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分类:
子分类:
返回
文库吧用户登录
快速导航关闭
当前搜索
当前分类
子分类
实用工具
热门搜索
文库吧 > 学术 > 学术期刊 > 职业教育研究

关于构建中职“发现教育”体系的思考

关于构建中职“发现教育”体系的思考

摘要:面对当前中职学校学生厌学、教师厌教、学校难办的发展困境,需要转变观念,以新的理念引领中职教育发展。“发现教育”思想契合了当前中职教育特点,是中职教育改革的新思想、新方向。要以“发现教育”理念为指导,从校长、教师、学生三个层面,构建以发现校长、成就校长,发现教师、成就教师,发现学生、成就学生为核心的中职教育系统“发现教育”体系,开创中职教育新局面,促进中职教育大发展。

关键词:中职教育;发现教育;发现学生;发现教师;发现校长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8)08-0046-05

近年来,中职教育蓬勃发展,为国家培养了大批高素质技能人才,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当前的中职教育依然面临着诸多困境,一些新问题凸显,严重影响了中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和中职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这些新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中职学校招生难、教学难、学管难的问题日益严重,中职学生厌学率、生源流失率升高;二是中职教师的教学效能感和教学积极性下降,职业信念动摇;三是一些中职学校管理不善,办学理念偏颇,办学质量徘徊不前甚至有下降趋势。面对当前中职发展困境,需要以新理念、新思路来引领中职教育发展。“发现教育”理念契合了当前中职教育特点,是中职教育改革的新思想、新方向,将对中职发展起到积极的引领作用。

一、“发现教育”的含义与理论架构

(一)“发现教育”的含义

“发现教育”中的“发现”并非仅仅指人发现外在的人、事物、规律,也应包括发现内在的自己,即“发现”包括发现他人、他物和发现自我两个方面或两个维度。“发现教育”的教育对象也并非仅仅指向学生,也包括教育者本人,包括教师、管理者以及家长。因此,根据教育对象不同,可以从狭义和广义两方面界定“发现教育”。

狭义的“发现教育”是指教师对学生的“发现教育”,指教师以全面客观发展的眼光来认识学生,既要看到他们身上消极的一面,更要看到他们身上积极的一面,既要看到他们的性格、认知特点,还要看到他们内在的渴望与需求。要以民主、平等、尊重的心態走近学生,与之沟通相处;教学中因材施教,通过对学生的认可、欣赏和激励唤醒学生,激发学生的潜能和学习兴趣;同时,引导学生自我发现,在不断唤醒自我、完善自我的基础上超越自我、成就自我。

广义的“发现教育”,是指在一个大的教育系统中社会对校长的发现、校长对教师的发现、教师对学生的发现三个层面的“发现教育”。发现校长、成就校长是“发现教育”的实施基础,校长发现教师、成就教师是“发现教育”的关键,教师发现学生、成就学生则是“发现教育”的最终目的。“发现教育”是一种二维三层面的整体教育思想体系。其理论架构见下页图1。

(二)对“发现教育”内涵的理解

1.“发现教育”是因材施教、按需施教的教育

真正有效的教育需要面对真实的学生,因材施教。“发现教育”是建立在对教育对象的全面客观认识基础上的因材施教。它倡导并要求教育者全面客观地认识学生,用多维立体的发展眼光来看待学生。既要看到学生身上的问题与不足,更要看到他们身上的优点与长处;既要看到他们学习中的困难与压力,还要看到他们的努力与付出,看到他们内在的渴望与追求。

2.“发现教育”是以爱和尊重为核心的人性教育

马卡连柯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苏霍姆林斯基把教师热爱学生视为“教育的奥秘”;心理学家威廉·杰姆斯说:“人性最深层的需要就是渴望别人的赞赏,这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的地方”。马斯洛需要层次论和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每个人人性中最本质的需求就是渴望被关注、被接纳、被理解、被认同、被尊重、被爱、被赞赏。“发现教育”正是基于对人性的这些最基本需求的发现和认知之上的一种教育思想,关注、接纳、肯定、欣赏、激励、支持是“发现教育”最明显的特征。

3.“发现教育”是唤醒、激励教育

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育的本质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唤醒、激励和鼓舞。”雅思贝尔斯说:“教育的本质是心灵的教育,是一棵树摇动一棵树,一朵云推动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一个灵魂”。威廉·詹姆斯研究发现,一个没有受过激励的人仅能发挥其能力的20%~30%,而当他受过激励后,其能力是激励前的3~4倍。中职生在以往的中小学教育中学习成绩大都在中下游,他们很少获得家长和教师足够的爱、关心、理解、尊重、赏识和激励。而这些恰恰是一个人成长过程中所需要的最重要的东西。因此,发现他们内在的需求,给他们注入积极基因,唤醒其尘封的心灵,激发其无限潜能,是中职发现教育的首要工作。

