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苗苗
摘 要 文章梳理了《现代汉语词典》中致使动词释义的五种处理方式,分别是,模式一: ① 自动义。② 使+被释词/自动义/其他。模式二: 自动义;使+自动义/其他。模式三: ① 使+自动义/其他。② 自动义。模式四: ① 自动义。② 致使义。或① 致使义。② 自动义。模式五: ① 自动义。② 动作义+“使”+自动义/其他。或① 动作义+“使”+自动义/其他。② 自动义。这五种处理方式可以归纳为基式、变式、优式三类,同时也对少数致使动词的释义提出了探讨性修改意见。
关键词 《现代汉语词典》 释义模式 致使动词 自动义 致使义
一、 引言
《现代汉语词典》(以下简称《现汉》)中的致使动词(causative verb)通常既释出了自动义[1]又释出了致使义(causative meaning)。例如:
开阔 ② 形(思想、心胸)宽阔: 他是一个思路~、性格活泼的人。③ 动使开阔: ~眼界|~胸襟。[2]
规范 ② 形合乎规范: 这个词的用法不~。③ 动使合乎规范: 用新的社会道德来~人们的行为。
麻烦 ① 形烦琐;费事: ~得很|这个问题很~|服务周到,不怕~。② 动使人费事或增加负担: ~您啦!|自己能做的事,决不~别人。
“开阔、规范、麻烦”的释义先释出了自动义、后释出了致使义。然而《现汉》对致使动词的释义方式不尽相同,这与致使动词的句法表现和语义结构较为复杂有关。致使动词最关键的语义特征是语义上能够分解出致使形式标记“使”,进而用“使”将致使宾语移位到致使动词前,变换为“使”字句。例如:
(1) a. 眼界开阔了→开阔了眼界→使眼界开阔了。
b. 工作经验丰富了→丰富了工作经验→使工作经验丰富了。
可以将这个过程形式化为: N+V→V+N→“使”+N+V。
有时虽然不能用“使”进行移位,却能够用“把”(参看谭景春1997),例如:
(2) a. 火灭了→灭了火→把火灭了。
b. 腰带很紧→紧了紧腰带→把腰带紧了紧。
《现汉》对以上用例中“灭、紧”的释义分别是“使熄灭、使紧”,即“灭火、紧腰带”的语义分别为“使火熄灭、使腰带紧”。也可以用“把”将致使宾语提前,这时“灭、紧”是致事主观发出的动作所要达到的目的,而用“使”将宾语提前时,“灭、紧”是客观的动作或事件对役事产生的结果。引发致使的动作是主观发出的,致使结果表示的是目的义(purpose meaning)时,要用“把”将宾语提前;引发致使的动作或事件是客观的,致使结果表示的是结果义(result meaning)时,要用“使”将宾语提前。
《现汉》作为中型语文规范型词典,对新用法的收录有滞后的倾向,待相对成熟后才谨慎收入。词典收录致使义也要遵循使用频率高、组合范围广、用法稳定等收义原则。白鸽、施春宏(2012)从词典释义的角度对致使动词的释义进行了研究,并概括出了11种释义方式。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本文主要以《现汉》释义为依据,对词典释义中致使动词的处理方式进行研究。
二、 致使动词的释义基式
吕叔湘(1958/2004)在《〈现代汉语词典〉编写细则》(第92条)中指出:“词义分项排列的先后,基本的在前,引申的在后;一般的在前,特殊的在后;具体的在前,抽象的在后。虽然不必考求词义历史发展,但是维持上面的原则对于读者的理解是有帮助的。”先释出易理解的自動义,在此基础上释出致使义,这样既便于释义又符合读者理解词义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由短到长的认知顺序。这种义项排列顺序既突出了现代性、常用性,同时又兼顾了义项间的引申关系或逻辑关系。(参看江蓝生2013)释义可以采用形式标记“使”,通过不同义项释出被释词的自动义和致使义,这是致使动词最典型的释义模式。多数致使动词采用了这种释义模式进行释义,这也是派生其他释义模式的基础形式。下面具体说明。
