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振昺
摘要:教材作为专业人才培养的核心载体,全生命周期立体化教材在中职汽修专业的教学实践中起着成长立交桥的关键作用。课题组在调研分析现阶段中职汽修专业教材在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后,在学校校办汽修厂展开“全生命周期教材开发闭环图”“‘前厂后校工学一体双环图”和“立体化‘大教材开发导图”等模式研究与实践,建构了满足企业需求和符合中职生学习特点的全生命周期立体化汽修“大教材”,取得一定的教改实效。
关键词:全生命周期;前厂后校;立体化;教材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8)11-0046-06
教材是连接教师教和学生学的重要纽带,也是架构学生科学知识体系的重要载体,在中职人才培养中起着专业知识引导和技能媒介的作用。2017年国务院专门成立国家教材工作委员会。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提出,要加快完善教材开发、遴选、更新和评价机制,加强教材编写、审定和出版队伍建设,要把教材选用纳入重点专业建设、教学质量管理等指标体系。
作为企业一线工人的培养摇篮,中职教育是我国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福建工业学校汽车专业教学部在建设2017年福建省示范性现代职业院校A类培育项目和2017年福建省职业院校汽车专业群实训基地培育项目过程中,将专业教材改革作为项目建设的主线。汽车专业部教材改革组(简称教改组)在校办闽工汽修厂“前厂后校”的办学模式下,与合作企业共同开发符合市场人才需求、对接企业生产过程和满足工学实践需要的中职汽修专业全生命周期立体化教材,对促进专业人才培养和提升专业教学质量发挥重要的作用。
一、中职汽修专业教材存在的问题
教材是职业教育课程体制改革的主要参照物,也是推动校企合作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引擎[1]。教材改革需体现企业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和专业技术技能要求。为适应汽车产业转型升级和职业岗位调整对人才需求规格的变化,课题教研组就当前汽修专业教学所用教材展开调研,对东南(福建)汽车工业有限公司、福州永达别克4S店、闽工汽修厂等6家学校合作企业的工程师、维修技师、一线工人进行访谈与问卷调查,共67份问卷;3所中职学校汽修专业教师问卷25份和学生问卷106份。统计发现,98%被调查人员认为专业教材的优劣对人才培養目标的达成度呈现正相关,并认为目前我校汽车专业教材能基本满足汽修厂一线工人和中职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形成的需要。但随着汽车产业的技术不断革新和应用,在汽修人才培养改革中,专业教材体系仍存在以下的问题。
(一)教材编写理念滞后,“就业导向”的体现度不足
中职教育主要培养服务于生产一线的技能技术工人,“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是现代中职的专业教育理念。在调研时发现,汽车行业发展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在教材中无法及时跟进,教材更新慢、周期长,不能满足汽车行业发展的实际需要。虽然有些学校编写了部分“校本教材”,但编写者多数没有在企业工作的实际经验,教材内容与就业岗位的要求相距较大,且大多教材缺乏学生职业素养的锻炼,工作过程导向和任务引领型教材在教学和实践中体现和运用不足。
(二)教材呈现形式单一、传播单向,生命周期短
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中职专业教材仍然以传统的纸质为主,文字图表呈现黑白色,知识也主要是教师的单向传播,缺乏新颖多样、学生喜闻乐见和交互性强的教材,显然无法满足现代教育和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要。同时,在访谈调研中发现,教师在选用各出版社的专业教材时缺乏对比和经验,具有一定的盲目性,且存在众多教材由于出版门槛低,质量良莠不齐,专业性、实践性强的职业教育教材无法进课堂的现象,导致同一门课程的专业教材更换频繁,知识技能点无法实现系统的整合和更新,教材生命周期短,对人才培养产生不良影响[2]。
二、全生命周期立体化专业教材开发
项目的全生命周期是从一个构思产生开始直到运行结束的管理理念[3]。“全生命”是拟人化的对“生老病死”的表述,一个项目也会像一个人一样经历出生、发展、成熟和衰老的整个过程。项目的生命周期主要经历形成、成长、成熟和衰老期。全生命周期质量管理通过渗透整个项目实施的全周期,包括早期规划、制定决策、设计、建造、运营、评估、维护、完善和提升,整合项目生命周期的所有阶段,通过每个阶段的充分集成来实现项目质量的最优控制。项目全生命周期质量管理如图1所示。
教材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是基于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根据中职专业教学标准,开展教材的选题,经过论证、策划和立项,拟定教材大纲和方案策划,组稿写作并完成书稿,编辑加工,由企业和学校的专家审稿,再交由出版社印制成样书,师生使用教材,反馈教材问题并进行勘误,最后出版上市销售,根据技术发展和市场对人才的需求调研,进行持续修订再版,直到最终教材报废的一系列过程。
