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分类:
子分类:
返回
文库吧用户登录
快速导航关闭
当前搜索
当前分类
子分类
实用工具
热门搜索
文库吧 > 学术 > 学术期刊 > 杂草学报

词典使用对搭配产出与记忆保持的效能研究

词典使用对搭配产出与记忆保持的效能研究

摘 要 文章通过测试和回顾式问卷调查,考察词典对EFL学习者搭配产出及其记忆保持的作用,探讨影响词典使用效能的因素,分析学习者在词典使用技能方面存在的问题。62名英语专业本科生完成一项搭配填空任务,每个句子包含一个动词+名词的目标搭配,其中动词缺失,要求学生使用手机在线词典,根据句末提供的搭配汉语意思,补充目标搭配中的动词。之后开展问卷调查,要求学生根据真实情况,对完成任务过程中的词典使用策略及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进行回顾。一周后,对搭配的保持情况进行测试。研究发现,使用词典能够显著提升学生的产出性搭配知识,虽然这些搭配信息在一周之后只能保持三分之一多。影响词典使用效能的最关键因素是词典使用技能。学生在查找搭配的中心词策略、不同搭配的区分、搭配释义的理解,以及超级链接功能的使用等方面都存在欠缺。此外,文章也讨论了词典使用教学中的相关问题。

关键词 搭配产出 搭配保持 手机在线词典 词典使用技能

一、 引言

作为程式语的一种,搭配和其他的多词组合如词组、固定表达法、预制语块、习语等,直接影响到语言表达的自然性、流畅性和地道性。(Nation2001;Wray2002;Nesselhauf2003;McCarthy & ODell2005;Laufer & Waldman2011)对于EFL学习者而言,搭配习得是一项巨大的挑战,即便是高阶学习者在搭配使用方面也会遇到困难。(Lew & Radowska2010;Laufer2011;Laufer & Waldman2011)词典研究者早就意识到搭配的重要性,广泛关注与词典编撰理论与实践相关的各类搭配研究主题,如搭配的分类研究(Cowie1981),搭配的收录与处理问题(Mittmann1999;Moon2008;Handl2008;Walker2009;陈国华,王薇2007;徐海2013),搭配理论在词典理论构建和词典编纂实践中的运用等(Siepmann2005;武继红2011;Dalpanagioti2018)。学者们强调要加强对多词单位的描写,使词典解释对象从“单词描述”向“预制模块描述”转化(章宜华2010),指出下一代学习词典将以对搭配信息的详细、系统处理作为新的设计特征(陈国华,田兵2008)。不过,尽管词典编纂者费尽心思,在学习者词典中融入了各类搭配信息,词典用户是如何使用这些搭配信息,对搭配学习又有什么样的效果,这些大都所知甚少。只有少数实证研究考察了词典使用对搭配理解、产出与记忆保持的作用,如Lew和Radowska(2010),Dziemianko(2010,2012,2014),Laufer(2011),Chen(2017) 等,且先前的研究尚未涉及手机词典对搭配学习的作用。随着科技的突飞猛进,智能手机已成为人们生活和工作中不可或缺的工具。对于外语学习者而言,手机电子词典也大有取代纸质词典的趋势,因此考察手机词典的使用对外语教学具有现实意义。

二、 文献综述

早期研究主要考察用户对多词组合的查询偏好和策略,分析用户决定中心词的策略,如词性、句法结构、词频、用户的母语背景等。Lew(2012) 发现,词频低的词语被选为查阅对象的机会显著增加,名词优先于形容词和动词,词语在多词组合中的位置似乎并不重要。研究发现,词典用户对搭配信息的查询频率并不高。如Atkins和Varantola(1997) 发现,在910次的词语查询中,只有120次用来查阅搭配,其中38%是不成功的。Lew(2004)的问卷调查中,将近70%的参与者反馈他们从未或极少在词典中查找搭配信息。Nesselhauf(2005)指出,词典组和非词典组的学生在写作过程中所犯的搭配错误一样的多,说明前者并没有真正使用词典来查阅搭配信息。不过陈玉珍(2007)的问卷调查显示,41.9% 的参与者认为搭配信息是他们最经常查阅的信息类型之一,仅次于意义(93.0%) 和例证(69.8%)。