模式一: ① 自动义。② 使+被释词/自动义/其他。[3]
“形容词带宾语可以表示使动意义”(吕叔湘1966),现代汉语有致使用法的形容词多于动词,例如:
便利 ① 形使用或行动起来不感觉困难;容易达到目的: 交通~|附近就有商场,买东西很~。② 动使便利: 扩大商业网,~群众。
满足 动① 感到已经足够了: 只要能不亏本,我就~了|他从不~于已有的成绩。② 使满足: 提高生产,~人民的需要。
壮大 ① 形强大: 力量日益~。② 动使强大: ~队伍。
警醒 ② 动警戒醒悟: 鉴往知来,值得我们~。③ 动使警戒醒悟;~世人。
松缓 ① 形缓慢;宽松: 节奏~|表情~|日程安排得很~。② 动使缓和;使放松: ~气氛|~神经。
勉强 ② 形不是心甘情愿的: 碍着面子,~答应下来了。③ 动使人做他自己不愿意做的事: 他不去算了,不要~他了。
如果自动义的释义较长,可直接用被释词进行释义,如“便利、满足”等,这样释义更加简短精练;自动义的释义较短时,用被释词或自动义的释义用词均可,如“壮大、警醒”等。而“松缓、勉强”的致使义是用“使”加基本跟自动义的释义同义的其他词语进行释义的。此外,“滚”的释义是:
滚 ① 动滚动;翻转: 荷叶上~着亮晶晶的水珠儿。……⑤ 动使滚动;使在滚动中沾上(东西): ~元宵|~雪球。
义项⑤致使义与义项①自动义不是相邻义项,不能用被释词解释致使义,否则不便于理解,因而致使义用了自动义的释义用词进行释义,且自动义“滚动”已收词。如果是相邻义项,用被释词或自动义的释义用词均可,由此可以说明义项排序和释义模式的选择之间的关系。采用这种释义方式释出的还有“安定、明确、充实、纯洁、纯净”等。
将具有相同论元结构的同类词纳入共同的语义框架内进行比较,可发现释义中存在的问题,如:
升 动① 由低往高移动(跟“降”相对): ~旗|上~|旭日东~。② (等级)提高: ~级。(第6、7版)
降 ① 动落下(跟“升”相对): ~落|~雨|温度~下来了。② 动使落下;降低: ~价|~级。(第6、7版)
“升”和“降”是同类词,但释义方式差距较大。吕叔湘(1958/2004)在《〈现代汉语词典〉编写细则》(第85条)中指出:“同属一类的条目,注解措辞必须一致,避免分歧。”同类词采用一致的释义方式会更好,可将“升”的释义修改为:
升 动① 由低往高移动(跟“降”相对): 上~|旭日东~。② 使由低往高移动;提高(等级): ~旗|~级。
改后“升”和“降”的释义实现了自动义和致使义的整齐对应关系。值得说明的是,这是自动用法和致使用法之间的对应,不是“升”和“降”所有句法语义特征的完全对应,这一点从不同版本中“升、降”释义后括注的变化也能看出来:
升 ① 由低往高移动(跟“降”相对)。②(等级)提高(跟“降”相对)。(试用本、第1—5版)
降 ① 落下(跟“升”相对)。② 使落下;降低(跟“升”相对)。(试用本、第1—5版)
试用本、第1—5版中的两个义项均有括注“跟……相对”,第6版“升、降”的义项②均删除了释义后的括注,也可以证明二者不是完全对应的。又如:
熄灭 动停止燃烧;灭(灯火): 火炬~了。
灭 ① 动熄灭(跟“着(zháo)”相对): 火~了|灯~了。② 动使熄灭: ~灯|~火。
“熄灭”和“灭”都是致使动词,“灭”义项②释出了致使义“使熄灭”,“熄灭”的释义“灭(灯火)”通过括注间接指出了“灭”的语义范围是“灯火”。“灯火灭了”是自动用法,而“灭灯火”即“使灯火灭”是致使用法,由此可推知“灭(灯火)”是“熄灭”的致使用法。这是一种隐性的释义方式,而显性的释义更便于理解,可以修改为:
