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分类:
子分类:
返回
文库吧用户登录
快速导航关闭
当前搜索
当前分类
子分类
实用工具
热门搜索
文库吧 > 学术 > 学术期刊 > 杂草学报

《新华语典》词语释义商榷

《新华语典》词语释义商榷

摘 要

释义是辞书的重要环节,释义质量的高低,直接决定辞书质量的高低。文章通过对《新华语典》的释义考察发现其存在三个问题: 1. 词语释义不够准确贴切;2. 词语释义不够简明易懂;3. 同类词语释义模式不同。语典作为语文辞书的一个特殊品种,应遵循一般语文辞书的传统释义原则,以及释义的整体性原则和元语言原则。

关键词 《新华语典》 释义 准确 同场同模式

《新华语典》(以下简称《语典》)由著名语汇学家温端政先生主编,商务印书馆2014年出版。《语典·出版说明》指出:“《新华语典》是‘新华辞书家族的又一新成员,是一部中型语典。意在同《新华字典》《新华词典》相配合,从字、词、语的不同角度,全方位展示现代汉语的面貌。”《新华字典》是我国第一部现代汉语字典,承载了几代人的记忆,而温端政先生主编的《语典》作为其语汇学研究的成果,是对《新华字典》和《新华词典》的有效补充,其起点之高、立意之远、地位之重要自是不言而喻。

释义在辞书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释义是辞书的重要环节,释义质量的高低直接决定辞书质量的高低。(温端政,温朔彬2014)笔者曾通过考察《语典》,指出其在用字、收条、释义、例证、体例和标点等六个方面存在的问题(王小郴,常俊之2016),最近我们对《语典》的释义重新又做了考察,发现其还存在一些可商榷之处[1],大致有三种情况:

一、 词语释义不够准确贴切

《词典学概论》(胡明扬等1982)关于释义的基本要求,第一条就是准确,要求释文能准确地揭示词所指内容。要对语言材料进行认真、客观的分析,以科学的观点揭示词语所表达的概念或意义。释义不正确,不符合语言实际,就背离了词典供人查考以释疑解难的宗旨。(韩敬体1996)《语典》的释义一般含“分注”和“通释”两项,分注即解释词目中的疑难字、词,通释即解释词目的整体意义。通过考察,我们发现《语典》对条目的释义存在不够准确贴切之处。

(一) 分注不够准确贴切

(1) 二大妈的针线篮——杂七杂八 二大妈: 老年妇女的通称。[2]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以下简称《现汉》)对“通称”的释义为: ① 通常叫作。② 通常的名称。《语典》释“二大妈”为老年妇女的通称,换句话说,老年妇女通常叫作“二大妈”,似不妥当。国人习惯把陌生人纳入亲属系统进行称呼,以显得亲切礼貌,对年纪大于母亲的女性通常尊称为“大妈”“大娘”或“奶奶”等。而北方方言中“二”有傻气、糊涂的意思,《汉语方言大词典》“二”: ⑥ 莽撞。因此,该条目中“二大妈”的释义还需要做进一步调查,但是将“二大妈”释为“老年妇女的通称”肯定是不准确的。

(2) 风吹连檐瓦,雨打出头椽 椽: 放在梁上架屋顶的木条。

图1

图2

椽是放在梁上架屋顶的木条吗?《現汉》对椽子的释义为: 放在檩上架着屋面板和瓦的木条。又,檩: 架在屋架或山墙上面用来支持椽子或屋面板的长条形构件。也叫桁或檩条。梁: 水平方向的长条形承重构件。木结构屋架中专指顺着前后方向架在柱子上的长木。《古建清代木构造》(白丽娟,王景福2007)指出,椽子是钉在檩(桁)上的圆木或方木。椽子是以檩(桁)为支座,在两檩(桁)之间铺装椽子。椽子的名称以其所在檩(桁)上的位置确定。

从《现汉》“房子”(图1)和《古建清代木构造》“卷棚顶木构架横剖面图”(图2)的插图可以看出,檩(桁)和梁不是一回事,椽子是放在檩(桁)上而不是梁上。

《辞海》《汉语大词典》的释义也都指出椽子是放在檩上的。而且,《语典》“出头椽儿先朽烂,离群骡马先挨鞭”“枪打出头鸟,雨淋出檐椽”“三年椽,六年柱,九年长成栋梁材”3个条目中也都说椽是放在檩上而非梁上。因而,此条对“椽”的释义不准确。