武继红(2011)设计了一份专门针对搭配查阅习惯和偏好的问卷,调查学习者最经常查找搭配信息的学习任务类型,最经常使用的词典类型,最经常查询的搭配类型,搭配中最经常用作中心词的词性,以及词典中搭配表征的最佳方式等,并了解学习者在搭配查询过程中的主要困难。

研究者探讨了词典使用对搭配理解、产出或记忆保持的作用。Komuro(2009)以日本的EFL学习者为研究对象,设计了一项句子填空任务,要求受试根据句子的意思,使用搭配词典补充句子中包含的不同类型的目标搭配。研究发现,受试完成形容词+名词搭配的正确率最高(71.5%),超过动词+名词搭配(61.2%) 和介词+名词搭配(57.3%)。Lew和Radowska(2010) 通过句子搭配填空任务,了解不同类型词典的作用,发现学习词典用户完成任务的成功率超过搭配词典用户(68% VS. 49%)。Laufer(2011)的研究同样涉及搭配填空任务,发现中等水平学习者完成任务的正确率为44%,而中低水平学习者的正确率不到35%。部分学习者无法找到词典中收录的搭配信息,有些则以为自己认识目标搭配,因此无需查词典。15个目标搭配中,中等水平學习者一周后平均只记得1.5个搭配,中低水平学习者仅记得0.5个。相比之下,Dziemianko(2010) 的研究结果较为乐观。该研究要求受试使用词典写出目标词项的意思(理解型任务),补充句子中的搭配(产出型任务)。数据表明,纸质词典和电子词典用户完成两项任务的正确率分别超过92%和98%,纸质词典用户在两项任务中的保持率分别为62.4%和45.7%,而电子词典用户为76.7% 和63.8%。显然,电子词典比其纸质版在意义和搭配的保持方面更胜一筹。然而,该结论并没有得到复制研究(Dziemianko 2012) 的证实。在该研究中,纸质词典用户在理解型任务中的保持率为36.2%,在产出型任务中的保持率为34%,而电子词典用户两项任务中的保持率仅为23.8% 和 28.7%,远远低于Dziemianko(2010)中的数据。该作者认为,这两项研究结果的不同主要归因于所使用的电子词典在宏观结构和微观结构设计特征方面的差异。

Chen(2017) 基于CALL方法,探讨了词典使用对搭配产出与记忆保持的作用,同时考察了EFL学习者的词典在线查询行为。研究发现,学习词典可以显著提高用户的搭配产出性知识,不过由于词典使用技能的限制,用户完成搭配任务的正确率还不到一半(49.1%)。一周后目标搭配的保持率为36%。通过统计CALL程序中log files所记录的词典用户每一次的键盘字母输入和鼠标点击数据,作者深入分析了用户的词典在线查询行为,讨论了用户词典使用技能方面的不足。

Li和Xu(2015) 针对动词短语,设计了一项意义选择任务,要求受试先不使用词典,从四个意义选项中选择正确的一项,接着使用词典再次完成该任务。同时通过内省式和回顾式问卷调查,了解词典本身和词典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Dziemianko(2014),Dai、Wu和Xu(2019) 则考察了词典信息的呈现方式对搭配记忆保持的影响。

从上述综述可见,研究者主要从三个方面来探讨词典对搭配学习的作用,一是词典本身,如词典类型、词典介质、信息呈现方式,二是搭配本身,如搭配类型、任务类型等,三是词典用户,如用户的二语水平,尤其是词典使用技能水平等。本研究拟通过以手机为介质的在线电子词典使用,探讨下列问题:

1. 词典使用对目标搭配的产出及其保持有何作用?

