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工作室制教学模式是以工作本位学习为主,教学安排均围绕项目开展,以做代学,学生通过不断练习与反思来提高专业技能,体现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特点。造价工作室的良性运作可以促进企业和高校的亲密互动,助力高校、学生、企业三方共赢合作目标的实现。对校企双方在合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关键词:工作室制;教学改革;实践教学;工程造价;企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8)10-0047-04
校企共建专业工作室是职业院校进行教学改革,突破传统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手段。通过整合学院的实训场地,将企业的能工巧匠和职教专家引入校内,建立高水平的人才培养平台,是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近年来一直坚持的改革路线。本文以與广东华联建设项目管理咨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联公司”)合作的造价工作室为研究主线,分析校企共建造价工作室教学模式的必要性与可行性,揭示建立造价工作室对学院和企业发展的推动作用。
一、校企共建造价工作室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一)工程造价专业原有实践课程的局限性
工程造价专业培养的是具备一定的造价管理知识,能够熟练编制工程预算书的应用型技术人才,对学生的技术应用性要求极高,加强学生在校期间的实践,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必要手段。
目前各高校常见的实践课程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在校内建立实训室,由专业教师指导实践;另一种是在校外建设实践教学基地,分期分批送学生到实践基地进行现场观摩和学习。这两种实践方式均存在一定缺陷,难以达到应有的教学效果,距离企业对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第一种校内实践的方式,容易造成纸上谈兵,专业教师往往重理论,轻实践,工程经验欠缺,实训过程中所用工程图纸多是“例子工程”,实践教学难以达到真正实践锻炼的目的[1]。第二种校外实践教学的方式,往往又会流于形式。学生到造价咨询企业进行实习,造价计算的风险性和学生专业能力的局限性,促使企业不能、也不敢把真正的工程任务指派给学生,学生在企业实践期间,通常是在打杂,并不能接触实际的造价工作,也达不到真正实践锻炼的目的。英国著名教育经济学家马克·布劳格(Mark Blaug)甚至提出:“学校形态的职业教育毫无意义。”
(二)造价咨询企业的生存现状
造价咨询属于智力密集型行业,对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要求非常高,个人的专业素质和执业水平决定了其服务的质量。但是由于造价咨询行业初期投资小、准入门槛低,近年来各地涌现出大量中小型的造价咨询企业,使得整个行业竞争加剧。企业为了在同行竞争中求得生存与发展,或竞相压价,以超低价格承接业务;或托关系、走后门,搞关系竞争。造价咨询企业的运营成本提高,但收费不足,员工的劳动输出得不到等价交换,所得薪酬对专业技术人员缺乏吸引力,造成大量(约占50%左右)的造价工程师“流入”建设单位(特别是房地产公司)、设计、施工企业[2]。
由于人才的流失与匮乏,许多造价咨询企业的业务范围单一,只能从事工程预结算等方面的咨询工作,而很难承接专业要求更高的造价管理工作,狭窄的业务范围又影响了企业的长足发展。
(三)校企共建造价工作室的可行性
