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对于所学专业定向较早、进入职场年龄较小、学历等级较低的中职生,开展职业生涯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然而,由于家庭职业生涯启蒙教育的缺位,学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缺“实”,社会职业生涯咨询机构的缺少,导致了中职生在职业生涯发展过程中出现中考后专业选择频陷误区,入学后专业学习动力不足,就业时应聘求职能力不够,入职后职场环境适应不良等问题。基于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可持续性、终身性考虑,立足于中职学校实际,开展职业生涯教育实践。
关键词:中职学校;职业生涯教育;校本实践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8)11-0052-06
一、中职生职业生涯的现实问题
中职生职业生涯教育是指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培养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与技能,发展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促进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活动,是以引导学生进行并落实职业生涯规划为中心的综合性教育活动[1]。相较于普高生、大学生,中职生对于职业生涯教育的需求会更加迫切。一方面,中职生的专业方向在进入职校时就已经确定,比普高生早三年;另一方面,中职生就业时,面临的竞争对手多是年龄上比自己大三四岁、学历比自己高的大学生。所以,提早准备、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是每个中职生的必修课。然而,现实中很多中职学生和家长,包括学校并没有意识到职业生涯教育的重要性,最终导致学生在职业生涯发展过程中出现诸多问题。
(一)中考后,专业选择频陷误区
每年中考后,有不少学生会到中职学校就读。面对中职学校开设的众多专业,许多学生和家长在做选择时,往往会出现唯“名”、唯“利”、“无所唯”等问题。唯“名”:对专业没有深入了解、清楚认知,单纯地追求填报的专业名字好听,字面意思“高大上”;唯“利”:只考虑选择那些毕业后容易找工作、赚钱快而多的专业;“无所唯”:对专业没要求,认为学什么专业都行或都不重要,反正工作之后都要重新学习。
(二)入学后,专业学习动力不足
在入学初,多数中职生都沉浸在中考失利的悲观情绪中,有很强的失败感、自卑感,觉得自己整个人生都是灰色的,是没有前途的。加之,在专业选择时的被动性、盲目性、随意性,使得学生在入学以后缺少自主性,学习兴趣不强烈,专业学习过程就会变得难熬和痛苦,常常会出现课堂上无精打采、自修课无所事事,甚至出现厌学、辍学的危机。
(三)入职后,职场环境适应不良
中职毕业生走出校门后,从事的多是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刚刚成年的他们,心智尚未完全成熟,社会职场经验还不足,在应对真实职业世界纷繁琐碎的工作内容、复杂多变的职场人际时,往往会显得力不从心,出现职场适应不良等问题。如有的毕业生在度过职场“菜鸟”兴奋期后,对重复的常规工作产生了厌倦情绪,出现职场倦怠问题;有的毕业生由于社会中“唯学历”观念,受限于学历,遭遇职场透明天花板,产生职业生涯发展困惑;还有的毕业生频繁跳槽、转行,不清楚自己的职业生涯目标方向,随波逐流等。
二、中职生职业生涯教育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家庭职业生涯启蒙教育缺位
当今社会中,“学而优则仕”“精英教育”等传统观念思想仍然盛行。很多家庭认為“‘读普高、上名校才是正轨的成才之路,一切与考试、升学无关的内容都被拒之门外”[2]。关于专业、职业问题,则认为,孩子太小,世界变化太快,等到高考之后或大学毕业后再考虑专业、职业选择,职业生涯规划也不迟。家长在家庭教育中不会有意识地对孩子开展专门的职业启蒙、职业认知活动,营造适合孩子职业启蒙教育的环境,给予孩子正确职业观、价值观引导。家庭职业生涯启蒙教育的缺位,使得中职生在入学前对学校设置的专业一无所知,对社会职业认知存在偏差,对自身优点缺点认知不清,没有形成良好的职业观念、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职业生涯规划、管理的能力更无从谈起。
