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分类:
子分类:
返回
文库吧用户登录
快速导航关闭
当前搜索
当前分类
子分类
实用工具
热门搜索
文库吧 > 学术 > 学术期刊 > 职业教育研究

高职物联网专业单片机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高职物联网专业单片机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曾宝国 曾妍

摘要:单片机课程是高职物联网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对学习后续专业课及从事物联网相关工作起着重要支撑作用。文章分析了高职物联网专业单片机课程的主要特点,并针对课程教学内容的“联网”特性、教学模式的“混合”特性,从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评价方式的重构三个方面阐述了教学改革的具体思路。

关键词:高职院校;物联网专业;单片机;教学改革;混合式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8)09-0073-04

我国高职物联网专业的发展起源大约有三类,即分别以电子类、网络类、软件类专业为主,通过增设感知、传输、软件类相关课程,逐步形成以感知、传输、应用中的某一类为支撑,其他类为辅助的物联网专业。作为感知层的核心课程,单片机课程在三类物联网专业中普遍开设,既是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也是相关职业技能大赛的重要赛点,更是学生毕业后从事物联网相关工作的重要支撑。如何强化单片机对物联网专业后续专业课的支撑作用,如何利用信息化手段提高课程的教学效率,是物联网专业单片机课程教学改革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重要问题[1]。

一、高职物联网专业单片机课程的主要特点

高职物联网专业一般定位于培养物联网工程一线技术技能人才,在单片机领域的基本要求是能从事单片机产品特别是M2M(机器到机器)产品、智能硬件的软硬件测试与工程部署、辅助或直接从事单片机产品的软硬件开发。与传统单片机课程相比,高职物联网专业的单片机课程主要有以下两个特点[2-3]。

(一)教学内容突出“联网”特性

传统单片机课程的教学普遍以MCS-51系列单片机为主,内容选取主要涉及单片机的结构、指令系统及C或汇编语言程序设计、定时/计数器、存储器及接口(通用I/O、A/D、D/A)、串口通讯等,教学重点放在熟悉单片机的寄存器及操作接口上[4]。而在物联网技术体系中,低功耗、高性能、具备网络通信、支持OS等功能的单片机及其他高端嵌入式处理器成为应用主流。因此,物联网专业不宜再选择MCS-51单片机作为学习平台,可选择TI公司的CC2530、CC2650,或者意法半导体的STM32L、STM32F等系列处理器,其性能远超MCS-51系列处理器,并支持TinyOS、Z-STACK、uCos-II等嵌入式操作系统,具备直接支持或扩展支持ZigBee、蓝牙、TCP/IP等网络通信能力,更能体现物联网所需求的“联网”特性。

(二)教学模式突出“混合”特性

传统MCS-51系列单片机的板载资源有限,学习入门难度较低,采用“理论讲授+课内实验+综合实训”或者“网络学习+实验验证”等方法,均能达到较好的学习效果。但是,当选择CC2530、STM32系列单片机后,由于板载资源的增加及网络通信、OS等的植入,学习内容大幅度增多、入门难度大幅度提高、对创新能力的培养需求也大幅度提高,使得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难以保障学生实现预期学习目标,教学中必须积极创造条件和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综合利用课前学习和课后巩固。因此,物联网专业单片机课程的教学应尽可能引入混合式教学,借助MOOC、SPOC、微课、翻转课堂、创新工作室等平台,采用不同的资源、教学活动、评价方法开展教与学活动,实现在开放学习环境中的自主学习、交流讨论中知识技能的内化,以及实践探索中创新能力的培养[5]。

二、高职物联网专业单片机课程教学改革的主要思路

根据前述物联网专业单片机课程的特点,将课程教学改革的着力点定位在重构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模式及教学评价方式等三个方面。

(一)重构教学内容

综合考量高职物联网专业的定位、物联网技术体系的发展需求,以及全国高职院校物联网技术应用赛项的赛点,可选择CC2530无线SOC作为教学平台(具体可选全国高职院校物联网技术应用赛项竞赛平台的CC2530模块)。

在物联网工程项目中,对CC2530的使用一般分为表1所示的单片机基础应用、BasicRF无线通信、Z-STACK组网通信三个层面,它们从简单到复杂、由单一到综合,表现了CC2530单片机的主流应用领域和技术发展历程,是选取和序化教学内容的主要参考点。

根据高职学生“喜实操、厌理论”的学习特点,采用“项目导向,任務驱动”开发理念[6],将课程的教学内容划分为3个项目14个教学任务,详见表2。其中,“CC2530基础开发”项目的重点是引导学生搭建单片机开发环境,学习CC2530的I/O口配置、中断、定时/计数器及PWM控制、A/D转换、串口通信;“BasicRF无线通信”项目的重点是学习BasicRF协议栈的运行机制,熟悉射频收发、串口收发、传感器驱动等相关函数的使用方法,熟练开发传感器与执行器综合应用项目;“Z-STACK组网通信”项目的重点是学习Z-STACK协议栈的工作流程,熟悉事件驱动机制及处理函数,完成传感器与执行器的综合应用项目的开发,熟练优化网络路由、监控网络拓扑。

