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分类:
子分类:
返回
文库吧用户登录
快速导航关闭
当前搜索
当前分类
子分类
实用工具
热门搜索
文库吧 > 学术 > 学术期刊 > 职业教育研究

历史视角下的工匠精神诠释

历史视角下的工匠精神诠释

谢良才

从历史上看,工匠精神依附于一定的职业和职业人而存在,是工匠们追求个人收益和职业发展的产物。工匠精神是工匠持久地精心工作以期达到产品和服务的升级与创新的职业素养,其效果明显地体现在产品或服务的质量上,通常会表现出较高的艺术性,甚至让用户体验到至高无上的“道”;其收益则体现在恪守工匠精神的职业人的职业发展收益。

工匠作为社会的一份子,长期社会地位低下,生存环境并不理想,他们辛苦劳动、精益求精地工作,首先是在为自己的生存而努力。对工匠而言,只有生产出具有较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他们才能被消费者认可,从而在业界立足,才能获得生存的经济基础。就中国传统手工业而言,具备工匠精神的工匠,懂得把产品做精、把服务做实,懂得以此建立顾客忠诚,并逐渐在业内建立良好的口碑,从而获得长远的稳定生计。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工匠精神最初源自于工匠对生存的需要,是来自于个人的经济收益需求。同时,在工匠通过个人技艺水平提升建构业内口碑的过程中,逐渐推动整个行业的产品质量提升和服务精益求精,整个行业的产品标准和服务标准也随之逐渐建立起来。对整个社会而言,产品和服务质量提升逐渐推动了消费者消费水平和消费品味的提升,反过来又对工匠们提出了更高的技艺要求,生产和消费形成良性互动。

工匠们在追求产品和服务质量的过程中,通常都善于利用一切身边的物质资源,能够合理地使用大自然的馈赠,因势利导地开展工作。很多工艺都追求最大化地利用自然资源并尽可能地节约生产成本,如草编、木版画、泥人等。这首先源自于生产中的成本约束和对利润最大化的追求,但同时也体现了人类对可持续发展的追求。

从历史的视角出发诠释工匠精神就会发现,工匠精神发端于职业人对建立稳定生计的物质诉求,高品质的产品和服务是工匠精神在生产中作用的结果,而工匠精神本身则是生产的副产品。因此,今天我们討论工匠精神的培育也应该充分考虑到职业人的生存和职业发展需求,在此基础上去实施对工匠精神的追求,才不至于将工匠精神仅仅锁定在精神层面,也就不会感到工匠精神仅仅是一种非物质存在了。

从宏观上看,当前中国处在对高级技术技能人才渴求的时代,如何赋予其工匠精神,则成为一个包含了该群体职业收益在内的复杂命题。因此,培育工匠精神一定要建立在重视经济收益的基础上,要营造重视技术技能人才的社会环境氛围,包括学历提升、经济待遇、社会地位等多方助推。从微观上看,职业院校对学生的培养要给予明确的职业发展路径,通过职业发展前景激励孩子们从基础做起,养成工匠精神,以确保在从业后逐渐建构起稳定的生计。

(责任编辑:张学英)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 www.wk8.com.cn
本文地址:https://www.wk8.com.cn/xueshu/17414.html
我们一直用心在做
关于我们 文章归档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c)2021-2022 wk8.com.cn

ICP备案号:晋ICP备202100324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