(二)学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缺“实”
近年来,各职业学校逐渐关注和重视职业生涯教育,纷纷开设职业生涯教育课程,开展职业生涯主题校园活动,专门设立职业生涯管理机构。但是,我国职业学校职业生涯教育起步晚,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理念的社会根基薄弱,家长、师生的认识和接受程度有限。很多职业学校开展职业生涯教育,更多的是迫于上级政策文件的要求,并没有立足于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实际需求,着眼于学生个体的生涯发展。在职业生涯教育组织、实施、反馈等方面没有精细设计安排,没能形成环环相扣、针对性强、系统化的流程体系。所以,在帮助学生解决实际的职业生涯发展问题时,职业学校的职业生涯教育实效性就大打折扣。以高一必修课程“职业生涯规划”教学为例,目前最常见的模式是:“教学方法以理论讲授为主,学习场所以班级教室为主,课程评价以书面笔试为主,教学过程中缺少实践体验环节,学生只了解一些纸上谈兵的理论,缺少职业感性认识,无法激起职业兴趣,背离了课程开设的初衷,以致降低了课程的实效性”[3]。
(三)社会职业生涯咨询机构缺少
我国经济发展迅速,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升级,企业竞争日趋激烈,劳动力市场人才流动加快。必然的,劳动者的职业岗位变化频率也在加快,复杂程度也在加深。这引发人们对职业规划、生涯发展等一系列问题的思考。基于中职生专业较早定向,进入职场年龄较小,学历等级较低等现实状况,他们对有针对性的职业咨询服务会更加渴望。目前,职业学校职业生涯教育对象都是针对在校学生,很少会关注到毕业后的学生。在我国,职业咨询只处在起步阶段,属于朝阳行业,社会上的职业咨询行业机构,并没有一套精细的结构体系和完善的运作机制且囿于现阶段社会职业咨询专业人才数量、专业技能水平等问题,中职生在毕业离校后,在面对职业发展困惑时,很难寻到专门的服务咨询机构或高水平的个性化咨询服务。
三、中职生职业生涯教育实践探究
中职生出现的职业生涯问题,是家庭、学校、社会等多方面综合影响的结果。基于上述原因分析,从学校教育者视角出发,立足于中职学校实际,提出改善中职生学校职业生涯教育现状的建议对策。
(一)加强专业宣传和职业体验,开展入校前职业生涯启蒙教育
利用学校自身特色,谋求多方资源合作,协同开展多种形式的职业生涯启蒙教育。将职业生涯教育前伸到初中阶段,唤醒学生和家长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纠正学生和家长的职业生涯观念。
1.深化与初中学校的对口合作,提升学生专业认知水平
在招生季组织职业生涯教育教师到对口初中学校,通过摆设咨询点的一对一、专题讲座的一对多等方式,对学校各个专业的特色、培养计划、课程内容、就业市场需求以及今年内学校该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等内容进行解读。尤其是对一些新开设的、专业名称比较陌生的专业进行重点讲解,让学生在没填报志愿时、未进入职校前对学校设置的专业能有一个清晰的认知。同时,在宣传咨询过程中,对报考某专业意向强烈,且录取概率比较大的学生,做好相关信息的收集工作,建立学生初步的职业生涯个人档案袋,提早为入学后的职业生涯教育做好准备。
2.依托职业体验中心平台资源,开展丰富的职业探索活动
充分发挥宁波市职业体验拓展中心①平台功能,面向初中学生开展职业倾向测评、职业体验探索等活动。
(1)职业倾向测评。初中学生年龄较小、社会阅历不丰富,对自我评价存在一定偏差。基于此,借助专业测评软件,如霍兰德职业兴趣测评系统、MBTI职业性格测评系统等,对进馆体验学生进行职业兴趣、职业性格等方面的测评,形成职业倾向测评报告一份。
(2)职业体验。根据测评报告,引导体验者进行相关课程体验,积极了解探索职业世界。体验中心根据霍兰德职业兴趣理论,分设六大场馆,每个场馆精心设计了针对不同阶段学生职业生涯发展需求的体验课程。如艺术馆虚拟演播室的“小小主持人”“新闻播报员”等,智造馆电子创客室的“Ultimate机器人”“智能巡线小车”等课程。并通过现代化的信息技术,记录每一位进馆体验者每一次的体验历程,形成一份职业体验电子档案。这也为提供后续的职业生涯发展针对性服务,如专业选择、升学指导、就业咨询等,做好了信息支撑和参考依据。