(3) 石头棒槌——没心眼儿 棒槌: 洗衣时用来捶打衣服的棒子。

“棒子”是多义词,方言义为玉米,且通行面很广(据《汉语方言大词典》,该词通行于东北官话、北京官话、冀鲁官话、中原官话、胶辽官话、江淮官话和晋语),因此不宜用来做释义元语言,否则会引起词典用户的误解。《现汉》中“棒子”的释义为: ① 棍子(多指粗而短的)。② 〈方〉 玉米。《语典》相关条目可作旁证: “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直一榔头,横一棒子”“偷人挨棒子,抢人挨炮子”3个条目中的“棒子”为棍子;而“老狗熊掰棒子——掰一个扔一个”中的“棒子”为玉米,“老母猪钻进玉茭地——找的吃棒子”中的“棒子”本指玉米,转指棍子,后两条《语典》都有分注。

(4) 露出狐狸尾巴 狐狸尾巴: 古时传说狐狸能够变成人形来迷惑人,但它的尾巴却始终变不了,成为妖的标志。比喻暴露居心不良的言行举止。

“狐狸尾巴”是名词性的,释义却是动词性的。其实这个释义针对的是整个条目,而不是“狐狸尾巴”,因此该释文可改为:“古时传说狐狸能够变成人形来迷惑人,但它的尾巴却始终变不了,露出狐狸尾巴就意味着暴露真实身份。比喻暴露居心不良的言行举止。”由暴露真实身份引申指暴露居心不良的言行举止,这样就前后协调了。

(5) 斗筲之人 斗筲: 容量不大的器具。指心胸狭窄、眼光短浅的人。

《语典》将“斗筲”释作“容量不大的器具”,容易使词典用户误以为“斗筲”是一个物件的名称。斗、筲都为容器,斗多为方形或桶形,筲为桶形,它们多用木头或竹子制成,一般用于量粮食,旧时也做容量单位。十升为一斗,一筲为一斗二升(一说容一斗,一说容五升)。斗和筲都是容量不大的器具,由此引申指人的才识短浅,气量狭窄。

(6) 怀娃娃婆姨赶集——人里边看不出人 婆姨: 方言,中年妇女。孕妇赶集时,别人看不出她怀了孩子。

《语典》将“婆姨”释为“中年妇女”,如此一来,“怀娃娃婆姨”岂不是“怀孕的中年妇女”?《现汉》对“婆姨”的释义是: 〈方〉 ① 泛指已婚妇女。② 妻子(qī·zi)。《汉语方言大词典》“婆姨”: ① 妻子。② 泛指已婚青年妇女。由此可知,“婆姨”适用于已婚女子,但不限于中年。“怀娃娃婆姨赶集”是指“孕妇赶集”,“怀娃娃婆姨”应是“孕妇”的方言说法,可见“婆姨”是妇女,但不一定是中年妇女,《语典》释为“已婚妇女”即可,“中年”属于画蛇添足,弄巧成拙。

(7) 若使人人祷辄遂,造物应须日千变 辄: 承接连词,犹则。要是每个人都能如愿,造物者的主张每天必须千万次地变换。

“辄”释为连词,实误。“辄”虽有连词用法,但此处“辄”并未连接词、短语或者分句。上例是“若使”引导的假设复句,前一分句提出一种假设——“人人祷辄遂”,即“每个人(祈祷)都能如愿”,后一分句说明结果,“辄”是副词放在动词前面做状语,释为“总是”较好。《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对“辄”的释义即为: ① 总是。

(8) 拙老婆切面——全闹些片儿汤 片儿汤: 不会和面,把面和得太软,只能揪成小块,煮熟后成汤了。讥讽人能力差,把工作做得一塌糊涂。

(9) 卖片儿汤 片儿汤: 北方面食,汤多面少。片: 谐“骗”。比喻说好听却不实在的话糊弄人。

例(8)、例(9)对“片儿汤”的释义都不够准确,例(8)中的“片儿汤”本是名词,释义却是动词性的,其实这个释义针对的是整个条目而不是“片儿汤”,例(9)对“片儿汤”的解释过于简略,“片儿汤”之所以有此名稱,除汤多外还因是片状面食,而不是面条或面疙瘩,原释义“汤多面少”没有表达清楚,《现汉》对“片儿汤”的释义为: 一种面食,用和(huó)好了的面擀成薄片儿,弄成小块儿,煮熟连汤吃。《语典》可参考相关辞书进行释义。

