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分类:
子分类:
返回
文库吧用户登录
快速导航关闭
当前搜索
当前分类
子分类
实用工具
热门搜索
文库吧 > 学术 > 学术期刊 > 职业教育研究

论职业教育第三方评价机制的构建及实施

论职业教育第三方评价机制的构建及实施

刘瑞芳

摘要:职业教育的良好发展离不开完善的评价机制,但目前我国职业教育第三方评价机制的构建及其运行面临着教育行政部门推动第三方评价的主动性不强、职业院校实施第三方评价的积极性不高、企业参与第三方评价的深度不够以及第三方评价机构独立性与专业性欠缺等问题,因此需要从建立成熟的第三方评价市场、完善评价规则体系以及广泛的评估结果认同三个方面保障职业教育第三方评价机制的贯彻实施。

关键词:职业教育;第三方评价机制;市场化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7)03-0016-05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开展由政府、学校、家长及社会各方面参与的教育质量评价活动。教育部在《关于充分发挥职业教育行业指导作用的意见》中提出建立以行业企业为主导的职业教育第三方评价机制。但目前我国在职业教育领域进行的评价仍存在诸多现实问题,评价主要以内部评价为主,评价主体以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为主,外部评价缺失。而第三方评价由于独立于学校和政府,能有效弥补内部评价的不足和缺陷。因此,构建科学合理的职业教育第三方评价机制就显得尤为迫切和必要。它不仅体现了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政策导向,而且对职业院校提高教学质量、加强内涵建设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

一、职业教育第三方评价机制的基本构想

(一) 职业教育第三方评价机制的主体结构

职业教育第三方评价机制的主体包括职业院校、教育行政部门、第三方评价机构以及企业。第三方评价是市场化的产物,在市场上存在着买方与卖方两大市场主体,因此,职业院校、教育行政部门、企业与第三方评价机构之间便形成了一种买方与卖方的关系。卖方即所谓的第三方评价机构,其主要扮演两重角色:一是裁判员角色,组织开展有关的职业教育评价活动并得出评价结果;二是咨询员角色,科学准确地解读评价结果的内涵并针对评价结果为职业院校、企业以及教育行政部门提供对策建议等。买方则包括了教育行政部门、职业院校以及企业,它们都扮演着监督员的角色,监督第三方评价机构开展的评价活动。除此之外,这三大主体又扮演着各自不同的角色。教育行政部门要扮演运动员的角色,积极支持与推动第三方评价机构的建设与发展。职业院校要扮演支持者和配合者的角色,积极推动与配合第三方评价机构开展评价活动,及时主动向第三方评价机构提供评价信息与资料。企业作为职业院校需求服务的主体,在第三方评价机制的构成中是一个不容忽视的主体,其不仅要扮演消费者的角色,积极主动地向第三方评价机构购买相关的评价服务,而且还要扮演参与员的角色,企业的相关人员应积极参与到第三方评价机构开展的针对职业教育的有关评价活动中来。

(二)职业教育第三方评价机制的运行动力

1.市场需求推动职业教育第三方评价机制的运行

不同主体的需求推动了职业教育第三方评价机制的运行。

首先,职业院校发展需求推动了第三方评价机制的运行。职业院校在面向社会办学的过程中引入第三方评价,一方面可以根据第三方评价对职业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的评判,扩大自身的社会影响;另一方面,能够为自身发展获取更多的信息和资源,以利于在竞争中形成自律机制,规范办学行为,促进自身发展[1]。

其次,企业选拔人才的需求推动了第三方评价机制的运行。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企业、用人单位等强烈意识到人才在市场竞争中的重要性,并开始以战略目光看待人力资源,对人才质量、规格、素质、能力等也更加关注[2]。企业、用人单位等通过第三方评价获得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质量情况的相关信息,有利于其更好地选拔优秀人才,促进自身发展。

最后,政府监督管理的需要为职业教育第三方评价机制的运行提供了动力。一方面,随着我国教育事业日新月异地发展,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工作任务越来越重。引入第三方评价后,政府可以从纷繁复杂的事务中解脱出来,减轻行政负担,改变其集运动员与裁判员角色于一身的情况,从而更好地发挥管理与服务的职能。另一方面,政府通过向第三方评价机构购买评价服务,不仅可以更加准确地了解与监督各职业院校的情况,而且可以根据第三方评价机构的评价结果为职业教育发展做出更加科学的教育决策。