3.精心组织校园开放日活动,营造良好的职业教育社会氛围
借助政府每年“职业教育活动周”契机,精心组织校园开放日,向社会展示、宣传学校教育教学成果,让家长学生对职业学校、专业培养等有近距离接触、了解的机会。
(1)精心布置校园环境。学校专业以经贸类为主,在校园广场放置“宁波商帮精神”文化墙,主干道路两侧摆放宁波商人代表雕塑;在实训室、教学楼、食堂、图书馆、办公楼悬挂大国工匠事迹、首席工人简介,劳动名言警句,市场经贸人才需求信息,经贸行业发展趋势,优秀校友资料等内容。
(2)开展专业体验项目。开放各个专业实训室,利用实训室资源结合专业特点,设计简单有趣、容易上手的各种专业体验项目。通过让参与者完成一个个易于操作、独具专业特色的项目任务,形成对某个专业的感知、对某个职业认知。例如,物流专业:“我是物流小当家”“3D互动仓储仿真体验”;电子商务专业:“淘宝购物体验”“宝贝靓照大变身”;会计专业:“点‘识成金——点钞和假币辨别”;文秘专业:“职场丽人体验馆”等项目。
(二)推进课程、教学、师资三项改革,提升学校职业生涯教育实效
树立以学生为本的职业生涯教育理念,注重满足学生的现实及长远职业生涯需求,从学生学习和接受的视角出发,重构职业生涯课程体系,改革职业生涯教学模式,提升职业生涯师资水平,切实提高学校职业生涯教育实效性。
1.完善职业生涯课程体系
学校职业生涯课程分成三个模块:认知模块、职业素养模块、职业决策模块。每个模块包含三类课程:公共必修课、公共选修课和专业选修课。公共必修课是国家课程,全体学生必须选择;公共选修课是校本课程,学生可根据需要自由选择;专业选修课是校本课程,各个专业学生根据所学专业需要,自行选择。(見表1、下页表2)
(1)认知模块。针对高一年级学生开设,课程目的是让学生对自我、对所学专业、对职业世界有更加全面深入正确的认知,掌握职业生涯规划的要素、方法、步骤,改善入学后的心理状态,培养专业学习信心动力,唤醒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明确未来职业的发展方向,初步制定自我职业生涯该规划方案。
(2)职业素养模块。针对高二年级学生开设,课程目的是强化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养,帮助学生了解现有的就业形势及政策,就业程序与方法、求职应聘的方法技巧、求职简历制作、笔试、面试的技巧,进一步规范学生在职业道德、职业安全、职业形象、职业能力、职业体能、职业审美等诸多方面的观念意识、知识、技术、及其相应的作风及行为习惯,提升学生的综合职业素养,提高职业选择能力与适应意识。
(3)职业决策模块。针对高三年级学生开设,课程目的让学生通过真实岗位的实践,更进一步的认识自己,感受企业制度与文化,职业岗位要求与素养,不断分析自我与职业要求的契合度,调整职业的目标和策略,掌握信息分析与处理技能等择业技能;提高生涯决策的能力和心理调适的技巧。
2.改革职业生涯教学模式
(1)项目化整合职业生涯教学内容。打破原有的单元模块限制,根据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实际需求,结合中职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目标及学生自身学习特点,对职业生涯必修课程教材进行项目化整合。以公共必修课程“职业生涯规划”为例。
(2)改进职业生涯教学策略。第一,运用信息技术,翻转职业生涯课堂教学。精选与职业生涯教育主题内容紧密相关的视频资料、案例故事等素材,利用各种音频、视频编辑软件,对素材进行二次加工,录制时长在3~8分钟的微视频。将微视频发送到学生手中,让学生在课前完成相关内容的学习、思考和练习。把学习任务交给学生,由微课中的任务来驱使学生主动学习。收集分析学生课前学习效果数据,根据分析结果,进一步即时地调整,或精准锁定教学的重难点。针对课前学习中出现的共性问题,课上学生进行汇报和讲解,教师在课堂上进行针对性的“解惑”和纠正,并对教学内容做相关的延伸拓展,提高职业生涯课堂教学效率。第二,立足活动体验,丰富职业生涯教学形式。开展职业生涯微视频创作校园活动,以优秀校友、企业骨干等为对象,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通过自编、自导、自演,创作符合中职职业生涯教育教学的视频作品。以一年一度的全国、省市中职学校文明风采竞赛为契机,鼓励学生积极参加职业生涯规划项目比赛,创作优秀作品。开展情景模拟体验活动。