鉴于目前对造价咨询行业专业人才需求的紧迫性,以及高校实践教学模式存在的局限性,我系于2014年9月与华联公司合作共建造价工作室。“华联造价工作室”建设是以项目合作的方式,吸引企业参与校内学生的实训实践。华联公司将一些基本类型的造价项目交给工作室完成,同时选派专业技术人员到工作室指导学生完成实践任务,协助解决技术性的问题。“华联造价工作室”这种校企合作模式,是结合工程造价的专业特征,精准落地,在高校与企业之间架起一座交流的桥梁,高校按照企业要求培养人才,企业依照学生的工作能力分配工作任务,使学生的职业能力在工作过程中得到锻炼与提高,是职业教育的完美形式。这种更加开放的、工作室制的办学模式在其他高校已有开展[3~6],并取得了一定的建设性成果。我们在专业工作室建设实践过程中,也在不断吸取他人的经验,少走弯路、错路。
二、造价工作室人员的组织设计
(一)选拔与组织
工作室采用“学生自主,双向选择”的录用原则。在一年级新生入学后,会有一次“华联造价工作室”的宣讲活动,介绍工作室的选拔和运行机制。经过第一学期的适应性学习,学生对造价专业有了一定了解,在第一个学期末,学生可以根据个人兴趣和职业规划自主报名参加工作室,为学生的个体成长提供更多的选择路径。在第二个学期,在不影响基础课程学习的前提下,利用晚修时间对报名工作室的学生进行一系列的专业培训。并在学期末对所培训的学生进行综合测评,根据专业测评成绩、基础课程成绩和学习态度,择优选拔一批学生进入工作室继续进行深度培养。
(二)培养与考核
“华联造价工作室”以能力培养为先,被选拔进入工作室的学生具有工作室“实习员工”的身份,采用工作本位制的学习模式,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符合职业能力培养要求的研修项目,以做代学。
学生每计算完成一个研修项目,指导教师还会针对其成果进行审核与点评,并给出学生在该项目上的考评成绩。同时学生也会获得公司原有的结题资料,对照自己的计算结果,进行学习与反思,从而提高自己的工作技能。在不影响专业课程学习的前提下,一般在一年的培养考核期内,学生能完成4至5个由易到难的工程项目,有助于学生职业技能的稳步提升。
(三)评价与聘任
一年的培养考核期结束,即第二学年末,根据学生完成项目的综合得分和本人的实习意愿,择优聘任学生为工作室的“正式员工”,学生到工作室进行顶岗实习。这批学生要做的项目将不再是研修项目,而是华联公司的真实生产项目,向公司输出计算成果,计算过程由华联公司的技术人员进行指导,其计算结果被审核认可后,学生也会像企业员工一样获得一定的“提成”鼓励。工作室的学生毕业后可以优先选择进入华联公司,不愿进入华联公司工作的学员,也会获得华联公司颁发的实习考评证书,以华联公司的影响力帮助学生更好地获得市场认定。
工作室的人才培训计划是由校企双方共同制定,体现工学结合的培养特点,并将企业管理标准纳入评价体系,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工作技能。表1为常规教学模式与造价工作室教学模式的比较。
三、实施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效果
所有工程项目,不论是业主方、施工方或者是第三方的造价咨询机构,在出具概算价、预算价、合同价、结算价时,必须具备自己的核心预算人员,才能使利益最大化。造价行业发展十分迅猛,对造价人才(包括造价员和造价工程师)的需求不断增加。通过校企共建的工作室,可以使企业与学校之间的交流更加顺畅,企业对学生技能的要求表达更加直接,学院的人才培养方案调整更具有针对性,学生的职业技能提升更快。
校企共建工作室的合作模式,可以促进企业和高校的良性互动,助力高校教学模式改革,提高学生职业工作能力,实现学校、学生、企业三方共赢的教学目标,如图1所示。
(一)提升学校的行业知名度
“华联造价工作室”创造了一个真实的工作环境,解决了学生实训项目真实性的问题。工作室实施双师制教学,解决了学生实训内容专业性不足的问题。通过教师及企业员工手把手指导,学生在完成工程项目预算编制的过程中,基本工作能力、专业基本能力得到了巩固与提升,造价专业工作能力也得到了锻炼,使学校的人才培养更加符合企业需求。造价工作室学生工作能力的提升模型,如图2所示。
通过造价工作室与华联公司的深度合作,不但使学生的职业技能得到了提升,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也得以提升,从而使造价工作室成为一个良好的人才培养场所,并有助于提升学校的行业知名度和社会竞争力。
(二)提高学生的职场竞争力