(一)全生命周期教材开发理念与优势
全生命周期教材也作为一个系统的项目作业,在整个教材开发、出版、使用等所有环节都秉承项目管理理念,并将与之相关的所有因素在教材开发的每个阶段都得到综合规划和优化的一种设计理念。全生命周期专业教材开发闭环图如图2所示。
1.全生命周期教材有助于提升教材的社会价值
全生命周期教材由具有教学经验丰富的汽修课程专家和汽修专业教师参与企业生产实践并展开调研,企业的能工巧匠和技术能手也参与编写,教材的内容是企业真实技能、生产水平和业务流程。教材在教学使用过程中展开前后多轮的对企业工程师、教师、学生等多维度调研,将企业新出现并常用的汽修理论知识和技术技能补充进教材,将已被更新替换的汽修理论知识和被淘汰的技术技能从教材中移除,不断与时俱进地完善教材,实现教材使用的时效性。相对于传统教材,全生命周期教材更体现了教材对市场需求的反映速度,符合中职技能型人才的成长规律,体现了教材的生命延续性,具有更高的社会价值。
2.全生命周期教材整体质量的科学有效控制,突出教学适切性
从教材选题、大纲拟定到编写方案策划和完成书稿,全生命周期教材紧紧围绕教育部新发布的专业教学标准,引进汽修企业新技术、新职业标准,开发符合汽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符合中职学生的身心与学习特点的专业教材。根据企业岗位实际需要,所选教材理论内容的广度和深度,根据教学实践进行有效调整,让学生能自然地做到汽修专业课程由基础理论到专业理论、再由专业课到实践课的转换,实现教材资源与人才培养方案目标的一致性,体现教材的科学性。同时,为教材的开发与完善,开展专家审稿和评议,持续进行教材订正,再由权威出版社编校,制作书稿,并根据专业技术的更新,结合师生及企业员工的使用情况进行不断修订和再版。对全生命周期教材的整体质量进行科学有效控制,有益于提高教材对专业人才培养的贡献度,突出教材对教学的适切性。
3.全生命周期教材开发实现了师生互动,帮助师生共同成长
全生命周期教材开发是汽修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一个重要环节,专业教师需要紧密联系企业,结合中职学生的学习特点,不断学习掌握汽修专业的前沿信息、最新技术和教学方法,优化教材资源、课程结构,从而更新教材版本,营造出良好的教材可持续不断发展的生态环境,促使骨干教师不断成长为“汽修教练”。学生在学习教材的理论知识和动手实践的过程中,对教材的结构形式和内容表述做出思考并提出问题,通过多维度的考评检验学生的专业知识掌握程度,教师对照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进一步完善教材。全生命周期教材的建设对专业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帮助师生更好的专业成长。
(二)全生命周期立体化教材开发研究
1.教材的开发以企业为主体,强化就业导向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提出,要深化“引企入教”改革,支持引导企业深度参与职业学校教学,多种方式参与学校专业规划、教材开发、教学设计、课程设置、实习实训,促进企业需求融入人才培养环节,推行面向企业真实生产环境的任务式培养模式;提出要强化企业在产教融合中的重要主体作用,突出骨干企业在产教融合中的引领作用。
教材是实施专业教学必不可少的条件之一,每个专业甚至每门课都要专门设计、有针对性地开发新教材,把不符合学生接受能力和不贴切企业生产实际的内容删除[4]。全生命周期专业教材改革围绕企業工作岗位需求,以学生就业为导向,着眼于学生专业知识体系架构、专业技能形成和职业生涯发展,注重职业素养的培养。为完善教材体系,教改组6名教师利用暑期和平时周末完成近8个月时间的校办汽修厂企业实践,提出了如下“前厂后校工学一体”的专业教材开发步骤。首先,在企业实践岗位上挖掘出中职汽修专业毕业生在岗位上所要从事的工作,学生所要完成的工作任务,同时也要明确完成这些工作任务需要的条件,如完成任务的流程操作、环境配备、所需时间、场地设置、人员组成、工具工装、工作方法等。
其次,企业专家对课程进行典型任务工作筛选,筛选出汽车专业毕业生工作岗位相关的典型的代表性工作任务,如汽修工进行汽车三滤的更换和检查更换汽车保险丝、继电器等。在职业标准规定里的企业员工每一天都要完成的任务肯定是典型工作任务,并由企业专家来核定典型工作任务。
再次,将挖掘、筛选出来的散乱信息一一就位后展开典型工作任务的分析,梳理出每一个工作任务的工作过程、工作方式、工作方法、工作环境、使用工具、劳动组织方式等,真正了解毕业生在岗位上要做哪些具体事情及如何做好这些事,进行典型工作任务整合梳理。
最后,将工作方式比较接近、工作内容比较相似或者使用的工具一样等按照类似的原则进行典型工作任务归类,形成数量相对比较少的行动领域,并根据这些行动领域开发教材的学习领域,包含学习环境、学习氛围、场地设备的布局、完成工作任务的流程和考核方法等教学素材和教学资源,如汽车万用表、诊断仪的规范使用,发动机传感器的故障诊断等都是按照职场的真实环境来营造的,形成对接生产过程的工作场景教材。
专业教材涵盖三个方面,即工作过程结构的完整性、工作要素的全面性以及知识内容的工作过程性[5]。把汽修岗位真实的工作场景和任务通过挖掘、筛选、梳理、归类后进行教学设计、教学转换,开发设计教材的学习情境,再进行教学实施优化,教材内容通过学习领域课程建构出行动导向的全生命周期教材结构模式,形成如图3“前厂后校工学一体”的双环教材开发图。