熄灭 动① 停止燃烧: 火炬~了。② 使熄灭: ~灯火。
《现汉》在释义时对前面的义项一般详释,已释出的义项可视为已知信息不再重复,对其他义项的释义建立在前面释义的基础上。因此虽然有时用被释词解释致使义,如“端正”:
端正 ① 形物体不歪斜;物体各部分保持应有的平衡状态: 五官~|字写得端端正正。② 形正派;正确: 品行~。③ 动使端正: ~学习态度。
义项③“使端正”没有详释出“端正”的具体语义,也不影响理解,且重复被释词比重复自动义更为简练。当有多个义项时,根据义项排序的距离原则,后一义项与前一义项的语义联系最为紧密,致使义一般是在前一义项即自动义的基础上释出,不必附加义项号,如“端正”的义项③是在义项②的基础上释出的,由此可以理解“使端正”的具体语义。如果释出具体语义或标上义项序号会稍显冗余,释义应短小精练、尽量求简,用最简短的形式表达最丰富的信息。
三、 致使动词的释义变式
《现汉》中致使动词的释义模式具有多样性。除了模式一这种基础的释义模式外,还存在由模式一变换而来的多种变体形式,不同释义模式间具有一致性和差异性,由不同的句法手段表达相同的语义关系。由模式一派生而来的致使动词变体释义模式主要分为以下三种。
模式二: 自動义;使+自动义/其他。
释义可以采用形式标记“使”,合并模式一的两个义项,释出被释词的自动义和致使义,使释义简练紧凑。例如:
掺杂 动混杂;使混杂: 别把不同的种子~在一起|喝骂声和哭叫声~在一起|依法办事不能~私人感情。
震颤 动颤动;使颤动: 浑身~|噩耗~着人们的心。
中止 动(做事)中途停止;使中途停止: 刚做了一半就~了|~比赛。
震动 动① 颤动;使颤动: 火车~了一下,开走了|春雷~着山谷。
屈 ① 动弯曲;使弯曲: ~指|~膝|猫~着后腿,竖着尾巴。
这种释义模式适用于对动词致使义的释义,“对动词的使动用法,一般可以不释出动作义,只在原释义前加‘使”(谭景春2018)。如果致使动词是由动词演变来的,由于词性相同,当释义用词较为短小时,可以合并义项,使释义更为简练紧凑,通过配例中两种用法的示例也能帮助理解;但是由形容词演变来的致使动词,因词性不同而不能合并,只能分立为两个义项。
致使动词的释义有时只释出了致使义,没有释出自动义。例如:
实现 动使成为事实: ~理想。
卷 ① 动把东西弯转裹成圆筒形: 把竹帘子~起来|~起袖子就干|烙饼~大葱。② 动一种大的力量把东西撮起或裹住: 风~着雨点劈面打来|汽车~起尘土,飞驰而过。
顺 ① 动向着同一个方向(跟“逆”相对): ~风|~流而下。……③ 动使方向一致;使有条理次序: 把船~过来,一只一只地靠岸停下|这篇文章还得~一~。
从词义系统性来讲,有致使义一般都会存在与之相对应的自动义。所以可以预测,释出了致使义,没有释出自动义的,原则上都可以增补出自动义。“实现”自动用法的句法组合范围较广,例如:
(3) a. 现在,在大家的集体努力下,这个目标实现了。(《人民日报》20060126)
b. 如今,我的愿望实现了。(《人民日报》20170702)
释义可以补出自动义,可释为:
实现 动成为事实;使成为事实: 目标~了|~理想。
《现汉》只释出了“卷”的致使义,《现代汉语实用标词类词典》对“卷”的释义是:
卷 动词① 【内】东西弯成圆筒形: 书的封皮都~了,你把它压一压|一遇热,锡纸的边儿就~了起来。② 【致使】使卷: 妈妈给我~了一张春饼|他正往上~着门帘子呢|我以前也~过烟。
《现汉》可以参考补出“卷”的自动义,可释为:
卷 ① 动东西弯转成圆筒形: 书皮~了|叶子~起来了。② 使东西弯转裹成圆筒形: 把竹帘子~起来|~起袖子就干|烙饼~大葱。
“顺”也有自动用法,其同类词“顺溜”的释义是:
顺溜 形① 方向一致,有次序,不参差: 她解开辫子,把头发梳~了。