(二) 通释不够准确贴切

(10) 鸭吃田螺鸡吃谷——各人自有各人福 指吃苦还是享福,是各人的命运和福分。

“鸭吃田螺鸡吃谷”含“吃苦”之意吗?《辞海》对“田螺”的释义为: 肉可食用,也可做鱼类的饵料和家畜、家禽的饲料。鸭子有田螺吃,鸡有谷子吃,所投皆其所好,何来“吃苦”?《语典》中其余3条“鹅吃砻糠鸭吃谷——各人自有各人福”“鸡吃砻糠鸭吃谷——各人自有各人福”“猪吃砻糠鸭吃谷——各人享的各人福”的释义都没有“吃苦”一说可作旁证。另外,这几条形式相近,意义相近,可选择语用频率较高的一条作为主条,其他3条作为副条。

(11) 安如泰山 像泰山一样安稳。形容极其平安、稳固。也说“安若泰山”“稳如泰山”。

“安如泰山”释为“形容极其平安”欠妥。“平安”和“稳固”意思有别,《现汉》对“平安”的释义为: 没有事故,没有危险;平稳安全。对“稳固”的释义为: ① 安稳而巩固。“平安”强调太平无事,多用于行住,特别是人身、环境,多用于祝颂词、庆贺词(张志毅,张庆云2005);“稳固”强调安稳,不易破坏和动摇的,常形容某些抽象的事物,如地位等,有时也形容某些具体的东西,如路基等(张志毅,张庆云2005)。泰山是五岳之首,作为高山的代表,常象征稳固。《语典》中“泰山不为飘风动,盘石不为急流移”(笔者注: “盘石”是异形词,应为“磐石”)也指泰山稳固,“安如泰山”也作“稳如泰山”可为旁证。《现汉》对“安如泰山”的释义为: 形容安稳牢固,不可动摇。也说安如磐石、稳如泰山。我们建议将释义中的“平安”删去。

(12) 表不正,不可求影直;的不明,不可责射中 标杆歪斜,就不能要求影子正直;箭靶中心不明,就不能苛求射手命中。指人君应当为百姓做出表率。

此条目的本义和引申义有些脱节。该条语出唐代令狐德棻《周书·苏绰传》:“凡人君之身者,乃百姓之表,一国之的也。表不正,不可求直影;的不明,不可责射中。”原文是说皇帝的治国之道,但格言现在意思是正人应先正己,要求别人廉洁公正,应该先作表率。故应补充原典出处。释义后面的配例“要求老百姓守法奉公,领导干部应该首先从自身做起”正说明了这个意思。

(13) 昭然若揭 昭然: 很明显的样子。揭: 高举。像高举着太阳、月亮走路那样明显。后指真相已经大白,无可置疑。

释义中的“太阳”“月亮”“走路”不知从何而来,该条语出《庄子·达生》:“今汝饰知以惊愚,修身以明污,昭昭乎若揭日月而行也。”后以“昭然若揭”形容真相毕露,清楚明白。《语典》释义显然是受了原典的影响,但没有引用原典而直接用了典故释义。典故有两大类——语典和事典,语典是出自古人古书中的精言妙道,事典则源于古代的故事。要想清楚地说明条目意思又不脱离典故,《语典》不妨先完整引用典故,指明典故大意,再单独说明该条目现在的意义和用法,否则会让人一头雾水。

(14) 朝朝暮暮 每个早晨和晚上。指一天到晚,厮守在一起。

此条目是名词性的,释义却是动词性的,前后抵牾。“朝”指早晨,“暮”指晚上,“朝朝暮暮”表示每个早晨和晚上,引申指“从早到晚,一天到晚”。“朝朝暮暮”经常用于夫妻和情侣,但是条目并无“厮守在一起”的意思,编纂者大概是受原典故和诗词的影响。人民网有如下用例: 滇池,如平静硕大的镜子,朝朝暮暮倒映着美丽的西山,也时时刻刻检验着这座城市的人。所以,我们建议将释义中的“厮守在一起”删去。

(15) 助一臂之力 指用自己的力量或才智去帮助他人。

此条释义不经推敲。力量或才智未必是自己的,也可以A请B助C一臂之力。《语典》“一臂之力”释义为: 一只胳膊的力量。指不大的力量或一部分力量。常与动词“助”搭配使用,表示从旁帮忙。“一臂之力”释义已附带说明了“助一臂之力”的意思,两条条目应有所呼应,可用参见提示二者的关联。