如模拟面试,让学生体验求职过程,将角色扮演、无领导小组讨论、作品展示、案例分析等这些方式运用在招聘会课堂;分批组织学生到相关行业下的知名企业去参观和实习,加深对职业能力的理解,并努力运用相关能力。第三,打造实践基地,拓展职业生涯教学空间。依托宁波市学生职业体验拓展中心,充分利用场馆资源,为学生提供集“认知、测试、体验、咨询(指导)”一体的学生职业体验平台,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成才观、劳动观和职业观,并形成一定的职业定向与规划能力。与宁波市总工会五一培训学校合作,共建经贸大讲堂实践基地,引导组织学生参与系列性的专业实习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参与职业活动,探索职业世界的意识和能力。
(3)完善职业生涯教学评价体系。注重过程性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职业生涯认知与职业素养养成相同步,综合采用自评、同辈评价、教师评价的方法,让学生能得到全方位的监督、客观全面的评价。同时制定科学详细的评分标准,与国家规定的教学目标相一致,与国家、省市比赛标准相对接,并适应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要求,考核指标应涉及知识运用、道德品格、关键能力等方面。以高一“职业生涯规划”教学评价为例,根据考核的时间、内容和特点,将整个课程教学考核分成三个部分:课堂表现评价(见下页表3)、课后作业评价(见下页表4)、期终答辩考核。期终答辩考核采取现场答辩的方式,以高一第一学期期终考试为例。首先学生上交“我的职业生涯规划书”一份,根据自己制定的“职业生涯规划书”,制作现场答辩PPT一份;然后,现场结合PPT,向评委展示、陈述自我职业生涯规划书内容,主要包括个人分析、目标分析、职业分析结论、生涯目标、具体规划方案及行动策略等五部分;其次,进入答辩环节,评委根据学生的陈述展示,现场提问,进行针对性的答辩;最后,根据学生上交的书面文本和现场陈述、答辩表现,参照评分细则标准,进行综合打分,并给出指导修改意见。
3.强化职业生涯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组织学校职业生涯教育的相关教师,包括德育教师、班主任、心理健康教师等,组成专业学习小组,打造教师职业生涯教师成长共同体。通过听课评课,案例分析研究,学术沙龙,教研组活动等多种形式,在职业生涯教育教师群体间形成良性的学习氛围,构成学习共同体,形成自然合作的教师文化”[4]。同时,针对职业生涯教师学习小组提出的难以解决的困惑问题,聘请业界专家、教授给予针对性的专题培训辅导。如与北京泽众生涯教育科技研究院合作,邀请来自北京、上海的专业志愿规划专家,开展专业志愿规划师认证培训。针对每个教师的专业素养弱项,特制专口的培训学习计划,然后分批次,分阶段地对教师们实施培训活动。支持职业指导课教师、指导机构工作人员、班主任参加全国职业指导人员职业资格培训和统一考试,以及助理职业指导师的资格证考试,形成一支高素质、高能力的职业生涯教师队伍。如选派职业生涯教师参加北森GCDF(全球职业规划师)职业资格认证培训,提升职业生涯师资队伍的专业水平。
(三)建立生涯彩虹辅导站,引导学生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
基于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可持续性、终身性考虑,依托宁波市职业体验拓展中心,学校心理咨询室(省中小学一级心理辅导站)优质资源,建立生涯彩虹辅导站。针对毕业离校后的校友开展择业、转行、晋升等方面的咨询帮扶工作,拓展学校职业生涯教育的功能。
1.建立毕业生就业电子档案
完善每个学生毕业前的各种职业生涯相关信息,包括入学前的职业测评、职业体验等信息;在校期间的专业理论与实践课程所修学分,顶岗实习评价记录,职业技能水平鉴定,职业探索等内容。其次,收集、记录毕业生在离校时的就业状态。包括“就业毕业生在具体单位所做的具体内容,所用到的技能,新学到的技能,职业变动与职业发展,如离职、升迁与跳槽等”;“未就业毕业生的心理状况、求职过程和最终结果等”。学生在职业规划出现疑惑,寻求服务时,职业发展跟踪档案中的数据就为学生提供了再次择业的依据。另外,生涯彩虹辅导站对学生职业发展跟踪档案进行统计分析,还可以及时对教学质量给出反馈以促其改进。
2.开展职业咨询跟踪服务