“顺”可以参考“顺溜”补出自动义,可释为:
顺 ③ 形方向一致;有条理有次序: 把头发理~了|思路~了,事情也就好办了。④ 动使方向一致;使有条理次序: 把船~过来,一只一只地靠岸停下|这篇文章还得~一~。
模式三: ① 使+自动义/其他。② 自动义。
致使动词的释义通常先释出自动义,后释出致使义。也有的释义先释出了致使义,后释出了自动义,即将模式一的两个义项调换了顺序,例如:
洒 ① 动使(水或其他东西)分散地落下: 扫地的时候先~些水。② 动(水或其他东西)分散地落下: 不小心水~了|把~在地上的糧食捡起来。
开展 ① 动使从小向大发展;使展开: ~批评与自我批评|~科学技术交流活动。② 动从小向大发展: 植树造林活动已在全国~起来。
鼓舞 ① 动使振作起来,增强信心或勇气: ~人心|~士气。② 形兴奋;振作: 令人~|欢欣~。
烫 ② 动利用温度高的物体使另一物体温度升高或发生其他变化: ~酒(用热水暖酒)|~衣裳(用热熨斗使衣服平整)。③ 形物体温度高: 这水太~。
“烫”的同类词“热、温”的释义即是先释出自动义、后释出了致使义。《新华字典》第12版对“烫”的释义也是先释出自动义,后释出致使义:
烫 ① 温度高,皮肤接触温度高的物体感觉疼痛或受伤: 开水很~|~手|~伤|小心~着。② 用热的物体使另外的物体起变化: ~酒(使热)|~衣服(使平)。(《新华字典》第12版)
建议以上各例可以调换两个义项的顺序,变为模式一。再看“安慰”的释义:
安慰 ① 形心情安适。② 动使心情安适。(试用本、第1—5版)
“安慰”是典型的致使动词,释义释出了致使义。后来的版本对其进行了修订:
安慰 ① 动使心情安适: ~病人|你要多~~他,叫他别太难过。② 形因精神上得到满足而心情安适: 有女儿在身边,她感到很~。(第6、7版)
可能因致使用法的使用频率更高,第6版在修订时先释出了致使义。也可能与同类词“慰”的释义有关,《现汉》对“慰”的释义是:
慰 ① 使人心情安适: ~劳|~问|~唁。② 心安: 欣~|得信甚~。
“慰”的释义与“安慰”相似,也可调整两个义项的顺序,先释出自动义,后释出致使义。我们认为,试用本及第1—5版中“安慰”的释义与多数致使动词的义项顺序一致,释义由简到繁可以方便释义和理解,因而试用本及第1—5版对“安慰”的释义更好。当然,这种义项排列顺序不是固定的,不同词典中的处理方式也可能不尽相同,最重要的还是要依据常用性、语义凸显等原则来进行义项排序。
模式四: ① 自动义。② 致使义。或① 致使义。② 自动义。
《现汉》对致使动词的释义大多采用了致使形式标记“使”,也有少数无标记的释义。释义可以通过不同义项释出被释词的自动义和致使义,虽然没有采用形式标记“使”,也可以表示致使义。例如:
滞缓 ① 形进展停滞,增长缓慢: 工作进度~|销售~。② 动延缓: ~癌细胞的增长|资金不足,~了经济发展。
为难 ① 形感到难以应付: ~的事|左右~|叫人挺~的。② 动作对或刁难: 故意~人。
宽慰 ① 动宽解安慰: 她用温和的话语~着妈妈。② 形宽畅欣慰: 儿子总算理解了自己的苦心,她感到很~。
败坏 ① 动损害;破坏(名誉、风气等): ~门风|~声誉|~纪律。② 形(道德、纪律等)极坏: 道德~|纪律~。
“滞缓、为难”先释出了自动义、后释出了致使义,“宽慰、败坏”先释出了致使义、后释出了自动义,建议将“宽慰、败坏”的义项顺序调整为先释出自动义后释出致使义,更符合人们的认知顺序。采用这种释义模式释出的还有“集中、统一、摇晃、平息、亏”等。这种释义模式不同于有致使形式标记“使”的释义方式,而是采用隐性的方式释出了致使义,虽然释义中没有采用形式标记“使”,但释义用词大都是含有致使义的动词,如“宽慰①”的释义用词“宽解”(使宽心;使烦恼解除)和“安慰”(使心情安适)的释义中都有形式标记“使”。