2.教材的立体化学习环境建构,突出学生中心
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理论提出,影响学习效果的各方面因素包括:学习方法、评价需求观念、评价喜好、学习观、个人和角色兴趣、自我调节策略发展、管理和加工策略、计算机支持的协作学习环境(CSCL)中学生使用资源的差异等[6]。创设与中职学生生源特点和认知规律相符的学习环境是中职学校展开专业教学实践和教材优化反馈的支撑条件,也是全生命周期立体化“大教材”建设的内容,使学生学习的内容就是工作,通过工作任务来获取知识,实现专业教材的教、学、做一体化,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保证了学生职业能力的提升和职业范围的拓宽。(见图4)。
(1)教材资源配置可视化
教材资源配置的可视化是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理论,可实现教师完整的课堂教学和学生的有效学习,涵盖工学结合的教学环境、教师课堂教学资源教材和学生自主学习资源教材;是以企业真实工作环境为标准,结合教学实际需要进行创设。如《汽车电工电子基础》教材实施的教学环境配备有资料查阅区、设备存放区、教学实作区、功能检修区、学生研讨区、教学展示区、工具定位区等。可视化教材涵盖两大资源 课堂教学资源,主要有教学指导类文件:项目学习情境的设计说明、专业标准、课程标准、项目的评价表、教师的评价表等;教材教学资料:学习情境的授课说明、学生手册、工作单、学生评价表、教师评价表、引导文、课件、习题等;教学立体化素材:专业标准、题库,视频演示,教材课件、图片素材、仿真演示、职业标准、工艺文件、动画库、教学资源网站等。
学生自主学习资源,主要有专业书面教材:案例引入、情境分析、理论知识、任务引导文、元件单、检查单、计划单、工具单、工艺卡等;手机APP数字教材:教材课件、教材二维码、课程公众号、视频演示、动画展现、仿真操作、互动交流群、学习评价反馈、线上资料清单等。通过多维度全方位的教学资源保障实现教材课程执行配置的可视化。
(2)教材学习组织自主化
专业教材学习组织的自主化主要由教师准备教材和学生运用教材来完成,通过信息化教学设计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并达成相应的自主学习成效。如《汽车电工电子基础》的网络化交互学习软件和手机APP学习平台化枯燥的专业知识为有趣;书面教材采用彩色印制和嵌入式学习资料二维码设计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欧姆定律、二极管等理论知识通过三维动画视频展示让学生轻松的奠定理论基础,化抽象为直观;模拟仿真线路连接等可以实现软件的多次重复操作,化复杂为简单;汽车工艺管理软件让学生体验真实工艺岗位的工作,化虚拟为真实;“前厂后校工学一体”的教学环境使学生感受上学如上班、上课如上岗的实践体验,变学习为工作。教材编制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将不同的教学活动进行组合,让学生在课前通过引导文、学习资料、网络资料、习题资料等完成专业知识的学习,并小组制定课堂任务方案和计划、时间进度安排、工具的选择、流程的设计。通过翻转课堂,掌握课程的教学进度的同时也及时掌握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创建适合的学习周期,实现教学覆盖的全面化和学生学习的自主化。
(3)教材教学活动系统化
教材课堂活动系统化是指课程教学从学习目标设置、教学资源的获取、课程重难点解析和教学考核方式要求等展开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价的闭环教学组织,并指导学生设计学习工作计划、方案并且完成学习工作任务。学生通过课前的自主学习,明晰课堂任务之后,以学生团队为单位来进一步分析学习任务,完善任务实施计划,在具体的方案制定完成之后,教师再帮小组做知识点的关联、剖析和复习,并进行任务实施的科学决策;在最优执行计划的指导下展开方案的仿真及实践操作,并对整个实施环节展开可控性的过程检查和量化评分的结果检查。在这一环节中,融入过程的重复训练和竞技比武等教学方法以强化实践学习效果和加深课程学习印象。师生共同参与工作任务的执行和技能形成的整个过程当中,实现教材课堂活动系统化。
(4)教材课程评价多元化
立体化的中职全生命周期专业教材改变了传统理论加实操的考核模式,优化了学生学习成绩的评价体系,采用“多主体+测评软件”的全方位考评,既是对学生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进行三维度考评,也是检验学生学习情况和进行教材优化反馈的关键环节。工学一体的情境考核主体包括教师、班组长、附近的同学和学生自己,采取教师考评、同学互评和学生自评的考核形式。在信息化测评软件管理的系统当中,动态管理系统可以分析出学生每一个环节他的应知应会理论知识和技能实操的考核得分,同时还会生成一个成绩的分析表,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包含多主体点评),用以指导学生总结本次工作任务的完成情况,教师及时获得反馈,并为优化教材内容提出改善的建议。可见,多元化评价模式不只是给学生一个分数,而是促进学生能力成长的一個累加,实现教材的全生命周期立体化的有效管理,促进学生各方面能力的提升。