4.“发现教育”是规则教育、责任教育

学生身上的问题、缺点与不足,只不过是学生成长过程中的一些特点罢了,需要我们在肯定学生优点和努力的基础上,恰当合理地运用规则、纪律来约束、鞭策,引导帮助学生修正努力方向,学会为自己负责,懂得自律和担当。

5.“发现教育”是自我发现、自我成长的教育

“发现教育”既是对他人的发现,也是对自己的发现,对自己的优势、长处、潜能、价值、渴望、追求与梦想的发现。“发现自己”是“发现教育”的核心内涵。引导学生发现自己、成长为最好的自己,是“发现教育”的最终目的[1]。

6.“发现教育”是服务教育

“发现教育”认为学生不仅仅是学校和教师的教育对象,而首先是学校和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服务对象,是应当给予礼遇的人。学生家长、社会和国家向学校支付了教育服务资金,学校有义务和责任向学生提供令人满意的教学服务。没有学生,学校也就没有存在的价值和基础。学生不爱学习,错不在学生,是教师不了解学生,没有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或为学生提供适合并令其满意的教学产品和服务。因此,“发现教育”要求教师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服务观,为学生精心服务的服务意识。学生的满意程度是衡量学校一切工作的重要标准。

7.“发现教育”是二维三层面的整体教育

基础层面是发现校长,并使校长成为推动教师成长进步、推动学校发展的第一推动力;中间层面是让教师成为掌握“发现教育”理论和方法,具有自我学习、自我觉知、自我提升能力,善于发现学生、推动学生成长的教师;最上一层是让学生成为掌握发现学习方法,具有自我发现、自我唤醒、自我成长能力的学生。最终目的是在发现校长和教师的基础上发现学生,发现每个学生的特点与个性,因材施教;同时,引导学生发现自我,健康成长。

总之,“发现教育”既是一种教育方式、教学方法,也是一种教育哲学思想。它更加注重人的主动性、发展性、多面性,倡导把重视人、理解人、尊重人、爱护人、提升和发展人的精神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它关注人的现实需要和未来发展,注重开发和挖掘人自身的禀赋和潜能,致力于培养人的自尊、自信、自爱、自立、自强意识,从而不断提高人的生存和发展能力,促进人自身的发展与完善。它是一种建立在对人的尊重和爱的基础上的教育,是对人性的再认识和发现,是一种真正以人为本、因材施教、按需施教的教育,是对传统的灌输、命令、批评、指责、打击以及消极标签型教育的否定和革命。

二、“发现教育”与中职教育的契合性分析

(一)“發现教育”契合了当前中职学生的性格、认知特点及其内在成长需要

许多中职学生在小学和初中阶段学习成绩不理想,自尊心和自信心曾受到很大打击,但他们仍然有自己的梦想和追求,渴望进步与成功。他们内心更渴望教师的爱、关怀、支持与帮助。但由于人们并不了解中职学生群体,往往用中考成绩这一标准来衡量他们,看到的更多是中职学生的问题与不足,无视他们的优点和他们的努力。由于对中职教育的理解偏差,不少中职学校把职业教育简单等同于就业教育、技能教育,把学生当就业工具来培养。调查表明,当前中职学生内心最需要的是自信、理解、爱、信任、朋友、关心、支持、尊重,知识技能仅排在他们需要的九个选项的最末位[2]。中职教育中教与学的结构性错位,加之教学方法的单调乏味和传统落后的教育管理,学生厌学也就很自然了。

因此,实施“发现教育”,充分了解认识中职学生,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认知水平,满足其在以往学习和生活中缺失的被关注、被接纳、被理解、被认同、被尊重、被爱、被赞赏的心理需要,用爱和智慧唤醒他们尘封的心灵,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这是从根本上解决中职学生厌学难管的最佳办法。

(二)“发现教育”契合了当前中职教师成长的需要

目前,人们对中职教育还存在一定程度的偏见。这严重打击了中职教师的尊严感和职业荣誉感,打击了他们的教学积极性。许多中职教师能力欠缺、动力不足,再加上来自学校以及中职教师自身、家庭等多方面的压力,厌教倾向日渐严重。

“发现教育”不仅倡导发现学生,更倡导发现教师。唯有全面客观地看待中职教师,尊重、肯定、欣赏、激励、支持中职教师,才能有效降低并消除中职教师的倦怠情绪,发挥中职教师的教学积极性,提高中职教学质量,推动中职教育健康发展。