2.市场利益的驱使推动职业教育第三方评价机制的运行

在计划经济时代,我国职业教育是在政府设计下形成发展的,政府拥有管理和评价职业院校的最大权力。但传统的以政府评价为主导的评价模式存在固有的弊端,致使评价结果往往遭到社会质疑。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逐步确立了市场经济体制,市场成为了配置教育资源最重要的方式。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力量开始兴起,职业教育第三方评价机构应运而生。第三方评价是市场化的产物。在市场上,买卖双方交易的达成是基于双方自愿通过交换达成的,即卖方需要通过提供服务来交换买方支付的报酬。对于第三方评价机构来说,提供有关的评价服务就能获得教育行政部门或职业院校支付的报酬。因此,第三方评价机构在市场利益的驱使下必然会主动接受作为买方的政府部门或职业院校委托的评价任务,从而推动了职业教育第三方评价机制的运行。

(三)职业教育第三方评价机制的制度安排

职业教育第三方评价机制的运行离不开相应的制度保障,需要通过制度化的手段规范评价主体的行为,厘清多方的利益关系。由于职业教育与其他教育相比,最大的不同在于它直接为社会服务,为企业生产第一线培养技能型人才。对于职业教育第三方评价来说,其主体不仅涉及到教育行政部门、职业院校、第三方评价机构,而且企业也是不容忽视的主体,因此,就需要通过相关的制度规定厘清多方的利益关系,从而保证第三方评价机制的良好运行。

一是第三方评价机构与教育行政部門的关系。二者构成了一种卖方与买方的关系,第三方评价机构根据教育行政部门的评估需求提供相应的评价服务,教育行政部门则在市场上根据需求购买第三方评价机构提供的服务。

二是第三方评价机构与企业的关系。二者从性质上讲是买方与卖方的关系。在市场上,第三方评价机构根据企业的要求提供相应的评价服务,企业则购买相应的职业教育评价服务,双方交易的达成完全出于自愿。

三是第三方评价机构与职业院校的关系。与第三方评价机构和企业、教育行政部门之间关系不同,二者主要是评价主体与评价客体的关系,并且相对独立。

四是教育行政部门与职业院校的关系。引入第三方评价机制后,传统的以教育行政部门评价职业院校的方式将被打破,教育行政部门可以根据第三方评价机构的评价结果对职业教育做出决策,减轻了评价负担;而职业院校也获得了更大的自主权,对教育行政部门的依赖程度降低。

五是职业院校与企业的关系。引入第三方评价后,二者的关系也发生了变化,职业院校会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了解企业需求上;而企业则通过第三方评价挑选优秀的职业院校并与其合作,职业院校与企业之间加强了联系与合作。

此外,第三方评价机构是否合理设置与运行是第三方评价机制良好运行的关键。因此,还需要建立相应的认可制度规范第三方评价的具体行为。在这里,认可制度包括了评价机构资格准入制度、资格检查制度、评价结果认可制度三个部分[3],通过对第三方评价机构的机构设置、评价标准、程序以及方法等方面进行审定,从而规范第三方评价机构的具体行为,保证第三方评价机制的良好运行。

二、职业教育第三方评价机制的运行阻碍

将第三方评价机制引入职业教育,有利于提高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使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与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相适应,从而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但在实践过程中,由于政府推动第三方评价的主动性不强、职业院校实施第三方评价的积极性不高、企业参与第三方评价的广度和深度不够以及第三方评价机构独立性与专业性欠缺等问题的存在,职业教育第三方评价机制的构建及其运行面临着现实的阻碍。

(一) 教育行政部门推动第三方评价的主动性不强

长期以来,政府一直习惯于采用传统的计划经济时代的管理方式来管理经济活动和社会事务,因此,对于属于社会事务的职业教育来说,教育行政部门一直拥有管理和评价职业教育的最大权力,职业教育一直在政府的主导下发展。而在职业教育领域引入第三方评价后,势必会对教育行政部门的权力体系造成一定的冲击,加大其管理服务的成本。因此,对于习惯了行政命令的教育行政部门来说,在心理上还难以接受。如果在没有外力作用的情形下,教育行政部门依旧会有维持现状的主观愿望,而不愿打破目前的格局,积极主动地去推动第三方评价的实施。此外,由于第三方评价是一个舶来品,目前在我国还未发展成熟,加之教育行政部门对第三方评价的认识不到位,因此他们也不敢轻易放权,害怕由此会造成职业教育评价的混乱,影响职业教育发展。教育行政部门总体上还是在“放权”与“放心”之间游离行走,转变职能工作未能完全做到位,职责界定仍不具体、清晰[4],依然紧紧握住本可以分解给第三方评价机构的评价职责。教育行政部门不愿主动推动第三方评价,阻碍了第三方评价机制的运行。