2. 影响词典使用效能的主要因素包括哪些?具体存在什么问题?

三、 研究设计

(一) 研究对象

本研究对象为某大学英语专业大三的学生。68名学生参与本研究,不过6位因为数据不完整被剔除在外,最终纳入数据统计的人数是62人。

(二) 搭配测试的设计

设计一项搭配填空任务。每个句子包含一个动词+名词的目标搭配,其中动词缺失,要求学生根据句末提供的搭配汉语意思,使用词典补充该目标动词,例如:

Im trying tothe habit of staying up too late.(改掉习惯)

目标搭配的选择遵循以下几个标准: 第一,搭配中的动词和名词都是BNC语料库中最常用的3000词,但其搭配频率通过BNC的Sketch Engine检索必须小于百万次之一;第二,搭配在BNC中的MI值必须大于3;第三,目标搭配具有语义透明性,若搭配同时具有字面义和比喻义,则只取其字面义;第四,考虑搭配对等性因素,既涉及英汉对等搭配,如throw a punch → 挥拳,place a bet → 下赌注,也包含不对等搭配,如catch the sun → 被晒黑,stand the pace → 适应快节奏。此外,笔者也考虑到目标搭配的语域问题,排除专业领域性强的术语,如serve the ball(发球)。这些标准确保了所挑选的搭配具有典型性,是学生所不熟悉的,且具有较大的实验价值。笔者第一批挑选了15个搭配,在30位与受试同等语言水平的学生中进行测试,发现有5个搭配是至少6位学生认识的,因此将这5个排除掉,最后剩下10个目标搭配。

句子的编写也是经过精心设计的。句子里所有的词都是学生熟悉的高频词,确保将其注意力集中在目标搭配上。句子的编写尽量简洁、自然,有的是根据BNC索引行的句子改编而成,有的是其他学习词典中的例句,与本研究所用词典中的例句不同。此外,这些句子都没有歧义。

(三) 调查问卷的设计

由于学生使用个人手机,很难对其使用过程进行监控,因此笔者设计了一份回顾式问卷,调查下列问题: (1) 在查阅动词+名词搭配时,是先查名词,还是先想出汉语动词的英语对应词,然后再查词典?(2) 在完成搭配任务的过程中,是否有找不到目标动词的情况?若有,如何解决?(3) 在使用该词典的过程中,有没有遇到其他的困难或问题?

(四) 使用的词典

笔者选用的在线电子词典是Longman Dictionary of Contemporary English (5th ed.)(《朗文当代英语词典》第5版,以下简称LDOCE5),学生在手机上可免费访问其网站 https:∥www.ldoceonline.com。该词典主要通过三种形式提供搭配信息。如下文图1所示,词目词的例证中包含黑体印刷的搭配,如quicken ones pace、a walking pace、take a pace。有些搭配直接作为词目收录,可通过点击超链功能获得其释义,如keep pace、set the pace、force the pace。此外,LDOCE5还设置了搭配专栏(COLLOCATIONS),集中收录中心词的各类搭配,如形容词+名词搭配、名词+名词搭配、动词+名词搭配等。总体上看,LDOCE5提供较为全面且易于查询的搭配信息。

(五) 研究过程

本研究分前测、正测、后测三个阶段,在正常的英语课堂时间内进行。第一周,先让学生通过手机访问词典网站,熟悉LDOCE5的宏观和微观结构,再简要培训该词典的用法,介绍搭配信息的呈现方式。第二周进行前测,旨在了解学生对目标搭配的熟悉程度。试卷上提供10个句子,每个句子包含一个动词+名词搭配,其中动詞缺失,要求学生根据句末提供的搭配的汉语意思,不使用任何词典,写出这10个目标动词。前测试卷收上来之后,分发正式测试卷,除了句子顺序不同外,内容跟前测的完全相同,要求学生通过手机,统一使用LDOCE5来完成任务。完成之后,分发问卷,要求学生根据真实情况,回顾搭配信息查找过程的相关问题。为了检测这些目标搭配的保持情况,一周之后,在没有事先提醒的情况下进行后测,除了句子顺序调整外,内容与前测和正测的相同,要求学生不使用任何词典,补充10个句子中的目标动词。