因而模式四虽然表面上没有采用形式标记“使”释出致使义,但间接地释出了致使义,实际上是一种隐性释出致使义的释义方式,与其他释义模式具有一致性。采用这种释义模式进行释义的词比较少,所以还是尽量采用典型的释义模式即模式一进行释义为好。
四、 致使动词的释义优式
致使动词凸显致使义,含有动作义。如果致使动词含有的动作义明确固定是可以释出的,呈现出致使动词完整的语义结构,如凭借某种工具、通过某种方式或发出某种身体行为来实施动作,这种释义模式是对前面四种模式的改进,是更优的一种方式。下面具体说明。
模式五: ① 自动义。② 动作义+“使”+自动义/其他。或① 动作义+“使”+自动义/其他。② 自动义。
净 ① 形清洁;干净: ~水|脸要洗~。② 动擦洗干净: ~一~桌面儿。
润 ① 动加油或水,使不干燥: 浸~|~肠|~肤|~嗓子。……③ 形细腻光滑;滋润: 光~|~泽|墨色很~|珠圆玉~。
平整 ① 动填挖土方使土地平坦整齊: ~土地。② 形平正整齐;(土地)平坦整齐: 马路又宽又~。
滋润 ① 形含水分多;不干燥: 雨后初晴,空气~|皮肤~。② 动增添水分,使不干枯: 附近的湖水~着牧场的青草。
寒碜 ② 形丢脸;不体面: 全班同学就我不及格,真~!③ 动讥笑,揭人短处,使失去体面: 你这是存心~我|叫人~了一顿。
凉liàng 动把热的东西放一会儿,使温度降低: 粥太烫,~一~再喝。
《现汉》将“净”的致使义解释为“擦洗干净”,虽然没有使用致使形式标记“使”,但动补结构本身含有致使义,即“擦洗干净=擦洗使干净”。所以《现汉》也可以将“擦洗干净”修改为 “擦洗使干净”。修改后的致使义不再是通过句法手段来表达,而是采用了词汇手段,即从隐性释义转为显性释义,更便于读者的理解。
“润”的语义引申脉络应是先有自动义,后有致使义,最好调整“润”的义项排列顺序。《现汉》之前版本的“润”就是先释出了自动义,后释出了致使义:
润 ① 细腻光滑;滋润: ~泽|墨色很~|珠圆玉~。② 加油或水,使不干燥: 浸~|~肠|~嗓子。(试用本、第1—5版)
同样,“平整”的释义也是先释出自动义、后释出致使义会更好,可修改为:
平整 ① 形平正整齐;(土地)平坦整齐: 马路又宽又~。② 动填挖土方使土地平坦整齐: ~土地。
以上这些致使动词中含有的动作都是明确固定的,是已演变为动作动词的致使动词。如果能释出明确固定的动作义应尽量释出,将动作义由隐性变为显性,使释义更为精确,也便于读者理解和应用。比如“凉(liàng)”的动作义是“把热的东西放一会儿”,致使义是“使温度降低”。“使温度降低(使凉)”的方法还有:
冰 ③ 动把东西和冰或凉水放在一起使凉: 把汽水~上。
镇 ⑦ 动把食物、饮料等同冰块放在一块儿或放在冷水里、冰箱里使凉: 冰~|把西瓜放在冷水里~一~。
“凉(liàng)”释出了动作义“把热的东西放一会儿”,区别于与其动作义不同的“冰、镇”。此外,上文提到过的“滚、安慰”等的动作义明确固定也可以补出,其中“安慰”还要调整义项顺序,可释为:
滚 ① 动滚动;翻转: 荷叶上~着亮晶晶的水珠儿。……⑤ 动摇或推使滚动或使在滚动中沾上(东西): ~元宵|~雪球。
安慰 ① 形因精神上得到满足而心情安适: 有女儿在身边,她感到很~。② 动通过言语劝说等方式使心情安适: ~病人|你要多~~他,叫他别太难过。
需要说明的是,有些致使动词的动作义较复杂且不确定、有多种可能性,而不能释出。例如:
退 动① 向后移动(跟“进”相对): 后~|倒~|进~两难。② 使向后移动: ~兵|~敌|把子弹~出来。
空 kòng ① 动腾出来;使空: 文章每段开头要~两格|~出一天时间参观游览|把前面几排座位~出来。