二、 词语释义不够简明易懂

释义文字要求简洁明快,切忌啰嗦冗长,或用更难懂的释义语言解释词目。要做到以恰切的语言表达合乎要求的信息,使释文不可增减一字。(韩敬体1996)这就意味着“释文中不应包含比被释词更难理解的词汇”(Landau 2005),因为“从特定意义来说,辞书其实也是做一种通俗论述的工作,如果辞书中的释文比专门论文还要艰深,还要难懂,那么这样的辞书就只配束之高阁,它起不到传播知识的作用”(汪耀楠1992)。通常规则是以易释难,以熟释生,而不能相反。释语不能用难词、古词、旧词、方言、术语、外来词、非常用词等。不能用有标记词解释无标记词。便于用户理解,是释义的优先原则。杜绝学院式的释义。(张志毅,张庆云2015)《语典》大多释义精当,少数还不够简明扼要,通俗易懂。

(一) 分注不够简明易懂

(16) 家有诤子,不敗其家;国有诤臣,不亡其国 诤: 直言劝谏。

“诤”用“劝谏”释义不妥。首先,“谏”过于文言,《现汉》对“谏”的释义为: 〈书〉 规劝(君主、尊长或朋友),使改正错误。其次,“诤”和“劝谏”并不对等。《现汉》对“诤”的释义为: 〈书〉 直爽地劝告。劝谏: 旧时臣子对君主进言规劝,后泛指规劝上级或长辈改正错误。“劝谏”的使用范围是下对上、晚辈对长辈,而“诤”则没有这个限制。再次,《语典》中“父有诤子,不行无礼”一条“诤”释为“直爽地劝告”,“士有诤友,不为无义”一条“诤友”释为“能直言相劝的朋友”,可为旁证。故此条中“诤”可释义为: 直言相劝。

(17) 逆子顽妻,无药可治 逆子: 忤逆不孝的儿子。指忤逆不孝的儿子和愚昧刁顽的妻子,最难处治。

(18) 忧患生孝子,安乐出逆儿 指困苦患难能培养出孝顺的子女,安逸享乐只能娇惯出忤逆的儿女。

以上两条释义中的“忤逆”过于书面,《语典》不少地方出现“忤逆”都专门另加释义,如“子忤逆不如犬”“筷头上出忤逆,棒头上出孝子”“孝顺定生孝顺子,忤逆还生忤逆儿”“忤逆子讲《孝经》——假装正经”4条分注“忤逆”,可见属疑难词,所以根据以难释难有违释义的简单原则,建议将其删除或改换他词。

(二) 通释不够简明易懂

(19) 屋檐水滴三分雨 指下雨时如果屋檐上往下滴水,这雨量就能保住三分墒情。

“墒情”是农业用语,不熟悉农业情况的人是很难理解其意义的,《现汉》对“墒情”的释义为: 土壤湿度的情况。此条目释义可修改为“指下雨时如果屋檐上往下滴水,这雨量就能保证三分土壤湿度。”

(20) 懊恼人心不如石,少时东去复西来 嗟叹随波逐流的世态,抨击趋炎附势的小人。

《现汉》对“嗟”的释义为: 〈书〉 叹息。“嗟叹”是书面语,文言色彩浓厚,不妨换成现代规范用语“感叹”。

(21) 街头庙角蓝缕身,半是当年奢靡人 在街口、寺庙的角落寄身的流浪者,有一半是当年奢侈靡荡的膏粱子弟。感叹生活奢靡的危害之大。

释文中的“靡荡”和“膏粱”都是疑难词,用“奢侈靡荡的膏粱子弟”来解释“奢靡人”是以难释难,令人费解。“靡荡”《新华词典》《现汉》均未收录,《汉语大词典》释“靡荡”为: 耗尽。宋代方勺《青溪寇轨·容斋逸史》:“今有子弟耕绩,终岁劳苦,少有粟帛,父兄悉取而靡荡之。”《现汉》对“奢靡”的释义为: 奢侈浪费。《新华字典》释“靡”为: 浪费(○连奢)。《新华词典》释“靡”为: ○一浪费。○例~费|奢~。可见用“奢侈靡荡”来解释“奢靡”并不确切。《语典》“奢靡之始,危亡之渐也”一条“奢靡”释为“奢侈浪费”可作参考。