“华联造价工作室”采用准企业化的管理方式,为学生营造真实的职场氛围。在工作室内,学生在教师和技术人员的双重指导下完成实际工程项目,采用绩效考评、优胜劣汰的方式选择学员的去留,甚至在第三年学年,更是通过绩效“计酬”的方式考核学生的职业技能。这个过程既锻炼了学生的专业工作能力,也使学生熟悉造价咨询企业的运行模式和管理机制,使学生树立敬业爱岗、精益求精的职业精神,学生的专业工作能力和职场竞争力都得以提高。
据统计,自“华联造价工作室”成立以来,每届毕业生的近半数是经过工作室培训或培养的,这些学生毕业时的实习工资较其他同学高出20%以上。
(三)增强造价咨询企业的行业竞争力
“华联造价工作室”对华联公司而言,就是利用高校的实训场地、人员(学生)来完成企业的工程项目,为企业节省初期投入和人力成本,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造价工作室的良性运作,可以促使企业的技术人员提高工作效率,有时间、有精力去承接更多、更高层次的工程项目,为企业的长远发展助力。同时工程造价企业通过工作室的合作可以率先选拔学生,甚至对部分优秀学生进行重点培养,为企业的人才储备助力。
四、校企合作过程中存在问题的解决策略
(一)工作室硬件配置及专業指导教师薪资问题
在造价工作室运营初期,因看不到产出,华联公司不愿意投入资金,只同意派出技术人员对学生进行专业指导。学院以人才培养为重,充分利用各种实训室场地,尽力拓展工作室空间,满足工作室日常培训和工作的需要。对于企业选派到工作室的专业技术人员,根据其指导学生的工作量,按实践教学指导教师的标准支付一定的带徒津贴[7]。工作室运作正常以后,工作室能够完成一些实际工程项目的计算,企业能够从工作室获得产出,这时华联派到工作室的技术人员薪资就不用学院支付了,企业还会愿意为工作室配备一些必要的设备,并为学员支付一定的酬劳。
(二)工作室学员的组织与管理问题
学校每学年选拔一批或两批专业成绩好、有责任心的学生补充到工作室,来保持工作室的活力,学生的选拔与管理由学校派专人负责。工作室的日常管理采用记分考核制,低年级的学生参与工作室的实践活动是没有薪酬的,高年级的学生在可以承担部分工程项目后,根据其绩效积分,可以分享到一些项目的酬劳,这也是保持工作室活力的一种方式。
(三)利益分配的问题
工作室的工作任务是否饱满,校企合作是否稳定,主要是一个利益分配的问题。学校必须从大局出发,以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校声誉为根本,不计较利润分成的多少,在工作室的组织设计中,充分考虑企业的利益诉求,使工作室可以有实际的产出,企业能在工作室获利,工作室才会获得更多的工作任务,就会有更多的学生得到实践锻炼的机会。只要平衡了高职院校的“名”和企业的“利”,造价工作室的发展就是稳定的。
综上所述,校企合作的造价工作室能促进企业和学校的良性互动。对学校而言,造价工作室能促进学校人才培养模式变革,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使其更加符合人才市场需求。对企业而言,造价工作室可以为企业节约运营成本,提高企业工作效率,促进企业高效稳步发展。
参考文献:
[1]郭喜庚.从实践教学变革论专业人才培养[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10):117-118.
[2]王锦标.工程造价咨询业现状及发展研究[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3(8):40-42.
[3]钟阳晶.以学生工作室为平台培养高职院校学生的创业创新能力[J].职业教育研究,2014(10):80-83.
[4]谢良才,常晓雪,魏明.职业院校项目工作室教育功能案例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15(8):5-9.
[5]曾筱.西华大学环艺专业“工学结合”工作室制教学模式改革初探[J].职教论坛,2016(11):60-63.
[6]黄琛.基于专业工作室的工程造价专业课程体系分析 [J].职业教育研究,2017(5):64-68.
[7]高志研.框架初步形成改革任务仍需压紧、落实——
第一批试点年度检查情况综述[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8(4):37-41.
(责任编辑:刘东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