(二)重构教学模式

重构教学模式的目的是引导学生课前自主学习、课中内化知识培养技能、课后巩固提升培养创新能力。为了实现上述目标,课题组以表2所示项目中的每个具体任务为载体,建立“SPOC+微课”、翻转课堂、创新工作室等三个学习平台,构建下页图1所示教学运行关系图,实现课程的混合式教学[7]。

1.借助“SPOC+微课”平台实现自主学习

通过“SPOC+微课”平台的师生互动,建构由情境体验、交互反思共融的深度学习场景,引导和学生自学、互学,具体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确定目标、优化方案、建设资源。在课堂教学开展之前,首先根据学生特点及教学内容来制定具体的教学目标。其中,对学生的关注点是已经具备的知识、能力、素质基础及学习价值取向,一般通过调查问卷、互动交流方式获取;对教学内容的关注点是学习内容与学生基础之间是否无缝衔接,主要通过大数据分析功能实现。其次,通过综合考量学生基础及学习价值取向、教学内容,优化设计教学方案。为强化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弘扬契约精神并因材施教,课题组采用工程化理念将每个学习任务转换为模拟招投标项目,进行工程化改造,并利用信息化手段建设在线教学视频、微课、课件、技术文档等引导文材料。第二阶段是学生线上自主学习。教师借助SPOC在线学习平台及“蓝墨云班课”移动辅助教学软件,发布工程项目引导文材料(含学习视频、微课、课件、技术文档等)并开展指导;学生通过线上学习知识、记录学习日志、通过自测开展自我诊断与改进。

2.借助“翻转课堂”平台实现知识内化和技能培养

学生借助“SPOC+微课”平台开展自主学习对关键知识点有了一定掌握后,课堂教学环节的主要任务演变为知识的内化和技能的培养。为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课题组通过“翻转课堂”实践了互动混合式教学。其中,教师运用头脑风暴、设问引疑、仿真演示等方法开展教学,学生通过合作探究、仿真实践、角色扮演等方式参与学习。通过教师与学生的角色翻转、课前课中的知识技能培养翻转,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互动中内化知识、培养技能。

3.借助“创新工作室”巩固提升,培养创新能力

如前所述,由于学时限制,课中很难完成单片机课程各任务的精讲精练,必须引导学生充分利用课后时间完成有关实操、总结工作。为此,建立专门的单片机创新工作室,配备示波器、万用表等必要的实验仪器设备及单片机模块、电子元器件等专用耗材,为学生完成作品、项目交付、汇报答辩,以及开发单片机创意产品、创新作品、参加物联网相关竞赛等创造条件,实现知识技能的巩固、融合,提升创新能力。

(三)重构教学评价方式

在混合式教学模式下,图1所示各教学平台的教学组织及学习行为、学习成果都可被记录、保存、追溯,有利于过程性、个性化评价。课题组充分考虑传统评价方式的优点及SPOC在线开放课程平台与蓝墨云班课平台的管理及数据分析优势,根据过程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原则,创设了下页表3所示多元化、动态化、层次化教学评价体系[8],既关注学习者的成长过程及学习价值取向,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成就感,又关注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以便为学生学习后续课程及就业做好支撑。

三、结语

根据西方教育教学有效性理论,课题组以成都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物联网专业2016—2017届学生为对象,对单片机课程教学改革的成效进行了评估。实践表明,推行课程改革的直接成效有三点:一是单片机课程的学习内容适应了物联网技术体系的发展需求,对后续“典型无线通信技术”“RFID技术及应用”“物联网综合实训”等课程的支撑力度更大。二是通过落实“SPOC+微课”、翻转课堂、创新工作室等三个平台的学习任务,教师能对学生学习过程进行动态跟踪和多元评价;学生在课前预习、课中互动交流、课后巩固提升的参与度大幅度提升,自主学习、内化知识、培养创新能力的课程目标达成度也大幅度提升。学生在四川省高职院校技能大赛“物联网技术应用”赛项中连夺两年省赛冠军,在全国比赛中也屡获殊荣。单片机课程教学从传统知识传授向关注学生全面发展转变成效明显。

参考文献:

[1]郭昕.“互联网+”时代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7(26):18-22.

[2][4]陈奎,黄为勇,田传耕.物聯网时代单片机教学的思考与改革[J].福建电脑,2012(6):173-186.

[3]张杰.具有新型接口的MCS-51单片机实验系统设计[D].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2015.

[5][7][8]汤勃,孔建益,曾良才,等.“互联网+”混合式教学研究[J].高教发展与评估,2018(5):90-99.

[6]林雪燕,潘菊素.基于翻转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模式设计与实现[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2):15-20.

(责任编辑:张维佳)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 www.wk8.com.cn
本文地址:https://www.wk8.com.cn/xueshu/17417.html
我们一直用心在做
关于我们 文章归档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c)2021-2022 wk8.com.cn

ICP备案号:晋ICP备202100324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