(三)“发现教育”契合了当前中职学校内涵发展和校长成长的需要

一所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办学水平在很大程度上是学校领导层办学理念和办学能力的体现。

目前,大多国办中职学校实行的层级行政管理模式,使得中职学校管理日益行政机关化。有的中职校长满于现状,不思进取,管理上坐等靠要,缺乏把学校做大做强的抱负和进取精神;有的拿中职生源差、难教难管做文章,以生源为挡箭牌,为自己办学质量差、效益不高推卸责任;有的家长作风严重,重行政轻教学,教师积极性受到很大打击,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制约了中职教育发展。因此,在中职教育系统推行“发现教育”,改革中职教育行政管理体制,充分发挥中职校长的积极性、创造性,是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

三、“发现教育”在中职教育中的实施路径与策略

在中职教育系统贯彻实施“发现教育”,需要以“发现教育”理念为指导,以“学生内在成长需求”为导向,构建以发现校长、成就校长、发现教师、成就教师、发现学生、成就学生为核心的中职教育系统“发现教育”体系。具体来说,要从以下三个层面分层推进实施。

(一)政府层面:完善机制,发现校长,成就校长,从根本上激活中职学校办学活力

1.充分认识校长对学校、对区域教育发展的重要作用

校长是学校发展的引领者。凡是办得好的学校,无一不是有一个具有强烈事业心和责任感,德才兼备、为师生表率的好校长。正所谓“有一个好校长才有可能办出一所好学校”。

2.改革中职行政管理体制,实行中职校长公开竞聘制

以中职学校内部管理去行政化为改革突破口,逐步退出中职校长行政任命制,建立中职校长公开竞聘机制;面向社会公开招聘,遴选理念先进、领导能力强、有进取精神的德才兼备的专家学者担任校长。要取消中职干部行政级别,实行校长职级制。山东青岛、济南等多地已试行,效果明显。

3.健全中职校长培训、考核机制

要加强中职校长的培训工作,扩展现有的“卓越校长领航培训计划”的培训范围和培训人数,转变中职校长观念,提升中职校长能力,使中职校长从过去的“唯上、唯官”办学向“唯市场、唯发展”办学方向转变,从根本上激活中职学校办学活力。

(二)中职学校层面:发现教师,成就教师,激发教师工作热情

1.校长要从思想上认识到教师的重要性

对中职学校来说,“照顾好那些照顾学生的人——教师”便是做好学校一切工作的基础和起点。因此,中职校长要牢固树立并坚持“以教师为本,尊重教师、依靠教师、服务教师、发展教师、成就教师”的教育管理理念,认识到教师是学校发展的决定力量,是服务的主体而不是管理对象;教师不是用来“管”的,是用来被尊重、被肯定、被鼓励、被欣赏、被激励的;好教师不是“管”出来的,而是“发现”出来的[3];要建立顺畅的上下沟通和联系渠道,认真听取广大教师的建议和意见,让教师参与学校民主管理决策,培养和增强教师的主人翁意识。

2.校长要善于发现、唤醒教师、用好教师

管理大师肯·布兰佳说:“优秀的领导不是高高在上,而是从金字塔顶端走下来,成为服务型领导,为员工创造激励型环境和足够灵活的组织机制,使他们有足够空间去发挥自己的最佳水平。当领导把员工当做英雄来看待时,他们就会把顾客当做世界上最重要的人来对待。”校长不仅要成为教师的带领者,还要成为优秀教师的发现者、制造者。每个教师都是独一无二的,都有自己的潜质,内心都渴望进步、渴望成功、渴望得到领导的表扬。校长应当善于发现教师的闪光点,要像唤醒学生一样唤醒教师,尊重、肯定、激励教师,为教师“搭舞台、压担子、创条件”让他们施展才能,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成就教师,成就学校。

3.健全公平合理的教师薪酬激励和分配机制

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将待遇、荣誉向一线教师倾斜,鼓励广大教师安心于教学一线,感受到愉悦感和成就感。如果每一位教师都能满腔热忱、真心投入到教育教学中,必将结出丰硕的果实。

4.完善教师培训体系,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目前,不少中職教师仍然采取灌输、说教、批评,乃至强制、训斥、惩罚等管制方式来教育学生。这样做的结果往往是学生的自信心、进取心、自尊心受到更大的伤害,并产生对抗和厌学情绪。为此,要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引导鼓励教师通过不断学习踏上“自我发现、自我唤醒、自我成长”之路,使广大教师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和自身角色,与学生共享教学的快乐。