三、全生命周期立体化教材开发实效
开发与市场人才需求相对接的全生命周期立体化教材是提高专业教学质量的关键。我校汽车运用与维修教研组在专业教材开发中,紧紧遵循教育部新发布的《中等职业学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教学标准(试行)》规定,通过搭建“全生命周期教材质量闭环控制”“前厂后校工学一体”等有效教学模式的立体化“大教材”环境,前后开发有如《汽车电工电子基础》《汽车发动机系统检修》《汽车底盘系统检修》《汽车电气系统检修》等7门汽车专业教材,其中《汽车电工电子基础》教材,经全国机械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审定成为职业教育汽车类专业“十三五”规划教材,并由机械工业出版社于2017年12月正式出版。全书按上述开发模式,在我校闽工汽修厂建有汽车电工电子学习体验区,在汽车维修现场展开实践与理论的教学统一,有利于构建实用的理实一体化知识体系,易于实施行动导向或任务驱动教学模式[7]。前厂后校工学一体的教学环境,实现了对汽车电工电子较新的理论知识和应用技能时时更新,实现教材全生命周期管理。全生命周期立体化中职汽修专业教材,体现了教材开发的工匠性、适切性、多样性和连贯性,有效培养满足社会进步与市场变化的中等职业技术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朱艳红.校企合作模式下的中职财经专业教材建设研究[J].内蒙古教育,2017(9):55-56.
[2]华平,常玉华.发达国家职业教育教材建设的借鉴[J].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6):57-63.
[3]成虎,陈群.工程项目管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5:22-25.
[4]孟庆国.现代职业教育教学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36-38.
[5]马卫强.职业教育工作过程导向型课程开发与实施对教材的内在要求[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4(5):242-243.
[6]王永锋,何克抗.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国际前沿研究述评[J].中国电化教育,2010(2):8-15.
[7]林俊标.基于“教学与生产过程对接”的校本教材开发[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14):74-77.
(责任编辑:刘东菊)
Abstract: Textbooks are the core carrier for the training of professional talents. Three-dimensional textbooks of the whole life cycle play a key role in the growth of overpasses in the teaching practice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vocational schools. After researching and analyzing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training of professional textbooks for mid-career auto repair students at the current stage, the research group of the project launched a "closed-loop diagram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whole life cycle teaching materials" and "one loop of the former factory post-school engineering learning" at the school auto repair factory. The study and practice of teaching materials such as maps and "three-dimensional" textbook development guides, constructs a three-dimensional full-life auto repair textbook that meets business needs and meets the learning characteristics of secondary vocational students, and presents a certain teaching reform actual effect.
Key words: full life cycle; former factory post-school; three-dimensional; teaching materia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