根据毕业生的就业电子档案信息,针对不同类型的求助校友提供个性化的咨询帮扶。如对个人职业生涯的测评指导服务:测试求助者的兴趣、能力和价值观帮助其确定择业目标;对个人就业的信息帮助服务:提供劳动市场及人才需求的各种信息、提高其就业技巧、帮助其找到合适的工作;对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的咨询服务:帮助个人进行有效的就业决策、帮助求助者明确其职业发展定位,确定职业生涯发展目标;对职场心理问题的疏导帮助:解决工作环境中人际交往、团队合作等方面的问题,缓解职业生涯发展过程中沉重的压力感、紧张焦虑感等。
3.充分挖掘利用校友资源
邀请优秀校友,共同开展指导帮扶工作,为求助者提供职业信息、平台,合理的生涯规划指导建议,帮助其了解成为一名优秀的员工或创业者应该具备的品质和技能。通过校友间的互助,可以让刚毕业的校友少走弯路,顺利度过职业生涯发展起步阶段,缩短实现职业生涯阶段目标的周期。
注釋:
①全国首家区域“一站式”职业体验中心,先后被列入国家发改委产教融合项目、宁波市政府优化公共服务的重点项目、宁波市教育局重点建设项目。服务于处在生涯探索期和定向期的中小学生(小学高段、初中、高一),旨在通过专门设计的体验课程,让中小学生进行职业生涯的探索、体验,启蒙、培养中小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和能力。
参考文献:
[1]王艳敏.中职学生职业生涯教育探微[J].职教论坛,2008(5下):52-53.
[2][3]李凌.中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的困境及突破策略[J].职教通讯,2016(11):43-46.
[4]赵磊.高职院校职业指导教师专业素养研究[D].金华:浙江师范大学,2015.
[5]张波,孙明哲,张金凤.学生档案与全程化就业指导——论大学生就业跟踪服务工作的制度化方法[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2(22):48-49.
[6]刘宇航.全程化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构建研究[D].重庆:重庆理工大学,2015.
(责任编辑:张维佳)
Abstract: Career education is of grea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o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 students with early professional orientation, younger entry age and lower academic level. However, due to the absence of family career enlightenment education, the lack of "real" school career planning education, and the lack of social career counseling institutions, secondary vocational students appear frequent errors in professional choice after the entrance examination, lacking professional learning motivation after enrollment, and job-hunting ability in employment, lacking strength, maladjustment of workplace environment after entry. based on the sustainability and lifelong consideration of students' career development and the reality of vocational schools, school-based practice of "extending and delaying" career education is to be carried out.
Key words: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 career education; school-based practi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