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8月16日至18日,第七届全国汉语语汇学暨《语海》编纂学术研讨会在山西忻州召开。会议由山西省社会科学院(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商务印书馆、上海辞书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和忻州师范学院主办,忻州师范学院中文系承办。来自各地高校、科研机构和出版社的79名代表参加了会议。
17日的开幕式由上海辞书出版社语词编辑室副主任汪惠民主持,忻州师范学院副校长李丹致欢迎辞,忻州师范学院中文系主任姚勤智、山西省社会科学院(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党组成员、副院长宋建平先后致辞。18日闭幕式由忻州师范学院中文系主任姚勤智主持,四个小组的主持人分别汇报了各组讨论的具体情况,山西省社会科学院终身研究员温端政做大会总结,山西省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所长安志伟致闭幕词。
研讨会采取大会主题发言和专题分组讨论相结合的形式进行。温端政、梁晓虹、王吉辉、安华林、延俊荣、姚勤智等11位专家在大会上做了专题报告,44名专家在分组会上进行了论文研讨交流。会议的研究主题集中在语汇学理论、语汇的具体研究、语典编纂研究、方言语汇研究和温端政新著《语词学基础》《语汇答问》的评论等方面,还有其他方面的研究。
一、语汇学理论研究
温端政的《论加强语汇学研究的理论思维》论述坚持理论思维对于加强汉语语汇学学科建设的重要性。主张运用理论思维,加强学科的基本建设;运用理论思维鉴别各种不同意见,抵制似是而非的“理论”。他的另一篇文章《论语词学的建立及其意义》论述建立汉语语词学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探讨如何构建汉语语词学的理论体系,认为汉语语词学的建立有其重要的学术意义和应用价值。王吉辉《固定语的意义及意义解释问题》就什么样的内容才可以看作固定语的意义这一问题做出分析,而后围绕着固定语意义解释中的两个主要方面,即解释的是不是固定语的“意义”、解释出的内容是不是属于固定语的“意义”等进行讨论分析。姚春林《重温“语词分立”说的创建》认为在当下树立文化自信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大背景下,“语词分立”,创设独立于汉语“词汇学”的“语汇学”,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
二、汉语语汇的具体研究
梁晓虹的《日本“禅林句集”与汉语熟语研究》以无著道忠的《禅林句集辨苗》为主要资料,更为具体地考察“禅林句集”这一日本中世禅林出现的特殊文献题材在汉语熟语研究中的资料价值。安华林、安妮《关于“四字并立语”的几个问题》认为“四字并立语”是指四字在同一层次上互相并列的词语。在研究了四字并立语的语音、结构特点之后,进一步指出语典收录四字并立语时,同一个“语位”只以典型变体立目,在条下注明其他变体即可,不必将各种变体都予以立目。延俊荣《浅析俗语底层的语言学理据》以动词为切入点,运用对比的方法,对王熙凤所使用的5条俗语进行逐条分析,旨在寻找这些俗语底层的语言学理据。马启红《宗教精神视野下的语汇意义类聚研究》以汉语语汇为载体,通过语汇的意义类聚研究,阐明宗教文化在人们思维、行为观念系统之中的特殊体现形式。王雪《“鱼化龙”语汇基本面貌及文化价值研究》认为“鱼化龙”叙述在汉代已有记载,其基本内容为鳣鲔等鲟类鱼飞跃龙门。“鱼化龙”语汇广泛发展,后世呈现出多样的“鱼化龙”面貌,产生了丰富的相关语汇并广泛流传。王倩《习近平讲话中熟语的运用及其话语风格》认为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中既有对传统文化的引经据典,又能推陈出新、古为今用;这些熟语凸显了中国元素,形成了习总书记口语化、接地气的语言风格,同时具备极强的话语力量。
