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分类:
子分类:
返回
文库吧用户登录
快速导航关闭
当前搜索
当前分类
子分类
实用工具
热门搜索
文库吧 > 学术 > 学术期刊 > 科技资讯

董仲舒教化思想对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董仲舒教化思想对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徐梦笛 于辉

摘  要:董仲舒的教化思想是在儒家思想的基础上产生的,在当时与王权的结合形成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这不仅符合当代统治阶级的要求,为后世社会发展都提供了早期的理论依据,董仲舒思想中的教化思想也深刻影响了汉代社会以及后期的现代社会教育的发展。为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人们的意识与信仰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当代大学生以及教育者的道德以及政治素养方面等都有待进一步提高。面对当下所遇到的种种问题,通过对董仲舒教化思想中教育内容、教育对象、教育途径以及辅助手段等方面的研究可以引发当代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思考与启示。

关键词:教化思想  社会矛盾  当代  思考与启示  借鉴

中图分类号:G5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20)04(c)-0187-02

1  董仲舒教化思想的内容及启示

教化思想是董仲舒理论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和理论基础,与董仲舒所借鉴的先秦儒家的主要思想相比,关于“教化”的相关理论在董仲舒的著作以及理论中更加频繁地出现。“教化”指的是人的精神意识和行为方式向社会的普遍状态的变化指的是一种社会性的本质,这与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相似,因此对于董仲舒教化思想的研究有助于对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建设得出相关启示。

1.1 人性无“善恶”

教化的最终目标是教人为善,将人培养成为顺天理、循人道的高尚之人。“三纲五常”作为董仲舒教化思想中德育思想的主要内容,涉及到要习读“六艺”而进行智育的内容,以及《乐》教与“中和”之道的美育、德育等内容。传统儒家把诗、书、礼、易、乐、春秋统称为“六艺”,董仲舒指出君子要以六艺来“赡养”,体现出了“六艺”在教化方面的重要性。“人乃继天之所为”——董仲舒认为因为人性源于天因此没有明确的善恶之分,但只有了解天地之间的事物才能准确把握天地间的规律,而在这个过程中人始终是遵循天道的,这也是人性向善的一种体现。其中关于“性善论”的思想是教化思想的基础,所以运用辩证的观点看待人性本质也正是教化思想的一个闪光点,这一理论对于当代社会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都具有重大意义。

人性源于天,因此没有明确的善恶之分,也就从理论上批判了当代教学中对学生差别对待分类的观念和做法。“性无善恶”,从人性的初始层面来看,每个学生都是平等的,没有优劣之分,这要求教育者要从学生的具体实际出发进行教学,不能有任何歧视学生的观念。在当代,由于教育对应试的重视,以及应试教育的普遍适用性,一般将成绩作为衡量学生的重要標准,从而忽视了学生自身与家庭教育的其他重要因素。当代大学生的发展关乎到社会各个阶层的发展,因此对大学生的教育也成为重要的任务,各个高校应要求每个教育者从思想上摒弃偏差的理念,认真对待、教育每一位学生,用自身的耐心和师德来感化每一位学生,从而“教化”学生道德向善,实现教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终目标。

1.2 三纲五常

事实上,董仲舒的教化思想中道德教育的内容主要围绕着“三纲五常”进行展开,“三纲五常”的“三纲”是指人在道德方面的基本准则,“五常”指的是仁、义、礼、智、信,作为个体相关的道德观念。董仲舒倡导的“三纲五常”的对象包括平民也针对统治阶级,如果君主可以做到“以仁爱人,以义正我”为百姓们树立榜样,教化的成效就可达到最佳。“三纲五常”看起来是为统治者专制服务,“三纲”具有确立君臣等级关系的作用,但是君主也是人,同样受命于天,“三纲五常”的思想中并没有排除道德和礼制对于君主的约束,因此君主的权力也会在道德的基础上受到限制。虽然这一思想具有一定的封建色彩,对于臣、子、妻都有严格的要求,但是也只有通过自省与自我约束才有资格去要求别人。总体来说,“三纲五常”对思想行为的规范不仅有助于加强集体荣誉感、削弱其功利意识,从而实现维护国家的稳定发展,更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

因此,“三纲五常”思想不仅服务于君主专制而且也可以规范约束君主的权力,那么用当代的教育理念来思考这一层面,这与在教育过程中所倡导的“师生平等”的教育理念趋于相似,甚至囊括到整个社会和国家的制度和法律的规定也是通用的。作为当代大学生或是平民百姓必须要遵纪守法,要求我们认真履行自己的义务,正确行使自己的权利,那么这对于法规的制定者、社会国家的管理者也一样,他们也必须遵守法律法规行使权利,正所谓“权力越大责任越大”,他们的义务和责任也会更多。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建设中,不仅要渗透灌输法律法规、道德规范等思想政治理论的内容,更要使其明确这一做法的重要性。