(二)职业院校实施第三方评价的积极性不高

目前,对于职业教育的评价依旧以教育行政部门的评价为主导,而教育行政部门评价的目的在于让职业院校按照自身预设的轨道运行,职业院校只有按照教育行政部门的要求发展才能获得相应的资源,所以导致职业院校没有摆脱传统评价模式的羁绊,长期将焦点集中在如何迎合教育行政部门的意愿为自身发展争取更多的资源,而不愿意引入第三方评价。另外,有些职业院校害怕或不愿意让社会发现其在办学或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因此他们也不积极主动地实施第三方评价,或在评价实施前主动与行业企业取得联系,为迎接第三方评价做好各项准备工作,从而导致第三方评价只能流于形式,无法真正实现“以评促建、以评促改、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目标。

(三)企业参与第三方评价的广度和深度不够

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企业是职业院校服务的需求主体,培养的人才是否满足企业的需要,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职业教育质量的高低,职业教育能否办出特色,在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行业企业的参与程度。因此,职业教育第三方评价从诞生伊始就决定了离不开行业企业的参与[5]。近年来,虽然一些职业院校开始重视第三方评价在职业教育评价中的作用,也采取了多样化的途径吸引企业参与,但企业参与的广度和深度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一方面由于评价实施者没有意识到企业在第三方评价中的主导作用,因此在实施第三方评价的过程中并没有让企业人员实质性地参与其中,致使评价大多流于形式。另一方面,由于企业自身缺少主体性理念,并没有意识到自身作为评价主体的重大责任和重要作用,因此未能有效发挥评价主体应有的作用。此外,雖然有些企业也意识到自身在第三方评价中不应仅是简单地参与其中,但对于自身要作为评价主体,大多数企业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他们担心自己没有足够的能力以及经验发现职业院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因此在第三方评价中未能发挥实质性作用。

(四)第三方评价机构的独立性与专业性欠缺

第三方评价机构作为第三评价机制运行的主体,其自身是否具备独立性与专业性是第三方评价机制成熟发达的主要标志。虽然近年来我国一直在强调政府简政放权,把管理社会事务的权力归还社会,但目前我国仍处于“强政府、弱社会”的模式之下,发展起来的第三方评价机构由于需要资金、各种资源来维持运转,因此依旧隶属于政府的行政机关,作为其附属机构而存在,从而导致其独立性不够,在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中的应有作用并没有充分发挥出来。此外,由于职业教育第三方评价机构目前仍处于发展阶段,人们对其认识还不够成熟。第三方评价机构在评价时缺少行业企业、教育领域专家等利益相关方的参与,专业性尚欠缺。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制约着职业教育第三方评价机制的构建。

三、职业教育第三方评价机制的实施保障

(一)成熟的第三方评价市场是保障第三方评价机制贯彻落实的基础前提

在我国,对职业教育进行评价主要以学校自评的第一方评价和政府评价的第二方评价为主,第三方评价市场还未真正形成和发展起来。因此,为保证职业教育第三方评价机制的贯彻落实,首先,政府应转变自身的教育评价观念及其职能。一方面,政府应更新对职业教育的认识与转变教育评价观念,认识到职业教育是面向社会经济、面向产业发展的一种社会化教育,职业教育评价需要引入第三方评价。政府通过第三方评价机构反馈的评价结果监督与管理职业教育,引导职业教育由外延式的规模扩张发展向内涵式的质量提升转变。另一方面,政府在对职业教育有了充分认识的基础上转变职能,主动为社会中介机构参与职业教育评价创设良好的市场环境,努力营造开放的、科学的、公正的文化氛围,建立第三方评价主体的资格认证制度和科学的评价标准,有效保障第三方评价机构的合法权益[6]。此外,学校和社会要提供职业教育评价的需求市场和条件保障。一方面,职业院校要充分认识到第三方评价对自身发展和完善的价值,主动将第三方评价引入职业教育,为职业教育第三方评价提供需求市场;另一方面,社会要认识到职业教育第三方评价有其优越性,为建立第三方评价机制提供智力支持与物质帮助。