何小宛《隐喻视角下的成语“苦口婆心”》认为“苦口婆心”是典型的源于禅宗文献的成语,“婆心”即禅门所谓“老婆心”,在禅录中的用法与今截然不同。沈基松《“如X如Y”类成语试析》指出“如X如Y”类成语是使用比喻辞格创设而成的,这类结构中的“如”是比喻中的喻词,“X”“Y”分别都是喻体,文章还进一步揭示这类成语的共性特征、语用功能及“X”“Y”的语义关系。王海静、范瑞婷《基于汉语语料库的缩略式成语研究》认为缩略式成语把言简意赅、言约旨宏发挥到了极致,最符合语言表达的经济性原则,而且形成了众多富有新意的表达,迎合了信息时代人们追求省时、省力、省空间的交际需要。谷俊敏《移就式语汇现象的认知研究》关注移就式成语,认为这些成语由外物触发和强化人的内心感受,从而将内在情感体验转化为外物特征,逐渐地凝固下来成为极具特色的一类成语。付建荣《“语义二分法”与语汇系统构建研究》在完成唐宋禅籍俗成语语义系统构建工作的基础上,讨论唐宋禅籍俗成语系统性的种种表现。希望能够呈现唐宋禅籍俗成语的系统面貌,深化对汉语语汇系统性的认识,并为语义系统的构建研究提供可行的研究范式。赵树婷《论源于〈诗经〉婚恋成语的文化意义》认为通过对《诗经》婚恋成语特点的考察,可以了解先秦时期人们的婚恋观念和婚姻礼俗。
姜德军《试论惯用语的描述性与情态性》认为有的惯用语描述性特征典型,有的是描述性与情态性的加合式。李淑珍《从反义惯用语看语和词的区别和联系》认为汉语中的反义惯用语有多种表现形式。语是由词构成的,因此反义惯用语跟反义词之间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它们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这是语言丰富性的体现。
王海静《论汉语常用谚语的齐普夫分布特征》根据模型的齐普夫分布特征做出常用成语的数据模型,尝试将自然科学研究方法融入社会科学研究来探讨汉语常用谚语的分布特征和规律。刘嵚《元话语视阈下的汉语谚语功能研究》将谚语置于语篇的范域内,认为谚语也具有语篇功能和人际功能这两种元话语功能,谚语的语篇功能主要通过话题结构、衔接连贯和证据来源来表现。刘钦荣《论〈金瓶梅〉词话中的谚语运用》指出《金瓶梅》中共出现谚语336条,大都是同该书的主题思想内容有着直接关系的,也能够结合其主题思想内容和情节发展的需要。史冬梅《饮食类谚语探微》以《古谣谚》中选取的7条与饮食相关的谚語进行分析研究,结合其他相关文献能够大致了解古人的饮食观、养生观。
李治平《面向对外汉语教学的成语分级的依据和方法》认为根据成语语义的组合型、综合型、融合型特点可以将成语语义分为容易、中等、困难三个等级。根据成语在现代汉语平衡语料库中的使用情况可以将成语词频分为高频、中频、低频三个等级。黄冬丽《语汇学理论在汉语国际教育中的指导作用》指出语汇学理论在汉语国际教育中运用广泛,不少面向汉语国际教育的惯用语、谚语、歇后语研究成果都是以汉语语汇学理论为指导的。梁驰华《中小学语文教材的成语问题》认为中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成语应充分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高度重视成语的运用能力,合理设置成语的重复率。
三、语典编纂研究