《现汉》只释出了“退、空(kòng)”的致使义,没有释出动作义,这是由于动作义复杂不明确而不便释出。比如,“退敌”的动作可能是“击、打、讲道理”等,“空(kòng)”的动作也是多种多样的,不同于有明确动作义的“凉(liàng)”。
致使动词的句法语义关系复杂多样,表层结构不同的句法表现反映了深层结构不同的语义特征,要对致使动词的句法结构、语义特征进行系统分析和归纳,“充分考虑到不同语义类的动词在论元结构上的差异及同一动词的不同论元在配位方式上的差异”(白鸽、施春宏2012)。在充分描写的基础上,增强释义的科学性、规范性,减少释义的随意性,对词义做出符合语言事实且便于读者理解的解释。
五、 结语
在本文所归纳的五种释义模式中,模式一是基础,模式二、模式三、模式四这三种释义模式是由模式一变换而来的变体形式。模式二是将模式一合并义项,使释义简练紧凑。模式三先释出了致使义、后释出了自动义,可修改义项排列顺序,改为先释出自动义、后释出致使义,这样更符合人们的认知顺序。模式四虽然释义中没有形式标记“使”,但间接地释出了致使义,是一种隐性释出致使义的释义方式,实际上与其他释义模式具有一致性。模式五是对前面释义模式的改进,能释出动作义的应尽量释出,呈现出致使动词完整的语义结构,使释义更为精确,因而模式一和模式五是较好的释义模式。虽然释义模式具有多样性,但释义时能一致应尽量一致。从释义规范化角度来说最好使用模式一或模式五,这对提高词典释义的质量、对读者更好地理解词义都是非常有益的。当然,规则不是固定不变的,在释义过程中也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附 注
[1]本文的“自动义”是指与致使义相对应的不及物动词自发的动作行为义,为了行文的方便,也包括形容词所表达的性质状态义。
[2]本文对词的释义大都出自《现汉》第7版,以下出自《现汉》第7版的不再一一交代;出自《现汉》其他版次的则随文注明。另外,为了节省篇幅删去了与本文无关的义项,对某些释义及例子做了删减。
[3]释义模式中的“其他”指释文中没有出现被释词或没有重复自动义释义用词的情况。
参考文献
1. 白鸽,施春宏.《现代汉语词典》中作格动词释义情况的考察与思考.辞书研究,2012(1).
2. 江蓝生.《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概述.辞书研究,2013(2).
3. 李临定主编.现代汉语实用标词类词典.太原: 山西教育出版社,2000.
4. 吕叔湘.《现代汉语词典》编写细则(修订稿).∥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现代汉语词典》五十年.北京: 商务印书馆,1958/2004.
5. 吕叔湘.单音形容词用法研究.中国语文,1966(2).
6. 谭景春.致使动词及其相关句型.∥中国语文杂志社编.语法研究和探索(八).北京: 商务印书馆,1997.
7. 谭景春.动词的目的义及其在词典释义中的处理.当代语言学,2018(3).
8.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现代汉语词典(试用本、第1—7版).北京: 商务印书馆,1973、1978、1983、1996、2002、2005、2012、2016.
9.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新华字典(第12版).北京: 商务印书馆,2020.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 北京 102488)
(责任编辑 郎晶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