2  教化的途径及启示

为了实现“教化大行,天下和洽”的社会,并且保证人们可以成为“笃于礼薄于利”“以天下为忧”的君子,董仲舒在“独尊儒术”的思想体系中还提倡主张设立各级学校来教授儒家经典。大学作为“贤士之所关”“教化之本原”可以更好地推广“教化”。董仲舒认为地方办学是巩固统治的重要举措,教学通过设立、兴办学校来实行,“设立学校”进行教化就是董仲舒认为的教化途径,立太学可以教于国,设庠序可以化于邑。从全面的教育来说,学校的教育以办学校为主,是和谐社会建构的重要一环,但又因为学校教育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人们接受学校教育的时间有限,也不是所有人都有条件接受学校教育,所以就需要社会教育相辅相成。

当代学校教育中关于道德教育的内容以知识性的教育和情感性的教育为主,由此可以看出学校教育工作重点在于培养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要注重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与其他各个学科的有机结合。因此,要注重对学校的设立,以及对各个学校设备、人员的完善,“再穷不能穷教育”强调的正是在教育方面要大力加强对学校的建设,也只有将基础设施建设好才可以加大培养力度。

3  教化的主客体及启示

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教育的主要对象是学生,但实施教育的关键却在于教师这一客体。作为教师不仅要做到所谓的“传道、授业、解惑”,还要对学生道德认识进行认真培养。“置明师,以养天下之士”,这句话体现出对教师这一重要社会角色具有较高的要求,董仲舒所说的“稽而勿苦”就是说教师还要注意自身的教学方式,不能挫伤学生的积极性,除了对教师的培养,他还提出应该加强对教师的考核选拔,为的是能做到教师自身素质水平达标,从而更好地实行教化。

不论是在汉代还是在当代社会,在教育的发展中依旧强调要以学生主体性为主,因此要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思想政治教育的最高追求不是简单的说教,而是进行“灌输”,将理念知识进行渗透,从而将当代大学生的意识转变为自身的行为,这就要求应更加注重学生主体性的作用,其次要以教师为主导,只有师生之间积极配合,二者共同参与的教学活动才是正确、有效又值得提倡的。作为大学生,不仅要明白自己的学习任务,也要关注社会职责和社会发展,重视个人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对主体性的强调就必然面临着要解决学生的个体差异,在现实生活中,教育者所实施育人工作所导致的教育成果是不一样的,因此会因为个体差异的影响培养出拥有不同的学生。从这一点出发,要求教育者需要认真对待每一位学生,形成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和教育环境,提高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水平,而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对于构建和谐的社会、学校、家庭氛围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4  教化的辅助手段及启示

“教政之本也;狱,政之末也”,刑罚也是实行教化的必要途径和辅助手段之一,董仲舒的“阴阳五行”中说到:“阳,天之德;阴,天之刑也”“独阳不生,独阴不生”,德与刑就是所谓的阳与阴,这二者是缺一不可的。世上阴阳并存,那么在教化中也必然德与刑罚并存,没有刑罚只有道德则不成政,只有刑法沒有道德也不可长久运营,若刑罚实施得合理也可以从侧面反映出道德,若刑罚不当不仅会影响教化还会阻碍社会的发展进步。因此,统治阶级不仅要意识到德与刑罚都是不可缺少的,要对刑法的合理实施运用,刑罚并不是一味地严,德教也不是所谓的放纵,董仲舒所说的德治就是要坚持以德为前提,教化、刑狱两手齐抓。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提高,受到现代文化教育以及外来文化的渗透,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的建设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思想在大学生之间日益显现,大学生还只是初入社会,自身的思想与心理并不是很成熟,容易导致道德与思想上的困惑,因此面对一系列关于利益与道德的问题,对当代大学生都是一种考验,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也由此变得更加重要。对于个别高校来说,相对于其他课程会忽略相关的教学,甚至会有相关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手段、教学器材落后、单一……当然也包括思想政治教育本身理论知识内容相对复杂,而教育主体又不能很好地利用教学手段与方法,使大学生不能接受与吸收,从而降低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这些都导致了当代的思想政治教育并不能适应新形势下的需求。

参考文献

[1] 李丽.董仲舒的人性论与教化观——教育哲学的视角[J].教育史研究,2017(2):34-44,227-228.

[2] 魏彦红.董仲舒教化思想研究述评[J].衡水学院学报,2017,19(1):70-79.

[3] 李春宏,康喆清.董仲舒思想中刑罚与思想教化的关系[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28(5):905-908.

[4] 康喆清. 董仲舒教化思想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3.

[5] 韦乔元.董仲舒教化思想对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J].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0,27(6):81-83.

基金项目:本文系黑龙江省教育厅基本科研业务费支持项目思政专项“董仲舒教化思想对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项目编号:1353MSYSZ006)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徐梦笛(1995,9—),女,汉族,陕西西安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 www.wk8.com.cn
本文地址:https://www.wk8.com.cn/xueshu/1874.html
我们一直用心在做
关于我们 文章归档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c)2021-2022 wk8.com.cn

ICP备案号:晋ICP备2021003244-6号