温端政《关于〈语海〉编纂的几个问题》回顾了《语海》的策划和编纂过程,提出编纂《语海》要有理论支撑,并阐述了《语海》编纂的重要意义。李雪《说学习型成语词典的配例》在学习型成语词典中例证不仅可以补充说明词的意义,使其具体化,而且还能说明成语的用法,包括语法特点、搭配范围、修辞色彩等,需要对配例给予充分的重视。朱俊玄《论熟语类工具书的现状和发展》通过调查发现目前市场上出版的熟语类工具书基本满足了读者对熟语查阅、研究、学习的需求,但是其中也存在不少短板。需要从根本上廓清熟语的内涵和外延,适当扩大收录对象,收录多类习用语,增强该类工具书的丰富性和科学性。安志伟《浅说语典释义的文化性》认为语的文化性是客观存在的,语典编纂中应该从分释、揭示理据和认知基础三个方面体现语典释义的文化性。王小郴《由“说起关张生气,提起管鲍打罕”看语典收条原则》认为语汇类辞书收条前应充分考证并权衡短语的语汇特征,注意其使用频率,综合测评出各个语汇亚类范畴内部成员的不同等级水平。谢一帆《〈新華成语大词典〉参见条目编纂情况分析》认为《新华成语大词典》中并未对书中参见条目系连的原则做出详细说明,然而词典事实上存在着不同的系连情况,背后成语条目蕴含着实质性的区别。岳雯《〈语海〉并列式俗成语“喻+”释义的语法与语义分析》参照《语海》对字面义、比喻义的释义情况,归纳了并列结构的俗成语的比喻义释义结构。孙玉梦《〈语海〉“一+”惯用语释义研究》分析以“一”为首要语素构成的惯用语释义内容及特征、考察“一+”惯用语语义特征,并据此阐述惯用语释义需要注意的某些问题与要素。赵一芳、于峻嵘《隐喻与惯用语释义》从认知语言学角度分析惯用语的隐喻蕴含,重点分析实体隐喻、结构隐喻、空间隐喻与惯用语的关系,阐述隐喻能够给予惯用语释义的启示。
四、方言语汇研究
姚勤智《山西方言谚语中的面食文化信息解读》针对谚语中留存的面食文化信息进行解读,认为山西方言谚语蕴含着丰富的区域文化,深刻反映着区域之内形成的文化。这些谚语积淀了山西人关于面食的思维、习惯和情感认知。孙立新《关中方言词汇研究的有关问题》特别指出关中方言调查应收录典型的关中方言中常用的惯用语、俗成语、谚语、歇后语等。李芮搜集整理了代县方言俗语3万余条,他的《雁门方言俗语的理论探讨》认为代县方言俗语不仅具有语言学价值,还有地方文化、民俗研究的价值,应该予以关注和保护。张津《晋语浑源方言谚语、俗语、惯用语汇编》介绍了即将出版的《浑源方言调查研究》一书,并对其中的谚语、俗语、惯用语部分进行了汇集和注释。武蕾旭《从修辞角度看山西静乐方言歇后语》认为山西静乐方言歇后语,是当地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双关、比喻、夸张、反问、对比、对偶等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使静乐歇后语变得生动有趣,同时也具有浓郁的风土生活气息。
五、《语词学基础》《语汇答问》评论
卢润祥《喜见“语词学”的诞生》认为“汉语语词学”的设想不是汉语语汇学和词汇学之相加,而是把两者融合在一起建立起的新理论体系与框架。成立语词学学科的创意无疑是上佳且甚美妙的,但语词学的内容框架等仍有深化探讨空间。周文芳《读温端政〈语词学基础〉的几点体会》此书采用比较研究的方法,在比较研究中彰显的语词学魅力;在50多年不断研究中推出的一部语汇学方面的力作;语词学理论意义及产生的深远影响。王海静《语词研究扛鼎力作,“语词合一”谱写新篇》认为《语词学基础》一书廓清了语言现成建筑材料内部的类型关系,构建了具有汉语特色的语词学理论框架,具有基础性、开创性,同时也期待更加系统的语词学著作诞生。温朔彬《基于理论思维的新学科创建》认为《语汇答问》一书学术价值厚重,其学术理论不仅能经得起语言事实的检验,而且为语言学理论创新、学科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
还有部分专家提交了词汇学、方言词语、辞书编纂、语言文字规范等领域的学术论文,对语汇研究具有启发意义。
这次研讨会语汇学研究成果交流和展示的又一次盛会。会议收到的论文涉及语汇学研究的多个方面,许多研究成果运用了新材料、新方法,具有很强的创新性,体现了语汇学学科的新发展。会议期间还召开了《语海》编纂工作会议和《语词学基础》出版座谈会。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北京1007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