(六) 数据分析

笔者统计了前测、正测和后测的成绩。每次测试的总分均为10分,每个填写正确的动词得一分,小的拼写错误或者时态错误不扣分。三次测试成绩利用SPSS中单因素方差分析(ANOVA, Analysis of Variance, with post hoc tests) 进行统计。同时收集问卷的反馈信息,用于分析词典使用过程的查阅行为及存在的问题。

四、 结果与讨论

(一) 词典使用对搭配产出及保持的作用

如下文表1所示,前测结果表明,学生对10个目标搭配几乎一无所知(M = 0.23)。事实上,62个学生中,只有几个学生认识1到2个目标搭配。由于笔者特意挑选频率低的目标搭配,这样的结果是意料之中的。在正测中,学生通过使用词典,平均提供了5.82个正确的目标动词,其中最好的成绩是满分10分,最低的只得1分。后测结果表明,10个目标动词中学生一周后平均记得2个。按百分比计算,正确查到的目标动词的保持率为345%(2/5.82×100%)。三次测试成绩的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组间均值差异显著 [F(2,183) = 197.53,p<0.001](见表2)。从表3多重比较(Tukey)的结果可见,这三个均值之间都存在显著差异(p<0.001)。图2展示了学生在这三个阶段中产出性搭配知识的增减情况。显然,词典使用可以显著提升学生的产出性搭配知识,这些知识一周之后学生只能记得三分之一多,不过与前测成绩相比,还是有显著的提升。

笔者将本研究结果与Laufer(2011) 和Chen(2017) 进行了对比(见表4)。Laufer的研究中,中等水平学习者完成搭配任务的正确率为44.2%,Chen(2017) 为49.1%,而本研究是58.2%。这三项研究的受试英语水平总体相当,任务类型也相同,都是句子填空,而且都是针对动词+名词搭配,不过 Laufer使用的是来自三本不同词典的词条复印件,且有些目标搭配并没有被收录在内,而Chen(2017) 和本研究使用的都是整部的电子版词典,其中前者使用的是Oxford Advanced Learners English-Chinese Dictionary (4th ed.)(《牛津高阶英汉双解学习词典》第4版,以下简称OALED4) 的电子版,后者使用的是在线英文版的LDOCE5,且所有的目标搭配都收录在词典。由于电子词典使用的便利性,学生查找搭配信息的频率可能更高。Laufer(2011)也指出,有些学生认为自己认识那些目标搭配,所以并没有使用到词典。此外,同时提供多本不同词典的词条信息,也可能会给学生造成混淆。

与Chen(2017)相比,本研究搭配任务完成的正确率高出将近10%,虽然学生使用的不是他们所熟悉的双解版而是全英文版词典。这在很大程度上与两本电子词典的结构设计有关。事实上,Chen所使用的OALED4只是将其从纸质版原原本本地转换成电子版而已,词典的微观结构没有任何改变,还是沿用传统的纸质版词典信息表征方式,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电子词典,而且版本相对较老,有些搭配信息的处理方式还不够科学。而LDOCE5是相对成熟、完善的在线电子词典,其结构设计更为友好,查询快捷、便利,且搭配信息更为丰富、完整。显然,词典本身的因素对查询结果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作用。

虽然与Chen(2017) 相比,本研究的结果较为乐观,但与Dziemianko(2010,2012) 相比,依然差距较大。在她的两项研究中,电子词典用户的搭配正确率均超过92%。这可能与所涉及的搭配类型有關。本研究针对的是由高频词组成的动词+名词低频搭配,学生有可能依据语法规则,把动词和名词一个一个组合起来,而Dziemianko研究的是介词+名词搭配,且是学生不认识的名词,他们很可能将搭配视为一个整体,就像一个陌生的新词一样,进行整体加工。可见,搭配类型也直接影响到词典使用结果。