(三) 分注和通释都不够简明易懂

(22) 吃一次亏,学一次乖 乖: 乖觉。指吃上一次苦头,就能得到教训,变得乖觉起来。

分注“乖觉”并不比“乖”通俗易懂,《现汉》对“乖觉”的释义为: 机警;聪敏。同样地,通释也令人费解,“吃一次亏,学一次乖”本是常见谚语,《语典》将“吃亏”释为“吃苦头”似乎不妥,其他条目如“吃得亏,做一堆”“吃亏就是占便宜,占便宜就是吃亏”都将“吃亏”释为“遭受损失或在某方面条件不利”,将“吃眼前亏”释为“指当下受到损失或伤害”,将“吃哑巴亏”释为“指受了损害却无法申诉”,而“吃苦头”则释为“指身体或精神上遭受磨难与痛苦”,可见“吃亏”和“吃苦头”是不一样的,“吃亏”比较广泛,金钱、机会、荣誉等方面遭受损失都可以叫“吃亏”,但不能叫“吃苦头”。因此,“吃一次亏,学一次乖”可释为“遭受过一次损失或伤害,就学得比原来机警一些”。

对典故解释也有难词,如:

(23) 千金市骨 据《战国策·燕策一》记载: 燕昭王想招贤纳士,郭隗说: 古代有个君王想求千里马,三年而不能得。有个涓人用三个月就帮他找到了一匹千里马,但马已死,就花五百两金子买回了马的骨头。君王很生气,说:“我要的是活马,怎么死马就花了五百金?”涓人回答:“死马尚且花五百金,何况活马呢?天下人一定会觉得君王您特别喜欢好马,千里马很快就会到您这儿了。”

“千金市骨”是典故语,上条是事典,事典中“涓人”是什么人,《语典》语焉不详,而“涓人”在《现汉》和《新华词典》中均未被收录,用户不得而知,这就成了“死词”,显然有悖释义的简单原则和闭环原则。《汉语大词典》对“涓人”的释义为: 古代宫中担任洒扫清洁的人。亦泛指亲近的内侍。《资治通鉴·周赧王三年》:“郭隗曰:‘古之人君有以千金使涓人求千里马者,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而返。”颜师古曰:“涓,洁也。言其在中主知洁清洒扫之事,盖王之亲旧左右也。”

三、 同类词语释义模式不同

现代语义学认为,词汇中存在大量的不同层次的语义场,同场词语形成一个个子系统,子系统中的词语和词语之间在意义上存在横向联系。同属一类的条目,往往处于同一语义场,词语意义往往存在横向和纵向上的种种联系,释义措辞要相互照应,以体现词义上的相关性和系统性。吕叔湘先生(1958)在《〈现代汉语词典〉编纂细则》(85条)指出: 同属一类的条目,注释措辞必须一致,避免分歧。相关词语的释义要表现出平衡、相应的关系。相关的或同一类的词语释义方式,要尽可能一致,释义内容和措辞要相互照应。这些有关词语的释义一定要平衡处理,相互协同,不可轻重失调、详略悬殊,更不可相互抵牾、自乱其例。总之,同场若干个词的释语模式应该相同,这是辞典释义系统的重要体现。(韩敬体1996)辞书的质量可以从多个方面去衡量,相关照应就是其中一项重要指标。(毛永波1999)同场词语同模式原则就要求编纂者统一体例,有意识地在相关词语的释义中表现出平衡、相应的关系。《语典》中还有不少同类词语前后释义差异较大,难以照应,有待统一,如:

(24) 乱板眼 板眼: 民族音乐和戏曲中的节拍,每小节最强的拍子叫板,其余的拍子叫眼。

(25) 没板眼尺寸 板眼: 民间音乐和戏曲唱腔中的节拍。

(26) 一板一眼 板、眼: 民族音乐和戏曲的节拍,每一小节的最强的拍子叫板,其余的叫眼。由一板一眼构成的称为一板眼,即二拍子;由一板三眼构成的,称为三板眼,即四拍子。