5.构建多元立体化的“发现教育”新模式

以“发现教育”理念为指导,构建“以学生为主体、以课程为平台、以课堂和实训室(车间)为主渠道,以活动为支点,多方位全面渗透”的多元立体化的“发现教育”体系。通过专业课、基础课教学以及学生实习实训活动、班会社团活动、学习参观考察、校运会、成人礼、家校共建活动、校企活动以及各类模范、标兵、先进人物评选等活动,将尊重教育、感恩教育、责任教育、梦想教育、成功教育、激励教育、规则教育、社会主义价值观教育等有机地贯彻进去,将学生道德培育和品质养成贯穿于学校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构建具有“发现教育”特色的校园文化,推动学生健康成长。

6.实施爱心育人工程和名师名专业工程,加强职教团队建设

要大力推进“以生为本,爱生如子”的爱心育人工程、名师名专业工程和青蓝结对子工程,加大教学名师奖励、扶持力度,培育一批引领示范的“教学模范”,发挥“点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的示范效应。打造一支理念先进、素质优良、业务精湛、结构合理、踏实敬业、富有活力的职教师资队伍,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7.实施“教师幸福满意”工程,加强对中职教师的人文关怀

要高度重视关心教师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给予教师更多的关怀、支持和帮助,教师的工作成效就会随着幸福感的提升而大幅提升。学校照顾好了那些照顾学生的人,广大教师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他们也就能全身心地照顾好学生;照顾好了学生,也就照顾好了学校的未来。

(三)中职教师:发现学生,成就学生,推进有灵魂的教学

1.提升自我,转变观念,全面客观地看待、发现中职学生

教育是一个需要教师不断学习、不断成长的事业。只有不断学习、反思和自我唤醒,才能提升自己的专业教学水平,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才能对自己、对学生、对职业、对社会有一个更高、更全面、更深刻的认识,才能全面客观地看待学生,看待中职教育,破除落后观念,转换并重塑自己的教育角色,与学生建立新型师生关系,做到与学生共成长,与社会共发展,享受教学的快乐[3]。

2.践行以爱为核心的快乐教学理念

教育是一项爱的活动。如同人的成长历程一样,教学工作也是一个接受爱、感受爱、享受爱、奉献爱的过程。当教师通过学习和自我觉醒感受到自己内心里的爱的时候,他就会感到无比的幸福,感觉到浑身充满力量,就会认识到自己的价值和生命的意义,就会带着爱走近学生,用爱和智慧唤醒学生,帮助学生揭掉身上被贴的消极标签,激发他们的潜能,学生便会慢慢觉醒和成长,“皮格马利翁效应”和“罗森塔尔效应”就会体现在每一个学生乃至教师身上。这也正是“以爱和规则为核心,以发现、接纳、尊重、欣赏、支持和激励学生为原则,以师生共同快乐成长为目标”的发现教育快乐教学理念的有力体现。

3.推进有灵魂的课程教学

课程教学是实施发现教育的最重要载体。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高效教学必不可少的三个教学维度目标。但是,在中职教学中,往往是只见技能和方法,不见人的情感、思想和追求。第三维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重要核心就是工匠精神,然而这一目标往往被许多教师忽视。而它却是最重要的,因为它是连接教师与学生的纽带,是连接教学与学生发展的桥梁。没有第三维度的教学,没有工匠精神引领的知识与技能教学,只能培养出“工具”,不可能培养出大国工匠。只有实现了第三个维度,才能实现教与学的完全对接,教学才能变成有灵魂的教学,才能使学生在获得知识、技能的同时学会学习、学会做人。

4.创新“发现教育”方法

教师要积极了解并利用学生的性格和认知特点,灵活采取项目教学、任务引领、案例分析、游戏、情景设计、全身心体验等教学方法,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有意识地引导、启发、调动学生用各种感官去学习、体验,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增强学生对课程的兴趣和学习信心,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

参考文献:

[1]张耀德.发现教育:让每一个孩子成就最好的自我 [J].江苏教育研究, 2015(31):46-48.

[2]李文柱.发现学生:中职教育大发展的新起点[J].职业技术教育,2016(23):63-67.

[3]孙双金.发现教师:揭开学校发展的密码[J].人民教育,2016(13):11-15.

(责任编辑:杨在良)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 www.wk8.com.cn
本文地址:https://www.wk8.com.cn/xueshu/17397.html
我们一直用心在做
关于我们 文章归档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c)2021-2022 wk8.com.cn

ICP备案号:晋ICP备202100324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