从搭配保持来看,本研究发现,一周后学生对所查到的搭配信息记得不多,仅34.5%,不过和前测成绩相比,学生在搭配知识方面还是有显著的提升。考虑到本研究是在附带习得的情况下开展的,学生的注意力放在完成填空任务,而不是搭配学习上,加上事先并不知道测试之后会有保持测试,仅仅一次的接触,显然不能保证记住大部分的目标搭配,所以这样的数据并不出乎意料。事实上,这与Chen(2017) 得出的36.1%的保持率相差不大。

(二) 影响词典使用效能的相关因素

研究表明,在10个目标搭配中,学生借助词典,平均提供了5.82个正确的目标动词。考虑到学生是大三的英语专业学生,而且所有的目标搭配均可在词典中找到,58.2%的正确率仍不够理想。从试卷和问卷调查的反馈来看,影响词典使用效能的因素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 用户的词典使用技能

查找多词组合的词典信息显然要比查找单个词要复杂一些,而中心词的确定就是关键的第一步。调查问卷结果显示,对于动词+名词搭配,多数学生是将名词当做中心词,也就是先查名词,这显然是正确的,但仍有38.7%的学生是根据句末提供的汉语,先想出汉语动词的英语对应词,然后查词典。例如,为了完成“ a kiss(送飞吻)”,学生先从动词入手,认为送的英语对应词就是send,然后在词典中检索send,结果该词条里并没有send a kiss这样的搭配。之后再尝试另一个对应词give,同样找不到该搭配。其实该目标搭配收录在kiss名词词条的搭配专栏里,还提供释义和例证。显然,先查动词的对应词不是明智之举,首先两种语言之间的搭配表达未必对等,其次对于同一搭配,未必会同时收录在名词和动词的词条中。先查动词对应词的做法费时低效,还有可能无功而返。有趣的是,有个别学生反馈,对于有些搭配他们是以名词为中心词,对于另一些则是先查动词对应词。实际上,对于搭配而言,中心词策略在很多时候决定着查找的成败。遗憾的是,一些学生并没有掌握这项基本技能。

问卷调查数据统计表明,只有11.3% 的学生认为他们在词典中成功地找到了所有的10个目标动词。事实上,从试卷上看,只有一名学生得满分,找到了所有正确的目标动词。这10个目标搭配都收录在名词词条中,部分搭配还同时收录在动词和名词词条中。只要查找的方法正确,应该都可以找到的,但绝大多数学生都做不到这点,主要原因就是词典使用技能的不足。除了上述提及的中心词策略之外,有些学生没有充分利用在线电子词典的超级链接功能。例如,catch the sun 没有收录在名词sun的搭配专栏中,而是以复合词项的形式直接当做一个独立的词目收录,旁边是标识链接的箭头。只要点击这个箭头,马上就可看到对这个搭配的解释,然而从试卷上看,41.9%的学生提供了错误的动词,有些可能是太粗心没有注意到超链标识,另一些则可能是因为根本就没想到catch the sun与被晒黑是两种语言中相对应的搭配。多数学生填了burn、 tan、enjoy、bask等概念上与晒相关的动词,但这些动词显然在句法上均无法与sun搭配。

此外,从试卷上看,学生无法区分同一个中心词的不同搭配。如图3所示,blow your nose(擤鼻涕)和pick you nose(抠鼻子)显然语义不同,但部分学生无法区分这两个搭配的意思,所以错误地选用了blow来补充“ the nose(抠鼻子)”。

又如,place a bet on something(下赌注)与make a bet(打赌)在语义上是有所差异的,但有58.1% 的学生做错了,将place和make两个动词混淆起来。同样,部分学生将blow a kiss(送飞吻)填成give a kiss(亲吻)。