(27) 有板有眼 板、眼: 戏曲音乐的节拍,有一板三眼和一板一眼两种,最强的拍子叫板,其余的叫眼。

(28) 走了板眼 板眼: 音乐和戏曲中的节拍,最强的拍子叫板,其余的叫眼。

以上条目对同一疑难词语“板眼”的释义有繁有简,有详有略,各行其是。类似例子还有不少,单音节词如“好高骛远”“登上泰山想升天——好高骛远”的“骛”、“蠹众而不折,隙打而墙坏”“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木之折也必通蠹,墙之坏也必通隙”“培根而去蠹,木之寿也;清心而寡欲,人之寿也”的“蠹”;双音节词如“问鼎中原”“逐鹿中原”的“中原”、“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状元本是人间子,宰相亦非天上儿”的“状元”、“爱惜五谷,儿孙多福”“不冷不热,五谷不结”“五谷杂粮,保不住不生病”“六月不熟,五谷不结”“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五谷”;三音节词如“五里雾中”“堕入五里雾中”的“五里雾”、“错认定盘星”“按定坐盘星”“打定盘星”“拿不住定盘星”“压不住定盘星”的“定(坐)盘星”,等等。

还有一些条目中有的疑难字词分注,有的未分注,体例不同。如“笔力扛鼎”分注“扛”,“拔山扛鼎”则无;“胆汁拌黄连——苦上加苦”“嘴含蜜糖忘了黄连苦”“黄连拌苦瓜——苦上加苦”“哑巴吃黄连——苦在心头”4条目分注“黄连”,但“吃罢黄连劝儿媳——苦口婆心”“啄木鸟啃黄连树——自讨苦吃”“苦瓜泡进黄连汤——苦得没法说”“猪胆挂上黄连树——从根苦到梢”4条目则无分注;又如“拿柳条当棒槌”“活人眼里杵棒槌”“借棒槌带来槌木石”“人串门子惹是非,狗串门子挨棒槌”“石头棒槌——没心眼儿”5条目分注“棒槌”,“把针当棒槌”“棒槌打锣——响当当”“刺槐做的棒槌——扎手”“给个棒槌就纫针”“染坊铺里的捶布石——经过大家伙的棒槌”“实棒槌灌米汤——寸水不進”“三棒槌砸不出个屁来”“吞下一个棒槌——横竖都窝心”“枣木棒槌——一对儿”9条目则无分注。这些条目释义体例不一,破坏了释义的系统性和严密性,值得引起注意。

还有一些条目,两两对照,可以发现它们存在多种问题,如:

(29) 吊者在门,贺者在闾 闾: 里巷。吊丧的人还在家门里,贺喜的人已经到了里巷。指人有忧患则恐惧敬事,恐惧敬事必有善功,福事就来。

(30) 贺者在门,吊者在闾 闾: 里巷,邻里。庆贺的还没有离开家门,吊丧的已经到了里巷。指福与祸转化很快。

对比两条释义可以发现: 一是例(29)释义过难,文言气息较重,如“敬事”“福事”《新华词典》《现汉》都未收录,而且字面义与引申义脱节,引申义令人费解;二是两个条目出处相同(语出汉刘向《诫子歆书》),意义相近,结构相似,符合《语典·凡例》确立主副条的规则——含义基本相同或相近而构成成分或结构方式有所不同的,因此这两条可看作同义语合并,一条为主条,一条为副条。

(31) 为渊驱鱼 水獭想吃鱼,却把鱼往潭里赶。比喻为政不善,使百姓投向敌方。后比喻不善于团结人,把关系本应亲密的人推向对立面。

(32) 为丛驱雀 鹞鹰想吃麻雀,却把麻雀往丛林里赶。比喻为政不善,使百姓投向敌方。后喻不善于团结人,把关系亲密的人推向对立面。

以上两条释义存在三个问题: 一是条目本身是状中结构,本身并无主语,释义成主谓句似不妥;二是释义模式不一致,措辞不同;三是“为渊驱鱼,为丛驱雀”多并用,少单用,《语典》分开立目似不妥。调查北京大学现代汉语CCL语料库显示,“为渊驱鱼”现代汉语有14例,其中和“为丛驱雀”并用12例(单用的2例中有1例出自《中国成语大词典》),并用占所有用例的86%;“为丛驱雀”现代汉语有9例,8例与“为渊驱鱼”并用(单用的出自《中国成语大词典》),占89%。另据人民日报数据库(1946—2017)显示,“为渊驱鱼”有29例,去掉引用重复的5例,实际用例24例,二者并用17例,占71%;“为丛驱雀”有20例,并用17例,占85%。可见在现代汉语中,“为渊驱鱼,为丛驱雀”多并用,少单用。《现汉》只收“为渊驱鱼,为丛驱雀”,《汉语大词典》则以“为渊驱鱼,为丛驱雀”为正条,“为渊驱鱼”“为丛驱雀”为副条。另外,释义 “关系本应亲密的人”比“关系亲密的人”更符合条目本来的意思。

