应现代用笔需求的创新和发展。

参考文献

[1 ]陈涛.唐宋时期制笔技术的传承与革新[J].南都学坛,2019,05.

[2] 何学森.书法史唐宋转型中的毛笔形质变化及其意义[J].书画世界,2016,11.

[3] 郑明.文港赣笔制作的技与艺[J].艺术中国.2016,04.

[4] 李小平.古代毛笔“缠纸法”浅议[J].紫禁城.2014.12.

[5] 朱友舟.鸡距笔考[J].书法.2013.07.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 www.wk8.com.cn
本文地址:https://www.wk8.com.cn/xueshu/1737.html
我们一直用心在做
关于我们 文章归档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c)2021-2022 wk8.com.cn

ICP备案号:晋ICP备202100324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