有些学生在做题时过于粗心,查词典之前没有认真看题。以kick the habit(改掉习惯)为例,有些学生一看题目就匆忙填了change一词。虽然“改掉习惯”和“改变习惯”只有一字之差,但在中文上显然是两个不同的搭配,只要足够细心,就不会用change the habit(改变习惯)来替代kick the habit(改掉习惯)。还有就是take a joke(开得起玩笑)。有十来个学生填play而不是take,很可能是因为他们将中文“开得起玩笑”看成“开玩笑”,以为知道答案,所以没有查词典。

当找不到目标动词时,多数学生的做法是改变查找的中心词。比如,当他们在名词词条中找不到所需要的目标动词时,他们会转而把汉语动词翻译成英文,然后查该英文单词;有些学生则是查看例证,看例证里是否提供动词;还有的会使用手机上其他的词典App或者查百度;另一些则靠猜测填词。

问卷调查反馈信息显示,24.2%的学生认为他们在使用词典的过程中没有遇到任何困难,而多数学生反应,他们遇到的主要问题是无法区分同一中心词的不同搭配,这也反应在他们的试卷答案上。有些学生觉得英语释义不好理解,因为他们平时很少使用英英词典。部分学生反映,他们查找单个词没有问题,但查找短语或搭配就很吃力。还有些学生认为电子词典提供的信息太多了,找起来像大海捞针,太耗费时间。

显然,学生在词典使用技能方面还不够成熟,在中心词策略、超级链接功能的使用、搭配的区分、英语释义的理解等方面有所欠缺,这直接影响到词典的使用效果。

2. 词典本身

词典本身也会给用户造成一定的困扰。有几个学生反映说在使用手机词典的过程中,由于网络问题,页面总是卡顿,让他们失去耐心,所以干脆不用,靠猜测完成搭配填空。笔者对LDOCE5进行了检视,发现了几个问题。图4显示,ban这个词条中收录的几个搭配多数没有提供释义,对于不了解lift a ban为何意的学生来说,显然无法将其与“撤销禁令 ”对应起来,因此可能会错误地用撤销的对应词cancel或revoke来代替lift。事实上,有15名学生用这两个对应词,写出了cancel a ban或revoke a ban这样不地道的搭配。

此外,LDOCE5中的搭配有些是以变体的形式收录的。例如,stand the pace和take a joke在词典中收录的形式是be able to stand the pace和somebody can take a joke,且均需使用超链功能。对于比较马虎或缺乏耐心的用户来说,可能会忽略掉包含在较长的表达式之中的搭配。LDOCE5还有个问题是,有些搭配可以直接将其整体放在搜索框进行检索,而有些则不行。有些搭配既收录在名词词条中,也收录在动词词条中,有些则只收录在名詞词条中。例如,lift a ban和place a bet就无法进行整体检索,而其他的8个搭配则可以。上述这些词典本身的小问题显然对用户的搭配检索产生了负面影响。

3. 搭配类型

除了与用户、词典相关的因素外,搭配本身的特点也会对任务的完成产生影响。表5列出了本研究10个目标搭配中正确率最高和最低的搭配。其中pick ones nose(抠鼻子)和keep house(料理家务)的正确率最高,而catch the sun(被晒黑)和stand the chance(适应快节奏)的正确率最低,其中最高与最低之间的差值将近70%。对比之下可以看出,前两个搭配属于对等搭配(congruent collocations),也就是说两种语言之间的表达是一一对应的,而后两者属于不对等搭配(incongruent collocations)。Stand the pace和catch the sun在汉语中并没有对等的搭配表达,无法用一个动词加一个名词的汉语对应表达式,因此只能通过解释的方式来说明,即“适应快节奏”和“被晒黑”。这种英汉搭配的不对等现象给学生带来了困扰,大约只有五分之一的学生为“ the pace(适应快节奏)”提供了正确的动词stand,而多达40.3%的学生填了“适应”的对应词adapt。更糟的是,在LDOCE5中,stand the pace并没有与gather pace、keep up pace、keep up with the pace等一起收录在搭配专栏中,而是以变体的形式be able to stand the pace当做一个独立的复合词项收录,且需使用超级链接。同样,当学生看到“被晒黑”的释义时,很难将其与catch这个动词关联起来,因此只有35.5%的学生做对。可见不对等搭配会给词典使用增加难度,直接影响搭配任务的正确率。

