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培培
想象力是小学生最擅长也是最重要的能力之一,能够让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增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灵动性。作文教学是培养学生想象力的重要渠道。在传统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相对死板,学生的思维逐渐固化,想象力也随之弱化,违背了学生的天性。鉴于此,分析如何在小学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是十分必要的。
一、转化理念,学生为本
培养学生想象力是培养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教学内容,但长久以来并不受语文教师的重视,这与这与想象力的培养效果不显著有直接关系。此外,传统作文教学模式也很难真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仔细分析传统写作教学过程,教师为学生设置作文题目,并要求学生写作,利用学生在校碎片化时间与家庭作业时间完成,缺乏规范化的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死板,教师与学生之间互动性差。这种教学方法显然无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不利于学生作文思维的养成。教师在作文教学过程中,应该转化作文教学理念,以学生为本开展作文教学,注意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开发学生作文思维,拓展学生思维空间,起到丰富学生想象力的作用。
例如,在开展记叙文写作教学时,教师应该改变传统教学方法,让学生讨论后选择喜欢的话题。选定话题后,教师不必急于让学生写作,而是让学生充分讨论、思考主题内容,必要时需要收集相关的材料,让学生的想象力得到充分发挥后再开展写作实践,让学生真正成为作文课堂之根本,为想象力培养提供可行性基础。
二、鼓励发言,畅所欲言
想象力是否丰富决定了文学创作的水平。对于小学生而言,学生的想象力决定了学生的作文内容。学生只有具有想象力,才能创作出具有个性的作文,避免千篇一律。作文是学生思维构建的具现载体,体现了学生的思想动态,也是语言的文字版。因此,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可以借助作文这一平台,让学生“思接千载时,畅谈万里程”,拓展学生的思维广度与深度。思维发散过程,也就是让学生想象力得到提升的过程。教师在学生畅所欲言时,要顺势引导,既不要挫伤学生积极性,也要让学生的思维始终围绕着作文主题活动开展,保证课堂教学效果。
例如,在《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教学中,教师可以开展“秋日之叶”主题作文写作活动。首先,教师用电子屏幕为学生播放不同形状的秋叶,让学生感受秋叶的美。如果季节合适,教师也可以讓学生走到室外寻找秋叶,采集秋天落叶的样本,让学生观察。其次,教师将学生分成多个作文写作探究小组,让学生探讨秋日落叶的颜色、形状,并运用想象和各种修辞手法将秋日之叶比喻成各种物品。在此过程中,教师不妨让各个小组之间展开比拼,比一比哪个小组比喻得最形象,比喻的内容最丰富,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充分发挥想象力。最后,教师让学生根据讨论内容写作,将讨论成果体现在作文中。
三、特定题材,深度挖掘
想象作文是彰显学生想象力、写作能力的重要方式。在传统写作教学过程中,想象作文并不受到教师重视,仍然以记叙文、说明文作为教学主体。这主要是因为,以上作文类型是考试的常见类型,此外学生的想象力也具有一定的不稳定性,在考试时写想象作文风险性较大。想象作文在小学作文学习阶段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教师如果能够深度挖掘想象作文的教学价值,就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丰富学生作文思维,让学生在记叙文、说明文写作过程中也能够受益,由此起到触类旁通的作用。教师在此过程中需要合理选择训练题材,让学生在已知事物上展开想象,往往可以引出更多的话题,也避免学生因为缺乏具象认知无法进行思维加工与想象。
例如,在学习《狐假虎威》一课之后,教师可以开展“狐假虎威之续写”想象作文实践教学,让学生为后面狐狸被拆穿后如何与森林中的小动物相处,以及狐狸自身的改变续写故事。首先,教师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拓展思维,将自己假设成森林中的一员,并思考如何与狐狸相处;其次,学生在教师引导下积极讨论,有的说“要感化狐狸……”“教训狐狸,给他一次教训……”,教师让学生充分讨论挖掘素材内容;最后,让学生将自己的想象内容写出来,并让学生之间相互阅读,充分挖掘其趣味性。
结语:“教可有法,学可无法”,小学语文教师在培养学生想象力的过程中,需要转变原有作文教学理念,注重对作文想象力的培养。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打破原有教学格局,注重想象作文教学活动的开展,为学生提供思维畅想平台,让学生畅所欲言,拓展学生作文思维,由此真正助推学生想象力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