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一方
大凡人生境遇有三常:一曰尋常,也叫日常、经常,对于职场拼搏的人士来说,早九晚五,遇到996,虽有几分愤懑,但早就司空见惯,习以为常;二曰超常,人食五谷杂粮,却无病无痛,悠然自得,不知老之将至,60岁的身体,30岁的心脏,长命百岁,眼不花,耳不鸣,声如洪钟,健步如飞,人人羡慕;三曰无常,飞来祸福,不期而遇,如社会新闻里凶杀案、抢劫案、车祸、空难、地震、海啸、局部动乱、恐怖袭击,以及猝死、罕见病,还有突发的瘟疫,发生概率并不大,对整个人群来说,属于意外的“黑天鹅事件”,但对于中招者、蒙难者而言,就是泰山压顶、无处遁形的大概率事件,人们喜欢称之为“灰犀牛事件”。
其实,无常也有内在规律,并非完全无理,灰犀牛就像一头非同寻常的大水牛,并非意外,只是当它来临时一切阻挡都是无奈。大数据可以告诉我们背后的真相,譬如地壳要运动,就会有地震带活动,唐山大地震(1976)遇难24.2万人,重伤16.4万人,汶川大地震(2008)遇难69227人,受伤374640人,失踪17942人;每天数以亿计的机动车在路上跑,难免发生交通意外,在中国,2016年车祸造成亡63093人、伤226430人,伤重不治者约一半,因此加上30天内死亡的人数,合并约20万人。人在职场,劳累、紧张、焦虑、应激必然造成不少青壮年猝死,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发布报告称:每年我国心脏性猝死数超过54万,每天1480人离世,相当于每分钟就有1人心脏性猝死,当然最大的死亡黑洞是癌症,2018年全世界就新增癌症确诊病人1810万,死亡人数高达960万,以2014年为例,我国新发恶性肿瘤病例380.4万,死亡病例229.6万。从这个角度来说,生老病死本是寻常事,如果根据格雷厄姆·劳顿所著的《万物起源》一书估算,自公元前5万年至今,地球上大约已有1100亿人口出生。而其中只有约6.5%,即70亿人还活在这个世界上。
活着本身是一种生存状态,相对于死,这种状态很惬意。或者说因为死亡的存在,活着就值得倍加珍惜。那么如何才活得有意义呢?这是值得思考与规划的。泰戈尔有“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的豁达,海德格尔所谓“向死而生”,转身去诗意地栖居、去爱、去奋斗也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
这个世界上孩子最纯洁,他们对死亡的认知也很稚气,但稚气中透出机敏和纯真。5岁以下的孩子常常把死亡看成是离开或者睡着了、去另一个地方生活。5~9岁的孩子大多认为死亡是一种意外,常把死去的人想象成为死神、骷髅,并由此产生了厌恶感。9岁以后的孩子才会意识到死亡没有人能幸免,而且会认为死亡的降临是受某种冥冥中的力量支配,并且会思考死后的去处。在寓言小说《夏洛的网》中,小猪威伯与蜘蛛夏洛代表了两种死亡意识,一种是活在当下,醉生梦死,一种是有选择地接纳,自然的便是善的,自然的、与自然一致的死亡是善的死亡,是可以接受的死亡。不自然的死亡是恶的死亡,是应当与其抗争的死亡。
反而是成人以后,因为死亡的确定性和不可知性,人们通常回避思考。事实上,生死棋局中,完全的无为、无能、无奈并不是可取的方式。如何远离不自然的疾苦,或者说与死亡抗争,是一门艺术。这就要求我们瞪大眼睛,努力识别可能出现的灰犀牛,防止迎头相撞。这其中,无论中医西医,都提出了不少良策妙招。西医主张健康管理的关口前移,从生活方式、行为方式、危险因素管理入手,管住嘴,禁烟限酒,合理膳食,迈开腿,适度运动,怡情养性,热爱生活……而中医倡导管理体质,阴平阳秘,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主张“治未病”,而非“渴而穿井,斗而铸兵”,有一整套与自然和谐,与六淫(外在侵害)、七情(心理调摄)周旋的法子……
总之,无论是黑天鹅,还是灰犀牛,都不应畏惧,但也不可轻慢。我们有空可以读读孙武的《孙子兵法》以及毛泽东的《论持久战》,而非只读《长寿宝典》,或是《保健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