本研究揭示的用户词典使用相关问题与Chen(2017) 的研究发现一致。Chen通过程序中的log files记录并分析用户的在线查询行为,发现学生无法区分义项之间的语义差异,忽略词典的超链接功能,对于长词条缺乏足够的耐心和细心等。本研究通过回顾式问卷,发现学生存在同样的问题。尽管研究方法不同,两次研究的结果大同小异。

五、 结论

通过实证研究,我们考察了EFL学习者使用手机在线词典完成英语搭配及其搭配知识的保持情况,分析了影响词典使用效能的各种因素,讨论了学习者在词典使用技能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研究发现,词典使用可以显著提升学习者的产出性搭配知识。影响词典使用效能的因素除了词典本身和搭配类型外,最主要的是学习者的词典使用技能。研究显示,学习者的词典查阅技能有待提高。有些学习者在查找搭配时,采用了费时低效,甚至错误的中心词策略,导致无法找到目标信息;有的忽视了电子词典超链接功能的存在,无法获取近在咫尺的相关信息;有的无法区分同一中心词中的不同搭配,对释义的理解存在偏差;有的则粗心大意,没有认真看题,认为自己认识目标搭配,无需使用词典等。显然,由于词典使用技能不够成熟,限制了学习词典在搭配产出方面的积极作用。这充分表明了词典使用教学的重要性。学生在查找多词组合时特别需要指导和训练。例如,他们需要知道所用词典的信息呈现模式,需要掌握正确的中心词策略,需要学习如何区分不同义项的差异等。在当前多媒体多模态的环境下,如何提高学习者的电子词典检索技能尤其重要。学习者需要了解电子词典的结构、特征和功能,熟悉电子词典的检索途径和方法,懂得识别词典中的标识标签等。最重要的是,要通过词典使用教学,提高学习者的词典使用意识,培养良好的词典使用习惯,提高词典使用技能,做个高效、细心、专注、投入的词典用户,这样才能充分发挥词典对外语学习的作用。

參考文献

1. 陈国华,王薇.从 《英语搭配大辞典》看英语搭配词典的编写原则. 外语教学与研究,2007(6): 468-473.

2. 陈国华,田兵. 下一代英语学习词典的设计特征. 外语教学与研究,2008(5): 224-233.

3. 陈玉珍. 对高校英语专业学生使用学习词典情况的调查分析. 辞书研究,2007(2): 120-130.

4. 武继红. 英汉学习词典中搭配的认知化呈现. 北京: 科学出版社,2011.

5. 徐海. 短语学与英语短语的词典收录及编排. 辞书研究,2013(5): 46-52.

6. 章宜华. 新一代英语学习词典的理论构想——基于二语习得理论的研究. 现代外语,2010(3): 240-248.

7. Atkins B T S, Varantola K.Monitoring Dictionary Us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Lexicography, 1997(10): 1-45.

8. Chen Yuzhen. Dictionary Use for Collocation Production and Retention: A CALL-based Study.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Lexicography, 2017(2): 225-251.

9. Cowie A P. The Treatment of Collocations and Idioms in Learners Dictionaries. Applied Linguistics, 1981(2): 223-235.

10. Dai Y, Wu Z, Xu H. The Effect of Types of Dictionary Presentation on the Retention of metaphorical Collocations: Involvement Load Hypothesis Vs. Cognitive Load Theory.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Lexicography, 2019(4): 411-431.

11. Dalpanagioti T. A frame-semantic Approach to Co-occurrence Patterns: A Lexicographic Study of English and Greek Motion Verb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Lexicography, 2018(4): 420-451.

