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培成
《汉语大词典》(以下简称《汉大》)“笼”字条分列两个字头: 笼1读lónɡ,下面没有“笼罩,遮掩”这个义项。笼2读lǒnɡ,义项①是“笼罩,遮掩”。书证是贾思勰《齐民要术》:“脯成,置虚静库中,着烟气则味苦。纸袋笼而悬之。”《汉大》这样处理与语言事实不完全相合。
杜牧《泊秦淮》第一句:“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这里的两个“笼”意思是笼罩,要读平声lónɡ。理由是唐诗七绝头两句的平仄格式是“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下加黑线的字表示可平可仄,下同)。“笼”如果读为lǒnɡ就成了“平仄仄仄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唐人写诗绝不会如此。秦观《沁园春·春思》词:“宿霭迷空。腻云笼日,昼景渐长。”《沁园春》开头的平仄格式是“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笼”是第七个字,一定是平声,读lónɡ,不会是上声,读lǒnɡ。据1324年周德清著《中原音韵》,“笼”在东钟韵阳平,可见那时仍读lónɡ,不读lǒnɡ。
“笼”字的读音什么时候由lónɡ改为lǒnɡ呢?1947年出版的《国语辞典》里的“笼”有lónɡ和lǒnɡ两个读音,在音lónɡ的“笼”字下有“笼罩”这个条目,释义是“覆盖之义”。1953年出版的第一版《新华字典》“笼(lónɡ)”下义项③是“遮盖、罩住”,书证是“笼头(带在牲口头上的套子).黑云笼罩着天空”。可见这个“笼”在那时仍读lónɡ。到了1960年出版的《现代汉语詞典》试用本,笼罩的“笼”读lǒnɡ,书证是“暮色笼住了大地|烟笼雾罩”。根据这几本语文工具书注音的变动,可以确定,“笼”字由读lónɡ发展为读lǒnɡ,大约是在20世纪50年代前后。
根据上述资料,《汉大》对“笼”字的处理需要修改。在笼1下增加“笼罩、遮掩”这个义项,书证可以用《齐民要术》、杜牧的《泊秦淮》或秦观的《沁园春·春思》等。在笼2下仍保留“笼罩、遮掩”这个义项,选用现代使用“笼(lǒnɡ)”的书证。
(北京大学中文系北京100871)
(责任编辑马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