四、 余论

温先生在20世纪80年代初就意识到惯用语、谚语、歇后语等俗语的价值,后来明确主张“语词分立”,科学地界定了“语”不同于“词”的性质、范围,系统全面地阐述了语汇的分类、结构及意义等理论问题,使俗语研究迈上了一个新台阶。《语典》就是温先生在这个理论指导下,基于大型俗语语料库编纂出来的一大成果。

《语典》在很多方面都是开创性的,但在释义方面,除了重视传统的释义原则外,还应注意释义的整体性原则和元语言原则。

目前,国际上有名的学习词典的释义元语言都注意控制数量。而且相对于字典、词典,语典对释义元语言的简单性和可理解性要求更高,这是因为字典、词典都收字,用户使用过程中遇到疑难字词可以通过检索辞书自身来解决。而《语典》只收语,用户如果遇到疑难字词,依靠自身很可能无法解决,还需寻求其他援助,这样就大大降低了语典的实用性。我们建议《语典》在修订时可立体检验相关条目的释义,在横向和纵向上做好前后照应,同时尽快建立《语典》释义元语言数据库,控制元语言的数量和难易度,使释义系统和谐、简单明白,让用户真正易懂、易学、易用。

如果说辞书是一件艺术品,那么考订辞书释义就如同完善这件艺术品,令它更近乎完美。笔者由衷期待《语典》能够精益求精,尽善尽美,成为国人的骄傲。

附 注

[1]本文所举例子多为最新考察所得,极少数例子与《〈新华语典〉指瑕》(王小郴2016)一文重合。

[2]本文所引《语典》释义均为行文所需,其他信息不一一列出,全文同。

参考文献

1. 白丽娟,王景福.古建清代木构造.北京: 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2007: 190.

2. 辞海编辑委员会编.辞海(第六版,缩印本).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2009.

3. 韩敬体.论规范性词典释义的一般原则.∥吕叔湘,胡绳等著.《现代汉语词典》学术讨论会论文集.北京: 商务印书馆,1996.

4. 汉语大词典编辑委员会,汉语大词典编纂处编.汉语大词典.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1993.

5. 胡明扬等.词典学概论.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2.

6. 吕叔湘.《现代汉语词典》编写细则.∥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五十年.北京: 商务印书馆,2004.

7. 毛永波.《现汉》修订中的相关照应问题.辞书研究,1999(1).

8. 商务印书馆辞书研究中心编.新华词典(第4版).北京: 商务印书馆,2014.

9. 谭景春.谈谈词典释义的三条基本原则——以《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释义修订为例.辞书研究.2015(2).

10. 汪耀楠.语文词典的义项.∥上海辞书学会《辞书研究》编辑部编.辞书编纂经验荟萃.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1992.

11. 王力,岑麒祥,林焘主编.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第4版),北京: 商务印书馆,2016.

12. 王小郴,常俊之.《新华语典》指瑕.聊城大学学报,2016(5).

13. 温端政主编.新华语典.北京: 商务印书馆,2014.

14. 温端政,温朔彬.语典编纂的理论和实践.北京: 商务印书馆,2014: 220.

15. 徐宝华,宫田一郎主编.汉语方言大词典.北京: 中华书局,1999.

16. 張志毅,张庆云.新华同义词词典(中型本).北京: 商务印书馆,2005: 5,210,312.

17. 张志毅,张庆云.理论词典学.北京: 商务印书馆,2014.

18.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北京: 商务印书馆,2016.

19.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新华字典(第11版).北京: 商务印书馆,2016.

20. Landau S I.词典编纂的艺术与技巧(第二版).章宜华,夏立新译.北京: 商务印书馆,2005: 169.

(中央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北京 100081)

(责任编辑 李潇潇)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 www.wk8.com.cn
本文地址:https://www.wk8.com.cn/xueshu/17935.html
我们一直用心在做
关于我们 文章归档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c)2021-2022 wk8.com.cn

ICP备案号:晋ICP备202100324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