(二)完善的评价规则体系是保障第三方评价机制合理规范运行的有力支撑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不断发展和完善,教育评价领域开始呼唤第三方评价机构的出现和发展。第三方评价是市场化的产物,其产生和发展需要遵循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律。但市场不是万能的,它需要相应的规则保障市场上买卖双方能够在良好有序的竞争环境下达成交易,因此,职业教育第三方评价也需要相应的规则来支撑其合理规范地运行。当然,对市场上的买卖双方进行规制,并不是说限制第三方评价机构的发展,而是为其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在这里,我们可以借鉴美国的教育评价合同制度。教育评价合同是指教育评价双方当事人之间对教育领域的某一特定评价对象在评价内容、实践、义务等方面达成的具有法律效益的书面协议[7]。它是评价双方当事人事先达成的具有法律效力的共识和约定,一旦评价活动过程中发生矛盾或纠纷,评价双方当事人可以依照合同来处理,从而解决问题。在我国,职业教育评价涉及多方群体的利益,在评价过程中难免会出现矛盾或纠纷,因此更需要教育评价合同制来规制评价双方,从而维护双方的利益,保证评价活动的正常开展。我国在建立教育评价合同制时,应让评价双方通过协商达成共识行为,而这种协商应贯穿评价活动的始终。此外,在制定的评价合同中应包含一些限制性条件,如违约金的设置等,这样评价双方当事人会承担一定的违约风险,如果违约,那么违约的一方便会带来利益损失以及名誉损失。

(三)广泛的评估结果认同是保障第三方评价机制健康持续发展的关键

市场经济具有竞争性,存在着优胜劣汰,因此,第三方评价机构要想在市场中健康持续地发展,就必须提供优质的服务。广泛的评估结果认同是保障第三方评价机制健康持续发展的关键,因此,应从三个方面着手。首先,第三方评价机构自身要保持独立性与专业性。一方面需要国家通过立法明确第三方评价机构拥有独立评价权,不受政府和学校的干预;另一方面,拥有一支高素质的评价队伍有利于保障第三方评价机构做出的评估结果的公正性与权威性。因此,职业教育第三方评价主体的构成不仅要积极吸纳社会各种人员参与,尤其是企业行业人员的参与,而且要有职业教育理论专家参与,他们熟悉职业教育教学规律,又具有深厚的教育理论功底、较强的思维判断分析能力和政策水平,可以更加科学地对职业教育做出评价。其次,外部力量的监管。第三方评价机构开展活动的质量和效率将直接影响评价结果,而评价结果又具有广泛的影响性,不仅影响学校和政府部门,还影响着企业、家长、学生等,如果结果缺乏公正性、客观性,则可能会使某些利益群体的利益受损。因此,第三方评价需要外部力量的监管,并且其监管主体应该多元。政府以及教育主管部门要加强对第三方评价机构的宏观指导,定期对其评价工作的进展情况进行监督,从而形成有效运行的管理和监督机制,保证第三方评价机构高效保质地开展评价工作。学生、家长也要发挥监督主体的作用,通过监督评价过程以及根据评价结果发现问题并及时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渠道反馈给第三方评价机构,促使其及时改正问题。此外,新闻传媒等其他社会力量也可以通过大众传媒等手段将第三方评价机构存在的违法违规现象曝光于社会大众视野之下,对那些违法的第三方评价机构起到一定的威慑作用,从而有利于第三方评价市場的良好运行。

参考文献:

[1]姚爱国.关于建立高等职业教育社会评价制度的思考[J].职业教育研究,2009(1):16-17.

[2]王爱冬,王爱广,刘海妹.高等教育外部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8):105-108.

[3]曹远明.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第三方评价机制研究[J].山东工业技术,2014(20):259.

[4]漆玲玲.我国高等教育质量第三方评估模式研究[D].武汉:武汉大学,2011.

[5]陈川雄,安剑.职业教育第三方评价机制的探索[J].职业技术教育,2011(11):240-241.

[6]曾瑜,田贤鹏.论义务教育阶段素质教育第三方评价机制的构建[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5(1):7-10.

[7]周景人,吴钢.美国教育评价合同的实践及启示[J].教育测量与评价,2013(6):25-29.

(责任编辑:杨在良)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 www.wk8.com.cn
本文地址:https://www.wk8.com.cn/xueshu/17530.html
我们一直用心在做
关于我们 文章归档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c)2021-2022 wk8.com.cn

ICP备案号:晋ICP备202100324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