12. Dziemianko A. Paper or Electronic? The Role of Dictionary Form in Language Reception, Production and the Retention of Meaning and Collocation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Lexicography, 2010(23): 257-274.

13. Dziemianko A. Why One and Two do not Make Three——Dictionary Form Revisited. Lexikos, 2012(22): 195-216.

14. Dziemianko A. On the Presentation and Placement of Collocations in Monolingual English Learners Dictionaries: Insights into Encoding and Retentio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Lexicography, 2014(27): 259-279.

15. Handl S. Essential Collocations for Learners of English: The Role of Collocational Direction and Weight.∥Meunier F, Granger S.(eds.) Phraseology: An Interdisciplinary Perspective. Amsterdam: John Benjamins Publishing Company, 2008: 43-66.

16. Komuro Y. ‘Japanese Learners Collocation Dictionary Retrieval Performance.∥Barfield A, Gyllstad A. (eds.) Researching Collocations in Another language: Multiple Perspectives. Basingstoke: Palgrave Macmillan,2009: 86-98.

17. Laufer B. The Contribution of Dictionary Use to the Production and Retention of Collocations in a Second Languag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Lexicography, 2011(24): 29-49.

18. Laufer B, Waldman T. Verb-noun Collocations in Second Language Writing: A Corpus Analysis of Learners English. Language Learning, 2011(61): 647-672.

19. Lew R. Which Dictionary for Whom? Receptive Use of Bilingual and Semi-bilingual Dictionaries by Polish Learners of English. Poznań: Motivex, 2004.

20. Lew R, Radowska M. Navigating Dictionary Space: The Findability of English Collocations in a General Learners Dictionary (LDOCE4) and Special-purpose Dictionary of Collocations (OCD).∥Andrzej C, Molek-Kozakowska K. (eds.) Exploring Space: Spatial Notions in Cultural, Literary and Language Studies; Volume 2: Space in Language Studies. Newcastle upon Tyne: Cambridge Scholars Publishing, 2010: 34-37.

21. Lew R. The Role of Syntactic Class, Frequency and Word Order in Looking up English Multi-word expression. Lexikos, 2012(22): 243-260.

22. Li Lingling, Xu Hai. Using an online Dictionary for Identifying the Meanings of Verb Phrases by Chinese EFL Learners. Lexikos, 2015: 191-209.

23. McCarthy M, ODell F. English Collocations in Use: How Words Work Together for Fluent and Natural English: Self-study and Classroom Use.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5.

24. Mittmann B. The Treatment of Collocations in OALD5, LDOCE3, COBUILD2 and CIDE.∥Herbst T, Popp K.(eds.) The Perfect Learners Dictionary. Tübingen: Max Niemeyer Verlag, 1999: 100-111.

25. Moon R. Dictionaries and Collocation.∥Granger S, Meunier F.(eds), Phraseology: An Interdisciplinary Perspective. Amsterdam: John Benjamins Publishing Company, 2008: 313-336.

26. Nation I S P. Learning Vocabulary in Another Language.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1.

27. Nesselhauf N. The Use of Collocations by Advanced Learners of English and Some Implications for Teaching. Applied Linguistics, 2003(24): 223-242.

28. Nesselhauf N. Collocations in a Learner Corpus. Amsterdam: John Benjamins Publishing Company, 2005.

29. Siepmann D. Collocation, Colligation and Encoding Dictionaries. Part I: Lexicological Aspect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Lexicography, 2005(18): 409-443.

30. Walker C. The Treatment of Collocations by Learners Dictionaries, Collocational Dictionaries and Dictionaries of Business English.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Lexicography, 2009(22): 281-299.

31. Wray A. Formulaic language and the Lexicon.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2.

(莆田學院外国语学院 福建 351100)

(责任编辑 马 沙)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 www.wk8.com.cn
本文地址:https://www.wk8.com.cn/xueshu/17843.html
我们一直用心在做
关于我们 文章归档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c)2021-2022 wk8.com.cn

ICP备案号:晋ICP备202100324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